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計算新進展!克萊恩隧穿被證實,粒子100%能穿牆

2020-12-01 智東西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編 | 年年

導語: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了克萊恩隧穿(Klein tunneling)的直接證據,它能使粒子輕鬆穿過最堅硬的屏障。

智東西7月17日消息,美國一個研究團隊在拓撲絕緣體的研究中偶然發現了可以證明克萊恩隧穿(Klein tunneling)的直接證據。

克萊恩隧穿是1929年瑞典物理學家Oskar Klein在研究勢壘中的電子散射問題時首先預測到的,在非相對論量子隧道理論中,低能粒子穿透高能勢壘的機率永遠不會是100%,而克萊恩隧穿中則認為相對論粒子可以很輕易地穿越又高又寬的勢壘,成功率高達100%。

這個團隊在六硼化釤實驗中,利用完美的雙重電導現象,間接證明了克萊因隧穿的存在。這一證明將進一步推進量子計算機的研發與設計。

▲在Klein隧穿中,帶負電荷的電子(顏色鮮豔的球體)可以完美地穿過一個屏障。

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american)的這篇報導為我們揭示了克萊恩隧穿直接證據被發現的全過程,並通過其自身允許粒子輕鬆穿越障礙的特性,為我們分析了這項發現對未來量子計算發展的重要作用。

以下為基於原文編譯:

想像你正在行走,遇到一個障礙,比如一座小山或一堵牆。唯一能到達另一邊的方法就是爬到上面再爬過去。但是,如果你有和量子粒子一樣的超能力呢?

量子力學的特殊定律允許粒子有時就像沒有遇到阻礙一樣突破障礙,即使粒子不能爬過路徑上的任何東西。但是,隨著路障越來越高,穿越這些障礙物的挑戰也越來越大,這使得通過這些障礙物的粒子越來越少。然而,一個叫做克萊恩隧穿的量子隧穿改變了遊戲。即使當極高的障礙擋住去路的時候,它也能有效地使屏障透明從而打開允許粒子通過的入口。

近100年前,瑞典物理學家Oskar Klein首次預言了這一現象。然而直到最近,科學家們還只發現了非常有限的跡象。在6月19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一個跨學科的研究小組提出了克萊恩隧穿的直接證據。

一、來源於拓撲絕緣體研究的偶然發現

該研究並不是第一個直接觀察到這種效應的研究。史丹福大學的物理學家David Goldhaber-Gordon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說:「克萊因隧穿已經在石墨烯中得到了很好的證明。」

「在那次發現之前,人們並沒有真正考慮過尋找克萊因隧穿的實驗證據並將其公之於眾,」馬裡蘭大學帕克分校的材料科學家和工程師、這項新研究的作者Ichiro Takeuchi說道。

然而,底特律韋恩州立大學的物理學家Boris Nadgorny表示:「與石墨烯研究相比,目前的研究結果更直接。」他說,研究人員還使用了一種「精心設計的實驗裝置」。

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卡夫利納米科學研究所的量子納米科學家Teun Klapwijk說:「我會把這稱之為突破,因為這是一種理論上可能會發生的現象,但是必須要有一個可以令人信服地顯示這種現象的實驗系統。」「這個特殊實驗是獨立實驗探索和思考的明顯案例。」

更令人震驚的是,研究人員在實際中並沒有著手去觀察這種現象。「這個項目源於我們對拓撲絕緣體的研究,」馬裡蘭大學的物理學家、該研究的合著者Johnpierre Paglione說。拓撲絕緣體是一種內部絕緣但表面導電的特殊材料。

在過去的幾年裡,他和他的同事研究了一種名為六硼化釤(samarium hexaboride)的材料,並努力證明它是一種拓撲絕緣體。他們正在尋找六硼化釤表現出量子行為的跡象,這是證明材料確實是拓撲絕緣體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完美雙重電導,粒子輕鬆穿越壁障

研究人員將六硼化釤薄膜放在另一種化合物的頂部,這種化合物在低溫下會變成超導體(可無電阻導電的材料)。當他們把所有東西冷卻到略高於絕對零度幾度(–273.15攝氏度)時,第二種材料就變成了超導體,通過它們的近距離接觸,六硼化釤的金屬表面也變成了超導體。然後,科學家們將一個微小的金屬尖端接觸到六硼化釤的表面,研究電子是如何進入第二種物質的。

