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歲陳香梅逝世丨鄧小平曾說:全世界就只有一個陳香梅

2021-01-14 解放日報


據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3日報導,「飛虎隊」將軍陳納德的遺孀、美國著名華人社會活動家陳香梅女士因中風併發症,3月30日在華盛頓家中過世,享壽94歲。


陳納德將軍與陳香梅女士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

曾3次採訪陳香梅女士

一起跟著記者來追憶她




昨晚臨睡看見消息:據美媒《華盛頓郵報》稱,94歲陳香梅於3月30日在華盛頓家中逝世。


起身,查見郵報官網寫訃聞欄的作者在此消息中還寫到,陳香梅女兒表示母親最近中風有併發症。隨後,陸續見消息連傳,中國僑網一篇報導稱陳香梅女兒表示,母親過世,非常難過,正積極籌辦後事。昨夜今晨至發稿前,記者幾次撥打當年曾三次越洋採訪陳香梅的辦公電話及傳真號碼,一直無人接聽。


靜夜中,找出三次採訪她的記錄,看到她所傳來「香梅用箋」上一字字寫下的筆跡,想起電話裡她活潑帶笑的音調口吻,時隔多年之後更加深有感觸於她親述的那些歷史細節,及她對中國對上海的熱情。



起初是在宋美齡去世那年,著實有點異想天開,雖然記者當時手頭有一個陳香梅在美國的辦公傳真號,可畢竟是話題敏感、素不相識、遠隔重洋、正逢周末、只是傳真……


沒想到採訪函發過去後,大約半小時,記者路過傳真機,瞥見兩張紙有些異樣,彎彎曲曲密密麻麻,仔細一看,「香梅用箋」赫然紙上,一句句都是她與宋美齡的非常事:是宋美齡力邀飛虎隊來華,是宋美齡成就了她的萬裡姻緣,是宋美齡做了她女兒的乾媽……趕緊再次聯絡,不久接通電話,陳香梅熱情客氣,有問必答,雖然所談都是她自己有著深刻記憶的親歷見證,依然認真思索,以求話語確切。


持續的問答之中,她講到兩家交情很深,說抗戰時,飛虎隊總部設在重慶,宋美齡就常把陳納德找去一塊打橋牌,陳納德也常把宋美齡請來,招待她看好萊塢新片,1958年陳納德臨去世前,宋美齡不遠萬裡飛到美國看望他,直到十天後陳納德去世;又講到陳香梅自己的兩個女兒還在咿呀學語時,宋美齡就歡喜得不得了,主動提出認作乾女兒,而且經常到家裡來看孩子,逢年過節碰到抽不開身時,也總不忘派人給孩子們送禮物過來。陳香梅印象最深是送過兩個玲瓏的圖章,上面刻著陳香梅兩個女兒的中文名字——陳美華、陳美麗,名字是蔣介石起的,就是取宋美齡的「美」字


 2005年05月24日解放日報專稿


也就在這次採訪中,記者問起陳香梅那封宋慶齡病危時託她帶給宋美齡的信。上世紀80年代,陳香梅作為裡根的親善大使訪問中國時,由病榻上的宋慶齡口述,請陳香梅的舅父廖承志代筆,宋慶齡籤字,託她把信帶回美國轉交宋美齡。


陳香梅對記者回憶了整個過程,特別記得的是她親自把信送到宋美齡手中時的一個細節:「記得宋美齡接過信後對我說了一句話:告訴宋慶齡信收到了。」記者好奇追問陳香梅是否知道那封信都寫了些什麼,她坦然相告:信並沒有封口,當然是看過內容才送的,糊裡糊塗可不行。又回憶說:宋慶齡在信裡說自己將不久人世,希望宋美齡到中國見最後一面,若不可能,也希望宋美齡把孫中山的私人文件交還給她。不久,宋慶齡就在北京逝世。陳香梅對記者感嘆,兩姐妹最終未能見面,這成為她心中永遠的遺憾


