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多重身份的陳香梅,人生波瀾壯闊不止「一千個春天」

2021-01-14 財經雜誌

著名美籍華人陳香梅,2018年3月30日逝世,享年94歲


崔傳剛/文


今日提及位於華盛頓市中心的水門大廈,多半是因為臭名卓著的水門事件。


然而對於美國政壇而言,水門大廈的意義絕非一件醜聞可以概括。這座瀕臨波託馬克河的建築綜合體距離美國行政及權力機構僅數個街區,自20世紀60年代建成起就是政壇及相關人物的匯集之所。在尼克森執政時期,這座大廈被稱作是「共和黨的巴士底獄」,到了裡根時代,這裡更是群賢畢至,被人稱作「西白宮」。


著名美籍華人陳香梅女士也是這裡的一位老住戶。自1967年首次搬入這座綜合體最早建成的東座,陳香梅一直在此居住生活,直至今年的3月30日離世。 按照陳香梅自己的說法,她當年搬到此處,是想在「新的環境中找到一點城市煩擾中的安寧」。但實際上,她在這裡買下的頂層公寓,沒用多久就成了內閣議員、外交官、各國政要以及各類政治掮客觥籌交錯的密室。




今日說到陳香梅,總繞不過「傳奇」二字。


這首先與她的出身不無關係。1925年出生於北京協和醫院的陳香梅,算得上含著金鑰匙來到這個世界,她的父母雙方家庭皆為望族,其中祖父曾擔任過香港招商局的局長,而外祖父則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外交家,也是著名革命家廖仲愷的胞兄。陳香梅的父親是英國牛津及美國哥大雙料博士,歸國後曾出任北京師範大學教務長及北京大學的英文系主任,後來也投身外交;她的母親則留學法國和義大利學習音藝,不但是個不折不扣的美女,更是當時京城的外交名媛。在這種家庭長大的陳香梅,自然既秉承了詩書傳家的傳統,又具備中西兼收並蓄的眼界,當然最重要的,是打小就見慣了談笑有鴻儒的各種社交場面,知曉這個世界背後真實的運行規則。


但人間並沒有完美的生活。由於陳家一連六胎都是女兒,求子無望的父親對家人愈加嚴苛冷淡。據說陳香梅小時候曾經特別喜歡讀《紅樓夢》,父親知道了對其大罵,並要求她改讀《西遊記》,這讓她十分難過。陳母則是天生的社交動物,結婚生育之後照舊經常半夜歸家,照顧孩子的事情全部交給奶媽。這些都在陳香梅幼小的心靈上刻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


盧溝橋事變之後華北陷落,陳香梅隨母親及姊妹逃往香港避難。家族財富因戰爭而蕩然無存,而父親也遠在墨西哥任職,鞭長莫及。從富裕陷入困頓的一家人此時終於體會到了人間的疾苦。為了維繫正常體面的生活,陳母不得不變賣珠寶首飾。然而禍不單行,母親在年過40之後便不幸罹患癌症,陳香梅不得不和姐姐一起,承擔起一家之主的職責。不過,即便條件難比往昔,陳家姊妹也沒有中斷學業。儘管作為老二的陳香梅需要把學鋼琴的家庭預算留給妹妹,但她也未放棄自己的愛好與專長。在港期間,她入讀天主教學校修習中英雙語,後來在高中又負責主編校刊,而且還拿過演講比賽的冠軍。


香港陷落後,陳香梅輾轉來到西南大後方。在昆明,有英語優勢的她打破了不成文的傳統,成為國民黨中央社的第一名女記者。此時的她尚不滿20歲,波瀾壯闊的人生就已經拉開序幕。




陳香梅是一個有著多重身份的人。在維基百科關於她的詞條裡,她首先是一名記者,也是一位卓越的美國共和黨員;在國外的不少人眼中,她是華盛頓的社交名媛;在中國,她又是著作等身的作家、愛國人士。不過,無論陳香梅自己是否喜歡,她最為人所熟知的角色,仍是「飛虎隊」領袖陳納德遺孀。


