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香梅憶戰火中的愛情:短暫卻刻骨銘心 (1)

2021-01-10 中華網文化頻道

■ 陳香梅和陳納德在抗戰的硝煙中相知相戀資料照片

 

原標題:陳香梅憶抗戰:中國歷經苦難更加奮發

陳納德,美國空軍指揮官,是唯一一位自始至終參加中國抗戰的美國將軍。他一手創建的「飛虎隊」,戰績彪炳,威震敵膽。陳香梅,出身名門的一位中國知識女性。70多年前的中國,正陷入一場關乎民族存亡的戰爭中,而兩人卻在戰爭的硝煙中,相知相戀,最終喜結連理,譜寫了整個抗戰期間難得的一段愛情佳話。

「我們的婚姻雖然短暫,但卻刻骨銘心。」年逾九旬的陳香梅,如今定居在華盛頓。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如此回憶自己這段愛情。曾經親身經歷民族抗戰的歷史,讓陳香梅無比珍惜和平的重要。「中國在戰爭中飽受傷痛和苦難,而和平讓它現在成為世界上領先的國家之一,這讓我非常高興。」

忍飢挨餓舉家流亡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那一年陳香梅只有12歲。陳家是名門,陳香梅的父親陳應榮是外交家,獲得過英國牛津大學法學博士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母親廖香詞也曾留學海外。陳香梅的外祖父廖鳳舒與廖仲愷是親兄弟,曾任中國駐古巴公使和日本大使。

即便家世顯赫,但戰爭來襲,陳香梅的青少年時代也只能在東奔西走和逃難中度過。抗戰全面爆發後,陳香梅及她的5個姐妹跟隨母親到香港居住。由於家中財產大都被日軍所佔,一家人到香港後只能靠變賣首飾度日。而陳香梅的母親更是在三年後罹患癌症,由於沒錢,無法得到較好的醫護,含恨離世。

回憶那段歲月,陳香梅至今仍然痛心不已。「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面對母親天天承受常人無法想像的痛苦折磨,這是怎樣的經歷?」母親去世後,年幼的陳香梅不得不擔負起照顧4個妹妹的重任。那段時間,成了陳香梅永遠不願回憶的噩夢。「天天忍飢挨餓,除了豆類,幾乎沒有其他東西可吃。」如今的陳香梅,幾乎不挑食,唯獨不喜歡吃豆類。「這輩子吃的豆子都在那段時間吃完了。」

1941年12月,日軍進攻香港。在聖保羅女書院避難的陳香梅一家,還碰到日本兵的敲詐。她在《香梅之路》一書中追憶:「修女院院長的身後站著十多個身穿軍服的日本兵,發出酒精和洋蔥的惡臭。我的眼睛簡直不敢離開他們的皮靴;皮靴非常笨重,沾滿了泥汙。」在將隨身財物全部交出後,才勉強逃過一劫。

香港也不再安全,陳香梅一家隨後開始新的流亡生涯。她們流亡的路線是經澳門到廣州灣,再到廣西的茂林,最後的目的地是桂林。途中,陳香梅患了流亡難民的通病——瘧疾,之後又患痢疾。在缺醫少藥的情況下,瘧疾和痢疾都是致命的疾病,但在學過護士的姐姐陳靜宜的精心照料下,她竟奇蹟般地康復。「只能說我命大,畢竟逃難路上每天都有人死去,而沒人關心。」

因為戰爭邂逅愛情

到桂林後,在父親的安排下,陳香梅入讀嶺南大學,之後以優異成績考上中央通訊社,當上戰地記者。而正是這份帶有危險性的工作,讓陳香梅的人生再次迎來一個大轉折。

當時中央通訊社一個很重要的報導對象,就是在昆明的美軍第十四航空隊,也就是外界熟知的「飛虎隊」。一個是剛19歲,初出茅廬的女記者,而51歲的陳納德已經是威震長空的美國空軍指揮官,原本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人因為陳香梅要撰寫一篇陳納德的人物專訪而聯繫在了一起。