在金屬和超導體之間的每一個邊界處,都會發生一種稱為安德列夫反射(Andreev reflection)的特殊類型反射,這是由於超導體中的電子只成對存在。就像三條腿競賽中的兩個人一樣,當一個電子從金屬跳到超導體時,它必須帶上一個「夥伴」。因為電荷必須在系統中保持平衡,所以如果超導體中的一個電子缺少正電荷,那麼就應該有另一個帶負電荷的電子從超導體跳回到金屬。

研究人員通過測量系統的電導來解釋這一現象。如果每一個試圖躍遷到超導體中的電子都成功的話,電導就會加倍。然而,這通常不會發生,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一些電子沒有足夠的能量來進行跳躍。能量較低的電子從金屬和超導體之間的邊界反射出去,使系統的電導超過100%,但不到兩倍。

令研究人員震驚的是,六硼化釤實驗中發生了完美的雙重電導。研究小組帶著這些在反覆試驗中得到了證實的異常結果,找到了馬裡蘭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Victor Galitski,他認為克萊恩隧穿允許所有的電子穿過兩種材料之間的物理界面。另一個與電子自旋有關的守恆定律可以阻止那些沒有能量跳過壁壘的電子返回它們來的地方,因此它們「必須穿過隧穿」才能導致電導完全加倍。

「這些激動人心的結果通過實驗證明了正常點接觸之間的完美安德列夫反射」,這種接觸是在微小的金屬尖端和拓撲絕緣體中的鄰近誘導超導體六硼化釤之間進行的,Boris Nadgorny說。「這項研究將這些意想不到的結果與缺乏正常電子散射聯繫起來,這是克萊因隧穿的關鍵表現之一,」他補充道。

Johnpierre Paglione說,既然研究人員已經證明了這一量子特性,他們希望利用他們的發現改進傳統的計算機部件,甚至為未來的量子器件創造材料。他說,利用電子的隧穿能力可以幫助設計「完美的電晶體」,甚至可以解決量子計算機中節點的問題。然而,Teun Klapwijk警告說,「通往應用程式的路徑比它經常出現的要複雜得多」。

結語:新發現或促進量子計算進步

量子計算在近幾年不斷躥紅,並和增強現實技術與人工智慧技術並列為當今世界三大最重要的技術。

美國研究團隊發現的克萊恩隧穿的直接證據,證明了粒子可以輕鬆穿越障礙這一量子特性,這對於量子計算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這一發現雖然具有突破性,但是如何促進量子計算進一步的發展,如何突破目前量子計算的壁障還是需要全世界科學界不斷研究的問題。

