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員在實驗室中生物列印迷你人體腎臟用於藥物測試

2021-01-15 騰訊網

默多克兒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成功地利用尖端技術在實驗室中生物列印出微型人類腎臟。 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研究為新的腎衰竭治療方法提供了方向,並有可能為實驗室種植的移植器官鋪平道路。在研究中,該團隊利用3D生物列印的人類製造的腎臟來篩選一類已知會導致人類腎臟損傷的藥物的藥物毒性。

研究人員在研究中發現,使用幹細胞進行3D生物列印可以產生可用於移植的足夠大的腎臟組織片。這種基於擠壓的3D生物列印技術使用一種由幹細胞糊狀物通過計算機引導的移液器擠出的 "生物墨水",在盤子裡製造人工活體組織。

研究人員與來自聖地牙哥的一家名為Organovo Inc的組織合作,創造出了這種迷你器官。新的列印方法更快、更可靠,並且可以擴大整個列印過程的規模。該技術可以在10分鐘內創建約200個腎臟,而不影響器官質量。生物列印的迷你腎臟大小不一,從比米粒大到指甲大小,完全類似於常規大小的腎臟。它們配有微小的管道和血管,形成類似於腎臟器官的過濾結構。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微小的器官可以用來篩選藥物,以找到治療腎臟疾病的新方法,或者測試新藥物是否可能傷害腎臟。研究人員指出,藥物引起的腎臟損傷是一種重要的副作用,在動物研究中很難預測。在研究中,科學家們調查了氨基糖苷類藥物的毒性,該類抗生素通常會損傷腎臟。

