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low論文!這篇"史上最扯"的SCI被怒懟後終於撤稿了

2020-08-25 柳葉刀學術


在今年4月的第一周,英國有超過 20 座電信塔遭到了人為破壞,更有 30 多起針對電信工程師的騷擾事件發生。一些人對電信塔投擲燃燒瓶,還有一些人走到正在鋪設電纜的工作人員面前,問對方:「你沒有家人嗎?你正在殺人知道嗎。」


這一系列奇怪行徑源於一則看起來很不可思議的陰謀論——5G 導致新冠肺炎。雖然這種說法對於很多人來說實在難以理解,但事實證明相信它的大有人在。英國電信巨頭 O2 的工作人員甚至不得不在貨車上貼上「我們是保證您的網絡正常運行的關鍵工作者」的標籤,以防止自己突然被陰謀論支持者攻擊。


但是這些都是小兒科,在科研界發生了更加荒謬的事情!



7月16日,一篇發表在「正兒八經」的SCI雜誌JOURNAL OF BIOLOGICAL REGULATORS AND HOMEOSTATIC AGENTS(IF=1.5)上的「勁爆論文」引發關注。


5G Technology and induction of coronavirus in skin cells.



5G可以誘發新冠病毒????


就算5G、新冠病毒都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作者也不能這樣蹭熱點吧!


5G哪個國家最強,大家也心裡清楚,「5G可以誘發新冠病毒」這種只有美國國務卿龐培奧才能說得出口的結論,竟然是由義大利、美國的科研者發表在學術期刊上。作者能寫出來,期刊能最後接收發表,都讓人大跌眼鏡,也更讓人氣氛。


這不僅僅是對5G技術的侮辱,更是對科研學者的侮辱!


有人犯錯,就會有人出來指正!Elisabeth Bik,這個看起來總是和中國學術界作對的人,這次又站了出來,7月21日在PubPeer上她諷刺的說到:

與合著者Fioranelli和Sepehri的先前論文-一樣,該論文充滿了非凡的主張和很少的證據。但是,非同尋常的主張需要有非同尋常的發現作為依據,並且本文沒有提供任何數據。

該論文聲稱5G波可以進入細胞(可能),然後它們可以「產生冠狀病毒(非常非常非常)。作者指出:「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已經表明,像5G這樣的新一代移動技術可能在細胞內構建各種類型的病毒(例如冠狀病毒)方面發揮主要作用「

它有很多漂亮的卡通,但沒有任何意義。


Elisabeth Bik評論翻譯


隨即,廣大網友也看不過去了,理性且較為優雅地爆了粗口…



經過Elisabeth Bik和PUBPEER的質疑與大眾輿論的推動後,7月25日,這篇論文被撤稿了,從發表都撤稿整個過程不到十天,撤稿也沒有說明任何原因,可能期刊都不好意思再做解釋了。



