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周末連續更新,直接進入中樞,奈何周六發燒一整天,迷迷糊糊睡了快24個小時,周日早起自己好了。倒黴催的手又被劃破了,屋裡的電路還出現了毛病,莫名其妙的插座線路全部沒電了,燈泡居然都沒事,今天早起,又好了,這兩天見了GUI了。
詭異地跟股市行情一樣,今天繼續聊聊走勢的分解定理,雖說有些無聊,但是基礎這個東西還是掌握的為好。
因為之前的走勢類型已經分類完成,上漲、下跌、盤整,所以就有了第一個走勢分解定理: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都可以分解成同級別「盤整」、「下跌」與「上漲」三種走勢類型的連接。
定理聽起來一般都是廢話,但是理論基礎牢固,畫圖解釋:
下跌走完後(不要跟我抬槓下跌怎麼走完),接著同級別盤整,有什麼意義?
走完看啥意義都沒有,當下的時候,最起碼心裡有三種預期:繼續盤整,延續下跌,反轉。
如果下破了盤整區間,其實也就預示著我們之前對下跌結束的判斷是錯誤的,退出的同時,也需要重新調整分析思路。這是基於本級別的分析,次級別先不說。
如果繼續在這個區間運動,那就隨意了,動不動都行,高拋低吸打價差也可以,你的帳戶你做主。聽起來很美好的樣子,但是這不是我們能決定的。
它也可能這樣走,盤整幾下就步步高升進入上升走勢了,這當然就是我們最喜歡幻想的事情了。但是市場大概率會告訴你:「想得美」!
以上只是舉了一個簡單的模型例子,真實走勢會複雜得多,在本級別的走勢組合,前面我們說過有6中代表走勢的組合,其中有一種最高效率的就是下跌+盤整+下跌。
上面三張圖的意思只有一個,一旦進入市場,我們不可能對行情走勢產生啥實質性影響,一入江湖身不由己,唯一能做的就是以靜制動,保護自己。
一個下跌走勢的本級別後面跟隨盤整或者上漲,這是不需要抬槓的,你非要抬槓說下跌+下跌,那我只能說下跌沒走完呢。
既然有了定理一,那接下來的定理2就有存在的必要了: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類型,都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級別走勢類型構成。
這也是我們無需抬槓的東西,前面已經說過了,這個定理2就是我們要說的重點了,既然本級別的走勢類型有3個次級別走勢類型構成,那麼上面的下跌後面不管是接的盤整還是上漲,都必須得先有一根反彈才行,如果不反彈那就一直跌跌不休了。
用最簡單的下跌+盤整模型,次級別得有一個向上的動作吧。
下跌+上漲的模型,次級別就更不用說了,向上的動作應該更劇烈。
簡單說完這兩個定理,簡單配了幾張圖,接下來兩個買點就出來了,第一個就是下跌走勢轉化的關節點,這就是一個很有利的位置,這裡的這個買點還是第一類買點。
無論是趨勢還是盤整,在圖形上最終都要完成,所以第一類買點之後出現的第一次,次級別回調低點,是市場的第二有利位置,因為不管是上漲還是盤整,都包含三個次級別運動,所以說後面還至少有一個次級別運動。
這樣的買點是安全的,安全性是由走勢的「不患」所保證的。
今天囉嗦的有點多了,就這樣吧,下期接著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