緊接著,陳香梅告訴記者,這麼多年來,不管世界形勢怎樣風起雲湧,宋美齡一直堅持中國不能分裂,對「臺獨」很不滿意,反對「臺獨」。陳香梅還回憶說:直到晚年,只要一遇到上海人,宋美齡開口還是說「阿拉」。


第二次採訪陳香梅,是在抗戰勝利60周年之際。她說60多年過去了,先生陳納德的努力沒有白費,又說到自己與他的緣分,「像是命中注定」,並一筆一划寫下好幾頁紙的追憶文章傳來,講到盧溝橋事變時,用了「大家該知道的(盧溝橋事變)」作為定語,講到飛虎隊來華協助抗戰的過程,很是詳細而又熟稔。這次傳來的文章,還專門有一個標題叫《飛虎隊在中國》,以及一個落款:寫於華盛頓。看得出,如此用心、正式的背後,是她對歷史的懷念與嚴謹對待。


第三次越洋採訪,是在「神六」上天時。陳香梅依然熱情,祝福的話語中,滿是作為海外華人的興奮,以及走過國家孱弱痛苦歷史者的欣喜。她第一句話就是「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後面又不斷出現「中國」、「中國人」成為高頻詞,尤其是有一下一口氣連說了三個「中國」:「中國人不再是東亞病夫,中國土地不再有租界,中國人抬頭向前走。」想來,這應是她當時回望此生所歷的動情心語。


昨夜今晨直至發稿前,從美國華盛頓當地時間的下午至入夜臨睡時分,記者幾次撥通當年採訪時和陳香梅通話及越洋傳真往來聯繫的電話號碼,均一直聽到最後話筒裡自動報出:「您撥叫的用戶暫時無人接聽……」



附當時80歲的陳香梅親筆

為解放日報寫就的追憶飛虎隊文章


  今年2005年是中國抗戰勝利六十周年,中國各地區都有各項紀念活動,一方面是表揚和追懷為抗戰而犧牲的男女英烈,同時也讓新的一代多了解八年抗日的艱巨歷史。
  中國抗戰始於1937年7月7日,大家該知道的盧溝橋事變,從此展開了中國血肉苦戰八個年頭。在這期間,在抗日的隊伍中曾經活躍著由美國志願空軍人員組成的飛虎隊,他們出生入死,保衛中國的領空,以一對十的英勇,打擊日寇的來襲,建立戰功,不但馳名中國,而且名揚國際,中美新聞多方報導由美國飛越太平洋到中國的飛虎隊雄風。
  飛虎隊的領袖是美國德州的空軍教練陳納德。陳納德自1920年開始即積極呼號空軍的重要,著有一本教材名為「防禦性驅逐的作用」,空軍多年予以採用。他的戰術理論當時有重大影響,蘇聯當年也爭取他去俄羅斯訓練俄國空軍,但他婉拒。1937年春5月他應蔣介石和宋美齡之邀,去了中國,從此他的一切和中國八年苦戰是分不開的。
  陳納德到了中國的第二天就和蔣夫人宋美齡見面,或許是有緣,他們一見如故,結下了終生的友誼。宋美齡請陳納德先視察一下中國空軍的設施,當年中國有義大利顧問、俄國顧問和德國顧問,美其名為顧問,其實都是想賣些無用的飛機給中國。這一切使陳納德非常失望。他的結論是:中國對於空軍組織一點沒有準備。幾天之後他見了蔣介石,做了報告,蔣介石沒有料到中國空軍如此貧乏,於是請陳納德盡力幫忙,從美國招募部分美國飛行員,來華協助抗戰。
  組織美國志願隊並非易事,因為當年美日還未雙方作戰。陳納德只好多次回美,在華盛頓大聲疾呼,讓美國參眾兩院多了解太平洋戰爭的重要性。羅斯福總統頗有遠見,他大筆一揮批准了由陳納德在美國招募飛行員到中國服役,名為美國空軍志願隊。約有三百名年輕美國飛行員參加了這支隊伍,起程去追隨陳納德。
  1941年12月7日日本空襲美軍夏威夷基地珍珠港,美日戰爭拉開序幕,美國正式協助中國抗日,飛虎隊改為美國空軍十四航空隊,人員大增,抗戰物資也有了著落。陳納德的耐力沒有白費。
  飛虎隊為中國抗日作出了大貢獻。如今事隔六十多年,我們祝願中美友誼長存。
  

