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問題與實際生活相聯繫,用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問題,提升興趣

2021-01-08 教師王大錘

生活中應用到物理知識的方面有很多,如果在學習物理時將課堂學習與日常生活剝離開來,學生就無法真正理解相關的物理知識,也不能利用物理知識去解決問題。所以我們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該加強物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繫,將兩者緊密的結合。所以教師要認識到利用學生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來創設情境教學的重要性。

1 在初中物理學科創設問題情境的必要性

提升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初中生的思維能力正處於一個發育時期,所以初中物理對於初中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比較難學的學科。由於學生很難理解物理的概念,時間一長,就會導致學生對物理學科產生厭煩情緒。但是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能通過讓學生在特定環境下對問題的思考,進行探究就能讓學生直觀的理解概念,進而掌握知識點。這樣學生能夠自主的去學習和觀察,從而提高對物理的認知能力,提升對物理的學習興趣。而且這種創設問題情境式教學方式有別於傳統的教學方式,能夠改善學生在課堂上懶散消極的狀態,提升學生的參與感,讓學生以一個輕鬆的心態完成物理學科的學習。

初中物理本身特點的需要

在我們初步對物理知識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從自身的生活環境入手,總結一些物理知識在生活中運用的實例,然後在以課本為基本點進行解讀。學生知道,物理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特別廣泛,為學生打開了物理新世界的大門,也讓學生對物理有一個新的認識和理解。,比如一些多媒體設備、醫療器械、智能化的機器等,還有之前的蒸汽機技術的革新、電力的發展等。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為改變人們的生活狀態和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通過兩者的結合,能夠提升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應用和理解。

這樣學生就能通過物理知識對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奇怪的現象進行解釋了。比如針對電梯上升和下降的時候,人會感受到壓力和浮力的感覺,這就可以用物理中的加速度進行解釋,也就是失重和超重的現象,而且電梯的運動是利用定滑輪或者動滑輪提升重物的原理為依據的。還有就是家裡的電燈泡為什麼忽明忽暗,這可能跟電壓有關係,通過物理知識的學習,學生就能找到原因。通過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學生能夠解決很多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而且如果學生將所學的物理知識應用到生活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還會開發我們的思維能力,去利用物理知識進行新的發明等。

2 如何在初中物理課堂上進行創設問題情境式教學

要在合適的時機提出問題

教師要在課前對本章節的知識進行備課,提前把授課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設置好相應的問題情境,這樣在授課時就能夠及時的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中,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學內容上。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還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繫起來,這樣才能更好讓學生在課堂上參與進來。而且教師設置問題的切入點一定要準確到位,不能提一些課程章節關聯不大的問題,不僅會浪費教學的時間,還會讓學生對課堂產生厭煩的情緒。

比如在進行「摩擦力」的講解時,教師就可以創設一個摩擦力在生活中應用的問題,自行車是如何動的,剎車的時候又是怎麼停下來的。因為學生生活中都會用到自行車,所以這個問題的設置就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學生自願加入到問題的討論中。當學生學習了物理課本中摩擦力這一課時,就能夠很好的解釋這個現象,明白當我們踩自行車的腳踏板的時候,壓盤因為受力就會轉動,通過機械傳動來帶動自行車後輪轉動,當後輪與地面發生接觸的時候,就有摩擦力的產生。當前後輪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達到一個最大值時,自行車就會往前進。但是當摩擦力比較小或者自己踩腳踏板的力過大時,會讓自行車原地打轉。而且通過對生活中輪胎的觀察,我們可以看出基本上輪胎都是採用花紋的形式,這是為了增加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增強摩擦力,使自行車在運轉時能夠平穩前行。

在創設情景式問題時,要有原則性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要遵循目的性、發展性、熟悉性以及發散性的原則。在保證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教師在設置情境問題時,要考慮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將學生的日常生活引入到物理課堂上,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對問題進行探究的時候能夠有參照物,而且在設置問題的時候,要能夠有全面和延伸性,能夠發揮出以點帶面的作用,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探索的欲望。比如在進行「光和色散」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用學生生活中能遇到的現象進行創設問題情境式教學。

