NASA將用洞察號著陸器的機械臂來推動打樁機

2020-12-03 太平洋電腦網

美國宇航局(NASA)的洞察號(InSight)探測器,旨在深入火星地表並收集包括溫度在內的一些科學數據。然而由於在著陸點的選擇商出現了意外,綽號為「鼴鼠」(Mole)的一款小型儀器(一種微型打樁機)一直難以順利前進。 經過一年的拉鋸,NASA 決定動用洞察號自帶的機械臂和多種其它工具,希望此舉能夠幫助「鼴鼠」順利向火星地下掘進。

據悉,Mole 的長度為 16 英寸,並通過繫繩與著陸器本體相連。其尖端設計的目的,是希望能夠不斷錘擊掘進至 16 英尺的深度,以便展開熱量的測量。

沒想到的是,火星土壤似乎比預期的更硬,給這隻從地球遠道而來的機械「鼴鼠」造成了相當大的麻煩。

此前,NASA 已經過多次嘗試,並在過去幾個月裡嘗試過在備用的位置打洞,可惜項目進度一拖就是差不多一整年。

反思之後,NASA 終於決定採取更加雷厲風行的手段 —— 直接調用機械臂,幫助「鼴鼠」向火星地下推進。

由於尖端的繫繩很是敏感,因此 NASA 之前一直憋著沒有使出這個大招。畢竟在下壓的同時,還需要冒著設備可能在無意中被損壞的風險。

但是現在看來,研究團隊只能「二選一」—— 要麼讓「鼴鼠」一直就這麼耗著,要麼就冒著任務提前終止的風險。

題圖展示了 NASA 如何通過地球上的洞察號工程樣機來模擬測試推動「鼴鼠」探針的效果,在極力保證不損壞儀器的前提下,該過程將很快在火星上復現。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NASA洞察號著陸器將推動被卡住的火星「鼴鼠」
    據外媒CNET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的洞察號著陸器是堅韌不拔的寫照。該著陸器於2019年初部署了一個稱為「鼴鼠」探洞熱探針,其任務是深入火星以獲取行星的溫度。但任務進行得並不順利。NASA現在正在嘗試一種新方法來推動被卡住的「鼴鼠」移動。
  • NASA宣布著陸器洞察號的「鼴鼠」已經結束其火星之旅
    據外媒CNET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周四宣布,火星著陸器洞察號(InSight)的「鼴鼠」已經結束了其在火星上的旅程。「鼴鼠」是著陸器熱流和物理特性包(HP3)的鑽探部分,該儀器旨在深入挖掘並測量火星內部溫度。
  • NASA「洞察號」藉助機械臂推動「鼴鼠」的嘗試取得新進展
    【來源:cnBeta.COM】據外媒CNET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洞察號」(InSight)著陸器的「鼴鼠」熱流和物理性能探頭此前一直在火星上遭遇障礙,但現在「鼴鼠」有了新的希望。「洞察號」團隊已嘗試了所有工作,從拍打探針周圍的土壤到推擠探針的側面以幫助其獲得牽引力。NASA的最新舉動包括使用「洞察號」機械臂末端的鏟子將「鼴鼠」向下推。 NASA周五發推文稱:「來自火星的好消息是:我們使用機器臂推動鼴鼠的新方法似乎正在發揮作用!」 NASA發布的一段簡短的視頻展示了「鼴鼠」進入火星地面的前後情況。
  • NASA洞察號著陸器的「鼴鼠」鑽頭終於深入火星土壤
    美國宇航局(NASA)的「洞察號」(InSight)著陸器在火星上進行了一次相當成功的運行,調查火星上的「地震」並聆聽紅色星球上的怪異聲音。不過,有一個問題是: 該著陸器的 "鼴鼠"熱探測器在火星的任務進展得並不順利。
  • 少年,來親手操作洞察號吧
    那咱就先來介紹一下這個頁面的內容,然後給大家連結自己去玩一下吧!大朋友們也可以帶上小朋友一起玩,沒有門檻!界面左邊是操作板塊,從上到下分別是「部署洞察號」「操作機械杆」「了解洞察號」三個板塊。界面中間是模擬已經在火星表面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甲板上有各種它攜帶到火星的儀器,我們可以在左邊的「了解洞察號」板塊中看到它們的介紹。
  • 少年,來親手操作洞察號吧
