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ibra.org」是官網,截止到寫稿的時候是可以在中國大陸境內訪問的。有興趣了解更多的,建議訪問這個官網,有非常友好的中文介紹說明,不過,技術白皮書是英文的,開發人員想要了解更多,建議閱讀相關的英文資料。
網上不同的解讀鋪天蓋地,具體內容建議自己去官網核對,說一點個人的觀點吧。
1. Libra是不是Facebook版本的微信支付或支付寶?
並不是,但可以兼容這部分。
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主要分兩塊,一塊是便捷的操作體驗,也就是支付工具;另一塊是個人的網絡帳戶,這部分實際上是搶了一些金融行業的飯碗,所以微信和支付寶都有去申請一些銀行業務相關的金融牌照。可以理解為網上銀行和超級強大的支付工具。
在支付工具上,目前還無法判定Libra的開發合作夥伴是否會提供比微信,支付寶更便捷,更有利於用戶體驗,這部分是未知的,而且我是存疑的。
但Libra提供了更加底層的支持,或者說,貨幣發行權。這個是微信,支付寶不能染指的。
可能有人會說,是實體貨幣抵押,不算發幣吧。這就是發幣,人家白皮書說的很清楚,和香港政府發幣方式基本一致。可能幣圈習慣了那種沒有實體貨幣或金融資產抵押的發幣,那叫空氣幣,謝謝。
2. 是不是另一種Q幣?
並不是。
Q幣不也是發幣麼?不是,Q幣是單向的,至少從騰訊官方的解釋是單向的,Q幣不能用來兌換現金,嚴格的說用Q幣兌換現金是違法的。
單向的虛擬幣,遊戲幣是允許的。可以用錢購買的遊戲裡的元寶,社區裡的積分,都可以理解為這樣的形式,但換成現金就是違法的。
當然,有一些第三方交易市場可以交易虛擬幣,但嚴格來說,這種交易是毫無保障的,也是沒有信用支撐的,遊戲幣交易價格經常會跳水,以及隨著遊戲的冷落而失去價值,這都是很常見的。
理解以上兩點我想說明的是,Libra和微信支付,支付寶以及Q幣的定義和目標其實完全不一樣。雖然在應用上會存在相似性,但Libra更底層,你可以理解為,微信支付,支付寶是網上的便民銀行,而Libra要做的是央行,定好規則,讓各個銀行進來。
所以Libra是個更基礎的框架,最後是不是會有支付寶,微信支付這樣的應用,或者類似其他的應用,要看聯盟裡的業務夥伴,比如PayPal,也包括Facebook自己,會做什麼具體的應用出來。
3. 是不是技術突破?
並沒有。
為什麼騰訊不做,阿里不做,是不是人家技術領先?
實話實說,中本聰的白皮書是有技術價值的。各種共識算法的論文是有技術價值的,技術價值源於數學思想。
編碼實現本身並不存在多高的技術門檻,是的,我說的是編寫公鏈或聯盟鏈,不是說幾行代碼就可以幹的那種發空氣幣或dapp賭博。
舉個例子,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而優秀的中學生可以在物理考試中獲得滿分。雖然大家都理解了萬有引力,但牛頓只有一個,而優秀的中學生一年最少有幾萬個。這就是共識算法的思想提出,和基於共識算法編寫公鏈的區別。
所以馬化騰說,技術不難,問題在別處,是實話。
4. 是不是一場革命?
是,網際網路公司搶奪貨幣發行權。
當然,不是徹底革命,做不到主權信用,所以只能依賴於一攬子貨幣抵押來維繫貨幣信用。還是要依賴於現有的經濟大國的主權信用。
有些理想主義者為此詬病,為什麼不徹底些,用算法信用徹底替代傳統的主權信用?站著說話不腰疼,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革命是有流血犧牲的。
看過三國演義麼,挾天子以令諸侯懂不懂?稱帝的二桿子袁術第一個完蛋有沒有?
借用主權貨幣信用,實現數字貨幣發行,其實就是一種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很遺憾,各國的央行和金融管理機構恐怕都不是漢獻帝。
如果能廣泛應用,對全球外匯市場貨幣體系會有非常大的衝擊,當然,這是理想情況,但現實可能沒那麼理想。
5. 能不能成功?
所謂革命性的產品最初都會闖一些已有規則體系的禁區,然後裹挾民意與官方博弈,再接受某種程度的妥協,現有的規則體系也因此而延展。
支付寶最初是如此,微信也是,語音通話功能曾經是禁區,滴滴打車也是。現有的權威體系與新生力量的博弈是長期持續的過程,但並不是每個挑戰者都能站著走出這場博弈。
Facebook Libra挑戰的是貨幣發行權,從長期看,主權信用是否會受到新的機制挑戰,我認為這個課題是值得研究和討論的,但從當前看,主要的主權國家不會拱手讓出這個權益的。
但這個挑戰還是很值得期待的,也許最終會達成某種妥協,或者在博弈中接受某些條件,都很難說。所以呢,也是今天要說的,讓子彈飛一會兒,這事值得明年再看看,隨時都可能有新的變化。
我傾向於認為,會部分取得成功,有一定的應用範圍,但同時,也會接受一定的官方約束,一部分設定的理想目標會被裁減甚至取消。或者更直白的說,最終的可能,離區塊鏈越來越遠,離支付寶越來越近。
6. 是不是區塊鏈行業的春天?
對已經持牌的數字貨幣交易所來說,我認為是利好,應該是可以進入交易市場。對市場頂部的數字錢包來說,也是利好,應該可以兼容,數字錢包的用戶會增加,數字錢包的商業價值會增加。所以Coinbase積極參與,是肯定能理解的。
對割韭菜的大佬們來說,短期是利好,正如某人說的,小扎也發幣了,憑什麼我不能發?反正大部分韭菜是分不清這裡的區別的。
對號稱解決金融問題的各種山寨鏈,長遠來說,是利空。因為真相很赤裸裸,就是如果巨頭要通過區塊鏈解決信用成本問題,完全不需要所謂的公鏈平臺!他們自己心裡其實透亮的明白。
還是那句話,區塊鏈的技術被神話了,各個山寨鏈號稱自己解決了什麼什麼問題,共識算法又不是你的專利,得瑟什麼。
對比特幣來說沒區別。比特幣你膜拜就對了,人家不屑於解決這些渺小的金融訴求。
7. 現在能做什麼?
程式設計師可以研究一下技術白皮書,學習一下move語言,明年應該有一波薪情熱度,不過到時候見好就收,別太沉迷,革命的路線是曲折的,遠景可能不要過於樂觀。
8. 還有什麼想說的麼。
其實最近幣圈鏈圈的言論已經開始分裂了。一派人開始給自己造勢,抹掉所有背景差異,只給韭菜講大家都懂的,人家都發幣了,說明我們跟人家是一個段位的,你錯過了Facebook,還能錯過我麼?
守舊派則憤憤不平,不給公網投票權,不走純數字發行,這是背叛了區塊鏈純粹的理想,這是修正主義,是叛徒。
我想說什麼,混口飯吃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