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報告|愛因斯坦探針:探索變幻的X射線宇宙

2020-12-02 騰訊網

12/2 Prof. Weimin Yuan

時間:12月2日(周三)14:30

地點:國家天文臺A座601室

報告人:袁為民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

題目:愛因斯坦探針:探索變幻的X射線宇宙

我們為今天的學術報告

提供高清直播

手機可直接掃描二維碼觀看

由於微信的限制,電腦觀看需要複製連結到瀏覽器打開

學術報告

直播地址如下

1

中國科技館直播地址

2

光明網直播地址

https://topics.gmw.cn/2020-12/01/content_34417682.htm

有事不能聽到報告的同學不要著急,報告PPT會即時上傳到國臺學術報告官方網站!

此外,我們還錄製了視頻,處理完成後也會上傳到網站,同學們可以先學習之前的內容哦^_^

國家天文臺學術交流委員會

國家天文臺科學傳播中心

責編:馬捷、萬昊宜、袁鳳芳

編輯:蔡琳、柒柒

相關焦點

  • 「x射線」下的宇宙新地圖是怎麼樣的?
    先一起來看一看這個炙熱而充滿活力的宇宙吧新宇宙地圖近日,德國和俄羅斯的一架太空望遠鏡獲得了一幅用x射線追蹤太空的全新宇宙地圖「實際上,這與60年前整個x射線天文學歷史中探測到的數字差不多。在僅僅六個月的時間裡,我們基本上已經將已知的來源翻了一遍,」德國加興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MPE)高能天體物理小組的負責人Kirpal Nandra說「這些數據確實令人震驚,我認為我們正在做的將徹底改變x射線天文學。」
  • 從宇宙黑暗部分到太陽系天體,用X射線怎麼獲取信息?
    隨著人類對宇宙探索的不斷深入,我們開始對各種天體的演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並對宇宙的組成有了清晰的輪廓,雖然這個看似熟悉的宇宙仍然充滿未知,但至少我們知道它的大部分物質是黑暗的,且無法通過目前的任何技術實現對它的直接觀測,構成行星和恆星的質子、中子和電子只是宇宙質量和能量的一小部分,科學家現在能做的就是用
  • 科學(普)有道:X射線天文學
    在離地球較近的地方,我們的太陽會發出x射線,彗星遇到太陽風時也會發出x射線。x射線天文學幫助天文學家了解宇宙的其他地方正在發生什麼。>宇宙的x射線觀測和x射線數據的解釋是天文學中一個相對年輕的分支。從那時起,人們進行了許多這樣的飛行,研究宇宙中一系列發射x射線的物體和事件。
  • 《國際科學技術前沿報告2019》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國際發展態勢分析
    XFEL的出現使得泵浦-探針實驗、X射線相干散射成像實驗、X射線衍射成像實驗成為可能,也使得化學、物理、材料、生物學研究從拍攝分子照片的時代跨越到了錄製分子電影的時代,將帶來相關科學和技術領域的一系列重大變革。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的建設和應用對我國基礎科學、前沿技術和工業領域的發展具有戰略性重要意義。
  • 空天院三亞站順利完成愛因斯坦探針衛星星地數傳鏈路對接試驗
    2021年1月上旬,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三亞站成功完成愛因斯坦探針(Einstein Probe,簡稱EP)衛星星地數傳鏈路對接試驗。星地數傳鏈路對接試驗的目的主要是驗證衛星與地面接收和數據處理之間星地接口匹配性,是衛星研製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整個測試過程順利,有效驗證了星地數傳接口匹配及數據幀格式的正確性,達到了星地對接試驗的預期目標。
  • 祝賀: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發射成功20周年,與哈勃望遠鏡齊名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1999年7月23日,搭載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在過去的20年裡,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強大而獨特的x射線眼睛,為我們對宇宙的理解帶來了一場革命。
  • 天文科普:宇宙不黑暗,洞察不可見的宇宙——X射線空間望遠鏡
    如果我們定量的來看一般的是把波長在0.01納米至0.1納米之間的光子能量在十千電子伏特到100千電子伏特之間的,然後把波長在0.1納米至十納米之間的軟x射線,那麼它也和紫外線一樣。x射線的也會有另外一種劃分的方法,也就是說把1納米到10納米米之間稱為軟射線,0.1納米到1納米之間稱為1x射線。還有0.01納米到0.1納米稱為超硬x射線。
  • 啟航,探索極端宇宙專題六---探索極端宇宙: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空間天文臺
    德國圖賓根大學啟航,探索極端宇宙專題六----探索極端宇宙——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空間天文臺對浩瀚宇宙的探索我們從未止步,從1962,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比如成功監測了2017 年8 月17 日轟動全球的雙中子星併合產生引力波事件;通過對X射線吸積脈衝星GRO J008-57 的詳細觀測,直接測量到了迄今宇宙最強磁場,該結果於2020 年8 月發表在了國際著名期刊《天體物理學通訊》上,觀測到了距離黑洞最近的高速相對論噴流,其觀測結果於2020 年9 月21日在國際著名期刊Nature Astronomy(自然*天文學)發表等