1937年,退役的美國上尉陳納德受國民黨政府邀請到中國進行短期調研。抗日戰爭正式爆發後,得到宋美齡賞識的他受聘出任國民黨空軍顧問,負責人員訓練與飛機採購等事宜。1941年,在中美雙方的支持下,陳納德在中國牽頭組建了一支抵抗日軍侵略的空軍部隊——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也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飛虎隊。飛虎隊為中國抗戰的勝利立下了不朽功勳。


陳香梅與陳納德的姻緣,正是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展開的。在昆明,當年輕的女記者陳香梅遇見和自己父親同年出生的陳納德,她看到的不但是一位採訪對象、一位大英雄,更是一位理想人物的化身。而對於已經年過50的美國老兵陳納德來說,這位英文名字叫作「安娜」的中國女記者則充滿迷人的東方氣息與青春活力。兩人初見甚歡,之後更日久生情。1947年底,在與前妻正式離婚之後,陳納德回到中國,同22歲的陳香梅喜結連理。


婚後不久,國民黨從大陸潰敗臺灣,繼續效力於國民黨的陳納德一家也先後遷往香港和臺北。在此期間,陳香梅生下兩個女兒,為這段中美姻緣結出碩果。只可惜美好的日子總是短暫,在結婚僅十年之後,陳納德就因肺癌不幸病逝。數年之後,搬到美國的陳香梅以英文寫成《一千個春天》,將這段融合了戰爭與和平、生離與死別的跨國戀情公之於眾,一時間洛陽紙貴,一年內再版數十次。


陳納德留給陳香梅的遺產不止是愛情。按照陳納德生前遺囑,她的前妻與孩子得到了大部分的現金和家產,而陳香梅獲得的是陳納德創建的民航空運公司以及另一家貨運航空公司飛虎航空的股份。當時陳納德家鄉路易斯安娜州的法律不承認白人與非白人之間的婚姻,因此遺囑安排不得不放在了華盛頓。這一因素雖然很少被提及,但或許正是陳香梅後來搬到華盛頓常住的重要原因。




遷居到華盛頓的陳香梅,曾短暫落腳於喬治亞大學機器翻譯中心中國部,當時正是人工智慧誕生後的第一個黃金時代,而陳香梅的工作是在那裡處理英漢翻譯事宜。然而,就像航空公司的職位不能讓她感到滿足,研究工作當然也無法實現她的雄心。她想要的和她能做的,顯然要多得多。


1959年,陳香梅加入共和黨,開始步入政壇。「二戰」英雄遺孀、華人、女性,這些身份足以讓她在華盛頓的名利圈中佔據一席之地,更不用說她仍然與臺灣的國民黨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共和黨顯然也善於利用這一點。自1960年開始,陳香梅就入選尼克森的競選陣營,她雖然無甚政治資歷,但顯然能幫助共和黨爭取美國華裔的支持。由於和臺灣方面關係密切,陳香梅自然也成了蔣介石政權向共和黨提供資金的渠道,而在華府,陳香梅又成了臺灣利益的遊說人之一。等到搬入水門大廈,陳香梅更進一步變成受人矚目的社交名媛。


陳香梅自認為,正是她身上所具備的某種「亞洲異國情調」,讓她得以在白人的世界中脫穎而出。她穿著自己設計的真絲旗袍,每周在那可俯瞰河景的高端宅邸迎來送往,完全像是得到了早逝母親的真傳。然而,在陳香梅的心中其實還藏著另外一個偶像,那就是有著「最好的女主人」之稱的美國社交名媛珀爾·梅斯塔。梅斯塔是陳香梅在華盛頓的前輩,這位名媛不僅善於操辦上流人士的聚會,更因為對杜魯門總統的得力支持而獲得了駐盧森堡大使一職。


陳香梅渴望成為下一個梅斯塔,但作為一個來自異國的女性,要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1968年,當尼克森再次啟動總統競選時,陳香梅是他最主要的女性募款人,而為了避免失去優勢,她甚至還秘密代表尼克森向越南傳話,要求對方不要和當時的民主黨總統詹森籤訂和談協議,這在當時可是一件引發叛國爭議的行為,後來甚至都有了「陳香梅事件」的稱謂。然而,贏得選舉的尼克森卻沒有給這位「龍夫人」任何她想要的東西。沒有大使職位,也沒有內閣提名,尼克森害怕這位女士會洩露太多秘密,因此給她的也多是一些虛名頭銜。當然,自傳中的陳香梅並不願意承認這一點,她只是說不喜歡與基辛格或者其他人共事。她的水門聚會照常舉行,接待的仍然是那些喜歡她卻始終不願給她一個重要職位的政客們。