2005年5月於華盛頓



 

《華盛頓郵報》稱,她是一隻「傳奇的鋼鐵蝴蝶」。她出身名門,外祖父與革命先驅廖仲愷是兄弟,父親是一位畢業於牛津大學的外交官;她是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的第一位女記者,白宮工作的華裔第一人;從甘迺迪到柯林頓,先後8位總統都對她委以重任。
  

飛過九十四度春秋,當這隻「鋼鐵蝴蝶」最終停落時,人們最先想到的,還是她與「飛虎隊」將軍那段跨越國界、跨越膚色、跨越年齡的驚世良緣。
  

二戰初期,在中國上空,陳納德指揮「飛虎隊」駕駛著美制戰機,執行了一系列打擊日軍的作戰行動,創造了以少勝多的空戰神話。隨後,他作為二星少將,被派往昆明指揮美國第14航空隊。在那裡,19歲的陳香梅以中央通訊社記者的身份與他頻繁接觸,由敬生慕,由慕生愛,書寫了一則「自古美人愛英雄」的傳統故事。不同尋常的是,橫亙在他們面前的不僅是33年的差距,還有世俗和家族的重重阻力。
  

1947年,在陳納德位於上海的私寓,「鐵蝴蝶」終於披上了嫁衣。美國《星條旗報》稱,與二戰英雄的結合讓她在上海灘名噪一時,也把她推向亞洲和美國外交、軍事、商業圈的中心。
  

11年後,陳納德溘然去世,陳香梅帶著兩個女兒在華盛頓定居。陳香梅曾告訴媒體,一年之內有好幾個人向她求婚,而她總是潑冷水:「我要葬在阿靈頓國家公墓、陳納德將軍旁,不改名換姓。」 在將近60年的孀居生活中,她虔誠地珍藏著對丈夫的記憶,她一直稱呼他為「陳納德將軍」。
  

  

在華盛頓,「初來乍到」的生活並不容易。有評論稱,陳香梅雖以陳納德夫人為傲,卻不願以陳納德的名聲為生——她要開闢屬於自己的天空。她為喬治敦大學翻譯中心、美國媒體工作,幫助編輯《漢英詞典》,並在1962年出版第一本作品《一千個春天:婚姻的傳記》。
  

1959年美國總統大選,陳香梅替共和黨搖旗吶喊,雖然尼克森最終落敗,但她在美國政界的處子秀卻可圈可點。1962年,陳香梅在甘迺迪政府時期得到首份總統任命,出任中國難民救濟總署主席,一舉成為第一位在華府出任高官的華人。
  

《華盛頓郵報》稱,陳香梅過著時尚的生活,她有一名司機、一名廚師和一柜子她為自己設計的服裝;在教堂大道4201號的住所,她經常舉辦各種宴會,吸引共和黨高層、各界權勢人物,以致於她被稱為「華盛頓女主人(社交名媛)」。「在華盛頓,你可以不同意,但是你不能不討喜,」陳香梅曾對媒體如是說。
  

與此同時,得益於丈夫生前的人脈和她出眾的個人能力,陳香梅在華盛頓擔任幾家航空公司、軍方高層的顧問,在亞洲各地談判著陸權和其他商業合同。美國軍方人士稱,「她認識亞洲所有空軍的首領,她的決斷權很高。」
  

1967年,尼克森再度出馬,陳香梅很快成為共和黨頂級籌款人,被任命為全國婦女支持尼克森競選委員會主席。1968年大選前幾周,美國總統詹森計劃暫停對越南的轟炸,以換取和談進程啟動。尼克森擔心,結束越南戰爭的協議可能會讓選情倒向民主黨候選人、副總統漢弗萊一邊。《華盛頓郵報》稱,尼克森的競選團隊請陳香梅出面與南越方面官員接觸,請求他們推遲或放棄在巴黎的談判,以阻擊漢弗萊。「等一等,」她向南越駐美大使轉達了尼克森團隊的口信,「我們快要贏了。」
  