  • 科學利用X射線望遠鏡尋找「萬有理論」證據
    現在,NASA的一個天文臺對這些理論進行了首批實驗測試之一,即在太空中搜尋可能將宇宙聯繫在一起的假想粒子的證據。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雖然在解釋宇宙的納米尺度上做得很好,但當它上升到宏觀尺度時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比如其最大的漏洞之一就是它沒有覆蓋重力。
  • 揭秘中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計劃今年內發射,可觀測黑洞、中子星、超新星爆發等。這將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
  • 日本電子推出新一代場發射電子探針顯微分析儀JXA-8530FPlus
    自2003年推出世界首臺商業化的場發射電子探針顯微分析儀(FE-EPMA)以來,備受讚譽的FE-EPMA就一直在金屬、材料、地質行業及學術研究等領域有所應用。  作為第三代FE-EPMA,JXA-8530F在繼承了JXA-8500F強力硬體(包括 FE 電子槍、電子光學系統和真空系統)的基礎上,通過改進電子光學系統增強了分析和成像功能。
  • 歐洲強大x射線望遠鏡:XMM-牛頓太空望遠鏡
    近二十年來x射線多鏡任務(XMM)牛頓望遠鏡一直在探測熱的x射線宇宙,尋找丟失的物質,監測黑洞和它們的「飲食"習慣,檢查星系的明亮中心,甚至觀察太陽系中的行星,讓我們來看看歐空局的「歐洲x射線天文學旗艦」。XMM-Newton(XMM-牛頓)攜帶了三架先進的x射線望遠鏡。每一個都包含58塊高精度嵌套鏡,XMM的x光採集面積幾乎和網球場一樣大,儘管每個都只有30釐米寬。
  • 首個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發射成功:中國太空「天眼」了不起
    宇宙中很多極端天體物理過程都會產生和散發強烈X射線和γ射線輻射的高溫氣體,比如中子星和黑洞吸積物質的過程。高能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輻射以及中子星的表面和量子黑洞的蒸發也會產生豐富的X射線輻射。由於宇宙中許多天體都散發X射線,因此探測宇宙中的X射線對了解宇宙奧秘具有重要意義,但由於X射線極易被介質吸收,因此在有地球大氣阻隔的地面上根本無法對宇宙X射線進行觀測,只能在太空進行觀測。近些年來美國、歐洲、日本、印度都研製和發射了多個X射線空間望遠鏡。
  • 科學家通過100萬顆X射線源製成太空X射線源全景地圖
    適量的X射線對人體沒有危害,但是進入宇宙太空就不一樣了,宇宙中充滿了大量X射線,伽馬射線,處處暗藏危機,肉身進入太空有無數種死法宇宙中的X射線從哪裡來呢,它們在哪裡呢?(J. Sanders, H.Gilfanov/IKI)科學家通過Spektr-RG空間天文臺上的eROSITA望遠鏡,發現了它們,目前發現100萬顆X射線源,並將其製成太空X射線源全景地圖,將來隨著觀察宇宙深度的深入,將有更多的X射線源被發現。本次觀測持續182天,收集165G天文照片製成。
  • 宇宙X射線或透露出黑洞視界的顯著特徵
    它們源自對大約20個黑洞和中子星的多次X射線觀測數據。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黑洞(紅色符號)和中子星(藍色符號)幾乎完全分離,從而確定了黑洞的存在。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黑洞是一種沒有堅硬表面的奇異宇宙天體。
  • 中子星爆炸碰撞仍在發射x射線,這讓天文學家們感到困惑
    2017年8月17日,宇宙中一些密度最大的物體之間的碰撞產生了引力波和飛濺的煙花。地球上的幾十個望遠鏡捕捉到電磁波譜中不同波長的罕見合併。在碰撞後九天,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天文臺收到了x射線信號,但是很快就消失了。但是在最近,研究人員研究了這次名為GW170817的中子-恆星-中子-恆星碰撞,發現1000天後x射線信號仍然可以探測到。
  • 牛頓為自然科學奠基,愛因斯坦接過接力棒,窮盡一生不懈探索
    前言世界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莫過於愛因斯坦與牛頓兩人。牛頓通過萬有引力定律向人類昭示了整個宇宙運行的奧秘,他也為後世的物理學研究建築了結實而可靠的地基,使得無數的物理學者可以在他所搭建的橋梁上前赴後繼。愛因斯坦通過相對論向人類展示了時空變幻的奧妙。
  • 牛頓為自然科學奠基,愛因斯坦接過接力棒,窮盡一生不懈探索
    愛因斯坦通過相對論向人類展示了時空變幻的奧妙。我們無法對他們二人的成就進行量化,但會永遠地學習他們的探索精神。成長時幾經輾轉,不斷學習1.3.在學術領域,愛因斯坦有些大器晚成,原因眾說紛紜,有的學者認為愛因斯坦所研究的領域是一個需要耗費長時間精力的領域,因而很少有人能在短短幾年內在物理學領域有突出的建樹,愛因斯坦只用了一二十年便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並探索出了顛覆世界的物理學理論,已經稱得上是奇蹟了。
  • 基於探測星系異常X射線輻射的暗物質新理論
    可見物質,如構成恆星和地球的物質,只佔宇宙的5%,有人提出暗物質必須佔宇宙的23%。但迄今為止,管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但事實證明實際上不可能確定所涉及的粒子。約翰內斯古騰堡大學(JGU)的研究人員現在提出了一種新的暗物質理論,這意味著暗物質粒子可能與通常假設的非常不同。特別是理論涉及到暗物質粒子,它們極其輕,幾乎是電子的100倍,這與許多傳統的暗物質粒子形成鮮明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