    那咱就先來介紹一下這個頁面的內容,然後給大家連結自己去玩一下吧!大朋友們也可以帶上小朋友一起玩,沒有門檻!界面左邊是操作板塊,從上到下分別是「部署洞察號」「操作機械杆」「了解洞察號」三個板塊。右邊的小屏是洞察號的相機視野,可以在設備環境相機(Instrument Context Camera,ICC,位於洞察號甲板下)與設備部署相機(Instrument Deployment Camera,IDC,位於機械臂上)兩個相機視野之間進行切換。我們就來體驗一下「洞察號」到了火星之後,怎麼部署設備吧!
  • NASA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照片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洞察號」向地球傳回了信號,這表明「洞察號」的太陽能電池板已展開,並且正在收集火星表面的太陽光。太陽能電池列陣的部署確保太空飛行器能夠每天給電池充電。位於「洞察號」著陸器機械臂上的儀器部署相機(IDC)於2018年11月26日—太空飛行器在「紅色星球」著陸的當天—拍攝了這張火星表面的照片。
  • 美國洞察號火星探測器遇大麻煩 鼴鼠打樁機無法工作 4個月未修復
    儘管美國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在去年底實現了完美的著陸,但依然無法擺脫目前的尷尬境地。根據NASA的報告顯示,洞察號攜帶的「鼴鼠」打樁機自2019年2月28日因故停止打洞以來,已經超過了4個月的時間,直到今天也不能恢復工作。
  • NASA「洞察號」與火星地面「戰鬥」 以使其重要儀器正常使用
    NASA的InSight「洞察號」著陸器已經在火星上安全地工作了將近一年,並且正在做一些非常出色的工作。機器人的大多數高敏感儀器套件都按預期工作,可以發送回數據並記錄這一塵土飛揚的星球上的地震活動。但是,其中一種被稱為「鼴鼠」的探針工具卻遠未達到預期。
  • 機械臂助攻 NASA洞察號「鼴鼠」探測器成功深入火星土壤內部
    本文轉自【cnBeta.COM】;目前正在火星上執行科學考察任務的洞察號(InSight)探測器,已經成功向地面發送了不少具有極高價值的科學考察數據,為人類未來登上這顆紅色星球提供了充足的依據。據悉,Mole的長度為16英寸,並通過繫繩與著陸器本體相連。其尖端設計的目的,是希望能夠不斷錘擊掘進至16英尺的深度,以便展開熱量的測量。沒想到的是,火星土壤似乎比預期的更硬,給這隻從地球遠道而來的機械「鼴鼠」造成了相當大的麻煩。
  • 鑽了兩年打穿0.4米深土層:火星上第一臺打樁機正在接近真相
    編者按:洞察號探測器釋放的熱探針全部錘入火星表面土層,美國宇航局遇到了麻煩,這裡的黏土比想像中更乾旱,導致了熱探針花費2年只打穿了0.4米的土層。不過,熱探針抵達5米的工作深度只是時間問題,火星上第一臺打樁機正在接近真相:我們將發現火星內部熱量流動和火星地震的奧秘。
  • NASA以最不尋常的方式嘗試解決其火星「鼴鼠」問題
    據外媒BGR報導,自幾個月前到達紅色星球以來,NASA的「洞察號」(InSight)著陸器已經完成了許多出色的工作。它為科學家提供了對紅色星球的洞察力,揭示了火星地震的更多秘密,甚至還及時發送了氣象報告。然而其熱流和物理性能探頭「鼴鼠」一直未能按預期工作。
  • 洞察號到火星快1年了,都在忙啥?最近200天都在拯救「鼴鼠」!
    ,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火星著陸器就已檢測到300多場「火星震」,它還追蹤到其中一些地震的震源信息。後來,洞察號任務的副首席研究員兼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地球物理學家蘇斯姆雷卡爾表示,從工程和科學的角度來看,讓鼴鼠這一儀器進入火星風化層和觀察儀器在火星的行為是異常激動人心,因為能真正潛入火星地下將是一件非常令人興奮的事情,鼴鼠是一臺由德國航天局製造的帶有探針鑽頭的打樁機,「鼴鼠」之所以得其名,是因為懸掛在儀器後面一根裝滿了傳感器的繩子。
