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氧化鐵磁性納米顆粒表現出類似酵母裂解酶活性

2021-01-21 納米生物傳感與酶分析

      納米酶已成功地用作天然酶的一種可行的替代品,包括生物傳感、生物成像和生物醫學等。納米酶的活性範圍從過氧化物酶、加滷酶、NADH過氧化物酶、氧化酶、葡萄糖氧化酶和亞硫酸鹽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到過氧化氫酶。已被報導了各種納米酶例如:富勒烯衍生物、金屬碳化合物、金屬(鉑(Pt)、鈀(Pd)和金(Au))納米顆粒、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稀土納米顆粒和鐵磁納米顆粒等。Fe3O4磁性納米顆粒(MNPs)是第一個報導的具有固有過氧化物酶活性的納米材料,其催化行為類似於辣根過氧化物酶(HRP)。還發現Fe3O4 MNP具有固有的過氧化氫酶樣活性。

儘管在探索Fe3O4 MNPs的各種生物催化活性和相應應用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很少有研究報導了裂解活性。酵母裂解酶是積累在黃桿菌節菌培養液中的酶混合物,對活酵母細胞具有非常強的溶解活性。酵母細胞的細胞質是蛋白質和多糖的豐富來源,其在生物技術和製藥工業中是有價值的。釀酒酵母細胞中存在相對較厚和較硬的細胞壁,使細胞壁完全破壞是回收細胞內生物產物所必需的。酵母裂解酶主要分為兩個蛋白質部分,分別是β-1,3-葡聚糖酶和鹼性蛋白酶。兩種組分都不能單獨裂解酵母細胞,但兩種組分的混合物在一起顯示出高裂解活性,可通過消化細胞壁有效破壞酵母細胞。儘管是有效的,但是裂解酶具有天然酶的一些固有缺點,例如耗時且成本高昂、低操作穩定性和特定的儲存條件,這限制了它們在工業上的大規模應用。在這方面,Fe3O4納米酶在低合成成本、易於批量生產、可重複使用性、高穩定性以及對苛刻的操作和儲存條件的耐受性方面表現出優於天然酶的優勢。

本研究發現氧化鐵(Fe3O4)磁性納米顆粒(MNP)具有固有的酵母裂解酶活性,其酶動力學類似於天然酶。通過共沉澱法合成Fe3O4 MNPs,然後將其用於催化酵母細胞的裂解。Fe3O4 MNPs在10分鐘內加速了生物催化反應的完成。與天然酶相比,新發現的Fe3O4具有出色的生物催化活性,並且對溫度和pH變化保持穩定。考慮到其成本效益和易於製備,Fe3O4人造酶或納米酶顯示出消化酵母細胞壁的巨大潛力。

 


這一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標題為「Iron oxide magnetic nanoparticles exhibiting zymolyase-like lytic activity DOI: 10.1016/j.cej.2020.125000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可直達文獻

 

猜你喜歡

《Sens. Actuators B: Chem.》Michael反應輔助螢光傳感器通過Fe-MOF納米酶選擇性測定鄰苯二酚

《Spectrochim. Acta Part A》增強木質素磺酸鈉修飾的Fe3O4過氧化物酶樣活性比色檢測H2O2和穀胱甘肽

《Analytica Chimica Acta》基於碳量子點和金納米粒子的金屬硫蛋白選擇性傳感系統


歡迎關注納米生物傳感與酶分析 (Nano-sensors)

