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恆星演化史!為什麼恆星會悄無聲息地消失呢?

2020-12-03 麥克斯韋妖妖靈

恆星究竟是如何演化的?我們現在看到的恆星是處於它們生命的哪個階段?我們最經常聽到的恆星、中子星、白矮星、黑洞這些不同的天體之間它們存在著什麼關係嗎?這些天體會死亡嗎?它們死亡之後又變成了什麼物質呢?讓我們來一起看一看恆星的演化吧!

星雲坍縮

所有的恆星都是從星雲或者氣體和塵埃中產生坍縮而產生的,經歷了幾百萬年之後原本的物質開始達到一個平衡的裝填,然後開始變成主序星。

主序星是什麼?

根據恆星的溫度和和光度,科學家繪製了一個圖表。橫坐標表示恆星的溫度,縱坐標表示恆星的光度,他們把大量的恆星按照它們各自的條件畫在圖上,發現點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這個圖叫做赫羅圖。

位於赫羅圖對角線上主序帶上的恆星呢,就是主序星。大多數的恆星表面溫度很高,光度也就高,隨著恆星的溫度開始降低,它的光度也會隨之降低。主序星在核心將氫融合成氦來產生能量,比如太陽就是從核心開始慢慢將氫融合成氦,然後達到紅巨星的狀態。

恆星的歸宿

所有的恆星都是從星雲產生,並發展成主序星的。然後根據恆星質量的不同,在它們死亡之後可能會形成不同天體,但是最後必將成為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三種狀態之一。

小質量恆星

小於太陽一半質量,但是大於太陽0.08倍質量的恆星,會逐漸變成紅矮星,紅矮星的壽命非常的長,有的甚至說和宇宙的年齡是同樣長的,可達百億年嗎,因此目前還沒有發現紅矮星死亡的殘骸。

中等質量的恆星

星胚——主序星——紅巨星——白矮星

小於太陽8倍質量的恆星,在死亡之後會坍塌成白矮星。中等質量恆星逐漸發展成了紅巨星,然後紅巨星經過幾百萬年的燃燒後,外殼以氫為主,下面還有一層氦層,最后里面還有一個碳球。核反應過程導致碳變成了其它的元素,內部的反應越來越不穩定,密度被大幅度增加,這時候紅巨星內部產生了一顆白矮星。

最後,當這種不穩定狀態達到極限,紅巨星就爆發了,除了恆星以外的東西都被拋棄,剩下的核心就是我們所說的白矮星。

大質量恆星

星胚——藍超巨星(主序星)——紅超巨星——超新星——中子星或者黑洞

質量在太陽的8-50倍的恆星是大質量恆星,恆星核心的氫被燃燒殆盡,在瀕臨死亡的時候變成了 紅超巨星,溫度開始降低。然後紅超巨星在演化的末期經歷了劇烈的爆炸形成了超新星。它散發出的光芒甚至能夠照亮整個星系,並且要持續幾周到幾個月才能逐漸衰減。在這個過程中它釋放出的輻射是非常巨大的,甚至是太陽一生能夠釋放出的能量總和。

爆發之後,原本大質量恆星的核心就會坍塌成高密度的中子星,而其他的殘骸就會在周圍散發開來。事實上,如果這個大質量恆星的質量更高的話是很有可能坍塌成黑洞的。

超大質量恆星

超大質量恆星的演化和大質量恆星是比較相似的。但是由於質量比較大,所以在最後是會坍塌成黑洞的。

恆星消失

在我們目前的認知體系裡,一顆大質量或者超大質量的恆星在最後變成死亡殘骸中子星或黑洞之前都是要經過超新星爆炸這一階段的。這一過程中爆發的光亮和輻射是巨大的,幾乎是難以忽視的。

但是科學家卻發現了一顆憑空消失的超大質量恆星。這顆恆星位於距離地球大約7500萬光年之外的寶瓶座星座,是一個發光的膨脹的藍色球體,它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但是在科學家對它的持續觀察之後,發現它竟然憑空消失了。按理說它應該是先經過超新星爆炸,然後坍塌成黑洞。因此,科學家認為它可能沒有經過超新星爆炸就直接坍塌成恆星了。但是這種假設仍需要進一步的檢驗。

小結:

恆星在成長的初期都是由星雲開始產生的,然後形成主序星,這是它們生命中最漫長的一個階段。然後它們會開始進入瀕臨死亡的狀態,由於質量的不同,它們的歸宿也有所不同。小質量恆星最後形成的殘骸仍未被發現,它們有可能就是熄滅了;中等質量的恆星變成紅巨星之後就坍塌成白矮星了;大質量和超大質量恆星在變成紅超巨星之後,經過超新星爆炸,最後坍塌成中子星或者黑洞。

然而,科學家卻發現天空中有一顆恆星憑空消失了。這再一次對人類所認知的恆星演化史提出了挑戰,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態。