比如怎樣解釋用洗衣液洗衣服時,會出現很多帶有色彩的泡泡。因為初中生對什麼事兒都比較好奇,可能當時學生不知道怎麼解釋這個現象,但是通過學習物理課本中光的直射定律後,學生就會知道光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一樣,而且在同一種介質中,由於其均勻程度不一樣,所呈現出的物理現象也不同。洗衣液洗衣服時出現帶有色彩的泡泡,是因為光線射到泡泡的表面時,根據光傳播的一些特點,會發生反射,使得泡泡的表面對於光的接收不均勻。而且雖然不均勻但是他們的頻率是相同的,由於存在傳播距離的差異,所以在相遇時就會衝突,從而產生多彩的氣泡。

另外,在晴天的時候,想空中灑水或者是下過雨之後,就會出現彩虹,這是因為空氣中水分太多導致空氣的折射率增大,用物理學中三菱鏡的折射就能夠解釋這個生活現象。由於每種介質對於光的傳播速度以及折射的頻率不一樣,所以導致不同顏色的光發生了分離,我們把這稱為色散現象。而且我們生活中常用的照相機,它的成像原理就和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我們通過對物理中光的學習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還能利用光的特點在拍攝照片時進行規避,從而拍出自己滿意的相片。這就通過一個問題的提出,解釋了好幾個抽象的物理概念,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來創設問題

基於現在的學生對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比較快,所以利用多媒體對初中物理進行教學,能夠提升學生對學習物理的熱情和積極性,挖掘學生在物理知識學習上的潛力,提升學習效率。和傳統的實驗教學方式相比較,多媒體不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能夠隨時隨地的進行教學,具有靈活、節省時間的優點。能夠幫助學生在進行物理學習時,更準確直觀的理解複雜的概念。

在進行「聲」的學習時,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形式來創設問題,比如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的聲控燈,為什麼在光線比較充足的時候,即使有再大的聲音,燈也不會亮,但是在光線稍微暗一點的時候,只要有一點點的聲音,它就會亮了?在引出這個問題之後,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視頻和圖片來對聲的傳播及其他特點進行講解,然後學生通過學習物理課本中有關聲和光的知識後,就能夠解釋這個現象。它是靠聲和光同時控制的,二者缺一不可。當光線亮的時候,光電作用開關就會發生作用,即使再大的聲音也不會亮;當光線俺的時候,光電開關就不起作用了,起作用的是聲控開關,一有聲音就會自動點亮。這種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繫的創設問題情境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好的通入物理課堂,開拓學生對於物理知識的思維能力。

3 結束語

結合以上論述和分析,我們能了解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數不勝數,而且它的實用性也特別強,能夠科學的解釋我們遇到的各種新奇的現象。所以在對物理學科進行創設問題情境教學時,將問題的設置與實際生活相聯繫,有助於學生更好用物理知識來解釋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還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相關焦點

