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為民 奮鬥有我"——第二屆大連最美科技工作者(團隊)發布儀式成功舉行,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院長、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彭孝軍院士榮獲第二屆大連最美科技工作者。頒獎詞為:作為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他學術造詣驚才絕豔。作為高校院長,他產學研結合,桃李滿庭芬芳。作為中科院院士,他填補多項國家技術空白。貼近民生,自帶榜樣光輝。造福社會,無愧科研領路人。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科技工作者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在臨床救治、病毒檢測、疫苗研發、物質保障、大數據應用等方面夜以繼日進行攻關,為社會穩定和國民經濟的持續恢復提供了科技支撐。在此背景下,本場活動共通過《守護》《鑄夢》《逐光》《破曉》4個發布單元,將本屆獲獎的9位最美科技工作者、3個最美科技工作者團隊,一一揭曉。
活動由中共大連市委組織部、中共大連市委宣傳部、大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大連市科學技術局、大連市科學技術協會、大連市群團組織綜合服務中心以及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聯合主辦,由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財經頻道承辦。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院長、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彭孝軍院士榮獲第二屆大連最美科技工作者。
彭孝軍,大連理工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2008年被評為全國化工優秀科技工作者,2016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2020年獲全國創新爭先獎。作為第一完成人,獲2013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2006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現任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院長、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化工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染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國際標準化組織影像技術委員會成員。
彭孝軍院士長期從事精細化工領域研究。構建了耐候性彩色噴墨列印染料自有技術體系,使多年壟斷中國列印墨盒市場的國外品牌被逐步擠出中國市場,產品大規模出口,為我國列印耗材從被國外壟斷,發展到國際大國,做出了重要貢獻;發明了具有靶向功能的血液細胞螢光探針,實現了各類血液細胞的分類計數,用於高端五分類血液細胞分析系統大規模產業化,產品進入國內3100多家、國外94個國家的2300多家醫療機構應用,有力推動了我國在血細胞分析系統從國內空白到國際一流的跨越。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作為科研工作者,我們有義務、有責任爭分奪秒攻破病毒'防線'。"今年上半年,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彭孝軍院士依託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組建了由精細化工、製藥工程、分析測試、分子設計、力學計算等領域的知名教授和骨幹等70餘名老師組成的"新冠肺炎抗病毒藥物研發大工攻關突擊隊",不分晝夜全力奮戰,僅用12天時間,成功打通了整個合成工藝製備出符合要求的目標藥物分子,為規模製備工藝和製劑工藝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國家戰勝疫情提供了科技和智力成果支撐。
延伸閱讀:
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是1989年經國家計劃委員會批准,依託大連理工大學籌建而成,1995年9月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對外開放,在2009年和2014年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中連續兩次獲評優秀。現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佟振合院士,實驗室主任彭孝軍院士。實驗室的研究方向為染料及其光化學、精細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工清潔製備技術。
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關注頭條號:大連理工大學招生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