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飛虎隊)指揮官陳納德將軍的遺孀、著名美籍華人、中美「友好使者」陳香梅女士3月3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家中逝世,享年94歲。這是2016年6月17日在位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拍攝的陳香梅女士的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陳香梅
(1925-2018)
著名社會活動家、著名華人華僑領袖。1925年6月23日出生於北京,父親陳應榮是牛津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回國後當過教授、編輯、外交家;外祖父廖鳳舒與廖仲愷是親兄弟,當過中國駐古巴公使和中國駐日本大使。1937年七七事變後,12歲的陳香梅隨全家流亡香港;4年後,香港被日軍佔領,她和姐妹們跟隨流亡隊伍輾轉遷往昆明。
早期在中央通訊社昆明分社工作,是中央社的第一任女記者。後成為中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指揮官陳納德的太太。二戰後一直活躍於美國政壇。2018年3月30日,因病在美國華盛頓家中逝世,享壽94歲。
據外媒4月3日報導,美籍華人、飛虎隊將軍陳納德遺孀陳香梅於3月30日在美國華盛頓家中過世,享年94歲。其女兒陳美麗說,母親前不久中風導致併發症。
陳香梅祖籍廣東南海,生於北京。過去幾十年間,她活躍於美國政界和外交界,致力於促進中美友好。鄧小平曾贊「世界只有一個陳香梅」。
昨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耿爽表示:「陳香梅女士長期以來為促進中美兩國人民友誼和交流合作做出了重要貢獻。中方對陳香梅女士不幸逝世深表哀悼,向陳香梅女士家人表示誠摯慰問。」
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陳香梅資料與研究中心主任陳紅民昨日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陳香梅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她是一位傑出的社會活動家,女中豪傑」。
出身名門
父親外公皆為外交家
標誌性的細彎眉、紅唇和捲髮,鮮豔的旗袍禮服,精緻的珠寶首飾……陳香梅每一次公開亮相都打扮得一絲不苟,並有鮮明個人風格。
這或許與她出身名門有關。1925年6月23日,陳香梅生於北京,在六姊妹中排行第二。父親陳應榮是牛津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回國後當過教授和外交家;母親廖香詞曾赴歐習音樂和繪畫。外祖父廖鳳舒與廖仲愷是親兄弟,當過中國駐古巴公使和中國駐日本大使。
陳香梅在戰亂中度過少年時代。七七事變後,12歲的陳香梅隨家人流亡香港;4年後,香港被日軍佔領,她在母親去世、父親遠在美國任職的情況下,和姐妹們跟隨流亡隊伍跋涉幾千裡,輾轉遷往昆明。
昨日,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陳香梅資料與研究中心主任陳紅民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陳香梅和普通的大家閨秀不同,「她從小比較反叛,不走尋常路。英語很好,個性活潑,熱衷於朗誦、演講等,膽子很大,不怵任何事情,是勇敢堅毅的人」。
在陳紅民印象中,陳香梅性格開朗直爽,為人隨和,但做事又很嚴謹理性、有分寸。陳香梅非常注重儀表和細節,每次亮相都神採奕奕。他憶起2012年在華盛頓參加陳香梅飯局的細節,「她稍微來晚了點,向我們道歉,開玩笑說自己化妝打扮費了些時間,要打扮好才是對客人的尊重。」
陳紅民說,陳香梅愛穿旗袍,即使定居美國後也不曾改變,這代表了她的身份認同感。陳香梅生前還曾將自己的中文個人檔案和121件旗袍捐贈給浙江大學。
飛虎夫人
與陳納德相伴「一千個春天」
1944年,陳香梅加入中央通訊社昆明分社,成為中央社首位女記者。
當時,中央社要報導在昆明的「飛虎隊」———這支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後為美國駐華空軍特遣隊)由陳納德組建,在中國等地參與對日作戰,並協助訓練中國空軍,戰果優異。由於英語精湛,陳香梅被派去採訪。
「遇見陳納德是在一個非常特別的場合,我之前已聽了很多關於他的事。他在工作中表現得非常專業。成為朋友後,我發現他非常有魅力。」陳香梅曾回憶兩人的初次見面。