  • 生活中處處可見與數學有關的知識,數學與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
    它是根據教學的目的、內容、方式、方法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的。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升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需要教師講究方式方法,精心設計教學內容,高效組織和實施課堂教學活動,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通過創造有利於學生求知探索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既能獲得數學知識又能掌握數學技能,從而有效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一、?
  • 2019年重慶中考化學解析:試題與生活聯繫 注重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其中,化學試題大多以豐富的素材為背景,自然融入學科知識,中國承辦世界環境日活動、嫦娥四號登月、青蒿素等社會熱點進入試題。「試題難度與2018年相當,知識全面,考點覆蓋率達90%以上。」化學試卷命題組專家稱,試題關注社會熱點,注重化學知識與生活和生產的聯繫,涉及到中國承辦世界環境日活動、嫦娥四號登月、青蒿素、涼山森林火災、食品防腐、廚房化學、綠色出行、垃圾和淨水處理、清潔能源、煉鐵和打火機原理、蟹肉成分、化學肥料等,這些題目不僅考查了學生相關的化學知識,也考查了他們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熱點。
  • 舉一反三的解題思路,解決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增加學習積極性
    解方程問題是一種對於學生傳統解題思想的突破,其涉及到各種正反向思維的交替與推理,難度的大幅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會給學生帶來不小的壓力,如果學生的解題思想還停留在之前的狀態,則很難度過這一難關。應用題的實質是在運用數學知識的基礎上,解決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抽象思維轉變到和現實生活掛鈎,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 化學:關注社會熱點,聯繫生活實際
    教材中的每一個實驗,每一張圖片,每一個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都要做到心中有數,了解實驗的流程、實驗的目的、實驗的現象,知道實驗採用的科學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等等。八年級教材中的水資源、燃料及其利用,九年級教材中的材料、化肥、營養健康等需要熟記熟背的基礎知識一定做到張口就來。同學們要做到一邊看書梳理知識點一邊要把知識運用到課後習題中,做到學以致用,做到教材中不留死角。
  • ...分析】哈師大附中孫躍玲:物理試卷突出力學核心地位 聯繫實際生活
    孫躍玲老師說,今年的試題難度適中,沒有出現偏題怪題,力學及3-5部分所佔分值為45分,電磁學部分所佔分值為38分,力學部分所佔比例有所增加,突出了力學在物理學中的核心地位。整個試卷體現了高中新課程探究性學習的理念和聯繫實際生活的理念,對中學物理教學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
  • 引導公眾用哲學眼光審視生活
    【摘要】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僅解釋世界,也強調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改造世界。要實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生活化,不僅要確保理論內容契合大眾生活,構築大眾傳播平臺,科學理順好生活中的各類關係,還要嘗試用哲學對接生活情境,滿足現實生活訴求,採用哲學眼光去審視生活。
  • 初中物理學習秘訣之一:教你如何把理論和生活聯繫起來
    看我這篇文章之前我想同學們思考幾個問題:如果你周圍發生核洩漏,除了常規躲避手段,我們還需要吃哪種藥來降低核輻射危害?很多海上高架橋本來可以修成筆直的,為什麼還要在中間修成環形?是為了增加成本嗎?還是為了美觀?
  • 《實際問題與一元二次方程》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活中不少實際問題的解決都要用到方程的知識,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會了用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所以本節課對學生來說並不陌生。本節內容是運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兩類實際問題:傳播問題和增長率問題。
  • 四張桌布上後浪激蕩:在生活中發現問題,用跨學科思維造飛機
    從身邊的科學問題出發在自由討論環節開始前,這堂課邀請了8位學生代表對自己感興趣的科學問題做了簡短的報告。來自上海浦東新區民辦協和雙語學校的郭秦菘帶來了自己設計的蛇形機器人。他提到自己暑期在廣東茂名市一個農村中無意發現了農藥噴灑過剩的問題。於是,郭秦菘設計了一款蛇形機器人,想利用機器人和圖像識別來幫助農民更精準地噴灑農藥。
  • 專家點評北京高考文綜地理試題:情境多樣 密切聯繫生活
    選擇題第6題聯繫生活,引導學生通過讀圖分析處理相關數據,對地理現象科學解釋與評價,解決真實的地理問題,考查地理實踐力。三、素材豐富,情境多樣,考查學科本質試題提供了豐富的圖像信息,充分利用地理圖像及其承載的地理情境,將現實生活與學生的學習聯繫起來,引導學生從圖像中獲取有效信息解決地理問題,考查學科本質,突出地理學科的特色。