相關焦點

  • 陳香梅逝世
    陳香梅在戰亂中度過少年時代。七七事變後,12歲的陳香梅隨家人流亡香港;4年後,香港被日軍佔領,她在母親去世、父親遠在美國任職的情況下,和姐妹們跟隨流亡隊伍跋涉幾千裡,輾轉遷往昆明。    昨日,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陳香梅資料與研究中心主任陳紅民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陳香梅和普通的大家閨秀不同,「她從小比較反叛,不走尋常路。
  • 旅美導演拍電影憶陳香梅 致敬傳奇緬懷中美二戰友誼
    旅美導演拍電影憶陳香梅 致敬傳奇緬懷中美二戰友誼
  • 陳香梅憶溝通兩岸民間交往秘辛 以一個中國人為傲
    小時候,陳香梅跟隨外祖父在書房讀書,吟誦唐詩宋詞、元曲戲劇。外祖父預言:香梅生於詩人節(端午節),註定有詩人般的天賦與穎資。  「抗戰時期,我是流亡學生。」盧溝橋事變後,母親廖香詞帶著6個女兒避難香港。慈母病逝,陳香梅年僅15歲,稚嫩肩頭挑起生活重擔。香港淪陷,又隨嶺南大學輾轉遷移大後方,長途跋涉3000裡,飽嘗戰火離亂之苦。
  • 陳香梅祝福連戰 憶往事嘆未竟全功
    在兩岸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肅殺年代,飛虎隊陳納德將軍的遺孀陳香梅以一介女流的姿態,低調而輕巧地在海峽兩岸之間穿針引線,擔任兩岸密使。其中影響最深遠的,就是為鄧小平和蔣經國傳話,促成開放大陸探親。  據陳香梅回憶,她到北京去的時候,鄧小平希望她跟蔣經國講一講,讓退役軍人能夠回到大陸探親。
  • 人物故事:陳香梅
    她的知名度,在海峽兩岸,及中美兩國之間無人能出其右,她被稱為真正的中國女兒,她是女人中的女人,活著的傳奇,而剛剛,她近百年的傳奇畫下了句點!她,就是陳香梅。三天後,陳香梅以記者的身份前往江灣機場。陳納德一下飛機就看到了,記者群中的陳香梅,他驚喜地喊「安娜,安娜」,並朝她快速走過來,兩個人緊緊擁抱在了一起,許久沒有分開,旁若無人。
  • 陳香梅憶宋美齡:歷史長河扮演多姿多彩的角色
    香港大公報今日轉載了著名美籍華人陳香梅的紀念文章,她在該文中詳細地介紹了與其夫陳納德將軍和宋美齡的一些交往活動,以及他們是如何成為數十年朋友等內容。該文主要內容如下:  蔣介石夫人宋美齡女士於2003年10月23日在美國紐約私寓逝世,享齡106歲,真是出奇的高壽。
  • 一等女人陳香梅的五大愛好
    同理,看到陳香梅的名字,大家或許對於她是怎樣一個女子並不怎麼了解,卻不會不曉得她與二戰英雄、飛虎將軍陳納德的傳奇愛情故事。很多人都是因為這一點,記住的陳香梅這個名字。然而,陳香梅所書寫的傳奇,遠遠不止風花雪月。在《要做一等女人》中,她曾這樣寫道:「現代女性還必須要能適合時代的要求,對時代有所貢獻,為社會、為國家服務。
  • 美國華僑領袖陳香梅,為何嫁給父親的老朋友?與原生家庭有關
    (陳香梅舊照)其實,陳香梅會有這樣的舉動,和她的原生家庭有一定的關係。說起來,陳香梅的原生家庭在民國時期也頗為風光。她的祖父陳雲是清朝末年招商局局長。(陳香梅舊照)好在,陳家和廖家是世交。不過,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日本投降前夕,由於中美兩國發生了分歧,美國政府對美國在亞洲空軍進行改組。陳納德雖然一再反對,但是他的反對沒能得到中美兩方的支持,失意的他只得提出辭職,返回美國。陳納德在離別時,對陳香梅輕聲說,他還會再回來的。說完,他還深情地擁抱了陳香梅。4個月後,陳納德果然踐約,再次出現在陳香梅面前。
  • 陳香梅的幾位重要親友
    陳香梅女士2018年3月30日,一代傳奇女性陳香梅不幸逝世。這不僅讓人想起其生命中的幾位重要人物——他們有的是其至親,有的是其初戀情人,有的給她帶來最快樂的時光。因為他行蹤不定,忽隱忽現,所以在陳香梅姐妹的幼小的心靈中,舅父是一個神秘的人。其母親告訴女兒,舅父在打遊擊。他十分健談,但絕對不談其工作,只是天南地北說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尤其喜歡和小孩胡鬧。
  • 陳香梅,全世界只有一個
    1984年,陳香梅與時任美國總統裡根在白宮會面陳香梅的一生,與風雲變幻的二十世紀歷史密切相融。她是中美關係幾十年風風雨雨的見證,更是兩國友好和文化交流的象徵。  從1981年以裡根總統特使身份訪華開始,陳香梅的腳步就未停止過,終身致力於中美兩國各方面關係的發展。 在官方,早在1979年中美建交時,就已經有了她的身影。1981年訪華期間,鄧小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為其舉行歡迎宴會,並用「全世界只有一個」,風趣幽默地盛讚陳香梅。《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主要報紙都在頭版刊登了鄧小平和陳香梅握手的照片。