尼克森最終如願贏得了大選,越南戰爭卻拖到1975年方告結束。幾周後,秘密接觸的細節被媒體曝光。起初,陳香梅稱這個故事為「對我的智商侮辱」;但在1980年的自傳《安娜的教育》中,她承認曾代表尼克森向南越政權示好。
  

《華盛頓郵報》稱,陳香梅與尼克森私交甚篤,尼克森私下裡將她稱為「龍小姐(dragon lady)」,但他始終沒有讓她擔任政府要職。有評論稱,尼克森不願提名她出任任何需要參院確認的職務,因為他擔心她會在作證時洩露「秘密」。


1980年底,闊別中國32年後,陳香梅乘風歸來。當時,陳香梅作為美國當選總統裡根的特使訪問北京,拜會中國領導人鄧小平。


1981年元旦,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為陳香梅舉行歡迎宴會,讓她坐在第一貴賓的位置上,讓美國參議員史蒂文斯坐在次席。陳香梅2004年接受採訪時回憶道,鄧小平說,「陳香梅坐第一,參議員史蒂文斯先生坐第二,因為參議員在美國有100來個,而陳香梅嘛,不要說美國,就是全世界也只有一個。」1981年1月2日,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主流報紙都在頭版刊登了鄧小平和陳香梅握手的照片。
  

陳香梅說,鄧小平曾問她:「為什麼美國所有所謂的中國專家都有藍眼睛和金頭髮?」《華盛頓郵報》稱,這是一個讓陳香梅一直難以釋懷的問題,尤其是當她對美國外交官和國會議員感到失望時。「我不是『華盛頓女主人』,」她在1981年告訴美國《人物》雜誌,「多年來,我一直不喜歡這種稱呼。為什麼人們不承認我是一名中國問題專家呢?」
  

此後數十年,陳香梅頻繁穿梭於太平洋兩岸,促進中美民間交往,設立教育基金會和各種獎學金項目。美國羅克福德大學歷史教授凱薩琳·福斯隆說,「她的職業生涯代表了一名非正式外交官的獨特模式。在某種程度上,她是幫助美國政府官員、企業和民眾解讀中國的人,也用行動向所有亞洲國家解釋著美國。」
   

本文來源:解放日報·上觀新聞(部分綜合自環球網)

作者:郭泉真、安崢 等

微信編輯:納米、大白、胡雨松



覺得不錯?  點個讚吧!

