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被腰斬後,一個後代被偷偷藏入小山村,現今這個村子人都姓李

2021-01-08 網易

2020-08-16 08:45:57 來源: 山川

舉報

  在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的李斯是一個公認的名士。自從來到秦始皇身邊後,他竭盡所能地離間齊國、楚國、燕國等六個國家,為秦始皇統一全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李斯人生的重大轉折,竟然發生在一個廁所之中。

  

  在李斯二十六歲的時候,還只是楚國的一個普通小吏。他的日常工作很簡單,不過是負責書寫糧倉中糧食進出的帳冊而已。糧倉建在楚國上蔡郡,今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非常簡陋。由於,工作不是很忙,閒暇之餘,有時散散步,有時睡睡覺,從來沒有過走出去看看的想法。

  當時的李斯,只想這樣平平淡淡地過完一生,並沒有什麼大的志向,對外面的世界也沒有什麼嚮往。當時,他像往常那樣巡視糧倉,看到糧倉中有幾隻正在偷吃糧食的老鼠,可能是很久沒有被人發現的緣故,這些老鼠長得又大又肥。看到李斯後,老鼠們不僅沒有逃跑,反而繼續悠閒地偷吃著糧食。之後,李斯感覺有些好笑,便將老鼠都趕走了,然後,把老鼠偷吃過的糧食整理了一下。

  過了一會,他去廁所方便,突然發現廁所中也有一些老鼠。同那些在糧倉中的老鼠不同,這些老鼠又髒又臭,且非常瘦弱,一看到李斯便四散奔逃。還沒等李斯趕它們,它們就消失不見了。

  

  想想糧倉中的老鼠,又想想廁所中的老鼠,李斯不禁陷入了沉思:同樣是老鼠,為什麼差別如此之大呢?過了一會,他若有所悟地自言自語道:「就像老鼠一樣,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老鼠。一個人是否賢能,也要看這個人所處的環境啊。」

  說完這句話後,李斯熱血上湧,不禁想到了自己當下的處境。

  上蔡郡雖然可以讓自己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但天地如此廣闊,自己應該去更大的地方去看看。因為,環境對一個人眼界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自己也應該追求更好的環境。想到這裡,他馬上離開了廁所,然後,毫不猶豫地向上司辭去了職務。

  李斯在上蔡郡生活了二十多年,從沒有離開過這片土地。辭去官職後,李斯向家人說明了自己的想法。剛開始,家人對他的行為很不理解,他的父親和母親都堅決表示反對。李斯的妻子甚至抱著孩子哭泣,說什麼也不讓李斯離開。但是,李斯的態度十分堅決。他對妻子的哭泣聲置若罔聞,只是悶頭收拾行李。準備好行李後,他和家人一一告別,踏上了去往齊國的道路。

  

  去齊國發展,是李斯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的選擇。齊國的荀子是遠近聞名的思想家,李斯一直都很喜歡荀子的學說。

  荀子的那句「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在紛爭不斷的戰國時期,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很多國家的君主都非常推崇。在李斯看來,如果,想要到更好的環境去,自身就必須得具備一定的能力。而荀子的學說與帝王之道息息相關,是自己目前最應該學習的知識。

  於是,來到齊國後,李斯向荀子虛心求教,夜以繼日地跟著荀子學習治國之道。荀子見李斯如此刻苦,便悉心教導,對李斯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在學有所成後,李斯又毅然背上了行囊來到秦國面見呂不韋,向呂不韋展示自己的才華。

  當時的呂不韋是秦國的丞相,他見李斯的談吐不凡,當即將李斯安排到了秦始皇身邊。自此,李斯的人生進入到了快車道。之後,更是憑藉著一篇流芳百世的《諫逐客書》,李斯獲得了秦始皇的青睞。很快,李斯升任廷尉,名列九卿,正式進入到了秦國的政治中心。

  

