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茶湯的「冷後渾」現象

2021-01-10 華福苑茗茶

茶湯顏色的形成,主要取決於茶葉中的茶黃素和茶紅素以及茶褐素。最主要是茶黃素。茶黃素是茶多酚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的氧化產物。茶黃素進一步氧化就形成茶紅素。茶黃素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比較大,在高溫下,它在茶湯中呈游離狀態。當溫度降低時,它們就開始扎堆,溫度越低,扎堆就越大,就會形成乳酪一樣的東西,與茶湯分層。

茶湯「冷後渾」的實質是茶湯冷卻後出現淺褐色或橙色乳狀的渾濁現象。「冷後渾」的專業學名叫「茶乳酪」。其形成原因是茶黃素、茶紅素跟化學性質比較穩定而微帶苦味的咖啡鹼形成的絡合物。當在高溫(接近100℃)時,各自呈游離狀態,溶於熱水,但隨溫度降低,它們締合形成絡合物。隨締合反應的不斷加大,茶湯由清轉渾,表現出膠體特徵,粒徑繼續增大,便會產生凝聚作用。茶湯冷卻後常有乳狀物析出,使茶湯呈橙黃色或咖啡色,這就是茶湯的「冷後渾」

現象。

簡單地說,就是茶湯中的茶黃素、茶紅素、咖啡鹼在低溫環境下會締結在一起形成難以溶解的物質,溫度升高便會溶解,變成游離狀態,茶湯重新變得透亮。

茶湯出現「冷後渾」現象是茶葉品質好的標準之一,說明茶葉內的多酚類物質含量高。紅茶出現「冷後渾」現象會多些,這與紅茶的工藝和原料有關。象滇紅、利川紅等紅茶易產生「冷後渾」現象,但正山小種與金駿眉並不容易出現「冷後渾」,與原料和地域性有關。另外,普洱生茶、熟茶,甚至綠茶也會出現「冷後渾」現象。

