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靈山發現北京市二級保護植物蜻蜓蘭,記錄在冊植物739種 | 密雲科普

2021-02-12 密雲科普

在霧靈山自然保護區海拔1200米的叢林中,工作人員在植物調查中首次記錄到一種蘭科植物——蜻蜓蘭,屬於北京市二級保護植物。這一新發現也使保護區內的野生蘭科植物增至14種。

蘭科植物對生態環境的要求十分苛刻,所以此次新發現進一步說明了保護區內的生態環境優良。此外,保護區內還分布有輪葉貝母、紫點杓蘭等多種珍稀物種,曾因沒有有效保護措施,瀕臨滅絕。如今保護區工作人員已為這些重要野生植物資源提供了充足的發展空間。

目前工作人員正在對保護區內的植物花期、果期進行地毯式的搜索調查,為今後更好的開展野生植物資源保護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霧靈山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152.4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5.8%,是北京東北部重要的綠色生態屏障,是華北地區生物多樣性富集區之一。從2014年開始,保護區6名工作人員及社會志願者,走遍霧靈山的溝溝谷谷,開展了詳細的調查,通過全面掌握霧靈山野生植物資源的具體種類、分布、數量等信息,摸查本地區的植物「家底」。

五年多的時間,保護區6名工作人員及社會志願者遍尋霧靈山,拍攝了十多萬張植物照片,共收集記錄了保護區內的植物739種,其中包括北京地區樹齡最大、胸徑最粗的野生青杄個體,以及全市數量最多的巖生報春種群,還有膜莢黃芪、大花杓蘭等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通過對它們進行科學的保護和管理,這些珍稀物種無論在規模還是在數量上都有所增加。

據霧靈山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截至目前,保護區內已發現北京市重點保護植物52種。「這就充分說明咱們這塊區域生態資源是非常好的。隨著工作的逐步展開,這些重點保護植物尤其是密雲特有的植物,我們一定會把它保護得更加好,為密雲的生態文明建設做出自己的努力。」