做科研不僅要實事求是,還要經得起考驗與質疑。如最近被質疑的詹啟敏院士所言:真正的科研工作都應該經得起同行的質疑和時間的考驗。


更多資訊,請關注「柳葉刀學術」公眾號,Id:lancetscholar

相關焦點

  • SCI期刊批量撤稿199篇中國學者論文
    近日,期刊 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簡稱為ERMPS)在其 24 卷上批量撤稿了 199 篇來自中國學者的論文。
  • Nature封面「史上最小恐龍化石」撤稿,做進一步研究後重新投稿
    爭議焦點:是鳥還是蜥蜴原論文在 3 月 12 日作為《自然》封面文章發表。研究的主要發現是,一塊約有 9900 萬年歷史的琥珀樣本(HPG-15-3)中發現了新屬新種。研究者將其命名為寬婭眼齒鳥(Oculudentavis khaungraae)。這意味著發現了一種白堊紀的早期鳥類,可能是史上最小的恐龍。
  • 一百多篇SCI的邢立達翻車了?撤稿被誇?「學術圈」的另類粉圈化
    可能有不少人都看過那篇經典的「以一己之力提高地大排名」的文章,100多篇SCI這可真的太牛逼了。邢立達於3月份以一作身份發表的Nature世界最小恐龍在最近被編輯撤稿,由此引發了不少討論,而邢立達發表撤稿的微博下,「支持」、「有擔當」的評論不少見,有些粉圈的味道了(目前大部分評論已被刪除)。
  • 學不來的狠人:論文被拒稿後,他怒幹一瓶病菌液
    被拒稿後怒幹菌液被拒稿後史上最硬核的操作莫過於巴裡 · 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將自己提取的實驗細菌一飲而盡,以求自證。彼時審稿人需要從投稿的 67 篇論文中選出 56 篇制定成冊予以發表(過稿率接近 85%),評審委員們掃了一眼這篇「離經叛道」的論文,搖搖頭隨手扔在一邊,並在最後的拒稿信裡寫道:would hope that this might be re-submitted in the future, perhaps following critical review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撤稿數量創歷史最高
    3、2020 年中國 SCI 撤稿仍然遙遙領先2020 年,中國已有388篇SCI論文撤稿,而美國有255篇SCI論文撤稿,英國有124篇撤稿。>88篇5月共計:48篇6月共計:47篇7月共計:37篇2020年1月-7月30日世界各國撤稿論文總計1143篇,而今年最新數據中國論文撤稿量已經高達34%,並且數據還在不斷增加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撤稿數量創歷史新高
    年中國 SCI 撤稿仍然遙遙領先2020 年,中國已有388篇SCI論文撤稿,而美國有255篇SCI論文撤稿,英國有124篇撤稿。>中國國內撤稿的深度剖析看完中國在世界的撤稿情況後,我們來細品下中國國內撤稿情況。
  • 兩年117篇SCI論文被撤稿 造假已成產業鏈-SCI論文 論文造假 學術不...
    據通報,自2015年3月開始,《英國現代生物》《斯普林格》《愛思唯爾》《自然》等國際出版集團出現的4批集中撤稿中,涉及中國作者的論文有117篇。其中,23篇標註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另有5篇被列入已獲得資助的項目申請書。  2014年,我國發表的SCI論文約25萬篇,僅次於美國,是英國的兩倍,與14年前相比翻了5倍。
  • 117篇SCI論文被撤稿追蹤:論文審核存灰色地帶
    據通報,自2015年3月開始,《英國現代生物》《斯普林格》《愛思唯爾》《自然》等國際出版集團出現的4批集中撤稿中,涉及中國作者的論文有117篇。其中,23篇標註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另有5篇被列入已獲得資助的項目申請書。  2014年,我國發表的SCI論文約25萬篇,僅次於美國,是英國的兩倍,與14年前相比翻了5倍。
  • 兩年117篇SCI論文被撤稿 造假已成產業鏈
    據通報,自2015年3月開始,《英國現代生物》《斯普林格》《愛思唯爾》《自然》等國際出版集團出現的4批集中撤稿中,涉及中國作者的論文有117篇。其中,23篇標註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另有5篇被列入已獲得資助的項目申請書。  2014年,我國發表的SCI論文約25萬篇,僅次於美國,是英國的兩倍,與14年前相比翻了5倍。
  • 117篇SCI論文被撤稿,23篇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據通報,自2015年3月開始,《英國現代生物》《斯普林格》《愛思唯爾》《自然》等國際出版集團出現的4批集中撤稿中,涉及中國作者的論文有117篇。其中,23篇標註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另有5篇被列入已獲得資助的項目申請書。
  • 中國SCI論文撤稿數量為世界榜首