  秦始皇自立為帝後,特任命李斯為丞相,以示表彰。李斯當了丞相後,建議拆除郡縣城牆,銷毀民間的兵器;反對分封制度,堅持郡縣制;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等諸子學說,禁止私學,以加強思想統治 。參與制定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雖然,李斯後來未能善終,但他的能力,卻是誰都不能否認的。

  後人論起李斯的時候,都不免感嘆,一間普普通通的廁所,竟然改變了李斯的一生。其實,李斯雖然在廁所中感悟了很多,但他後來的成就都是靠著自己的才華一步一步獲得的。近代文學家魯迅談論起秦朝時期的文章時,就曾經感慨道「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由此可見,李斯確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李斯墓在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蔡國故城的西南部,位於蘆崗鄉李斯樓村東南角,是一個高大的土冢。墓的四周砌有石階,墓前樹有墓碑,上刻「秦丞相李斯之墓」。

  李斯的故居有兩處:

  一是故城東門裡東西大道路北,在今河南省上蔡一中一帶,面積約5000平方米。

  二是上蔡縣城西南5公裡處的李斯樓。

  李斯樓,是李斯的鄉下故居,相傳,李斯被害後,其幼子在親朋的掩護下得以倖免,藏匿在李斯樓。直到現在,李斯樓村的居民都姓李,自說是李斯的後代,四周松柏掩映,花木叢生,墓西不遠處有李斯跑馬崗和李斯飲馬澗。據傳,李斯青年時期經常在此處縱馬馳騁,馬渴了就在此澗溝中飲馬,後人便稱此處為跑馬崗和飲馬澗。

  參考資料:

