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紅河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緊緊圍繞「前置籌劃、清單管理、流程服務、範本操作、全程監管」的工作思路,主動改進自然資源管理工作方式方法,建立了重點建設項目用地保障「日受理、周交帳」工作機制,全力化解突出矛盾問題,全州自然資源管理質量和效率明顯提升。
一、堅持前置思考走在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變坐等上門服務為主動上門服務。充分考慮和分析影響用地手續辦理進度的主要因素,成立4個保障服務組、1個工作督戰組,深入全州13縣市項目現場、用地企業單位、礦山生產一線,指導做好項目前期論證工作,避免因調整用地紅線導致反覆用地預審和報批組卷。對臨期或超期未上報辦理用地手續的項目,及時提醒督促建設單位,並強化布規選址和上報審批服務,盡力縮短用地手續辦理周期。
二、堅持清單管理走在前。切實找準工作的著力點,建立重大項目落地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清單管理、掛圖督戰作戰機制,進一步提升自然資源系統服務中心、服務大局的能力和水平。對2020年全州1099個重點項目清單和《雲南省重點建設項目用地保障管理系統》紅河州1800個重點項目清單,進行比對篩查和認領。制定形成「四個一百」、「十三五」高速公路、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特色小鎮、綠色食品牌、重點建設項目「落地難」等13類1337個重點項目服務保障清單,明確責任、時限要求,緊盯工作質量和進度抓督辦。截至目前,涉及紅河州的30個「落地難」重大建設項目,有27個已取得明顯進展。全州重點保障的1337個建設項目,已保障874個,保障率為81.32%。
三、堅持優化流程走在前。建立全流程重難點項目克難攻堅服務保障機制,協調跟蹤解決重點項目涉及自然資源領域的諸多疑難問題。首先,成立自然資源系統政策研究解讀小組,對重難點項目實施政策保障「技術」攻關。其次,印發《重點項目服務保障工作制度》,由局主要領導任組長、班子成員任副組長,採取「一個項目、一名分管領導、一個專班、一跟到底」的保障模式,對重點建設項目用地保障實行「日受理、周交帳」,截止2020年12月2日,已印發重點建設項目用地保障「日受理、周交帳」報告39期,多次得到州委、州政府主要領導批示。最後,開闢用地預審報批以及重點項目採礦權辦理「綠色通道」,與疫情防控有關的項目用地審批和不動產登記即來即辦,部分重點建設項目實現了在土地出讓合同籤訂當天,即可拿到規劃許可證;全力保障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在用地審批和專用採石場建設等工作上給予最大支持,勐綠高速公路、彌蒙高鐵等2個採石場項目順利推進。有力保障了全州重點項目的落地實施。
四、堅持範本操作走在前。全力推動全州自然資源系統工作規範開展、效率提升。圍繞重點項目用地保障的關鍵環節編制辦事指南,讓用地單位少走彎路成為常態。推動審批環節「能簡盡簡」,委託下放權限、合併審批事項、統籌辦理自然資源審批、精簡審批材料、縮短審批時間,實現提速透明審批。深入推進規劃用地「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合併規劃選址和用地預審,統一核發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和選址意見書,合併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和用地批准,統一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全面落實不動產登記、交易、繳稅「一窗受理、並行辦理」,全州各縣市一般登記平均時間壓縮到7個工作日內、抵押登記平均時間壓縮到3個工作日內。
五、堅持全程監管走在前。構建事前、事中、事後綜合服務體系,360度全方位、無死角支持保障重點項目建設。主動對接項目用地單位,建立項目服務臺帳,及時掌握項目審批動態,記錄各個環節受理、補件、辦結時間。認真履行好「一崗雙責」,緊盯項目、資金和審批等行政權力運行的廉政風險點、制度漏洞點、工作薄弱點,加強對項目資金、行政審批、行政執法各項工作黨風廉政方面的的全程監管,確保依法依規審批項目,嚴格規範管理項目資金。
【來源:紅河州自然自然和規劃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