陳香梅很早時加入了華府反共右翼團體,不但反對結束越戰,更為尼克森1972年訪華和卡特1979年宣布與中國建交而惱怒。這一立場到裡根當選總統之後逐步改觀。1981年,陳香梅作為裡根的特使回到了闊別33年的中國大陸,也得以親自與鄧小平和她的遠親廖承志同桌對談。這次重要的見面讓她的照片登上了《紐約時報》等世界報紙的頭版,也讓她發現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新舞臺:儘管在美國的白人圈裡始終微不足道,但她卻有優勢,可以把太平洋兩岸的美國、中國大陸與臺灣連接起來。自此之後,陳香梅開始頻繁往返中美。在臺灣,她向蔣經國遊說開放回鄉探親;1989年底,她又把臺灣的企業家帶回大陸。


有人說她變了,她回答說,人需要 「謙遜地學習,也要敢於修正自己的立場。」


(作者為媒體從業者,編輯:臧博)
(本文首刊於2018年4月16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責編  |  黃姝靜  shujinghuang@caijing.com.cn

◤本文為《財經》雜誌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如需轉載,請在文末留言申請並獲取授權。◢

相關焦點

  • 逝者/多重身份的陳香梅,人生波瀾壯闊不止「一千個春天」
    這座瀕臨波託馬克河的建築綜合體距離美國行政及權力機構僅數個街區,自20世紀60年代建成起就是政壇及相關人物的匯集之所。在尼克森執政時期,這座大廈被稱作是「共和黨的巴士底獄」,到了裡根時代,這裡更是群賢畢至,被人稱作「西白宮」。著名美籍華人陳香梅女士也是這裡的一位老住戶。自1967年首次搬入這座綜合體最早建成的東座,陳香梅一直在此居住生活,直至今年的3月30日離世。
  • 陳香梅逝世
    在陳紅民印象中,陳香梅性格開朗直爽,為人隨和,但做事又很嚴謹理性、有分寸。陳香梅非常注重儀表和細節,每次亮相都神採奕奕。他憶起2012年在華盛頓參加陳香梅飯局的細節,「她稍微來晚了點,向我們道歉,開玩笑說自己化妝打扮費了些時間,要打扮好才是對客人的尊重。」    陳紅民說,陳香梅愛穿旗袍,即使定居美國後也不曾改變,這代表了她的身份認同感。
  • 人物故事:陳香梅
    三天後,陳香梅以記者的身份前往江灣機場。陳納德一下飛機就看到了,記者群中的陳香梅,他驚喜地喊「安娜,安娜」,並朝她快速走過來,兩個人緊緊擁抱在了一起,許久沒有分開,旁若無人。陳納德果然是個優秀的軍人,定下策略後,層層攻破。每次見到陳香梅的外祖母,他就送上美麗的玫瑰花,見到陳香梅的外祖父,他就陪他喝酒聊往事。他還是個橋牌高手,陳香梅的外祖父母也都喜歡玩。於是,他就天天陪兩位老人打牌,每次還都不著痕跡地輸了。
  • 一等女人陳香梅的五大愛好
    同理,看到陳香梅的名字,大家或許對於她是怎樣一個女子並不怎麼了解,卻不會不曉得她與二戰英雄、飛虎將軍陳納德的傳奇愛情故事。很多人都是因為這一點,記住的陳香梅這個名字。然而,陳香梅所書寫的傳奇,遠遠不止風花雪月。在《要做一等女人》中,她曾這樣寫道:「現代女性還必須要能適合時代的要求,對時代有所貢獻,為社會、為國家服務。
  • 陳香梅:女人中的女人,全世界只有一個她!
    陳香梅1925年6月23日出生於北平的名門世家,家中六個姐妹,她排行老二。母親廖香詞病逝時年僅45歲,但她的觀念和睿智,卻影響了女兒陳香梅的一生。有一次小香梅在母親面前說了一句窮酸表兄的壞話,沒想到母親嚴厲地說:「淑女應該宅心仁厚。一個人的出處和成就都是次要的,要緊的是能把握人生的真義。」
  • 一等女人陳香梅:以靠自己的努力,而創造自己的天空為傲