  【《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史記·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李斯:千古第一相緣何被腰斬
    人物簡介   李斯,名斯,字通古(約公元前284年至前208年),戰國末期的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自幼好學雄辯,早年為郡小吏,後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入秦。在秦王政統一六國的事業中起了較大作用。秦統一天下後,其與王綰、馮劫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並制定有關禮儀制度,被任為丞相,史稱「千古第一相」。
  • 清朝酷刑:灌鉛、腰斬、宮刑、騎木驢,但他是最後一個被腰斬之人
    中國古代是一個非常輝煌卻又殘忍的時代,人們在秩序之中安享太平卻走在太平之中經受磨難。古代不同於現在的人權社會,那個時候可以說是毫無人權可言的。明朝時期朱元璋的殘忍程度是讓人難以接受的,而到了清朝自然也是繼承了明朝的酷刑文化,而且將他發揚光大比起明朝有過之而無不及。清朝的酷刑是令人髮指的:剝皮、腰斬、俱五刑、凌遲、烹煮、宮刑、插針、鴆毒、鋸割、灌鉛、刷洗、彈琵琶、抽腸、騎木驢......這些清朝人所用的酷刑聽著都讓人膽寒。
  • 秦國宰相李斯,暮年卻遭腰斬,家裡還被挖地三尺,令人唏噓
    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協助秦始皇帝統一天下。秦統一之後,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年少不甘人下李斯生於戰國末年,是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縣西南)人,年輕時做過掌管文書的小吏。
  • 崇禎皇帝後代隱居在此山村,專家得知後趕來印證,看到三樣明朝文物
    在中國的貴州遵義,有一個比較偏遠的山村叫做苦竹埡村,這個村子裡有一個老人,說自己是朱由檢的後代,但是這個人老人,他叫做鄒代清,他說自己的姓氏,是因為當時清軍到了中原的時候,到處在抓朱家的後人。當時這個鄒的墓地旁邊,還有一座墓地,上面是一個太監的墓地,這個太監叫做趙安公,後來這個代清老人,就把自己家的族譜給拿了出來,他們家的族譜有兩本,一本是普通的鄒家族譜,一本是《朱氏族譜序》。
  • 古代殘忍酷刑腰斬:被殺者十分痛苦,斬後半小時還未斷氣
    古代封建帝王為了更好地統治老百姓,給他們定下了很多非常殘酷的刑罰,其中有一些讓人聽到就背後出冷汗,而腰斬無疑是最殘忍的刑罰之一。 腰斬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因為青銅根本不夠鋒利,而到了戰國隨著鐵器的發展,腰斬這一酷刑也就生成。
  • 「千古一相」李斯葬於故鄉,其後人添墳不置墳頭,全國獨一無二
    李斯出生於楚國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他是我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文字學家和書法家,素有「千古一相」之稱。李斯的文學和文字的造藝令後人景仰。魯迅先生曾稱讚李斯:「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然子文字,則有殊勳。」他的書法「小篆入神,大篆入妙」,被稱為書法筆祖。公元前247年,李斯34歲那年,他離楚入秦。
  • 重慶這個小山村裡,居然藏了一片童話般的熱帶雨林!
    圖源 | 圖蟲網這個春天你可能爬過山、摘過果、賞過花,但估計沒有人去過熱帶雨林。今天帶大家走進銅梁區蒲呂街道,探尋安徒生筆下的童話世界。圖源 | 銅梁發布熱帶風情的棕櫚林從蒲呂城區出發,沿著正在建設中的鄉村道路進去,一大片包括棕櫚樹在內的熱帶樹種撲入眼帘,讓人仿佛從小山村瞬間「穿越」到了熱帶森林。
  • 李斯是如何從一隻老鼠身上得到人生啟示的?
    而戰國時期也是人人爭名逐利的大時代,李斯也想幹出一番事業來。他於是辭去小吏到齊國求學,並拜荀卿為師,苦學「帝王之術」。學成後,李斯來到秦國。投奔到當時炙手可熱的呂不韋門下當門客。呂不韋比較很欣賞他,安排他做了郎官,有了接觸到剛即位的秦王嬴政的機會。
  • 這是個衛星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小山村,卻美得一塌糊塗
    唐家六,是一個連衛星地圖都幾乎搜索不到的小村落,它匿藏在大山深處,安靜、祥和、與世無爭。位於沂源縣南魯山鎮東北,隔山以北是峨莊國家森林公園,西20公裡之外就是魯山國家森林公園和沂源魯山溶洞群風景區。我也是那個小山村裡最早走出的一批大學生,父親以我為榮。參加工作後遠離家鄉,像只候鳥一樣,只有在特定的假期才能回到這片深深熱愛又拼命掙脫的土地。
  • 中國最「牛」小山村:人口僅2000多人,卻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