回憶錄中,陳香梅對這段過往有更細膩和精彩的描述。「本來他就是我一直仰慕的英雄,回去和姐姐說高興得不得了。姐姐就問我是不是愛上陳納德了,我說只是對英雄的仰慕。」
1947年,22歲的陳香梅與54歲的陳納德在上海結婚。「飛虎隊將軍夫人」也成為她這一生最廣為人知的身份。
陳香梅結婚時,父親曾問她,你們年齡相差那麼大,如果陳納德過世了你還很年輕,怎麼辦?陳香梅說,我只要跟他在一起,五年、十年都願意,我寧可要轟轟烈烈而短暫的熾熱愛情,也不願意過一輩子平平淡淡沒有漣漪的生活。
這段婚姻只持續了11年。1958年7月27日,陳納德因肺癌離世,當時陳香梅33歲。之後,陳香梅獨自帶著兩個女兒定居華盛頓。她曾專門寫書講述自己與陳納德的愛情故事。該書在紐約出版後就成暢銷書,一年內銷了20版。書名《一千個春天》,「每年春天有3個月、90天,11年裡正好是1000個春天」,陳紅民解釋。
「我們的婚姻雖然短暫,但卻刻骨銘心。」陳香梅曾這樣評價。她曾說,希望死後能與陳納德合葬於阿靈頓國家公墓。
中美使者
美國八任總統都信任她
1963年,陳香梅受美國總統甘迺迪委任到白宮工作,成為第一位進入白宮的華裔。此後的八位美國總統,皆委任她出任聯邦層級的政策顧問。她雖不是內閣成員,卻是美國政壇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之一。
2007年接受南都採訪時,陳香梅曾感慨進入美國主流社會的不易,「我以『陳納德將軍夫人』為榮,但我更因能靠自己的努力,創造自己的天空為傲;也更以在白人的天下,無畏無懼地和他們比高下為傲。」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和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等系列重大事件中,陳香梅曾作出過積極貢獻。1980年底,她作為美國總統裡根的親善特使訪問北京,受到鄧小平接見。
陳香梅回憶,在歡迎宴會上,鄧小平讓陳香梅坐在第一貴賓位置,讓美國參議員史蒂文斯坐在次席。當時鄧小平風趣地說:「參議員在美國有100來個,而陳香梅嘛,不要說美國,就是全世界也只有一個。」
過去幾十年間,陳香梅為促進中美友好做了許多工作,享有「中美民間大使」之美譽。她曾說,「我每年都回到中國來兩三次,祖國在我心中的位置很重,很重。老實講,雖然我現在是美籍華人,但祖國依然是中國。」
近年來,年紀漸長的陳香梅依然積極參加中方舉辦的活動,包括中國官方在華盛頓舉辦的紀念「飛虎隊」活動,也常出席中國駐美使館招待會。陳香梅與臺灣方面尤其是國民黨的高層人物也保持著密切來往。她生前曾多次表示,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中美兩國友誼長存,海峽兩岸早日和平統一」。
2015年9月2日,已90歲高齡的陳香梅在人民大會堂被授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次日,她作為觀禮嘉賓,現場觀看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當時,陳香梅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這份榮譽屬於我的丈夫,我覺得特別光榮。」
廣東情緣
粵語地道的廣佛榮譽市民
祖籍廣東的陳香梅,能說一口地道粵語。她與廣東有很深的情緣,大女兒1949年在廣州出生。
1992年以來,陳香梅連續多年到廣州參加教師節活動並捐助慰問金。她還邀請廣州市教師代表團到美國、加拿大等地考察。她在廣州等12個城市設立「陳香梅教育基金會」,還擔任廣州教育基金會理事、廣州真光中學名譽校長等。
陳香梅曾在廣州寫過10首歌曲,其中一首就是《教師頌》。2007年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她曾說廣州的教育、文化發展很快,一直提倡政府要在教育上多支持,以前和教師交流時談到住房問題,她向政府部門反映後取得一定效果。
1996年6月,陳香梅被授予「廣州市榮譽市民」稱號;2016年4月,她獲得「佛山市榮譽市民」稱號。「陳香梅祖籍南海,她心中一直懷有對家鄉的認同與思念,加上她本身作出的卓越貢獻,因而我們推薦她評選佛山榮譽市民。」佛山南海區外事僑務局相關負責人曾表示。
陳紅民向南都記者表示,改革開放之後,陳香梅的足跡遍及中國大部分省份,幫助中國做了很多事情,比如為民航事業獻計獻策,為旅遊業發展貢獻力量,率先帶領海外華人投資大陸等。
出品:南都採編指揮中心
統籌:南都人物新聞工作室
採寫:南都記者 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