相關焦點

  • 密雲首次發現珍稀植物「北京無喙蘭」
    ——「北京無喙蘭」,在密雲區霧靈山自然保護區首次被發現。這一蘭花新物種對密雲地區野生植物多樣性研究有重大貢獻,也體現著本地區生態環境正持續改善。,發現了兩株無蕊喙的蘭花新物種「北京無喙蘭」,這一新發現也使保護區內的野生蘭科植物增至15種。
  • 霧靈山首現北京無喙蘭
    霧靈山植物科考團隊負責人、北京林業大學沐先運博士介紹,北京無喙蘭是北京特有的腐生型蘭花,這種植物一直十分「低調」,直到2017年首次在北京延慶被發現,這一蘭科新物種才為世人所知,被科學界記錄在冊。此次在密雲區霧靈山發現北京無喙蘭,是該物種的第三次發現記錄,也是在北京東北部的首個記錄。
  • 關注|極危植物「北京無喙蘭」首次現身密雲
    對生存環境要求嚴苛的極危植物「北京無喙蘭」,日前在密雲區霧靈山自然保護區被發現,它的出現成為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見證。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園林綠化局獲悉,隨著北京環境建設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多種珍稀野生植物相繼出現在京郊山野。
  • 「北京無喙蘭」首次在密雲區被發現,近年這些罕見物種也相繼現身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近期,中國唯一一個以北京命名的蘭科植物——「北京無喙蘭」首次在密雲區霧靈山自然保護區被發現。同時,京津冀地區種群規模最大的珍貴用材樹種——鐵木種群也在北京霧靈山發現。他先後與植物分類專家進行交流,同時,經過細微結構分析、查詢文獻,並與俄羅斯專家溝通及國內蘭科專家確認後,發表了這個新物種。由此,這一蘭科新物種才為世人所知,被科學界記錄在冊。2018年,百花山國家級保護區也曾發現兩株北京無喙蘭。
  • 珍稀物種相繼出現 霧靈山保護區首現北京無喙蘭
    霧靈山植物科考團隊負責人、北京林業大學沐先運博士介紹,北京無喙蘭是北京特有的腐生型蘭花,這種植物一直十分「低調」,直到2017年首次在北京延慶被發現,這一蘭科新物種才為世人所知,被科學界記錄在冊。此次在密雲區霧靈山發現北京無喙蘭,是該物種的第三次發現記錄,也是在北京東北部的首個記錄。
  • 珍稀植物「北京無喙蘭」再現京郊
    北京無喙蘭,中國唯一一個以北京命名、以北京為模式標本產地的蘭科植物,近日在密雲區霧靈山自然保護區近期進行的野生植物調查過程中被發現。北京無喙蘭是北京特有的腐生型蘭花,這種植物一直十分「低調」,直到2017年首次在北京延慶被發現,這一蘭科新物種才為世人所知,被科學界記錄在冊。
  • 北京東部首次發現「北京無喙蘭」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 通訊員 梁斯鈺)日前,中國唯一一個以北京命名、以北京為模式標本產地的蘭科植物——北京無喙蘭,在密雲區霧靈山自然保護區首次被發現。這也是北京無喙蘭首次在北京東部被發現。「北京無喙蘭」在密雲區霧靈山自然保護區首次被發現。
  • 「北京無喙蘭」首次在密雲地區被發現
    來源:央視網近期,北京林業大學研究人員在密雲區霧靈山自然保護區1100米海拔的叢林裡進行野生植物調查過程中,發現了一個無蕊喙的蘭花新物種「北京無喙蘭」,這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個以北京命名、以北京為模式標本產地的蘭科植物。
  • 霧靈山常見的保護植物——風箱果
    初見風箱果時並不認識,以為它就是某種繡線菊,後來認識以後才知道風箱果是薔薇科、繡線菊亞科、風箱果屬的一種植物,長得像繡線菊,是因為它們有這些親緣關係呢。 風箱果屬於國家三類保護植物,現今該種的分布範圍和種群數量正日益縮減,中國僅在河北省霧靈山和承德零星分布,黑龍江省尚志縣帽兒山小塊集中分布,生山溝中,在闊葉林邊
  • 唯一以北京命名的蘭科植物!「北京無喙蘭」首次現身密雲
    近期,北京林業大學研究人員在密雲區霧靈山自然保護區1100米海拔的叢林裡進行野生植物調查過程中,發現了一個無蕊喙的蘭花新物種「北京無喙蘭」,這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個以北京命名、以北京為模式標本產地的蘭科植物。
  •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惠東發現珍稀植物「無葉美冠蘭」
    南都訊 記者黎秀敏 實習生蔡曉佳 據媒體報導,近期惠東古田保護區發現有無葉美冠蘭。無葉美冠蘭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花期主要集中在4-6月,開花後會慢慢枯萎。南都記者獲悉,早在2018年,廣東如春生態集團有限公司、廣州紫荊林業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聯合華南農業大學調查團隊進行保護區總體規劃編制科學考察時曾發現無葉美冠蘭的身影。
  • 霧靈山的模式種——霧靈香花芥
    霧靈山是一座神秘的山,引無數學者競相湧入科考,採集標本發現了許多不曾命名的植物,從而也就誕生了38種以霧靈山命名的模式種。1917年德國學者林普瑞考察霧靈山,採集大量標本,並發表新種霧靈茴芹(Pimpinella limprichtii),1922年載入《關於中國和西藏的植物報告》。1929--1930年我國植物學家劉慎鄂考察霧靈山,採集大量標本,並發表一些新種,載入《東北植物志》。
  • 新近發現植物新記錄種12種
    本次調查共記錄了深圳市維管植物近2100種,還發現了廣東省新記錄種2種,深圳新記錄屬3屬(每屬各發現1種),深圳新記錄種7種。  此次重點調查了珍稀瀕危及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64種,對田頭山黑桫欏、塘朗山仙湖蘇鐵等12個重點群落進行了分析,完成了深圳市重要野生植物DNA條形碼的研製,建立了深圳市珍稀瀕危保護植物信息管理系統,基本摸清了全市野生植物資源特別是珍稀瀕危及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資源的家底。
  • 中國一新物種又一次被發現,以「北京」命名,被國際關注
    2020年,在北京密雲區霧靈山自然保護區1100米海拔的叢林裡,北京林業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無蕊喙的蘭花新物種"北京無喙蘭",這是中國唯一一個以北京命名、以北京為模式標本產地的蘭科植物。這次發現北京無喙蘭,是這一物種的第三次發現記錄,也是在北京東北部的第一個記錄。
  • 霧靈山常見保護植物——核桃楸
    核桃楸未成熟的山核桃核桃楸是胡桃科、山胡桃屬20餘米的高大落葉喬木,別名山核桃,楸子,是國家三類保護的瀕危植物。這個樹種雖屬國家保護植物,但它在霧靈山海拔500米以上溼潤的溝谷、陰坡林緣等中低山區分布很廣,可見霧靈山植被的完好。保護好這片野生核桃楸林,益於物種基因的可持續發展。核桃楸林當我們走在山核桃樹下時,我們會發現山核桃樹下只有少量的草本植物,很少有灌木叢出現,當我們撿山核桃時又會發現山核桃樹下的草本植物只有很少能夠結籽,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是植物界的一種異株克生現象。
  • 新記錄!四川發現我國特有重點保護植物傘花木
    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記者12月22日從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經鑑定,省林草局近日宣布,調查人員在省內發現了我國特有重點保護植物傘花木,創造了該植物在國內調查分布的新記錄。據介紹,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的同時,邛崍市展開了林木種質資源普查。
  • 青海首次發現這種瀕危保護植物
    記者從省林草局了解到,近日青海山水自然資源調查規劃設計研究院團隊又發現一種新物種——陰生掌裂蘭,在青海尚屬首次。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蘭科植物專項調查中,青海山水自然資源調查規劃設計研究院團隊發現一種特殊的蘭科植物,分布於海拔2900米至3000米的河谷灌叢草地。
  • 北京霧靈山腹地發現珍貴鐵木種群和北京無喙蘭
    在該區域發現的鐵木多達50餘株,半數以上的胸徑(樹粗)超過20釐米,有的胸徑約40釐米,樹高最高達18米。鐵木在我國分布範圍較廣,但資源量並不清楚。國家標本平臺上僅有118條標本記錄,京津冀地區只有12條標本信息,其中最新的標本採集於68年前的1952年。沐先運博士稱,北京地區一直未有鐵木的記載。
  • 海口發現海南獨有物種——邢氏水蕨 系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
    此次發現的地點為海口羊山溼地,系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基於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等級評估標準被列為易危物種。據了解,邢氏水蕨目前為海南獨有物種,數量較少,對海南生物的多樣性和生態環境有重要的意義。邢氏水蕨為橫走莖。
  • 消失半個世紀的珍稀植物陸續現身,是北京生態保護的最好證明
    二零一七年,科考團隊第一次在北京的延慶區發現了這一珍貴的物種,由此才讓世人所了解,並且被科學界記錄在冊。而本次在密雲區的霧靈山發現北京無喙蘭,是歷史上第三次被發現和記錄,也是北京東北部的第一次記錄!而如今能夠在北京東北部發現這一極危等級的植物,足以證明北京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能夠滿足對環境要求極為嚴苛的物種的生存需求!那麼,這次發現北京無喙蘭是不是只是一種「幸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