相關焦點

  • 帶有離子液體的磁性納米顆粒 用於水淨化
    在《Angewandte Chemie》雜誌上,科學家介紹了一種新的水淨化方法,該方法基於塗有所謂「離子液體」的磁性納米顆粒,該顆粒同時去除有機,無機和微生物汙染物以及微塑料。然後用磁鐵容易地除去納米顆粒。
  • 溫州醫科大學陳蔚教授和中國科學院大學溫州研究院沈建良研究員團隊關於磁性氧化鐵在腫瘤診斷與治療方面應用的綜述
    近年來,無機納米材料在腫瘤的診療一體化方面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雖然在實驗階段表現出了良好的性能,但是距真正的診療一體化仍有差距。
  • 氧化鐵是什麼?氧化鐵有哪些應用
    四氧化三鐵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體,俗稱磁性氧化鐵,是一種複雜的氧化物,其中1/3是Fe2+、2/3是Fe3+,Fe3O4可看作是由FeO、Fe2O3形成的化合物。[實質是Fe(FeO2)2,偏鐵酸亞鐵鹽]。
  • 【科研進展】新型二氧化矽磁性納米複合材料,可用於去除水溶液中的...
    該材料呈現出良好的吸附能力(最大吸附能力14.9 mg-g-1),與文獻中提出的類似材料相當。其化學物理穩定性和吸附能力推薦該納米複合材料作為一種廉價的鉛吸附材料。因此近來開發了不同的工程納米材料,包括二氧化矽或碳基、金屬或氧化石墨烯納米顆粒。其中,磁性氧化鐵納米顆粒的出現不僅因為其良好的吸附性能,還因為其可以從水體系中輕鬆去除。氧化鐵磁性納米顆粒(MNPs),的確具有表面積大、吸附金屬離子的活性位點多、選擇性好、毒性低等特點。但由於其表面具有疏水性,在水介質中會發生聚集,降低了吸附效率。
  • 【科研進展】新型二氧化矽磁性納米複合材料,可用於去除水溶液中的Pb2+!
    研究人員合成了不同氧化鐵/二氧化矽比例的磁性氧化鐵-二氧化矽殼納米複合材料,並通過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X射線衍射、小角度中子散射、磁性和N2吸附研究進行結構表徵。選擇接觸表面積和磁化飽和度方面性能最好的複合材料進行水介質對Pb2+的吸附研究。該材料呈現出良好的吸附能力(最大吸附能力14.9 mg-g-1),與文獻中提出的類似材料相當。
  • 如何通過將氧化鐵顆粒懸浮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來製造磁鐵
    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如何通過將氧化鐵顆粒懸浮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來製造磁鐵。液體的磁性可以通過外部場產生,即使它變形 - 壓扁 - 它仍保留其磁性。美國麻薩諸塞大學的湯姆羅素說,能夠製造出可以通過外部磁力填充空間或變形為特定結構的磁體的能力開闢了許多可能性,該論文的共同作者發表在科學雜誌。
  • 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創造出第一種永久磁性液體
    我們所知的磁鐵多數都是固體的,不過也已經出現一種稱為鐵磁流體的磁性液體材料。其由懸浮在液體中的氧化鐵顆粒組成,然而只有當外加磁場作用時,這種材料才暫時表現出磁性。但現在, 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已設法製造出第一批永久磁性液體,這可為電子設備和機器人開闢新的途徑。
  • 【材料】磁性氧化鐵複合納米材料在癌症診斷和治療中的前沿應用
    21世紀以來,磁性納米氧化鐵顆粒合成技術日漸成熟,為磁性氧化鐵複合納米材料(MHN)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磁性氧化鐵複合納米材料不僅具有類似氧化鐵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超順磁性,而且能與其他功能納米材料結合,如貴金屬、放射性同位素等。
  • 納米氧化鐵與精準磁診療
    報告題目:納米氧化鐵與精準磁診療 報告人:樊海明 西北大學教授 時間:2020年11月6日上午10:00 地點:吉林大學生命科學樓247會議室 主辦單位: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報告人介紹: 樊海明,西北大學生命與醫學學部,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
  • 北京大學侯仰龍教授近年來在磁性納米材料領域重要工作概覽
    主要從事多功能磁性材料、新能源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其在納米生物醫學與能源領域的應用探索研究。發展了單分散磁性納米材料的通用製備方法,探索了磁性納米顆粒在腫瘤等重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的應用;設計製備了若干納米結構雜化材料用於高性能的鋰電池電極等。
