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NASA)的洞察號(InSight)探測器,旨在深入火星地表並收集包括溫度在內的一些科學數據。然而由於在著陸點的選擇商出現了意外,綽號為「鼴鼠」(Mole)的一款小型儀器(一種微型打樁機)一直難以順利前進。 經過一年的拉鋸,NASA 決定動用洞察號自帶的機械臂和多種其它工具,希望此舉能夠幫助「鼴鼠」順利向火星地下掘進。
據悉,Mole 的長度為 16 英寸,並通過繫繩與著陸器本體相連。其尖端設計的目的,是希望能夠不斷錘擊掘進至 16 英尺的深度,以便展開熱量的測量。
沒想到的是,火星土壤似乎比預期的更硬,給這隻從地球遠道而來的機械「鼴鼠」造成了相當大的麻煩。
此前,NASA 已經過多次嘗試,並在過去幾個月裡嘗試過在備用的位置打洞,可惜項目進度一拖就是差不多一整年。
反思之後,NASA 終於決定採取更加雷厲風行的手段 —— 直接調用機械臂,幫助「鼴鼠」向火星地下推進。
由於尖端的繫繩很是敏感,因此 NASA 之前一直憋著沒有使出這個大招。畢竟在下壓的同時,還需要冒著設備可能在無意中被損壞的風險。
但是現在看來,研究團隊只能「二選一」—— 要麼讓「鼴鼠」一直就這麼耗著,要麼就冒著任務提前終止的風險。
題圖展示了 NASA 如何通過地球上的洞察號工程樣機來模擬測試推動「鼴鼠」探針的效果,在極力保證不損壞儀器的前提下,該過程將很快在火星上復現。
【來源:cnBe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