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生物列印出迷你人體腎臟 可用於藥物測試

2020-11-26 cnBeta

默多克兒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成功地利用尖端技術在實驗室中生物列印出微型人類腎臟。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研究為新的腎衰竭治療方法提供了方向,並有可能為實驗室種植的移植器官鋪平道路。在研究中,該團隊利用3D生物列印的人類製造的腎臟來篩選一類已知會導致人類腎臟損傷的藥物的藥物毒性。

研究人員在研究中發現,使用幹細胞進行3D生物列印可以產生可用於移植的足夠大的腎臟組織片。這種基於擠壓的3D生物列印技術使用一種由幹細胞糊狀物通過計算機引導的移液器擠出的 "生物墨水",在盤子裡製造人工活體組織。

研究人員與來自聖地牙哥的一家名為Organovo Inc的組織合作,創造出了這種迷你器官。新的列印方法更快、更可靠,並且可以擴大整個列印過程的規模。該技術可以在10分鐘內創建約200個腎臟,而不影響器官質量。生物列印的迷你腎臟大小不一,從比米粒大到指甲大小,完全類似於常規大小的腎臟。它們配有微小的管道和血管,形成類似於腎臟器官的過濾結構。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微小的器官可以用來篩選藥物,以找到治療腎臟疾病的新方法,或者測試新藥物是否可能傷害腎臟。研究人員指出,藥物引起的腎臟損傷是一種重要的副作用,在動物研究中很難預測。在研究中,科學家們調查了氨基糖苷類藥物的毒性,該類抗生素通常會損傷腎臟。