  • 磁性生物吸附劑在水處理中應用
    ,因而鐵磁流體容易脫落,穩定性差。1.2 共價結合法共價結合法是利用生物質表面的官能團和磁性載體表面的反應基團間形成的化學共價鍵相連接,從而使生物吸附劑具有磁性,此法所用的生物質細胞通常是無活性的〔4〕。該法也可先在磁性載體表面引進各種偶聯劑(如氨基矽烷類、碳化二亞胺、戊二醛),然後再與生物質細胞表面的官能團進行反應而得到磁性生物吸附劑〔5〕。Yu Tian 等〔6〕利用麵包酵母粉末和納米
  • 國泰磁性氧化鐵顏料 定向性排列性好
    慧聰塗料原料網訊:國泰顏料,是全球高質量合成氧化鐵顏料和其他著色劑製造商,完成對印第安那州ISK Magnetics Inc.的收購,ISK Magnetics是世界上最大的用於聲頻和資料磁性氧化鐵製造商。
  • 南京工業大學:氨基官能化離子液體改性磁性納米粒子固定化漆酶降解酚類化合物
    氨基官能化離子液體修飾的Fe3O4磁性納米顆粒與雙醛澱粉通過席夫鹼反應結合,該有機大分子可同時作為固定化漆酶的交聯劑。結合磁性納米粒子、離子液體和雙醛澱粉的優點,製備一種新型高效的固定化酶載體。隨後,通過一系列的光譜表徵,對載體和固定化漆酶進行了分析,探討了提高漆酶活性、貯存穩定性和可重複使用性的機理。
  • 研究人員成功利用非侵入磁性繃帶殺死皮膚癌細胞
    據外媒報導,科學家們正在探索治療癌症的各種途徑,其中一種有趣的可能性是利用磁性納米顆粒加熱並摧毀癌細胞。印度的研究人員在這項技術上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進步,他們將其製成磁性繃帶,在老鼠身上進行的實驗證明這種繃帶能夠殺死皮膚癌細胞。這些顆粒似乎可以通過非侵入性繃帶簡單地被應用到皮膚上,在那裡它們可以對鄰近的皮膚癌細胞展開治療。
  • 中美科研團隊「列印」出有永久磁性的液態磁鐵
    新華社華盛頓7月19日電(記者周舟)中美兩國科研人員採用全液相3D列印技術,製備出一種新型磁性液滴,既具有液體的流動性又具有永久磁性,為研製柔性電子、可靶向輸送藥物的磁控液體機器人等提供了新途徑。在納米級層面,傳統的鐵磁流體本身不存在磁極,只有在外加磁場作用下被持續磁化才能表現出特定磁性。但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這種新的磁性液滴材料不需要外加磁場就能表現得像一塊固體磁鐵,且看起來仍然像液體一樣。
  • 腫瘤微環境響應磁共振納米診療劑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吳正巖課題組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鄒多宏團隊合作,利用磁性氧化鐵與矽酸錳納米複合物製備出一種對腫瘤微環境響應的納米磁共振造影劑和藥物遞送系統
  • 納米技術:用金屬有機骨架殼減少金屬核顆粒的磁性!
    納米技術:用金屬有機骨架殼減少金屬核顆粒的磁性!用於智慧型手機和風力渦輪機的稀土元素的表面採礦很困難,在美國很少進行。科學家們想知道他們是否可以使用磁性顆粒從地熱鹽水中提取痕量水平的金屬。包裹在稱為金屬有機骨架(MOF)的分子骨架殼中的顆粒應易於捕獲金屬並讓其餘的金屬流過。然而,由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的Pete McGrail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在MOF外殼形成後,磁場強度下降了70%。MOF的使用可以允許從地熱源的鹽水,來自油氣田的產出水或諸如飛灰的廢物中分離釔,鈧和其他元素。
  • 用於嵌入式溫度測量的磁性納米傳感器
    美國NIST的熱磁成像與控制項目正在開發納米級別的溫度傳感器 位於馬裡蘭州的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納米級超靈敏溫度傳感器陣列,據悉,這種傳感器可以嵌入到各種材料中。 第一步是製造納米級別的磁體,這種磁體能在溫度變化時發出強烈的磁性信號。它們對溫度變化的敏感度要比現有的任何物體高出10倍。
  • 金屬所研製出窄帶隙分布半導體性單壁碳納米管
    單壁碳納米管(swcnt)因碳原子排布方式不同可表現為金屬性或半導體性,其中半導體性swcnt具有納米尺度、良好的結構穩定性、可調的帶隙和高載流子遷移率
  • 室溫下非晶金屬納米顆粒的類液體行為研究獲進展
    作為目前已經被大量市場化的應用材料,低維材料表現出各種優異性能,在半導體、光學、醫藥、能源、信息技術等領域及人們日常生活用品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時凝聚態物理諸多前沿問題也都與低維材料及其製備工藝息息相關。然而,目前對於低維非晶材料的研究及相關報導還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