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NSCC)免疫治療!GSK ICOS受體激動劑聯合...

2020-12-04 生物谷

2019年10月02日訊 /

生物谷

BIOON/ --英國製藥巨頭

葛蘭素史克

(GSK)近日在2019年歐洲

腫瘤

醫學學會(ESMO)年會上公布了抗體藥物GSK3359609治療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NSCC)的臨床研究INDUCE-1的最新數據。GSK3359609是一種誘導性T細胞共刺激因子(ICOS)激動劑抗體,旨在選擇性增強T細胞功能。


該研究是首次在人體中開展的開放標籤研究,正在評估GSK3359609作為一種單藥療法以及聯合其他藥物的組合療法。研究入組的是復發性或轉移性HNSCC患者,這些患者先前已接受過多達5種療法治療晚期疾病。單藥治療隊列的患者先前已接受過PD-1/L1療法,GSK3359609治療劑量為1mg/kg。聯合治療隊列患者,接受0.3mg/kg劑量GSK3359609和200mg劑量Keytruda。對2個隊列患者進行持續2年的評估,治療直到疾病進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


結果顯示,GSK3359609聯合默沙東PD-1腫瘤免疫療法Keytruda(可瑞達,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單抗)在既往未接受過PD-1/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L1初治)的HNSCC患者中展現非常有潛力的抗

腫瘤

活性。具體數據為:在接受聯合治療的34例可評估患者中,總緩解率(ORR)為24%(n=8,95%CI:11-58.7);緩解表現持久,所有應答患者緩解持續時間≥6個月(中位時間未達到;95%CI:4.2個月-NR);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5.6個月(95%CI:2.4-7.4)。在21例已知PD-L1表達數據的患者中,大多數應答者和疾病穩定患者的PD-L1評分<20。


此外,數據還表明,GSK3359609單藥療法在既往已接受過PD1-1/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PD-1/L1經治)的HNSCC患者中具有抗

腫瘤

活性。在16例可評估患者中,總緩解率(ORR)為6%(n=1,95%CI:0.2-30.2)。


會上公布的GSK3359609安全性和耐受性結果與INDUCE-1研究的劑量遞增期報告結果一致。


GSK高級副總裁兼腫瘤學研發主管Axel Hoos博士表示:「免疫療法如GSK3359609是我們腫瘤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對INDUCE-1研究的數據感到鼓舞,這些數據顯示了這種藥物在增強抗

腫瘤

活性方面的潛力,超出了僅阻斷PD-1所顯示的作用。研究中觀察到的臨床應答令人鼓舞,基於CTLA-4或PD-1的先例,我們旨在證明ICOS激動劑對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主要作用,這需要進一步研究。基於這些結果,我們將啟動INDUCE-3註冊試驗,以調查GSK3359609與Keytruda在PD-L1陽性患者一線復發/轉移HNSCC治療中的潛在生存益處。」


INDUCE-1研究是根據GSK與默沙東之間的協議開展。GSK正繼續與默沙東建立合作關係,以支持在2019年底啟動INDUCE-3 II/III期聯合治療研究。GSK3359609的臨床開發項目旨在調查通過一種激動劑抗體靶向ICOS受體的抗腫瘤潛力,包括單藥療法以及與其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療法,治療廣泛類型

腫瘤


HNSCC是一種由口腔、鼻腔和喉部黏膜鱗狀細胞發展而來的癌症,是全球第七大最常見癌症,每年約有60萬例新發病例。儘管HNSCC在50多歲或60多歲的男性中更常見,但年輕人中的發病率正在增加。HNSCC

