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應用到物理知識的方面有很多,如果在學習物理時將課堂學習與日常生活剝離開來,學生就無法真正理解相關的物理知識,也不能利用物理知識去解決問題。所以我們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該加強物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繫,將兩者緊密的結合。所以教師要認識到利用學生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來創設情境教學的重要性。
1 在初中物理學科創設問題情境的必要性
提升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初中生的思維能力正處於一個發育時期,所以初中物理對於初中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比較難學的學科。由於學生很難理解物理的概念,時間一長,就會導致學生對物理學科產生厭煩情緒。但是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能通過讓學生在特定環境下對問題的思考,進行探究就能讓學生直觀的理解概念,進而掌握知識點。這樣學生能夠自主的去學習和觀察,從而提高對物理的認知能力,提升對物理的學習興趣。而且這種創設問題情境式教學方式有別於傳統的教學方式,能夠改善學生在課堂上懶散消極的狀態,提升學生的參與感,讓學生以一個輕鬆的心態完成物理學科的學習。
初中物理本身特點的需要
在我們初步對物理知識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從自身的生活環境入手,總結一些物理知識在生活中運用的實例,然後在以課本為基本點進行解讀。學生知道,物理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特別廣泛,為學生打開了物理新世界的大門,也讓學生對物理有一個新的認識和理解。,比如一些多媒體設備、醫療器械、智能化的機器等,還有之前的蒸汽機技術的革新、電力的發展等。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為改變人們的生活狀態和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通過兩者的結合,能夠提升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應用和理解。
這樣學生就能通過物理知識對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奇怪的現象進行解釋了。比如針對電梯上升和下降的時候,人會感受到壓力和浮力的感覺,這就可以用物理中的加速度進行解釋,也就是失重和超重的現象,而且電梯的運動是利用定滑輪或者動滑輪提升重物的原理為依據的。還有就是家裡的電燈泡為什麼忽明忽暗,這可能跟電壓有關係,通過物理知識的學習,學生就能找到原因。通過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學生能夠解決很多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而且如果學生將所學的物理知識應用到生活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還會開發我們的思維能力,去利用物理知識進行新的發明等。
2 如何在初中物理課堂上進行創設問題情境式教學
要在合適的時機提出問題
教師要在課前對本章節的知識進行備課,提前把授課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設置好相應的問題情境,這樣在授課時就能夠及時的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中,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學內容上。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還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繫起來,這樣才能更好讓學生在課堂上參與進來。而且教師設置問題的切入點一定要準確到位,不能提一些課程章節關聯不大的問題,不僅會浪費教學的時間,還會讓學生對課堂產生厭煩的情緒。
比如在進行「摩擦力」的講解時,教師就可以創設一個摩擦力在生活中應用的問題,自行車是如何動的,剎車的時候又是怎麼停下來的。因為學生生活中都會用到自行車,所以這個問題的設置就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學生自願加入到問題的討論中。當學生學習了物理課本中摩擦力這一課時,就能夠很好的解釋這個現象,明白當我們踩自行車的腳踏板的時候,壓盤因為受力就會轉動,通過機械傳動來帶動自行車後輪轉動,當後輪與地面發生接觸的時候,就有摩擦力的產生。當前後輪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達到一個最大值時,自行車就會往前進。但是當摩擦力比較小或者自己踩腳踏板的力過大時,會讓自行車原地打轉。而且通過對生活中輪胎的觀察,我們可以看出基本上輪胎都是採用花紋的形式,這是為了增加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增強摩擦力,使自行車在運轉時能夠平穩前行。
在創設情景式問題時,要有原則性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要遵循目的性、發展性、熟悉性以及發散性的原則。在保證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教師在設置情境問題時,要考慮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將學生的日常生活引入到物理課堂上,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對問題進行探究的時候能夠有參照物,而且在設置問題的時候,要能夠有全面和延伸性,能夠發揮出以點帶面的作用,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探索的欲望。比如在進行「光和色散」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用學生生活中能遇到的現象進行創設問題情境式教學。
比如怎樣解釋用洗衣液洗衣服時,會出現很多帶有色彩的泡泡。因為初中生對什麼事兒都比較好奇,可能當時學生不知道怎麼解釋這個現象,但是通過學習物理課本中光的直射定律後,學生就會知道光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一樣,而且在同一種介質中,由於其均勻程度不一樣,所呈現出的物理現象也不同。洗衣液洗衣服時出現帶有色彩的泡泡,是因為光線射到泡泡的表面時,根據光傳播的一些特點,會發生反射,使得泡泡的表面對於光的接收不均勻。而且雖然不均勻但是他們的頻率是相同的,由於存在傳播距離的差異,所以在相遇時就會衝突,從而產生多彩的氣泡。
另外,在晴天的時候,想空中灑水或者是下過雨之後,就會出現彩虹,這是因為空氣中水分太多導致空氣的折射率增大,用物理學中三菱鏡的折射就能夠解釋這個生活現象。由於每種介質對於光的傳播速度以及折射的頻率不一樣,所以導致不同顏色的光發生了分離,我們把這稱為色散現象。而且我們生活中常用的照相機,它的成像原理就和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我們通過對物理中光的學習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還能利用光的特點在拍攝照片時進行規避,從而拍出自己滿意的相片。這就通過一個問題的提出,解釋了好幾個抽象的物理概念,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來創設問題
基於現在的學生對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比較快,所以利用多媒體對初中物理進行教學,能夠提升學生對學習物理的熱情和積極性,挖掘學生在物理知識學習上的潛力,提升學習效率。和傳統的實驗教學方式相比較,多媒體不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能夠隨時隨地的進行教學,具有靈活、節省時間的優點。能夠幫助學生在進行物理學習時,更準確直觀的理解複雜的概念。
在進行「聲」的學習時,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形式來創設問題,比如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的聲控燈,為什麼在光線比較充足的時候,即使有再大的聲音,燈也不會亮,但是在光線稍微暗一點的時候,只要有一點點的聲音,它就會亮了?在引出這個問題之後,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視頻和圖片來對聲的傳播及其他特點進行講解,然後學生通過學習物理課本中有關聲和光的知識後,就能夠解釋這個現象。它是靠聲和光同時控制的,二者缺一不可。當光線亮的時候,光電作用開關就會發生作用,即使再大的聲音也不會亮;當光線俺的時候,光電開關就不起作用了,起作用的是聲控開關,一有聲音就會自動點亮。這種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繫的創設問題情境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好的通入物理課堂,開拓學生對於物理知識的思維能力。
3 結束語
結合以上論述和分析,我們能了解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數不勝數,而且它的實用性也特別強,能夠科學的解釋我們遇到的各種新奇的現象。所以在對物理學科進行創設問題情境教學時,將問題的設置與實際生活相聯繫,有助於學生更好用物理知識來解釋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還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