文章來源:scientificamerican

相關焦點

  • 神秘的量子隧穿效應,居然讓粒子學會了穿牆術~
    在中國古老法術之中,穿牆術可以說是出現頻率較高的法術了,如今也廣泛存在於各種魔術之中,記憶猶新的就是,大衛科波菲爾當年橫穿長城。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是不可能會穿牆術的,魔術中的穿牆術都是障眼法。不過,在微觀世界裡,粒子們卻真的會穿牆術,而這就是著名的量子隧穿效應。
  • 量子隧穿效應,真實存在的粒子穿牆術,這是怎麼做到的?
    量子隧穿效應,在量子物理學的世界中,微觀粒子可以穿越障礙物,就算粒子的能量不足,這個機率也非常大,我們的科學家把這種粒子運動的現象叫做量子隧穿效應。量子隧穿效應的具體由來!要知道宇宙中任何事物,宇宙真空以及人類都是由粒子組成的,隨著人類研究量子物理學的逐漸深入,我們發現了粒子的波粒二象性,通俗一點來說,粒子既有波的性質也有粒子的性質,這就給量子隧穿效應提供了理論基礎,如果我們在加入薛丁格方程以後,我們就對粒子有了一個形象的認識。
  • 量子隧穿效應被發現,人類可能實現穿牆術,物理學家感到頭疼
    通常在影視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到擁有超能力的人能夠穿牆而過,但現實情況是,如果我們走在前面,突然出現了一堵牆,或者出現了一座山,那麼我們要麼爬牆,要麼爬山,要麼繞路,想直接穿牆,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簡單地說,就是量子疊加後所產生的能量能跨越中間的障礙,也能反反覆覆地上演這種現象。但由於當時技術的不成熟,許多問題仍未得到解決。很快,著名的物理學家伽莫夫發表了一篇關於量子隧穿現象的論文,他認為所有這些都與粒子有關,粒子能在脫離原子核的束縛之後,穿過原子核,伽莫夫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了量子隧穿現象,並根據薛丁格方程推導出了著名的蓋革-努塔爾定律。
  • 量子隧穿效應被發現,人類可能實現穿牆術,物理學家感到頭疼!
    簡單地說,就是量子疊加後所產生的能量能跨越中間的障礙,也能反反覆覆地上演這種現象。但由於當時技術的不成熟,許多問題仍未得到解決。很快,著名的物理學家伽莫夫發表了一篇關於量子隧穿現象的論文,他認為所有這些都與粒子有關,粒子能在脫離原子核的束縛之後,穿過原子核,伽莫夫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了量子隧穿現象,並根據薛丁格方程推導出了著名的蓋革-努塔爾定律。
  • 量子隧穿效應,真實存在的粒子穿牆術
    在我們人類的眼中,穿牆而過是不可能存在的,只有在神話故事中才可以,但是在微觀世界中這就不是一個絕對了哦!量子隧穿效應,在量子物理學的世界中,微觀粒子可以穿越障礙物,就算粒子的能量不足,這個機率也非常大,我們的科學家把這種粒子運動的現象叫做量子隧穿效應
  • 從氨分子結構研究量子隧穿,神奇的穿牆術究竟是怎麼回事?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量子隧穿。量子隧穿是在微觀粒子世界中一種獨特的量子現象,之所以稱它是一種特有的量子現象,是因為量子隧穿在宏觀世界是不可能觀察到的,在物體上實現量子隧穿的機率無限接近於零。微觀粒子能夠實現量子隧穿的概率,可以通過薛丁格一維方程計算得出,如下圖變形後得到通過薛丁格一維方程,我們可知,位勢壘能量越高,或者位勢壘厚度越大,粒子實現量子隧穿的概率就越低
  • 為什麼有人說穿牆是概率問題?搞明白量子隧穿你就懂了
    ,粒子即使在能級不足的情況下也是可以穿牆,比如說量子隧穿現象就解釋了為什麼原子核會衰變。原子核自己在沒受到力的情況下居然可以詭異的自己衰變這個就確實很奇怪,伽莫夫是物理學家肯定不是光嘴上說說,他就通過一系列理論計算把原子核衰變的概率和量子隧穿的概率一對比發現正好吻合,這個時候物理學界就意識到了這個量子隧穿很可能是一個宇宙中很普遍存在的現象,只是我們之前都沒注意到。
  • 量子隧穿展示了粒子是如何打破光速的
    現在,物理學家們迫切想知道,一個粒子穿過障礙需要多長時間?即使這個問題的答案並沒有意義。量子隧穿的時間最初的計算是在 1932 年出版的。甚至更早的研究也可能是私下進行的, Aephraim Steinberg 是多倫多大學的物理學家,他指出 「早期研究得到了答案,可能人們無法理解,就沒有出版」。
  • 量子隧穿實驗揭示粒子如何打破光速
    在粒子隧穿時,當有勢壘存在時,所花的時間會更少。更令人吃驚的是,他計算出,勢壘的增大幾乎不會增加粒子穿越障礙物所需的時間。這意味著,如果勢壘足夠「厚」,粒子從一側跳躍到另一側的速度要比在真空中穿越同樣距離的光還要快。  簡而言之,量子隧穿似乎允許比光還快的旅行,但這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
  • 疊加態、光速極限和量子隧穿效應都已經被證實,我們卻難以接受