相關焦點

  • 恆星演化史!為什麼恆星會悄無聲息地消失?
    恆星究竟是如何演化的?我們現在看到的恆星是處於它們生命的哪個階段?我們最經常聽到的恆星、中子星、白矮星、黑洞這些不同的天體之間它們存在著什麼關係嗎?這些天體會死亡嗎?它們死亡之後又變成了什麼物質呢?讓我們來一起看一看恆星的演化吧!
  • 距地7500光年神秘現象,一顆恆星突然消失,在宇宙中憑空消失
    在宇宙中,最重要的天體之一,莫過於恆星了。恆星從誕生到消亡,一生都在為宇宙中提供無限的可能。比方說在恆星誕生初期,通過內部燃燒,釋放出大量的元素能量,讓宇宙變得豐富。此後,恆星的周圍又會出現行星,於是一個恆星系統就出現了,如果足夠幸運,那麼,就像太陽系一般,生命也會在恆星系統中誕生。
  • 距地7500光年的神秘現象,大質量恆星突然消失,在宇宙中找不到
    還有在2019年,天文學家表示,在銀河系中,至少有100顆處於觀測中的恆星,突然沒有 原因的消失在了視線之中,這些恆星為何會突然消失,至今也是未解之謎,一開始,天文學家還曾經懷疑是不是自己看錯了,進行了相關的觀察圖像對比,最終得到結論,它們的確實實在在的消失了。
  • 這顆恆星即將爆炸,你從地球上就能看到。恆星為什麼會爆炸呢?
    這顆巨大恆星內部的燃料已經幾乎消耗殆盡。據科學家預測,這個大傢伙在接下來的一萬年之內,隨時都可能像超新星那樣發生爆炸,這可能發生在幾個世紀後,也可能發生在明天。一旦參宿四發生爆炸,那它就會在一瞬間垮掉,爆炸產生的光芒會明亮到猶如夜空中的第二個月亮。我們會在天空中觀察到一顆新的亮點,持續幾周甚至幾個月,但它之後會逐漸開始黯淡,直到徹底消失,但並非無影無蹤。
  • 宇宙中數百顆恆星莫名消失,外星人在清理門戶?這意味什麼?
    2000年開始,科學家們開始密切關注宇宙中的信號,他們迫切想要得知宇宙中會不會有其他文明向人類傳遞信號,接收信號的過程中,他們意外發現了一些距離地球較遠的白矮星,這些白矮星雖然距離地球過於遙遠,可是它們的體積和自身亮度卻遠遠超過了太陽,白矮星在演變的過程中在宇宙中佔據主要地位,通過它們能夠推斷恆星的演變歷史。
  • 跨越宇宙的星球大盜,消失的恆星之謎
    漫天星辰可能很難讓一個普通人確定是否有星星失蹤,但科學家們發現有一些東西消失了。儘管關於恆星的理論可以解釋一些星體的消失,但現在的情況是,很多失蹤的原因是「非常不確定」的。是什麼導致了一顆碩大的恆星消失呢?
  • 一百多顆恆星神秘消失,是被地外文明利用了還是被摧毀了?
    一百多顆恆星從觀測中「突然消失」,是不是外星人幹的?天文學家將當前望遠鏡觀測的記錄與以往的觀測記錄相比對,發現有一顆恆星從該區域內消失了,對比其它眾多的觀測記錄,發現至少有100顆恆星消失,它們跑哪裡去了?對比的記錄是1950年美國海軍天文臺的觀測記錄,現在的記錄是由泛星計劃中的望遠鏡觀測到的記錄。
  • 恆星由於量子力學的作用,使得恆星內部的核反應在不斷地進行
    ,產生了地球表面各種天氣的現象,如果要了解太陽本身的光度為什麼這麼高的話,必須要了解恆星內部的物理過程。太陽的光度高達了3.86×10^23千瓦千瓦,而在地球上最大的水電站就是中國的三峽水電站,它的裝機容量大約是2200萬千瓦,所以太陽的輻射功率相當於1.7萬萬億個三峽大壩水電站的裝機容量,太陽1秒鐘發射出來的能量可以提供全世界5億年的能量的需求,而地球只不過接受了太陽輻射能量的二十二億分之一,是什麼產生了這麼巨大的能量呢?
  • 恆星演化:為什麼進入宇宙時代,金子依然會是貴重金屬?
    因此,當恆星合成了一個鐵核,它的末日便來臨了。恆星中心區一旦不能再產生熱能,引力必然會佔上風。恆星搖搖晃晃地行走在災變不穩定的邊緣,最後終究跌進它自己的引力深淵之中。形成白矮星、中子星、夸克星以及黑洞等大質量天體。此時其內部依然存在少量的核反應,並以輻射的形式向宇宙中揮灑自己最後的能量,最終死亡。
  • 100多顆恆星,怎麼就消失了?
    目前,針對這一現象的可能性,存在多種解釋。其中部分人由該現象聯想到地外生命,稱地外生命可能會吸收這些消失恆星的能量,然後化為己用,果真如此嗎?對此,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資料圖:這是2020年7月19日在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鑲白旗境內的國家天文臺明安圖觀測基地拍攝的星空。
  • 為什麼恆星會發光而行星不會發光?