    世界範圍內共有23,425篇SCI撤稿,其中中國有 10,303篇,遠遠高於第二位的美國4,125篇,中國論文撤稿已佔了世界44%,「位居榜首」。3、2020 年中國 SCI 撤稿仍然遙遙領先2020 年,中國已有388篇SCI論文撤稿,而美國有255篇SCI論文撤稿,英國有124篇撤稿。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撤稿數創歷史最高
    3、2020 年中國 SCI 撤稿仍然遙遙領先2020 年,中國已有 388 篇 SCI 論文撤稿,而美國有 255 篇 SCI 論文撤稿,英國有 124 篇撤稿。02 中國國內撤稿的深度剖析看完中國在世界的撤稿情況後,我們來剖析一下中國撤稿情況。
  • 首篇中國被撤稿的Science論文後續: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
    作者稱這是一個「意外錯誤」,因為出稿時間正值新冠流行期間,作者們被隔離導致交接不暢,使用了錯誤圖片。據悉,這是第一篇中國被撤稿的Science論文。一個多月前,《科學》雜誌發表了對這篇論文的「編輯部關切」,表示論文可能存在數據真實性問題,文章中的兩張圖片與此前朱斌擔任共同作者發表的另一篇論文中的數據圖非常相似。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撤稿數量創歷史最高!需引發關注
    2020 年,中國已有388篇SCI論文撤稿,而美國有255篇SCI論文撤稿,英國有124篇撤稿。>88篇5月共計:48篇6月共計:47篇7月共計:37篇2020年1月-7月30日世界各國撤稿論文總計1143篇,而今年最新數據中國論文撤稿量已經高達34%,並且數據還在不斷增加
  • 117篇SCI論文被撤稿的背後:中介機構扮演重要角色
    原標題:117篇SCI論文被撤稿的背後:中介機構扮演重要角色 「論文造假」的輿論風暴又起。2015年8月,斯普林格出版集團因同行評議涉嫌造假,撤銷了上海某大學王立山等人於2013年發表的1篇論文,該論文是王立山讀博期間發表的4篇論文之一。 王立山稱,自己迫於博士畢業壓力,在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寫完論文後,偽造了通訊作者的電子郵箱,隨後委託同學臧衛東投稿。臧衛東表示,他在投稿推薦審稿人環節偽造審稿人郵箱,並因此掌控了此郵箱,向編輯部反饋編造的審稿意見。
  • 最快被撤稿的Nature封面論文:邢立達等撤回琥珀中發現恐龍的論文
    論文揭示了恐龍中前所未有的極端「小型化」現象,以及「過去未知的身體藍圖」和「未知的生態(類型)」,可以說是一項很有趣的發現,因此該論文不僅登上了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Nature ,還被選為封面論文,據BioWorld統計,21世紀以來,我國學者僅有15篇論文登上Nature封面(包括這一篇)。
  • Science昨日首次撤稿中國學界論文
    這與傳統電解質材料電導率相比,提升了 3 個數量級,並且實現了先進質子陶瓷燃料電池的示範」。論文在7 月 10 日發表後得到了包括新華社在的國內多家媒體報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與東南大學在各自官網均以「重大突破」、「原創成果」為題,刊發了這一消息。
  • 舉報者等了5年,終於等到這篇Science頂級論文被撤稿
    Plasterk – Science (2007) Vol. 315, Issue 5809, pp. 244-247 – DOI: 10.1126/science.1136699存在圖片重複使用問題,網友eliesbik發現這些問題之後於2015年4月份向Science編輯部進行舉報,但是編輯部遲遲沒有採取行動,直到2020年11月份這篇文章終於被撤稿了,一共歷時五年。
  • 撤稿107篇!中國被曝最大醫學論文造假案
    自2015年斯普林格撤稿64篇論文以來,累計撤稿造假論文數目已有450篇之多,但這並不意味著結束,發言人表示,他們還會繼續追查和這些評審專家相關的其他文章。@透骨草:不是我造假,而是人家來找我造假,整個中國醫學論文都這樣。為什麼?我也不願意造假呀,禍國殃民。悲哀。@小小小醫生:我今年準備考副高,但論文把我攔住了。。。沒什麼好寫的。也要去造假。。。為什麼???@岸芷汀蘭:中國制度不行,不能總怨醫生。
  • Nature封面撤稿:邢立達等人的「史上最小恐龍」假說存疑
    7 月 22 日,最新一期Nature雜誌發布撤稿說明,邢立達等作者團隊表示: 「我們作為作者,現撤回這篇論文,以免不準確的信息繼續留在文獻中。 然而很快,六位古生物學研究者(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王維;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李志恆、王敏、易鴻宇、盧靜;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胡晗)在微信公眾號「返樸」發表署名文章《琥珀中的「史上最小恐龍」,也許是史上最大烏龍》,指出—— 論文斷定這件件不到2釐米的頭骨屬於鳥或廣義恐龍的證據並不過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