    科學家的偉大在於他們能用理論指導實踐,沒有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我們對能量的認識和運用可能還處於一種模糊的階段。用科學理論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這應該是科學家的使命,而發現並掌握各種超前的理論,則是科學家們的夢想了,因為只有佼佼者才能做到,是實力和天資的證明。在眾多超前的科學理論中,有3個已經被證明是正確的,但其中包含的意義卻讓我們難以接受。
  • ​量子隧穿展示了粒子是如何打破光速的
    現在,物理學家們迫切想知道,一個粒子穿過障礙需要多長時間?即使這個問題的答案並沒有意義。量子隧穿的時間最初的計算是在 1932 年出版的。Hartman 發現,在量子隧穿中,屏障似乎是捷徑。當有粒子發生量子隧穿時,與沒有障礙物的情況相比,花費的時間更少。更令人驚訝的是,他計算得出,屏障增厚幾乎不會增加粒子穿過它的時間。這意味著,在具有足夠厚的屏障的情況下,粒子可以比在相同距離內穿過空間的光線更快地從一側穿到另一側。
  • 人能不能穿牆而過?這要從微觀世界說起,穿牆術與隧穿效應
    這麼說吧,正常情況下,一個人是絕對不可能穿牆而過的,但在理論上又非絕對不可能,想要弄清其中的奧秘,必須要從微觀世界說起,在微觀世界中有一種現象,叫做隧穿效應。通常所說的穿牆術指的就是一個人在牆的一邊,然後穿越一道牆壁且保證牆壁的完好無損,之後出現在牆的另一邊的行為。在現實世界之中,不僅是人,任何宏觀世界的事物都無法實現對實物的穿越嗎?
  • 理論上人可以直接穿牆嗎?如果可以體現的是波動性還是粒子性?
    注意右邊的暗點表示隧道電子  這個問題解釋起來會相當的複雜和有趣,結論可能很難讓人想像:如果人可以穿牆,那麼體現的是一種波動性而非粒子性。  簡單來說,如果把人想像成粒子,那麼他無法穿越牆的勢壘;當把人想像成波動時(存在波峰波谷等),那麼人才有可能利用波動的現象穿越牆的勢壘(像蕩鞦韆一樣),到達對面。
  • 量子隧穿是瞬時的嗎?
    :在某些特定條件下,像原子、電子和其他量子尺度的粒子可以「穿越」本該不可逾越的障礙,像幽靈一樣穿「牆」而過。接著,他們測量了雷射脈衝的亮度何時達到峰值,並假設這便是電子開始隧穿的時刻;當電子隧穿出原子時,他們會測量電子的逃逸速度和方向,再利用這些信息計算出它是何時從勢壘的另一邊出現的。
  • 量子隧穿是瞬時的嗎?
    這些量子粒子所穿越的,其實並不是是一個物質性的障礙,而是可以限制這些粒子的勢壘。例如一個被捕獲的電子可以在不受外界影響的情況下逃脫束縛,就像一個高爾夫球從球場的一個洞中突然消失,再無緣無故地出現在另一個洞中。 這種奇怪的現象,就是量子隧穿。
  • 從量子隧穿看霍金輻射,這是你能看到的最好的黑洞理論,簡單易懂
    它為所有物理學引入了一個新的維度,並提出了關於空間和時間的新概念。事實上,它是現代物理學基礎的一部分。十年後,也就是1915年,他成功地將加速度納入了之前的理論,並發表了他的新理論,即廣義相對論。根據這一理論,物質和能量使空間和時間彎曲,因此,在大質量物體附近運動的物體看起來會沿著彎曲的路徑運動。我們稱之為引力效應。
  • 「量子隧穿」實驗展示了粒子是如何打破光速的
    「量子隧穿」展示了像電子這樣的粒子與更大的物體之間的深刻區別。往牆上扔一個球,它會彈回來,讓它滾到山谷的底部,它就呆在那裡。但是粒子偶爾會穿過牆壁。正如兩位物理學家在1928年的《自然》雜誌上所寫的那樣,它有可能「滑過大山,逃離山谷」,這是對量子隧穿的最早描述之一。
  • 「量子隧穿」展示了粒子如何破壞光速
    物理學家發現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後不久,就發現了"量子隧穿"成為了該理論所允許的最奇怪的現象之一。"量子隧穿"顯示了電子等粒子與更大物體的差別很大。把球扔到牆上,球向後反彈;讓它滾到山谷的底部, 它留在那裡。但粒子偶爾會穿過牆壁。正如兩位物理學家在1928年《自然》雜誌上寫到的,它有可能「滑過山峰並從山谷中逃脫」,這是最早的量子隧穿描述之一。
  • 真實存在的「穿牆術」——量子隧穿效應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在量子世界裡真實存在的「穿牆術」——量子隧穿效應(Quantum tunneling effect)。 在過去的日子裡,科學家發現量子世界中的微觀粒子神出鬼沒,它們不但具有「不確定性」,而且還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同時具備波和粒子的雙重性質),為了正確地描述微觀粒子,奧地利物理學家埃爾溫
  • 量子隧穿效應真的能打破光速嗎?
    但在量子力學來看,情況並非如此。如果把小球換成微小的量子粒子,把固體牆壁換成量子力學勢壘。那麼,粒子就會有一定的概率穿過勢壘,它們最終會在勢壘的另一邊被探測到,此即為量子隧穿效應。這就好像把小球扔向牆壁,小球徑直穿過,完全不受牆壁的阻礙。根據《自然》(Nature)雜誌最近刊載的一項研究[1],物理學家首次成功地測出量子隧穿過程的耗時,並發現這是瞬間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