腫瘤

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免疫檢查點調節因子的表達增加,包括ICOS和PD-1。


根據美國FDS血液學/腫瘤學新藥批准資料庫,截至目前,已有2種免疫療法獲批治療HNSCC:(1)Keytruda——2016年8月獲加速批准治療接受含鉑化療期間或之後病情進展的復發性或轉移性HNSCC患者,2019年6月獲批一線治療轉移性或不可切除性復發性HNSCC患者;(2)Opdivo——2016年11月獲批准治療接受含鉑化療期間或之後病情進展的復發性或轉移性HNSCC患者。(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RECQL1與WRN蛋白是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的潛在治療靶點
    RECQL1與WRN蛋白是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的潛在治療靶點
  • Cancer Cell: 蛋白質組學為治療頭頸部鱗狀細胞癌提供了新見解
    近日,一項新研究通過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確定了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NSCC)中的三種分子亞型,可能會提供新的見解,以匹配針對癌症患者的針對特定癌症的有效療法。該研究由貝勒醫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臨床蛋白質組學腫瘤分析聯合會(CPTAC)領導,相關結果發表在《Cancer Cell》雜誌上。
  • 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第二原發癌的研究進展_頭頸部鱗狀細胞癌_第二原...
    作者:郝福,孫睿,山西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醫院 頭頸部鱗狀細胞癌 2.5 放射治療 以前的觀點認為,放射治療可導致DNA鏈斷裂、染色體畸變和基因突變等損傷,因此,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可能是SPC發生的危險因素,但最近有文獻報導,放射治療並不會明顯增加口腔和喉部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 蛋白基因組又一力作:揭示頭頸部鱗狀細胞癌分型及治療靶標
    景傑學術 | 報導 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NSCC)約佔所有頭頸部腫瘤的90%目前對於HNSCC患者的治療主要以手術結合放化療為主,但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非常低,約有一半患者會在5年內死亡。近年來,經由FDA批准的一些靶向(EGFR抗體)或者免疫療法(PD-1抗體)對復發和轉移HNSCC患者起到了一定的良好效果。在所有頭頸部鱗狀細胞癌患者中佔比75%左右的HPV陰性群體擁有獨特的分子特徵及較差的臨床預後,而對其系統性的分子層面研究缺仍然相對較少。
  • VAV2促進皮膚和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的再生性增殖
    VAV2促進皮膚和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的再生性增殖 2020-10-05 0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葛蘭素史克(GSK.US)、百時美施貴寶(BMY.US)等全球性藥企均有布局...
    與PD-1、CTLA-4、TIM-3、LAG-3等抑制性受體的抑制T細胞的抗癌反應不同,共刺激受體的作用主要是增強T細胞的抗腫瘤活性。研究發現,ICOS共刺激受體激動劑單獨使用或與共抑制劑聯用有望提高抗腫瘤免疫療法的應答率,而且ICOS信號通路還有作為免疫療法生物標誌物的潛力。這有望解決目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癌症治療中面臨的患者應答率低、缺乏生物標誌物等局限性和挑戰。
  • 腫瘤免疫激動劑,為癌症免疫治療加「油門」
    免疫激動劑就是這類藥物,是全球腫瘤免疫研發的新熱。2016年,一家專注於腫瘤免疫激動劑的公司成立了——它就是禮進生物,由前艾伯維腫瘤研發資深科學家王結義博士所創立。公司以全球創新的腫瘤免疫激動性抗體管線為核心、專注於抗腫瘤創新藥研發。
  • 沙丁胺醇等β2受體激動劑的聯合用藥及使用注意事項
    ,具有舒張支氣管和協同抗炎的作用,臨床可用於哮喘的治療。長效β2受體激動劑,常與吸入型糖皮質激素(ICS)聯用,這兩類藥有協同抗炎和平喘作用,可獲得相當於(或優於)加倍劑量吸入糖皮質激素時的療效,並可減少較大劑量吸入糖皮質激素時引起的不良反應,尤適於中至重度持續哮喘者的長期治療。目前已有複方製劑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倍氯米松/福莫特羅、氟替卡松/沙美特羅等。
  • 癌症免疫治療新靶點NKG2A,閃耀ASCO2020,且對新冠治療展現潛力
    現在談到癌症治療,免疫治療可以說是其最火的領域之一,它是利用並加強患者免疫系統的力量來攻擊腫瘤的療法,已經成為癌症治療的「第五支柱」。用藥物解除腫瘤細胞對免疫細胞的抑制是免疫治療的一個重要思路,國內外以PD-1/L1、CTLA-4為代表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的成功上市,已經證明了這一治療策略的臨床轉化潛力和商業價值。
  • Molecular Biomedicine發表文章:一種用於癌症免疫治療的新型TLR8激動劑