  • NASA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之後下一步要做的是什麼?
    在這幅插圖中,NASA的洞察號火星著陸器正在用它的機械臂保護已經部署好的地震儀,機械臂上裝有防風隔熱板,InSight於2018年11月26日登陸火星。InSight需要幾個月長的時間來部署和校準它的兩個主要科學儀器,一個鑽孔熱探頭和一套超靈敏的地震儀。這個裝置必須由著陸器的機械臂安裝在火星表面,InSight團隊成員想要確保他們完成了這個關鍵步驟,因為其他火星機器人從來沒有做到過,至少沒完全正確過。因此,研究人員將在接下來的幾周內仔細研究InSight的著陸地點,確定最佳部署區域。
  • 著陸恐怖七分鐘,洞察號的使命是什麼,能否「洞察」火星內部奧秘
    「洞察者號」的尺寸和體重從探測器腿的底部到甲板的頂部,著陸器的高度將在33-44英寸(83-108釐米)之間,沒有精確的高度數據,因為它的三個減震腿在撞擊地面時將被壓縮,壓縮的程度還有待確定。>5英尺,1英寸(1.56米)機械臂長度:5英尺,11英寸(1.8米)著陸器和探測車的不同之處是什麼呢:最大最明顯的區別在於,探測車移動勘測,而著陸器在到達地面之後將會一直停在原地,洞察者號一旦接觸地面,它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這兒便是它的家
  • 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擺脫困難,重回戰場
    辦法就是用洞察號著陸器的金屬鏟先填充上這個14英寸的洞然後作為「鼴鼠」的支撐,在它向下鑽孔的時候壓住它。整個方案基於這樣一種假設,即地下儲水層是大量的土壤,而不是巖石堆積而成的。這樣一來,鏟子就可以幫「鼴鼠」在挖的更深的時候,不讓它來回彈來彈去。這樣的話壓力就是一直向下的,NASA也希望通過這樣來衝破這片堅硬的土地。
  • 洞察號成功抓到第一個火星娃娃,NASA鬆了一口氣!
    自從11月26日登陸火星以來,洞察號一直在養精蓄銳,為這一關鍵任務做準備。12月19日,工程師遙控著洞察號1.8米長的機械臂,準確地抓起著陸平臺上的地震儀,小心翼翼地放置到地面上。研究團隊之前曾經在加州的模擬火星場地反覆練習「抓娃娃」。如今一舉成功,大家異常興奮。NASA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洞察號在這場火星「登陸戰」中提前完成任務,表現堪稱完美。
  • 洞察號火星著陸器傳來最新畫面,看完照片,科學家興奮不已
    【ALENG 自媒體】10月15日晚間自媒體專稿,自從今年2月份開始,由於一個用於探測火星地下溫度的儀器在部署時出現問題,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火星著陸器不得不停止該項工作,等待科學家的拯救方案,根據最新的消息,在重新設置了部署方案後,洞察號的儀器部署工作再次開始,而根據剛剛傳來的畫面,科學家已經確認,在新的方案指導下,洞察號的地熱探針部署工作已經取得進展
  • 真實上演「火星救援」:NASA洞察號鼴鼠儀器援救任務邁出第一步!
    真實上演「火星救援」:NASA洞察號鼴鼠儀器援救任務邁出第一步!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 NASA「洞察號」著陸器現不明故障 傳感器系統進入安全模式
    據外媒BGR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的火星「洞察號」(InSight)著陸器一直在提供來自紅色星球表面的最新天氣信息,但現在突然停止了運行。一個不明原因故障導致該著陸器的深層L傳感器系統進入安全模式,NASA仍在試圖找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