不過研究人員表示,在這項研究進一步走向成熟之前,利用迷你腎臟製造可移植組織的可能性依然還很遙遠。

相關焦點

  • 研究員在實驗室中生物列印迷你人體腎臟用於藥物測試
    默多克兒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成功地利用尖端技術在實驗室中生物列印出微型人類腎臟。 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研究為新的腎衰竭治療方法提供了方向,並有可能為實驗室種植的移植器官鋪平道路。在研究中,該團隊利用3D生物列印的人類製造的腎臟來篩選一類已知會導致人類腎臟損傷的藥物的藥物毒性。
  • 研究人員列印出迷你人體腎臟,可用於藥物測試
    cnBeta 消息,默多克兒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成功在實驗室中生物列印出微型人類腎臟該技術可以在 10 分鐘內創建約 200 個腎臟。生物列印的迷你腎臟大小不一,小至比米粒大、大至類似於常規大小的腎臟。它們配有微小的管道和血管,形成類似於腎臟器官的過濾結構。
  • 新研究用生物3D列印技術「列印」出微型腎臟
    新華社雪梨11月27日電(記者陳宇)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通過使用一種新生物3D列印技術,在實驗室內可以快速「列印」出大量微型腎臟類器官,未來有望應用於人體器官移植的相關研究,最終實現用人造腎臟為嚴重腎病患者進行器官移植。
  • 生物3D列印技術「列印」出微型腎臟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通過使用一種新生物3D列印技術,在實驗室內可以快速「列印」出大量微型腎臟類器官,未來有望應用於人體器官移植的相關研究,最終實現用人造腎臟為嚴重腎病患者進行器官移植。 這一新技術由澳大利亞默多克兒童研究所和美國生物技術公司奧加諾沃主導開發。
  • 國外3D列印腎臟的最新進展!
    該實驗室的名字來自研究小組的負責人詹妮弗·劉易斯教授。根據其網站,該實驗室可對軟功能材料進行3D列印,用於微血管結構的細胞培養和組織工程以及其他應用。2016年,劉易斯(Lewis)的實驗室發表了一篇論文,展示了3D列印如何用於構建近端腎小管的近端小管。腎負責從我們的血液中過濾和吸收營養,因此在人類腎臟中有數以百萬計的腎結構。
  • 科學家正研究3D列印微型人體器官,用於測試新冠病毒藥物
    科學家正研究3D列印微型人體器官,用於測試新冠病毒藥物 站長之家(ChinaZ.com) 7月28日 消息:不管是研究治療新冠肺炎還是其它疾病的方法
  • 2020年九大生物3D列印技術進展,為未來的器官移植鋪路
    來自美國的安東尼-阿塔拉開發了一種新的多器官,可在晶片上測試藥物的毒性。該研究可以帶來更快更經濟的藥物開發,以及降低藥物上市後的風險。還能證明藥物毒性,在7月份它還被用於測試對抗COVID-19病毒的藥物。
  • 3D列印腎臟重要結構接近真實功能
    原標題:3D列印腎臟重要結構接近真實功能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0日電 (記者聶翠蓉)據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網站19日報導,哈佛大學材料科學家和生物工程教授詹妮弗·路易斯的實驗室利用3D列印技術製造出人體腎臟中近端小管,這是組成腎臟基本功能單位的最重要結構,其功能幾乎與健康腎臟中的近端小管完全一致
  • 明尼蘇達大學研究人員3D列印未來可用於醫學測試的微流體通道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據悉,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機械工程系的研究人員與麻薩諸塞州納提克市的陸軍作戰能力發展指揮部士兵中心開發了微米級的3D列印獨特流體通道,可以自動生產用於各種醫學測試和其他應用的診斷、傳感器和化驗。
  • 瑞士研究人員開發出列印微縮器官的方法
    瑞士EPFL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可列印外觀和功能幾乎與原尺寸器官相似的微組織。微型組織的寬度可以微小到幾釐米,能使科學家研究以前不可能的生物學過程,甚至測試新的治療方法。多年來,微型版器官,例如腦,腎和肺(稱為「類器官」)皆是從幹細胞中生長出來的。有機體有望減少對動物測試的需求,並提供更好的模型來研究人體器官的形成方式以及該過程在疾病中如何發生。
  • 杭州一大學教授3D列印出活性人體腎臟
    記者昨日追訪,國內某媒體官方微博所稱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已經列印出首個活性人體腎臟,實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徐銘恩團隊的研究成果。專家認為,列印可移植的人體器官可能還要等上15年。  媒體官博信息張冠李戴  19日,國內某媒體官方微博說:「最近,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徐明根已經使用一臺3D印表機成功列印出首個活性人體腎臟。」  昨晚,這條微博被轉發、評論470多次。
  • 科學家實驗室培育出人工腎臟 可產生尿液
    (BBC)網站 4月14日報導,科學家已經成功在實驗室培育出腎臟,並且已經移植到動物身上,能夠產生尿液。研究人員的設想是,取一個老的腎臟,剝去所有的老細胞,留下一個蜂窩狀的組織框架,這樣,就能用病人的細胞重造腎臟。和目前的器官移植方式相比,這種做法有兩大優勢。首先,新腎臟的組織與病人相匹配,這樣無需通過終生服用藥物來抑制免疫系統出現排斥反應。其次,這將大大增加可用器官的數量。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的研究人員已經朝著製造可用人工腎臟的方向邁出了第一步。
  • 3D列印器官目前發展到什麼程度,可以用於移植麼?
    由於人體組織的複雜性,器官構建絕不是生物列印材料的有序堆積而已。目前還沒有人列印出功能齊全、可移植的人體器官,但科學家們離這一目標越來越近,他們正在製造可用於藥物測試的組織塊,已能列印出結構相對單一的器官,比如氣管、血管。
  • 科學網—操控「生物墨水」列印人體「零件」
    不過,賀永對《中國科學報》記者坦言,很多人認為生物3D列印已經無所不能,甚至覺得很快就可列印心肝腎肺等器官,實現器官移植,然而,事實上生物3D列印還遠未達到我們最初器官列印的設想,體外列印能夠用於移植的活性器官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 人體組織3D生物列印技術六項研究進展
    以下是其中六項主要研究進展。1. 列印帶有血管的活體皮膚倫斯勒理工學院和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從人體皮膚細胞中提取的液體生物墨水列印了人造皮膚,然後在皮膚內自然生成血管系統。倫斯勒理工學院和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從人體皮膚細胞中提取的液體生物墨水列印了人造皮膚。
  •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用於3D列印新型生物油墨
    【PConline 資訊】來自內布拉斯加州林肯大學,麻薩諸塞綜合醫院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生物油墨用於3D列印,其中包含富含血小板的血漿。這可以讓生物3D列印的組織具有改善的癒合性能。
  • 個性化醫療的終極目標:根據人體生物晶片的藥物反應開處方
    要想製造出能夠解決這些謎題的人類專用系統,需要幹細胞研究和生物製造方面的進步,但這種最具特色的個人化醫療方法肯定就在眼前。第一個片上器官系統是在21世紀初創建的,用於研究藥物的相互作用。它們稱為微細胞培養類似物(microCCAs),由活細胞組成,活細胞要麼位於表面,要麼嵌入水凝膠的三維基質中,並通過以數百微米為單位的通道與流體流動相連接。
  • 從形似到神似:操控「生物墨水」列印人體「零件」
    不過,賀永對《中國科學報》記者坦言,很多人認為生物3D列印已經無所不能,甚至覺得很快就可列印心肝腎肺等器官,實現器官移植,然而,事實上生物3D列印還遠未達到我們最初器官列印的設想,體外列印能夠用於移植的活性器官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 腎病前沿|尿毒症患者的新希望:列印腎、人工腎臟的出現
    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因為尿毒症患者的福音來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對腎臟的研究及探索越來越深入,隨之出現的就是新技術應用於腎病的治療當中。其中就有3D列印腎、可穿戴人工腎、基於晶片的植入式人工腎等多種新興技術,可以解決患者的燃眉之急。
  • 美國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培育出一種迷你人類心臟模型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科學家們在實驗室裡創造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功能齊全的微型人類心臟模型。這些心臟「器官體」由幹細胞培育而成,由所有初級心臟細胞類型組成,並具有心室和血管。它們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心臟是如何發育的,並為治療疾病建立更好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