相關焦點

  • 陳香梅,全世界只有一個
    據澎湃新聞報導,一代傳奇陳香梅女士,於3月30日在家中逝世,享年94歲。陳香梅是誰?前美國飛虎隊將軍陳納德(Claire L. Chennault)的遺孀,曾受甘迺迪賞識進入白宮,先後擔任8位美國總統的政策顧問。是極少數擔任政黨要職的亞裔美國人。
  • 陳香梅逝世
    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飛虎隊)指揮官陳納德將軍的遺孀、著名美籍華人、中美「友好使者」陳香梅女士3月3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家中逝世,享年94歲。1937年七七事變後,12歲的陳香梅隨全家流亡香港;4年後,香港被日軍佔領,她和姐妹們跟隨流亡隊伍輾轉遷往昆明。    早期在中央通訊社昆明分社工作,是中央社的第一任女記者。後成為中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指揮官陳納德的太太。二戰後一直活躍於美國政壇。2018年3月30日,因病在美國華盛頓家中逝世,享壽94歲。
  • 馬上評|陳香梅,全世界只有一個
    據澎湃新聞報導,一代傳奇陳香梅女士,於3月30日在家中逝世,享年94歲。陳香梅是誰?前美國飛虎隊將軍陳納德(Claire L. Chennault)的遺孀,曾受甘迺迪賞識進入白宮,先後擔任8位美國總統的政策顧問。是極少數擔任政黨要職的亞裔美國人。
  • 飛虎隊將軍陳納德遺孀陳香梅女士病逝 鄧小平曾贊她「全世界只有一...
    陳納德將軍與陳香梅女士【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3日報導,「飛虎隊」將軍陳納德的遺孀、美國著名華人社會活動家陳香梅女士因中風併發症,3月30日在華盛頓家中過世,享壽94歲。
  • 全世界只有一個陳香梅!真正傳奇的中國女兒!
    鄧小平曾自豪地說:「全世界只有一個陳香梅!」3月30日著名僑領、飛虎隊將軍陳納德遺孀陳香梅在位於美國華盛頓的家中逝世,享年94歲。回顧她的傳奇一生,不禁讓我們對她肅然起敬。讓我們通過《作家文摘·合訂本》239期登載的這篇文章,一起緬懷這位曾經的傳奇。
  • 人物 | 全世界只有一個陳香梅!真正傳奇的中國女兒!
    鄧小平曾自豪地說:「全世界只有一個陳香梅!」3月30日著名僑領、飛虎隊將軍陳納德遺孀陳香梅在位於美國華盛頓的家中逝世,享年94歲。回顧她的傳奇一生,不禁讓我們對她肅然起敬。讓我們通過《作家文摘·合訂本》239期登載的這篇文章,一起緬懷這位曾經的傳奇。
  • 陳香梅追憶鄧小平
    陳香梅說,1980年12月,她欣喜地接到鄧小平希望她訪問北京的邀請。當時已當選為美國總統的裡根知道後也很高興,委派她作為他第一任特使訪問中國,並寫了一封親筆信委託她帶給鄧小平。與陳香梅一起訪華的還有一位參議員叫特德·史蒂文斯,他曾是當年陳納德將軍率領的援華「飛虎隊」的成員。陳香梅一行12月30日中午抵達北京,鄧小平當天下午就會見了他們。
  • 陳香梅:女人中的女人,全世界只有一個她!
    ,曾被美國8位總統委以重任;她是美國各界了解中國的一扇窗,是中美破冰外交家;她是中國幾任領導人的座上賓,鄧小平誇她「全世界也只有一個她」。父親陳應榮是牛津大學的法學博士、哥倫比亞大學的哲學博士;母親廖香詞曾在英國、法國、義大利學習音樂和繪畫,會說六門外語。1937年,七七事變後,她隨全家流亡到香港,因資金短缺,過得極度困苦,而她母親的病逝,更是給了這個家庭沉重一擊。母親廖香詞病逝時年僅45歲,但她的觀念和睿智,卻影響了女兒陳香梅的一生。
  • 陳香梅的幾位重要親友
    小時候陳香梅見到廖承志的時候,他正當壯年。因為他行蹤不定,忽隱忽現,所以在陳香梅姐妹的幼小的心靈中,舅父是一個神秘的人。其母親告訴女兒,舅父在打遊擊。他十分健談,但絕對不談其工作,只是天南地北說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尤其喜歡和小孩胡鬧。
  • 陳香梅憶溝通兩岸民間交往秘辛 以一個中國人為傲
    一日,陳香梅收到中國駐美大使柴澤民轉來廖承志親筆函,用的是私人信箋,稱香梅賢甥。信中說,他代表鄧小平歡迎她回中國訪問,希望早日成行,再首良敘,辭意非常親切。  裡根待任時,陳香梅一行秘密訪華。她向鄧小平呈交一封裡根親筆信,大致內容是:尊敬的鄧小平先生,我很高興讓陳香梅代表我去中國,我向您保證,我當選總統後對華政策保持不變。「鄧小平看信後是什麼態度?」我追問。