    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現在的發展速度很快,不過儘管如此目前中國發展比較好的地方還是局限在一些城市地區。雖然說一些農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距離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是差的有點遠,特別是在一些經濟比較差的省份還有很多的小山村。
  • 俄羅斯的「光棍村」,一個村子只有幾個人,當地人直言:沒人敢來
    俄羅斯的"光棍村",一個村子只有幾個人,當地人直言:沒人敢來說起"最窮"的地方,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非洲了。因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非洲是一個既貧窮又落後的地方。那個地方,人們過著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原始生活。
  • 丹霞地貌、青山綠水,弋陽這個村子風景優美,卻沒有多少人知道
    江西省上饒市的東面有一個朱坑鎮,朱坑鎮下轄一個米嶺村。打開中國地圖可以看到,中國有很多叫米嶺的村子。我不知道這裡為什麼叫米嶺,但從它的地形和農作物看,這裡盛產水稻,叫米嶺也算是名副其實。
  • 中國「風水第一村」,5000人走出400位風水大師,已有人年入百萬
    每個人都有著對神秘事件的探求之心,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自身的好奇心,對於一些神話傳說和風水學說更是有不少人表示認同。 在江西省一個名為三僚村的小山村裡僅有五千人左右的常居人口才,但這些人裡面就有著四百多名風水師。
  • 秦國丞相李斯的老師,曾提出「人定勝天」的理論,究竟是何人?
    他認為自然界變化有一定規律,星墜、日月虧蝕、風雨不調、怪星出現、四時代謝都是有規律的自然變化,不是天有意志。他提出了「人定勝天」的理論,認為天沒有能力來決定人的貧、病、禍、兇,人們要獲得豐足的物質,就要發揮人的才智技能來利用自然,即「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荀子生活於百家爭鳴趨於相互吸收和融合的戰國末期,這時儒學私學的教育高潮已接近尾聲。
  • 上聯:騎青牛過函谷,老子姓李,下聯才是經典,一語雙關真是妙
    大家都知道,中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老祖宗留下了不少的智慧結晶給後人,也許很多人都對詩詞歌賦很有感覺,但其實這種文化在古代只在文人之間流傳比較廣泛,一般老百姓是很難參與到其中的,而且必須有功底的人才能寫出來有意境的詩詞,那麼對聯就不一樣了。
  • 這個與世隔絕的小村子,村民都是中國人,但卻是高鼻梁藍眼睛?
    這個與世隔絕的小村子,村民都是中國人,但卻是高鼻梁藍眼睛?我國的疆域廣闊,在我國這片土地之上有很多神奇的地方,充滿著神秘的色彩,有很多村落保持著很遠古的樣子,與世隔絕,在我國有這樣一個與世隔絕的村子,村民都是中國人,但是他們的體貌特徵卻和歐洲人非常的相似,都是高鼻梁,藍眼睛,這個村子的名字叫做古羅馬村,它位於甘肅省的永昌縣,是非常偏遠的一個小寨子,也可以稱它為者來寨。
  • 從文字學角度來說,李斯是否配得上千古一相的稱號?
    網上看到貶低李斯的人不乏其輩,有的人說李斯是小人,有的人說李斯是偽君子,有的則說李斯是秦朝滅亡的導火索,有的則認為秦成也李斯敗也李斯,而我則一直認為:儘管李斯有諸多的可恥行為,但是李斯毫無疑問是千古一相。下面我就從文字學的角度來談談我的看法。 文字是檢驗民族或文明存在的試金石,儘管我們揚言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
  • 遼朝滅亡後,曾盛極一時的契丹族去了哪,他們後代現今過得如何?
    朝代和政權並不是一個概念,比如說三國這個朝代裡,那就有魏蜀吳三個政權,而五代十國這段時期裡,出現的政權,那更是令人眼花繚亂。不過在這20餘個朝代中,卻有一個「另類」,因為它的存在似乎總不被承認,但卻又是實實在在存在過的,這個政權就是遼,或者稱其為契丹,如果把遼和契丹做個區別,那就是國號與民族的卻別,不過契丹也做過國號。
  • 大女主文:《偷偷藏不住》十三歲那年,桑稚偷偷喜歡上一個男人
    小夥伴們,娜娜又來推薦優質小說給你們了哦,本期推薦6本精彩「大女主文」每個人口味不同,但我推薦都都是晉江高收藏的,可以看文案入~這期裡面有你最喜歡的那本小說嗎?看過的小夥伴也可以排雷一下哈!一個冷傲孤僻天資卓越愛好殺人並且還有點病的反派。江晚穿越成書中那個炮灰小師妹之後,見他的第一面,他正面無表情地把給他下毒的師叔炸成一團血霧。小師妹江晚在角落裡瑟瑟發抖。食用指南:1、女主真是個沙雕,不渣。
  • 村子建在吸水石上,村裡泉水日夜流淌,這個山村真奇特
    在河南省淇縣黃洞鄉境內,有一個神奇的小山村——石老公村,它坐落於南太行東麓,一年四季風景各異,非常美麗。更為奇特的是這個村子建造在一塊巨大的吸水石上,村中還要一處泉水,日夜不停流淌,讓人驚嘆。圖為石老公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