不過研究人員表示,在這項研究進一步走向成熟之前,利用迷你腎臟製造可移植組織的可能性依然還很遙遠。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生物列印出迷你人體腎臟 可用於藥物測試
    默多克兒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成功地利用尖端技術在實驗室中生物列印出微型人類腎臟。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研究為新的腎衰竭治療方法提供了方向,並有可能為實驗室種植的移植器官鋪平道路。在研究中,該團隊利用3D生物列印的人類製造的腎臟來篩選一類已知會導致人類腎臟損傷的藥物的藥物毒性。
  • 研究人員列印出迷你人體腎臟,可用於藥物測試
    cnBeta 消息,默多克兒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成功在實驗室中生物列印出微型人類腎臟該技術可以在 10 分鐘內創建約 200 個腎臟。生物列印的迷你腎臟大小不一,小至比米粒大、大至類似於常規大小的腎臟。它們配有微小的管道和血管,形成類似於腎臟器官的過濾結構。
  • 國外3D列印腎臟的最新進展!
    在眾多生物3D列印大腕中,獲獎的劉易斯實驗室在哈佛大學一直在推進腎3D列印。該實驗室的名字來自研究小組的負責人詹妮弗·劉易斯教授。根據其網站,該實驗室可對軟功能材料進行3D列印,用於微血管結構的細胞培養和組織工程以及其他應用。2016年,劉易斯(Lewis)的實驗室發表了一篇論文,展示了3D列印如何用於構建近端腎小管的近端小管。腎負責從我們的血液中過濾和吸收營養,因此在人類腎臟中有數以百萬計的腎結構。
  • 生物3D列印技術「列印」出微型腎臟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通過使用一種新生物3D列印技術,在實驗室內可以快速「列印」出大量微型腎臟類器官,未來有望應用於人體器官移植的相關研究,最終實現用人造腎臟為嚴重腎病患者進行器官移植。 這一新技術由澳大利亞默多克兒童研究所和美國生物技術公司奧加諾沃主導開發。
  • 新研究用生物3D列印技術「列印」出微型腎臟
    新華社雪梨11月27日電(記者陳宇)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通過使用一種新生物3D列印技術,在實驗室內可以快速「列印」出大量微型腎臟類器官,未來有望應用於人體器官移植的相關研究,最終實現用人造腎臟為嚴重腎病患者進行器官移植。
  • 科學家正研究3D列印微型人體器官,用於測試新冠病毒藥物
    科學家正研究3D列印微型人體器官,用於測試新冠病毒藥物 站長之家(ChinaZ.com) 7月28日 消息:不管是研究治療新冠肺炎還是其它疾病的方法
  • 2020年九大生物3D列印技術進展,為未來的器官移植鋪路
    來自美國的安東尼-阿塔拉開發了一種新的多器官,可在晶片上測試藥物的毒性。該研究可以帶來更快更經濟的藥物開發,以及降低藥物上市後的風險。還能證明藥物毒性,在7月份它還被用於測試對抗COVID-19病毒的藥物。
  • 3D列印腎臟重要結構接近真實功能
    原標題:3D列印腎臟重要結構接近真實功能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0日電 (記者聶翠蓉)據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網站19日報導,哈佛大學材料科學家和生物工程教授詹妮弗·路易斯的實驗室利用3D列印技術製造出人體腎臟中近端小管,這是組成腎臟基本功能單位的最重要結構,其功能幾乎與健康腎臟中的近端小管完全一致
  • 科學網—操控「生物墨水」列印人體「零件」
    不過,賀永對《中國科學報》記者坦言,很多人認為生物3D列印已經無所不能,甚至覺得很快就可列印心肝腎肺等器官,實現器官移植,然而,事實上生物3D列印還遠未達到我們最初器官列印的設想,體外列印能夠用於移植的活性器官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 Organovo公布世界上首個3D列印全細胞腎組織
    通過3D列印技術將活細胞組合在一起形成可用的器官結構,像Organovo這樣的公司正在徹底改變醫療技術。2015年4月1日全球領先的3D生物列印技術公司Organovo在波士頓的實驗生物學會議上公布了世界上第一個3D生物列印全細胞腎組織的數據。「首個3D生物列印的人體腎臟組織為醫學研究和藥物測試提供了新的模式,有望幫助數以百萬計患有腎臟疾病的人。」
  • 腎病前沿|尿毒症患者的新希望:列印腎、人工腎臟的出現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對腎臟的研究及探索越來越深入,隨之出現的就是新技術應用於腎病的治療當中。其中就有3D列印腎、可穿戴人工腎、基於晶片的植入式人工腎等多種新興技術,可以解決患者的燃眉之急。一、3D列印腎哈佛大學生物工程教授詹妮弗·路易斯的實驗室利用3D列印技術製造出人體腎臟中近端小管,理論上,可以合成整個整個腎臟。
  • 從形似到神似:操控「生物墨水」列印人體「零件」
    不過,賀永對《中國科學報》記者坦言,很多人認為生物3D列印已經無所不能,甚至覺得很快就可列印心肝腎肺等器官,實現器官移植,然而,事實上生物3D列印還遠未達到我們最初器官列印的設想,體外列印能夠用於移植的活性器官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 杭州一大學教授3D列印出活性人體腎臟
    網傳華中科大教授3D列印出活性人體腎臟 其實為杭州一大學教授  3D列印器官15年後或可移植人體  3D印表機列印出人體器官,正在被中國人一步步變成現實記者昨日追訪,國內某媒體官方微博所稱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已經列印出首個活性人體腎臟,實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徐銘恩團隊的研究成果。專家認為,列印可移植的人體器官可能還要等上15年。  媒體官博信息張冠李戴  19日,國內某媒體官方微博說:「最近,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徐明根已經使用一臺3D印表機成功列印出首個活性人體腎臟。」  昨晚,這條微博被轉發、評論470多次。
  • 3D列印器官目前發展到什麼程度,可以用於移植麼?
    據IDTechEx預測,到2025年,全球3D列印市場需求為70億美元,預計其中一半來自3D生物列印領域。隨著3D列印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已能夠3D列印納米級的結構。那麼,到底3D列印器官可以用於器官移植麼?目前在醫療中主要用於哪些方面呢?
  • 3D列印腎臟:突破現代技術極限,未來前景光明
    3D列印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不斷增長,現在3D列印技術為患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治療方法。3D列印允許個性化治療,而今天,我們將探討使用3D列印技術進行腎臟移植。是否可以3D列印人體器官?3D列印如何用於治癒腎癌?
  • 個性化醫療的終極目標:根據人體生物晶片的藥物反應開處方
    嘗試五種不同的藥物?一次又一次,直到你找到一種治療疾病而沒有嚴重的副作用,或服用一種保證有效的藥物?當然,你會選擇有效的那種藥物。但是現在,沒有辦法確定某一特定藥物會完全符合你的特定情況。但是有一天,在你服用這種藥物之前,它可以在一個小到足以裝入你口袋的版本中進行測試。通過對目前世界各地實驗室正在開發的技術進行改進,你將能夠實現這些微型副本。
  • 繼第一顆3D列印心臟問世後 現在怎麼樣了?
    3D列印的黏附力不足以支撐心臟或腎臟這種大器官,在重力的影響下會造成細胞間的撕裂。因此,生物3D列印的核心問題在於如何解決生物材料和地球重力對3D列印細胞的影響。全球3D列印心臟到達何種程度了?  儘管目前尚未有成功移植完整3D生物列印心臟的案例,但並不影響生物醫藥公司和科研小組向功能齊全的3D列印心臟邁進。
  • 美國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培育出一種迷你人類心臟模型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科學家們在實驗室裡創造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功能齊全的微型人類心臟模型。這些心臟「器官體」由幹細胞培育而成,由所有初級心臟細胞類型組成,並具有心室和血管。它們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心臟是如何發育的,並為治療疾病建立更好的模型。
  • 科學家開發出用於生物列印的釋氧生物墨水
    近年來,生物列印領域經歷了多項突破,其中之一就是可以利用生物墨水和3D生物印表機生成生物組織結構的可能性。
  • 科學家利用3D納米列印製造聲控微型引擎,用於藥物分配機器人
    科學家利用3D納米列印製造聲控微型引擎,用於藥物分配EPFL科學家創造了能夠操縱周圍流體,收集細胞或分配藥物的遙控機械微型設備。因此,大多數最新的體外生物醫學平臺都包含微流體成分。操作這些設備需要使用笨重的泵,壓縮機或系留電源設備,這會大大增加整體尺寸並限制其便攜性。關鍵的技術挑戰是開發能夠在體內應用中通過無線控制提供此類功能的無束縛微流體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