    20世紀初,根據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推出了一個質量和能量的關係式,幫助天文學家解決了恆星為什麼會發光這一問題。原來,恆星內部溫度高達1000萬℃,物質處在這樣高的溫度下會發生熱核反應,由較輕的原子核聚變成為較重的原子核,在這個過程中損失一部分質量,同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於是,這樣的能量由輻射的方式由內傳到外,從恆星表面發射至空間,使它們長期在宇宙中閃閃發光。
  • 巨大恆星為何忽然消失?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恆星神秘死亡行為」
    巨大恆星為何忽然消失?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恆星神秘死亡行為」!巨型恆星忽然消失,究竟是直接變成了黑洞,還是說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錯覺?你知道嗎? 艾倫驚奇地說道:我們驚訝地發現這顆星星不見了,要知道如此龐大的恆星消失,卻不產生明亮的超新星爆炸現象,是極其不尋常的,有趣的是,較早的觀測似乎指明
  • 不是所有的恆星都會演化成黑洞,但所有的黑洞終將會消失
    為什麼一些恆星終將演化成黑洞? 這是恆星的引力與內壓力所決定的。兩種力相互對立,恆星的引力作用於恆星表面物質,使物質有內陷的趨勢。同時,恆星的內壓力在恆星表面產生向外的力,使物質有向外擴張的趨勢。
  • 數百顆恆星的消失,是否是外星人?
    但歷史會讓我們相信夜空是永恆不變的。畢竟,幾個世紀以來,航海家們一直用固定的恆星模式來駕駛他們的飛船,而我們的眼睛仍然能看到幾千年來觀星者所發現的英雄和惡棍的輪廓。但是如果我們沒有足夠密切的觀察呢?如果我們的夜空變了呢?
  • 巨型恆星突然消失,一個重大的宇宙之謎在2019年被揭開
    這顆正在消失的恆星被稱為發光的藍色變星,是一顆質量大且不穩定的恆星,在它的生命結束時大約比太陽亮250萬倍,藍變星的巨大爆發相當普遍,它們的亮度顯著增加。到目前為止,在宇宙中只有少數被證實,因此這一現象非常令人興奮。
  • 銀河系中心的恆星為什麼都擠在一起?會有什麼後果?
    不過一項研表明,在我們銀河系的中心,恆星們總是彼此靠近,當然,這個距離是相對於它們來說,也就是所謂的宇宙尺度。我們知道銀河系的中心是銀河系的一個凸起,為什麼凸起呢?因為這是一個由恆星、塵埃和氣體組成的密集區域。在這個橫跨數千光年的巨大結構中,估計有100億顆恆星,其中大部分是古老的紅巨星。這種恐怖的密度讓科學家大吃一驚,在如此密集的地方是否會存在宜居行星呢?
  • 銀河系中心的恆星為什麼都擠在一起?會有什麼後果?
    不過一項研表明,在我們銀河系的中心,恆星們總是彼此靠近,當然,這個距離是相對於它們來說,也就是所謂的宇宙尺度。我們知道銀河系的中心是銀河系的一個凸起,為什麼凸起呢?因為這是一個由恆星、塵埃和氣體組成的密集區域。在這個橫跨數千光年的巨大結構中,估計有100億顆恆星,其中大部分是古老的紅巨星。這種恐怖的密度讓科學家大吃一驚,在如此密集的地方是否會存在宜居行星呢?
  • 一顆大質量恆星消失得無影無蹤
    「我們都驚喜地發現在我們2019年8月使用ESO的超大望遠鏡ESPRESSO進行第一次觀測時並沒有觀察到這顆恆星的特徵,艾倫告訴吉斯摩多。」我們最初希望得到類似於過去的更高解析度的觀測結果,這樣我們就可以將其運用於我們的模型中。
  • 為什麼恆星消亡後又會形成新的恆星?
    為什麼恆星消亡後又會形成新的恆星? 在看到上面的太陽成分表時,可能有人會認為太陽中那24.85%的氦是太陽內部氫的核聚變所生成的,然而這是一個不全面的認知,實際上,太陽所包含的氦元素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宇宙誕生之初。
  • 數百顆恆星消失,這預兆著什麼?或是外星文明在作祟
    、超新星、紅巨星、黑洞等等,在太陽系中,太陽是唯一存在的恆星,因為它們在星空中的位置固定,因此被稱為恆星,其位置不會輕易改變。  儘管先前已經意識到這顆白矮星的結構非常不穩定,沒有想到變化會如此迅速,但到2019年,當科學家們在智利用大望遠鏡再次觀察這顆恆星時,發現它已經消失了,甚至無法探測到它的光亮,那麼這顆恆星究竟在宇宙中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