    她,就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主人公——「陳香梅」。鄧小平曾說:「陳香梅坐第一,參議員史蒂文斯先生坐第二,因為參議員在美國有100來個,而陳香梅嘛,不要說美國,就是全世界也只有一個。」陳香梅曾在《要做一等女人》中,這樣寫道:「現代女性還必須要能適合時代的要求,對時代有所貢獻,為社會、為國家服務。
  • 陳香梅與將軍的忘年戀:夫死後她陪伴過8位總統,只深愛一個英雄
    受祖父輩影響,陳香梅從小喜愛文學,英語極好,這也為她後來在華盛頓立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陳香梅的父親陳應榮,一連生了6個可愛的女兒,也不見一個男丁,而她排行老二。1937年七七事變後她隨全家流亡香港,但依然過著遭飛機狂轟濫炸的日子,那時她的父親遠赴美國任職,母親去世後她就和幾個姐妹隨著流亡隊伍,行走千裡來到了昆明。
  • 94歲陳香梅逝世丨鄧小平曾說:全世界就只有一個陳香梅
    陳香梅依然熱情,祝福的話語中,滿是作為海外華人的興奮,以及走過國家孱弱痛苦歷史者的欣喜。她第一句話就是「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後面又不斷出現「中國」、「中國人」成為高頻詞,尤其是有一下一口氣連說了三個「中國」:「中國人不再是東亞病夫,中國土地不再有租界,中國人抬頭向前走。」想來,這應是她當時回望此生所歷的動情心語。
  • 陳香梅:當過8位美國總統的顧問,嫁給了比父親還老的飛虎隊將軍
    一直以來,提到陳香梅,人們總會在她的名字前加一個前綴——飛虎隊將軍陳納德的遺孀。 可事實上,作為第一位進入白宮工作的華人,陳香梅先後與8位美國總統關係極好,還曾作為裡根的親善大使到訪中國。就連鄧小平都曾說:「美國有一百位參議員,但只有一個陳香梅!」
  • 奇女子陳香梅「輔佐」了8位美國總統,為祖國捐款超3000多萬
    ——科林伍德(英)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707,閱讀約2分鐘陳香梅是北京人。他1925年出生在一個外交官家庭。他的父親是牛津博士,母親精通六種語言。1935年,她隨父母移居香港。1941年,她來到廣東求學。畢業後,她成為一名記者,採訪了很多人。飛虎隊隊長陳納德就是其中之一。兩人早在1941年就見過面,1944年再次見面。
  • 陳香梅數字館開幕
    6月23日晚10:00,華盛頓時間上午10:00,浙江大學通過視頻連線,遙祝遠在大洋彼岸的陳香梅女士90壽辰,並將現場開幕的陳香梅數字館作為生日賀禮,送給陳香梅女士。在華盛頓會場,陳香梅女士一身紅衣、精神矍鑠,微笑聆聽著這頭傳遞過去的真摯祝福,並對此表示感謝。
  • 陳香梅:當過8位美國總統的顧問,「我的一生沒白活」
    但總有人生而不凡,在時代的舞臺之上綻放璀璨的華光,如果說一位華人女性能夠成為8任美國總統的顧問,或許有許多人會認為這是天方夜譚,但這卻已成現實,而實現這一難事的人正是中國女人陳香梅。對於許多對政史感興趣的中國人而言,陳香梅這個名字或許並不陌生,她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作為前美國飛虎隊將軍陳納德的遺孀,她以華裔的身份成為了第一位進入白宮工作的華人,此後更連續成為8任美國總統的顧問。
  • 陳香梅憶溝通兩岸民間交往秘辛 以一個中國人為傲
    陳香梅出生在北京,幼年長住外祖父廖鳳書家中。廖鳳書既是學者,又是外交家,曾任駐古巴公使,與國民黨元老廖仲愷是親兄弟。小時候,陳香梅跟隨外祖父在書房讀書,吟誦唐詩宋詞、元曲戲劇。外祖父預言:香梅生於詩人節(端午節),註定有詩人般的天賦與穎資。  「抗戰時期,我是流亡學生。」盧溝橋事變後,母親廖香詞帶著6個女兒避難香港。慈母病逝,陳香梅年僅15歲,稚嫩肩頭挑起生活重擔。