  • 善用概率論,股票預測、生活預判這些統統不是問題
    生活中有很多數學的應用,大到航空基建,小到公司財務,都要用到數學知識。但是要說和我們日常生活聯繫最緊密的,應該就是概率論了。概率論是數學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它的應用非常廣泛,天氣預報、地震監測、樣品抽查,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各位家長如果能善用概率論的知識,一定能讓生活變得更加輕鬆。
  • 中考試卷點評·化學|注重知識與生活的聯繫 醫用口罩防護服入題
    命題專家表示,今年化學試題引導師生注重基礎,試卷大面積地考查學生初中階段最基礎的知識,考點覆蓋率在90%以上。引導師生注重教材,試題的不少素材選自課本中的原型,比如有一道題,基本呈現了課本中的4個原型實驗,另一道題中的物質間轉化關係來自課本練習中的原圖,只是選取了新的角度提問。
  • ——用化學來化解生活中的為什麼
    此次出版的知識進化圖解系列可以稱之為給學生的學科敲門磚,給成年人的思維躍遷工具。知識進化圖解系列之《太喜歡化學了!》瞄準知識盲區,化解生活中百思不得其解的小疑問,分解複雜的化學方程式,以圖文的形式來解讀化學的關鍵概念,在有趣的圖解中認識化學,了解化學,用有趣的化學知識探索生活中的各種可能性,讓你在面對生活中的十萬個為什麼時不再迷茫。
  • 淮萍萍:把物理學習融入孩子們的生活中
    淮萍萍在教學中「今天,我們來做一個小遊戲,我這裡有一張公交卡,待會放開之後,能夠用手夾住公交卡的同學可以拿去隨便刷。」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蘭州市第二中學物理教研組老師與教研組長淮萍萍一起,在課程中設計了許多有趣的「引子」,這只是其中之一,幫助學生把學習觸角深入到生活中,注意觀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現象。2006年,時年23歲的天水姑娘淮萍萍從西北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畢業。從抗拒當「孩子王」,到接受、喜歡,再到現在已經離不開自己熟悉、熱愛的教師崗位,淮萍萍走過了一段略顯曲折的心路歷程。
  • 為什麼會存在「夫妻相」?對於這個問題,科學的解釋出現了
    大家好,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個非常普遍的一個現象,那就是夫妻相了。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家應該也都會見過那些相處了很長時間的夫妻,他們的容貌竟然也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其實有的時候在看到這些,小編也會感到有些奇怪,他們兩個人為何會長得如此相像呢?
  • 發電機遲相、進相、調相的解釋和區別聯繫
    發電機的進相運行:電力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如果無功功率過剩,系統的電壓就會升高,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此時需要將發電機調整到進相運行狀態,發出有功功率吸收無功功率。起到降低系統電壓的作用。使之處於穩定的運行狀態,但發電機在進相運行時,也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 中考化學複習:生活中的化學常識匯總
    近幾年的中考化學試題在密切聯繫實際方面佔了較大部分,旨在考查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應用,使學生在運用化學知識的同時認識化學的價值,同時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本題結合生活中常見的四種現象中存在的變化,考查學生運用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去分析判斷這些變化的能力。其實,只要我們在日常的學習中多觀察,多用化學知識去分析的話,解答這類試題,還不是「小菜一碟」?  再看下面的試題(均為今年北京市或海澱區的中考試題),看看是不是都跟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呢?
  • 哲學問題的特質——日常生活的「三個問題」與哲學的「三個問題...
    「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這「三個問題」也經常被幽默化為哲學問題,體現著人們普遍對哲學的「熟知」。哲學家們通常也都會孤獨地追問與此類似的「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那麼,哲學家的「三個問題」與日常生活中人們的「三個問題」到底有什麼區別?不同於常識與「科學」中的人們,哲學家何以成為哲學家?哲學為什麼是哲學?
  • 為什麼有些人說邏輯學是知識的知識?邏輯學在生活中該如何運用?
    如果要說邏輯學是知識的知識,那麼首先你得先搞清楚:什麼是邏輯?什麼是邏輯學?「邏輯」一詞源於希臘文,原意指思想、理性、規律、語詞等。而邏輯學則是一門思維科學,它的研究對象是人們的思維形式及其規律。邏輯知識是根植於實際生活之中,是人類思維的經驗的概括和總結。
  • 健康碼因技術問題變紅,帶來的生活成本是實際的
    然而,儘管生活在加速重啟,但特殊時期想要對生活說一聲「愛你」仍沒有那麼容易,疫情之下,健康碼成為了人們是否能如願回歸生活的電子身份證。它一綠,生活就對你微笑,意味著身體健康一切無恙;它一紅,生活就對你哭泣,意味著需要接受隔離等防控措施。而連日來,不少健康碼的突然「抽搐」讓部分在回歸生活路上的人們遭遇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