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的特點就是「三綠」,即使幹茶綠、茶湯綠、葉底綠,那麼是何種原因導致了綠茶有這樣的特點呢?主要是由於綠茶的加工工藝形成的,綠茶的工藝為殺青、揉捻與乾燥。
其中殺青工藝就是通過高溫來破壞鮮葉中酶的特性,不讓綠茶中的多酚類物質發生氧化反應,不氧化,綠茶就保持了原來的綠色。
並且因為綠茶是不發酵茶,所以綠茶中保留了很多鮮葉中的天然物質,其中就有茶多酚、咖啡鹼、葉綠素等,所以綠茶的湯色一般會呈現碧綠、嫩綠、黃綠等。
但是有不少朋友反映,他們在泡綠茶的時候,茶湯有時候會變成黃色?
不是說綠茶是綠葉綠湯嗎?為何後期湯色會變黃?在說原因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一般什麼情況下,你的綠茶湯色會變黃。
有4種可能:
第一,可能是你用了沸水來衝泡綠茶。建議用80度到85度的水來泡綠茶,因為綠茶大多數都是比較嫩的茶,且綠茶是不發酵茶,比較怕燙。沸水容易將綠茶燙壞,變黃。
第二,可能是你蓋緊了蓋子。我們一般用玻璃杯衝泡綠茶,正常情況下不需要蓋上蓋上,如果有需要,最好等涼下來再蓋,而且時間不要太長。我們都知道,蓋的時間比較長的話,綠茶不僅變得不香,還有的酸臭味,湯色也會變渾濁,變黃。
第三,長時間暴露於空氣中。有時候我們泡完綠茶之後,沒有去喝,結果等你事情忙完之後回來一看,綠茶的顏色不再是碧綠或者嫩綠了,也是變成比較渾濁的黃色。
第四種,泡的次數太多。久泡之後茶葉中有效成分開始減少,茶湯顏色開始變化,不再碧綠,還是變黃。
接下來說一說原因
綠茶是綠湯綠葉,而黃茶是黃湯黃葉。綠茶與黃茶很相似,黃茶比綠茶多了一道「悶黃」的工藝,而悶黃就是在殺青工藝之後,將茶葉堆積進行悶黃,溼度與溫度越高,那麼悶黃的速度就會越高。也就是說,它是在溼熱的條件下使得原先綠色的茶發生「黃變」現象,變成了黃茶。
從黃茶身上我們或許可以得出原因,是溫度以及時間改變了綠茶的湯色。綠茶中的葉綠素會與空氣中的氧結合,氧化後就會使得茶湯顏色變深。此外綠茶中的黃酮類物質發生氧化反應,讓茶湯變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