  • 陳香梅周年祭
    2016年初夏,我去華府著名的水門大廈拜見並恭賀陳香梅91歲華誕。她說,上海是她最喜歡感情最深的城市。1947年,決定她人生命運的跨國跨年齡的婚禮就是在上海隆重舉行的。她的許多親友都生活在上海,特別是對她影響頗大並寵愛有加的外祖父家,就住在靜安寺附近。
  • 陳香梅的幾位重要親友
    陳香梅父母共生下六個女兒,作為外祖父的廖鳳舒給她們分別取名為:香菊、香梅、香萍、香蘭、香竹、香桃。外祖母是華僑,陳香梅童年時跟著她居住於北京,抗戰勝利後,又在上海同外祖母居住,所以彼此感情很深。廖鳳舒很有骨氣。抗戰時期,已經退休的他避居上海。
  • 陳香梅,全世界只有一個
    1984年,陳香梅與時任美國總統裡根在白宮會面陳香梅的一生,與風雲變幻的二十世紀歷史密切相融。她是中美關係幾十年風風雨雨的見證,更是兩國友好和文化交流的象徵。  從1981年以裡根總統特使身份訪華開始,陳香梅的腳步就未停止過,終身致力於中美兩國各方面關係的發展。 在官方,早在1979年中美建交時,就已經有了她的身影。1981年訪華期間,鄧小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為其舉行歡迎宴會,並用「全世界只有一個」,風趣幽默地盛讚陳香梅。《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主要報紙都在頭版刊登了鄧小平和陳香梅握手的照片。
  • 馬上評|陳香梅,全世界只有一個
    陳香梅是誰?前美國飛虎隊將軍陳納德(Claire L. Chennault)的遺孀,曾受甘迺迪賞識進入白宮,先後擔任8位美國總統的政策顧問。是極少數擔任政黨要職的亞裔美國人。陳香梅的一生,與風雲變幻的二十世紀歷史密切相融。她是中美關係幾十年風風雨雨的見證,更是兩國友好和文化交流的象徵。
  • 陳香梅憶戰火中的愛情:短暫卻刻骨銘心 (1)
    陳香梅,出身名門的一位中國知識女性。70多年前的中國,正陷入一場關乎民族存亡的戰爭中,而兩人卻在戰爭的硝煙中,相知相戀,最終喜結連理,譜寫了整個抗戰期間難得的一段愛情佳話。「我們的婚姻雖然短暫,但卻刻骨銘心。」年逾九旬的陳香梅,如今定居在華盛頓。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如此回憶自己這段愛情。曾經親身經歷民族抗戰的歷史,讓陳香梅無比珍惜和平的重要。
  • 陳香梅追憶鄧小平
    美籍華人陳香梅女士1980年底作為美國當選總統裡根的特使訪問北京,拜會了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已年近八旬的陳香梅女士對當時的會見情景仍然記憶猶新。她說,鄧小平是她最尊敬的中國領導人之一,在她後來和鄧小平的幾次會面中,鄧小平的遠見卓識和對中國社會發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更令她由衷地敬佩,同時鄧小平的幽默風趣也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全世界只有一個陳香梅!真正傳奇的中國女兒!
    陳香梅的外祖父廖鳳舒  廖香詞知書達理,心地善良,生下六個女兒,廖鳳舒將她們依次命名為:香菊(後改名靜宜)、香梅、香蓮、香蘭、香竹、香桃  陳納德去世之後,陳香梅決定向美國首都華盛頓進軍。  飛虎將軍生前一直是南方保守派民主黨員,他去世後的第二年(1959年),陳香梅加入共和黨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