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髮忠:新《食品安全法》具有裡程碑式意義

2020-11-27 中國經濟網

 

  2015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暨第七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6月15日在京舉辦。中國食品安全論壇為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題活動之一,邀請有關部門負責人及嘉賓圍繞宣傳周主題演講,並有多個分論壇活動。圖為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金髮忠發言。中國經濟網 裴小閣 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15日(記者 楊斯陽)今日,第七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在北京召開。在下午的分論壇一"聚焦新修《食品安全法》"上,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金髮忠與會並表示,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的將食品安全面臨的問題都納入法制的框架下,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點擊進入專題 

  金髮忠介紹,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因瘦肉精群體性中毒等事件,引起了高度重視,和公眾的廣泛關注。2001年溫家寶同志牽頭啟動了國家新時期的菜籃子工程,提出了國家無公害行動計劃,用行政擔保的方式,來解決中國供求基本平衡的食物的自然安全。遵從於2006年4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審議通過、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法》。2009年2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7次會議審議通過《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1日起施行)。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形成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與《食品安全法》"兩法並行、各有側重、相互銜接"的法律框架。

  "現在新《食品安全法》的修訂將食品安全的所有問題都納入法制的框架下,這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金髮忠說。

  金髮忠介紹,按照國務院關於食品藥品與農業部門的監管職責分工,新《食品安全法》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法條做了增加,主要有5個方面:第一,新《食品安全法》第二條在原有基礎上,調整為,供食用的源於農業的初級產品(以下稱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但是,食用農產品的市場銷售、有關質量安全標準的制定、有關安全信息的公布和本法對農業投入品作出規定的,應當遵守本法的規定;

  第二,新《食品安全法》第十一條新增了"國家對農藥的使用實行嚴格的管理制度,加快淘汰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推動替代產品的研發和應用,鼓勵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的規定;

  第三,新《食品安全法》新增了第二十條的內容,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農業行政部門應當及時相互通報食品、食用農產品安全風險監測信息。國務院衛生行政、農業行政部門應當及時相互通報食品、食用農產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等信息;

  第四,新《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條進一步明確了農業部在農產品食品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的限量規定及其檢驗方法與規程及畜禽屠宰檢驗規程方面制定的責任;

  第五,新的《食品安全法》參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對農產品進入市場後的監管,明確了食用農產品進貨查驗記錄製度、配合有關部門進行抽樣檢查的義務和轉基因食品需設有顯著標示等責任和義務。

  

 