  • 人物故事:陳香梅
    >19歲就成為中央社的第一位戰地女記者;她有著一段大膽的異國忘年戀,她是走上美國政壇的第一位中國女性,她是全美七十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美國八位總統都對她委以重任,她促進了臺灣和大陸的兩岸合作,她是中國幾任領導人的座上賓,鄧小平誇她:全世界也只有一個她。
  • 一等女人陳香梅:以靠自己的努力,而創造自己的天空為傲
    1981年元旦,鄧小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為她舉行歡迎宴會,讓她坐在第一貴賓的位置上,讓參議員史蒂文斯坐在次席。她,就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主人公——「陳香梅」。鄧小平曾說:「陳香梅坐第一,參議員史蒂文斯先生坐第二,因為參議員在美國有100來個,而陳香梅嘛,不要說美國,就是全世界也只有一個。」
  • 追憶陳香梅:曾越洋親述心中永遠的遺憾、宋美齡反「臺獨」、為神六...
    昨晚臨睡看見消息:據美媒《華盛頓郵報》稱,94歲陳香梅於3月30日在華盛頓家中逝世。起身,查見郵報官網寫訃聞欄的作者在此消息中還寫到,陳香梅女兒表示母親最近中風有併發症。隨後,陸續見消息連傳,中國僑網一篇報導稱陳香梅女兒表示,母親過世,非常難過,正積極籌辦後事。
  • 逝者/多重身份的陳香梅,人生波瀾壯闊不止「一千個春天」
    (著名美籍華人陳香梅,2018年3月30日逝世,享年94歲)崔傳剛/文今日提及位於華盛頓市中心的水門大廈,多半是因為臭名卓著的水門事件。然而對於美國政壇而言,水門大廈的意義絕非一件醜聞可以概括。此時的她尚不滿20歲,波瀾壯闊的人生就已經拉開序幕。一千個春天陳香梅是一個有著多重身份的人。在維基百科關於她的詞條裡,她首先是一名記者,也是一位卓越的美國共和黨員;在國外的不少人眼中,她是華盛頓的社交名媛;在中國,她又是著作等身的作家、愛國人士。不過,無論陳香梅自己是否喜歡,她最為人所熟知的角色,仍是「飛虎隊」領袖陳納德遺孀。
  • 逝者|多重身份的陳香梅,人生波瀾壯闊不止「一千個春天」
    著名美籍華人陳香梅,2018年3月30日逝世,享年94歲
  • 陳香梅周年祭
    華僑領袖、美國飛虎隊司令陳納德將軍夫人陳香梅女士逝世已整整一周年了,人們不會忘記這位為溝通中美關係和兩岸交流所作出貢獻的人物。記得她最後一次回祖國大陸是2015年,應邀赴京參加抗日戰爭70周年的閱兵式,接受習近平主席頒發的抗日紀念章。
  • 陳香梅:當過8位美國總統的顧問,嫁給了比父親還老的飛虎隊將軍
    一直以來,提到陳香梅,人們總會在她的名字前加一個前綴——飛虎隊將軍陳納德的遺孀。 可事實上,作為第一位進入白宮工作的華人,陳香梅先後與8位美國總統關係極好,還曾作為裡根的親善大使到訪中國。就連鄧小平都曾說:「美國有一百位參議員,但只有一個陳香梅!」
  • 陳香梅——為祖國總計捐款3000萬元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喆喆愛娛樂推動中國的教育發展,成為陳香梅80歲生日時最大的願望。從1980年陳香梅第-次踏上了故國的土地以後,她每年都要數度回國,為國家做事,尤其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早在1992年,她就率先在廣州、.上海、 武漢等10大城市設立了「陳香梅教育基金」,獎勵優秀教育家、科學家、作家和學生。她還有一個計劃,就是要在國內捐建100所希望小學。近年來,陳香梅更多關注的是欠發達地區的教育狀況。從1998年開始,每年的教師節她都趕回來,把大西北的優秀教師請到北京,在人民大會堂為他們頒發獎狀和獎金。她說:「中國實現現代化,教育最要緊。
  • 陳香梅:當過8位美國總統的顧問,「我的一生沒白活」
    在中美建交的一系列大事記中,也隨處可見她奔走的身影,陳香梅因此而享有「中美民間大使」的稱號,鄧老曾盛讚「全世界只有一個陳香梅」,2015年她被授予了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充分肯定了陳香梅對於國家形象與外交的助益。2018年3月30日,這位可敬的女性因中風併發症而在華盛頓的家中溘然辭世,享年94歲,屬於她的時代雖已過去,她所留下的故事卻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