相關焦點

  • 茶湯放久了為什麼會產生沉澱,這種茶還能喝嗎?
    喜歡喝茶的你是不是也發現了這麼一個現象:茶湯放久了之後,湯麵上會產生一層油膜,茶底會有沉澱,特別是隔夜之後的茶湯,這種現象特別明顯。那這沉澱是什麼呢?茶有沉澱之後還能喝嗎?首先我們了解一下茶沉澱物形成的機理。
  • 茶湯有澀味,是因為還沒有褪火?火說,茶湯澀這口鍋,我可不背
    然而,火說,茶湯澀這口鍋,我不背!!《2》茶湯中有澀味,跟什麼有關係?跟茶多酚有主要關係,跟茶葉當中的其它呈澀味的物質,有次要關係。那麼,如果按照某些茶藝師的邏輯,認為茶湯澀是因為茶中含有茶多酚的話,那是不是意味著,所有茶葉衝泡後都會呈現出澀味來呢?現實是,只有一部分茶葉會泡出澀澀的茶湯來,大多數茶葉泡出來的茶湯,還是香清甘活,鮮香淳爽的。
  • 茶湯顏色的色相、明度與彩度
    生活美學館——有趣、有情的審美生活西安本土原創品質文化生活休閒品牌茶湯裡藏著許多秘密,茶湯會說話:如果混沌,就是炒青不足;淡薄,即因嫩採的和發酵不足;若炒得過火,葉片焦黃碎裂,同樣不足取。好的茶湯,湯色明亮濃稠,隨品種和製程不同,烏龍茶茶湯由淡黃—蜜黃—金黃,都顯得鮮豔可愛。把湯匙拿起來聞,注意不要有草青味,即使茶湯冷卻,一股香氣依然緊咬湯匙不放;把茶湯舀進杯子裡喝,仔細分辨老闆提醒你注意的「清香」,是不是萎凋不足的草青味。
  • 普洱茶湯中的泡沫、絨毛、油霧、絮狀物……原來是這些東西!
    日常泡茶時,茶湯中不免漂浮著許多泡沫,對於一些追求湯質通透的人來說,不免心裡不舒服,更不要說看到湯杯裡的絨毛啥的,更覺得不乾淨、不衛生。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那麼這些東西到底是什麼一、泡沫衝茶水翻湧而起的泡沫,會被誤認為是茶葉農藥超標引起的。
  • 泡茶時,茶湯中的「雜質」到底是什麼?
    在平時使用茶具進行衝泡茶葉時,茶湯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雜質」,也正是如此,許多的人都有使用「茶濾」的習慣,所謂的茶濾就是在茶葉衝泡後出湯,然後倒向公道杯時使用的一種茶具,很密,然後經過茶濾後倒出相較「純淨」的茶湯,之後再向客人斟茶。
  • 泡綠茶時,為何茶湯有時會變黃?一次說清
    綠茶的特點就是「三綠」,即使幹茶綠、茶湯綠、葉底綠,那麼是何種原因導致了綠茶有這樣的特點呢?主要是由於綠茶的加工工藝形成的,綠茶的工藝為殺青、揉捻與乾燥。 其中殺青工藝就是通過高溫來破壞鮮葉中酶的特性,不讓綠茶中的多酚類物質發生氧化反應,不氧化,綠茶就保持了原來的綠色。
  • 不同水質對白茶內含物質溶解及茶湯品質風味的影響
    不同水質對茶湯ph值、電導率值的影響 研究表明:不同品種、同一品種不同等級的白茶茶湯電導率受衝泡水質的影響程度不同,政和大白茶茶湯(R)電導率相較福安大白茶(M),更易受水質電導率的影響。茶湯的電導率大小可指示茶湯中內含電解質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同一茶湯測得較高的 電導率值可間接指示茶湯內含物溶出較多。
  • 胡秀秀:普洱茶湯中的厚度指的是什麼?
    為了更直觀的表達茶湯之厚度,胡秀秀先提出另外一個觀點,興許能對你理解茶湯的厚度有一定的幫助。你一定聽過生命的厚度,當然了我們知道生命的厚度並不是指一個人的肥胖導致的尺寸寬度,當然生命的長度也並不是指一個人的身高的長短。
  • 茶湯裡究竟是什麼因素會讓我們覺得澀?
    茶湯裡究竟是什麼因素會讓我們覺得澀?時間:2016-12-09 09:25   來源:說茶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有些茶為什麼會有澀味? 茶湯裡究竟是什麼因素會讓我們覺得澀? 常常聽市場裡的人說,今年的茶比往年澀一些,到底茶湯裡究竟是什麼因素會讓我們覺得澀呢?澀是什麼?
  • 深度解析:為什麼茶人對泡茶用水很講究,水質成分影響茶湯的品質
    當永久硬度過高,則茶湯滋味中的「鹽味」明顯。酸鹼度對湯色的影響一般認為,茶湯酸鹼度以及茶湯的色澤與水的酸鹼度有較大關係,水的pH 值越大,衝泡出的茶湯湯色越深。茶湯中茶多酚含酚羥基,可以游離出氫離子,且兒茶素穩定性與酸鹼度相關,pH 值越小,兒茶素越穩定;而在鹼性環境下,兒茶素容易氧化降解,導致湯色加深。
  • 武夷巖茶的頭道茶湯是什麼?是俗稱的「還魂湯」,還是孟婆湯?
    像是隔夜茶的事情,大家心裡都很明白茶湯隔夜後真的是不好喝,一點不香。但要說到「隔夜茶致癌」這麼驚悚的標題,就明顯有騙流量的嫌疑了。一樣的,「喝巖茶的頭道茶湯,會有害,會導致結石。」這樣的說辭明顯言過於實,過分離譜。但凡是有點喝茶常識的人,誰敢說這樣的大話來嚇人嘛?再來說,茶是健康飲品,這點是大眾常識。
  • 武夷巖茶茶湯的厚和薄決定著一款巖茶的品質,不論大紅袍水仙肉桂
    呃,是今天的主題——巖茶茶湯的厚與薄,是由什麼決定的?等等,麻花姐姐,你不要說太快,先來解釋一下,「厚」是啥?「薄」又是啥?《2》喝巖茶時,我們聽到的「厚」和「薄」,其實是指茶湯的滋味。厚是什麼意思?「厚」,字面意思為重;多;豐厚;扁平物體上下兩面之間距離大;酒味濃的等。
  • 茶湯苦澀的背後,藏著被你忽視的3個細節
    白茶中如果含有過量的咖啡鹼、茶多酚物質,就會導致茶湯苦澀味濃重。 而真正優質的白茶,是由大量的茶氨酸,適量的茶多酚及咖啡鹼等物質組成。 如此一來,在保證茶湯不苦不澀的前提下,又能擁有飽滿豐富的口感。 比如高山白茶,擁有著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
  • 無論水仙還是肉桂,巖茶的苦澀味重,就是有滋味,就是茶湯醇厚?
    喝一口茶湯,特別的有刺激感,有滋味。第一道湯水要濃墨重彩,要香到爆炸,要滋味感強烈……達到這樣狀態,才能滿足世俗大眾對好巖茶的定義。但你們家的肉桂水仙整體都是比較幽的,香氣不衝。再加上,還要快出水衝泡。於是最開始泡出來的茶湯,不夠濃,不夠剛,茶氣不夠猛。所以拿到外面和別人喝,很多人都喝不懂了。
  • 撥亂反正,真實說說白茶的「危害」
    我前天親眼見你把人家的好茶寫得稀巴爛,被評論好一陣罵呢,你說說,喝白茶有什麼危害?」A先生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喝白茶就是有危害,春夏秋都不能喝」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麼「古人傳統」,什麼「者乎」之類,引得眾人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老A編排白茶,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真讓他說出個所以然,又什麼也說不出來。
  • 魚塘髒了 卻要怪魚不乾淨 說說中國醫療回扣現象
    還不如讓討論來得更深入和充分一些,讓公眾能夠客觀理性的認識清楚當下的「中國醫療回扣」現象。別人向你潑髒水的時候,你以為沉默隱忍,就可以免除其辱?這種想法可能並不現實,沉默或許是默認的信號。首先,討論前,當有一個基本共識,這是可以討論的基礎條件。這個共識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