  • 陳香梅:女人中的女人,全世界只有一個她!
    二戰期間,陳納德組建並帶領飛虎隊,飛越艱險的「駝峰航線」,與中國軍民一同抗擊日本侵略者,寫下了一段美中並肩作戰、民眾互助互愛的歷史。那年陳香梅才19歲,而陳納德已經51歲了。當時,陳香梅被派去出席記者招待會,但青澀而緊張的陳香梅,在記者招待會上並沒有機會向陳納德提出問題。就在她轉身將要離開會場的時候,陳納德卻主動叫住她,寒暄了起來。原來陳香梅的姐姐陳靜宜,正在十四航空隊當飛行護理,而她們的父親陳應榮時任中國駐美外交官,與陳納德將軍是故交,飛虎隊員到中國的籤證也都是他協助辦理的。
  • 逝者|多重身份的陳香梅,人生波瀾壯闊不止「一千個春天」
    著名美籍華人陳香梅女士也是這裡的一位老住戶。自1967年首次搬入這座綜合體最早建成的東座,陳香梅一直在此居住生活,直至今年的3月30日離世。 按照陳香梅自己的說法,她當年搬到此處,是想在「新的環境中找到一點城市煩擾中的安寧」。但實際上,她在這裡買下的頂層公寓,沒用多久就成了內閣議員、外交官、各國政要以及各類政治掮客觥籌交錯的密室。
  • 逝者/多重身份的陳香梅,人生波瀾壯闊不止「一千個春天」
    著名美籍華人陳香梅女士也是這裡的一位老住戶。自1967年首次搬入這座綜合體最早建成的東座,陳香梅一直在此居住生活,直至今年的3月30日離世。 按照陳香梅自己的說法,她當年搬到此處,是想在「新的環境中找到一點城市煩擾中的安寧」。但實際上,她在這裡買下的頂層公寓,沒用多久就成了內閣議員、外交官、各國政要以及各類政治掮客觥籌交錯的密室。
  • 一等女人陳香梅:以靠自己的努力,而創造自己的天空為傲
    她,就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主人公——「陳香梅」。鄧小平曾說:「陳香梅坐第一,參議員史蒂文斯先生坐第二,因為參議員在美國有100來個,而陳香梅嘛,不要說美國,就是全世界也只有一個。」陳香梅曾在《要做一等女人》中,這樣寫道:「現代女性還必須要能適合時代的要求,對時代有所貢獻,為社會、為國家服務。
  • 馬上評|陳香梅,全世界只有一個
    陳香梅是誰?前美國飛虎隊將軍陳納德(Claire L. Chennault)的遺孀,曾受甘迺迪賞識進入白宮,先後擔任8位美國總統的政策顧問。是極少數擔任政黨要職的亞裔美國人。陳香梅的一生,與風雲變幻的二十世紀歷史密切相融。她是中美關係幾十年風風雨雨的見證,更是兩國友好和文化交流的象徵。
  • 陳香梅數字館開幕
    6月23日晚10:00,華盛頓時間上午10:00,浙江大學通過視頻連線,遙祝遠在大洋彼岸的陳香梅女士90壽辰,並將現場開幕的陳香梅數字館作為生日賀禮,送給陳香梅女士。在華盛頓會場,陳香梅女士一身紅衣、精神矍鑠,微笑聆聽著這頭傳遞過去的真摯祝福,並對此表示感謝。
  • 陳香梅追憶鄧小平
    美籍華人陳香梅女士1980年底作為美國當選總統裡根的特使訪問北京,拜會了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已年近八旬的陳香梅女士對當時的會見情景仍然記憶猶新。她說,鄧小平是她最尊敬的中國領導人之一,在她後來和鄧小平的幾次會面中,鄧小平的遠見卓識和對中國社會發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更令她由衷地敬佩,同時鄧小平的幽默風趣也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陳香梅:當過8位美國總統的顧問,嫁給了比父親還老的飛虎隊將軍
    一直以來,提到陳香梅,人們總會在她的名字前加一個前綴——飛虎隊將軍陳納德的遺孀。 可事實上,作為第一位進入白宮工作的華人,陳香梅先後與8位美國總統關係極好,還曾作為裡根的親善大使到訪中國。就連鄧小平都曾說:「美國有一百位參議員,但只有一個陳香梅!」
  • 陳香梅周年祭
    她生前已將不少生活用品都捐贈給浙江大學陳香梅紀念館,僅留下二套衣物作為紀念,一套是陳納德將軍穿過的軍服,另一套就是這件旗袍,陳香梅特別喜歡這件旗袍留了下來,陳納德軍服陳美麗擬捐贈給美國五角大樓,因美國國防部懸掛陳納德將軍的照片。陳香梅旗袍捐給她喜歡的上海,也是符合陳香梅及其家人的心願的。
  • 陳香梅與將軍的忘年戀:夫死後她陪伴過8位總統,只深愛一個英雄
    就在去昆明的流亡隊伍中,幾個姐妹失散了,父親陳應榮知道後十分愧疚,在他寫來的信中,請求他的好友陳納德將軍,幫助她們搭乘飛越駝峰的飛機來美國。可是陳香梅卻拒絕了去美國,因為她的母親病死後父親已經續弦,受當時抗戰熱情的影響,她首先要留在國內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