相關焦點

  • 羅雲波解讀《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具有裡程碑式重要...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該《意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舉措,是第一個以中共中央、國務院名義出臺的食品安全工作綱領性文件,具有裡程碑式重要意義。
  • 劉兆彬:食育是食品安全良法善治的基石
    本文以案例及實踐經驗為抓手,直面現實問題,從法的制度層面理解《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制定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緊迫性,認為「良法善治」,不僅在於制度建構,更在於執行。《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的實施是食品安全領域制度上的一次創新和突破,對促進我國食品安全根本性好轉將會發揮重要作用。
  •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一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於2015年4月24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公布,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供食用的源於農業的初級產品(以下稱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但是,制定有關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標準、公布食用農產品安全有關信息,應當遵守本法的有關規定。    第三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對社會和公眾負責,保證食品安全,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於2015年4月24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公布,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 淺談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
    「食品安全快檢」是一種快速檢測食品安全的方式,可短時間內對可疑食品進行初級篩查和對現場食品安全狀況進行初步評判,提升監督成效,預防食品安全事故發生。與傳統檢測技術相比,快檢技術的優勢在於樣品前處理簡單、檢測速度快、儀器操作簡單且便攜性強。
  • 國務院關於研究處理食品安全法
    中央宣傳部組織新聞媒體加強食品安全法宣傳解讀,嚴格規範食品安全報導,大力普及食品安全常識和法律常識,引導食品企業和從業人員學法、知法、守法,引導公眾科學理性消費,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營造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濃厚氛圍。衛生計生委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積極開展食品營養安全科普宣傳。農業部通過多種形式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知識。
  • 新趨勢,新技術——第五屆國際食品質量與安全學術研討會分會場
    大會包含8個主題報告並開設食品安全檢測先進設備與技術、農獸藥殘留檢測技術、食品營養與健康、食品接觸材料質量安全控制與檢測等8個專題論壇。其中一個分會場的多個報告都聚焦了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食品安全早已是民生問題,關係著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來由於食品安全事故頻發,食品安全與檢測受到高度重視,人們對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促進了食品安全快檢技術的迅速發展。
  • ——市人大常委會「十步法」監督食品安全工作
    今年以來,市人大常委會為做好食品安全專項工作報告的審議工作,按照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的要求,創設了「十步法」,即是按照「聽」「訪」「談」「徵」「查」「單」「審」「表」「評」「函」等十步工作方法推進食品安全調研和監督,提升我市食品安全的基準線,助推我市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以食品安全形勢的持續改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
  • 大咖眾議食品供應鏈挑戰 助力食品安全水平整體提升
    「國際食品安全最佳實踐論壇」,以期通過全球食品行業的食品安全最佳實踐分享與交流,促進食品企業通力合作,助力行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整體提升。  積極探索新技術新方法應用 進一步提升食品全程溫控管理  「食品的溫度對食品品質、安全、保質期、損耗有非常大的影響,食品溫度監測是食品溫度控制與管理的重要環節」,沃爾瑪(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高級合規總監王捷偉指出,為此,沃爾瑪不斷嘗試運用新技術新方法,提升全程冷鏈溫度監測與控制方面
  • 運動營養食品有了「證書」
    新華社上海9月9日電 在9日於上海舉行的全球健身康體領域盛會FIBO在亞洲地區唯一的姊妹展會——FIBO CHINA上,北京康比特體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他們剛剛獲得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首張運動營養食品生產許可(SC)證書。
  • 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發展現狀分析
    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資訊 > 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發展現狀分析 2018-12-24 10:55:47 來源:中國檢測網 網絡轉載 閱讀: 次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將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放在首要位置。食品安全對增強人們的獲得感具有重要作用。
  • 中新國際食品安全交流研討會召開深化雙邊交流合作
    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22日訊(記者 劉瀟瀟) 由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以下簡稱「科信中心」)和紐西蘭食品安全學院聯合主辦的「2017 中新國際食品安全交流研討會」在奧克蘭成功召開。這是繼2015年11月21日,中新兩國領導人一致同意推進自貿協定升級談判之後,兩國關於食品安全的最高規格交流會議。
  • 食品安全,你必須知道的這些!
    因江某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林某要求其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於法有據,應予以支持。遂判決江某應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林某43600元。 ▉(三)典型意義 預包裝食品是指預先定量包裝或者製作在包裝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
  • 民生無小事,上鐵法院發布《涉食品藥品安全典型案例》
    肖某在淘寶網上銷售用野生河豚製作的河豚魚乾,顯然違反了相關食品安全法律規定,會對消費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危害。鄭某要求其退還貨款並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於法有據,應當予以支持。遂判決肖某應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退還鄭某貨款2500元,並賠償鄭某25000元。
  • 美國堪薩斯城國家安全園區完成裡程碑式的數位化3D列印核武器測試...
    (原標題:美國堪薩斯城國家安全園區完成裡程碑式的數位化3D列印核武器測試部件)
  • 轉基因食品安全法律規制研究
    (二)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  自20世紀80年代轉基因技術及其產品問世以來,轉基因食品為解決糧食短缺問題和過量使用農藥問題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於目前轉基因技術的發展還不完善,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和生態環境還存在潛在的風險和威脅。  1、轉基因食品安全和一般食品安全相比具有顯著的特徵。[2]第一,生態環境影響性。
  • 迎難而上 擁抱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與健康的新未來——2020年國際...
    新冠肺炎是不是食品安全問題?新冠肺炎會不會通過食品傳播?新冠肺炎流行如何影響食品安全?陳君石院士在會上直接拋出了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公眾普遍關注的三個問題。陳君石明確表示,新冠肺炎不是食品安全問題,也不是食源性疾病,而是一種動物源性傳染病,如禽流感;根據現有科學知識和WHO的陳述,新冠肺炎不會通過食品傳播,但是在疫情發生地區新冠病毒汙染食品是可能的,在冷凍潮溼的環境下有可能長時間存在;新冠肺炎儘管不是食品安全問題,但其流行會為食品安全帶來挑戰,會影響食品安全。
  • 蔣士強:食品安全對檢驗、檢測科學儀器的需求
    、法規和標準,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於2006年11月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又於2009年6月1日起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由於樣品前處理耗時,檢測儀器昂貴、複雜、低通量,如果單靠一系列國標和行標確定的實驗室檢測技術,則難於及時、快速、現場、從源頭監控食品安全狀況,所以速測技術在我國有著特殊意義。其技術原理和儀器很多,但完善和成熟的不多,在我國已實現產業化的更少。近幾年,國內外的相關研發十分火熱,目前被看好的技術與儀器主要有以下8類。
  • 食品安全:在監管上做足文章
    畜牧產品的品質和安全保障始於種畜禽的選育。芬蘭農林部對種畜禽的品種、選育方法、健康檢查、衛生防疫、繁殖和飼養環境等都有嚴格的法規。飼料是芬蘭畜牧生產中所監控的重點。2008年2月,芬蘭農林部出臺新的飼料法,對動物飼料作出新規定:嚴格限制飼料中的添加劑,明確列出禁用成分;指定監管機構,並明確其職責;規範管理措施及處罰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