    ) 是一類模式識別受體,具有監視與識別各種不同的病原體分子的能力,是機體抵抗感染性疾病的第一道屏障。上海迪諾王玉珣老師團隊在Molecular Biomedicine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Development of a novel TLR8 agonist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自主研發了一種全新的高效的小分子TLR8受體激動劑,可用於癌症免疫治療,尤其是對無標準治療的晚期實體腫瘤治療[1]。
  • GLP-1受體激動劑又添新丁,你對這類藥物了解多少?| 用藥知識
    注射類降糖藥物的使用是實現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提起注射劑大家首先會想到胰島素,這個經典高效降糖藥在糖尿病治療藥物中的地位無疑無可撼動,其實臨床上除了胰島素外還有一種很好的降糖注射藥物,那就是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就在前不久GLP-1受體激動劑周製劑度拉糖肽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進入中國
  • 腫瘤免疫治療的作用機制
    目前過繼細胞免疫療法主要包括嵌合抗原受體修飾(CAR)的T細胞療法、T細胞受體(TCR)療法和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療法,其中CAR和TCR是全球研究的主要重點。  嵌合抗原受體修飾(CAR)的T細胞療法的主要原理是提取腫瘤患者T細胞,通過基因工程嵌入特定的抗原受體,在受體另一端嵌合激活T細胞的元件,並在嵌合蛋白中引入多個共刺激分子,使得T細胞的生存能力、增殖能力、記憶效應增強,使其能識別並攻擊病人體內帶有該特定抗原的腫瘤細胞,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相關臨床試驗表明,CAR在其他治療方法無效的淋巴癌患者身上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 食管癌靶向治療與免疫治療的現狀與未來
    今天這篇文章主要歸納晚期食管癌的治療。食管鱗狀細胞癌與食管腺癌的一線治療手段仍是化療,主要的治療方案是5-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濱聯合順鉑或奧沙利鉑。食管癌對化療比較敏感,有比較好的腫瘤病灶縮小和局部控制率。
  • J Hepatol:CD40介導的免疫細胞激活增強小鼠肝內膽管癌對抗PD1的反應
    雖然這些腫瘤通常表達PD-1和PD-L1,但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反應很差。使用CD40激動劑刺激抗原呈遞細胞,包括巨噬細胞和樹突細胞,可以改善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的反應。比較了皮下、原位和兩種基於質粒的鼠肝內膽管細胞癌(iCCA)模型的治療反應。小鼠每周用IgG對照、CD40激動劑、抗PD-1或抗CD40/PD-1治療4周。評估腫瘤負荷。對淋巴細胞和骨髓細胞群進行流式細胞分析,包括活化狀態。
  • CD28超激動劑TNG1412事件,免疫治療長徵的裡程碑
    TGN1412事件是免疫治療長徵的裡程碑。接受藥物試驗的一名受害者照片影片《大象人》中的人物造型圖1、TeGenero公司的消亡20多年前,英國衛生部的藥監機構批准TeGenero公司開展TGN1412藥物(一種新型研發藥物)的臨床試驗。
  • 腫瘤趨化因子受體激動劑誘導NET並幹擾免疫細胞毒性
    腫瘤趨化因子受體激動劑誘導NET並幹擾免疫細胞毒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9 20:19:21 西班牙納瓦拉大學Ignacio Melero和
  • 前列腺腺癌內分泌治療:GnRH激動劑 vs GnRH拮抗劑
    由於前列腺癌存在激素依賴性,降低雄性激素水平、阻斷雄激素受體可以抑制前列腺癌的生長,因此,內分泌治療成為臨床上治療進展性前列腺癌和轉移性前列腺癌的標準治療方式。 其中,雄激素剝奪療法(ADT)是前列腺癌內分泌治療的重要手段,ADT包括去勢治療和抗雄治療,去勢治療藥物分為兩類: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激動劑和拮抗劑。
  • 侖伐替尼與帕博利珠單抗聯合方案對晚期腎細胞癌患者一線治療結果...
    該試驗旨在評價衛材研發的口服多靶點酪氨酸激酶受體抑制劑LENVIMA與MSD的抗PD-1治療藥物KEYTRUDA聯合治療或與依維莫司聯合治療對比舒尼替尼用於晚期腎細胞癌(RCC)患者一線治療的療效。衛材和默克(美國新澤西州肯尼沃斯)正在通過LEAP(侖伐替尼和帕博利珠單抗,LEnvatinib And Pembrolizumab)臨床項目繼續研究LENVIMA + KEYTRUDA聯合用藥的情況,涉及19項試驗、13種不同腫瘤類型,這些腫瘤類型包括子宮內膜癌、肝細胞癌、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RCC、頭頸部鱗狀細胞癌、尿路上皮癌、膽道癌、結直腸癌、胃癌、
  • 由B肝免疫治療現狀,漫談組合療法
    先天免疫防禦激動劑:Toll樣受體7(TLR7)激動劑:TLR7激動劑是目前轉化醫學研究和臨床試驗中走在最前列的免疫調節劑之一。這個結果再次肯定了免疫調節劑在促使表抗轉陰過程中的作用,但同時也顯示這樣的一周一次Nuc聯合免疫治療方式導致的免疫激活強度有可能不夠,有需要加用其它聯合治療成分。GS-9688和Nuc聯用的初治B肝病人的試驗尚在進行中。
  • 三陰乳腺癌的免疫治療
    (ICIs)單藥以及聯合化療、靶向和新型免疫療法的聯合策略,展現了三陰乳腺癌免疫抑制劑治療的一個框架,方便大家理解免疫抑制劑在三陰乳腺癌的現有臨床經驗和正在進行的研究現狀。未來研究的方向應集中於免疫治療聯合化療/靶向治療/放療及其他的聯合治療策略上。2 免疫聯合治療在TNBC患者中ICIs聯合化療比單藥使用療效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