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饃在屋,年味十足!非遺傳承人手把手教你做小老鼠花饃,家中常見...

2020-12-05 央視財經

今天咱們繼續備年貨~

每年到臘月二十六七,家家戶戶都要開始準備麵食年貨,饅頭、點心、蒸棗糕等~

今天,咱們《回家吃飯》就帶著大家學做好吃又好看的精美麵食。

來自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澄城面花傳承人申紅雲,她帶著家鄉特色蒸花饃,傳統工藝讓你大開眼界;北京大廚林鄭,帶來老北京珍珠饊子的做法,傳統味兒,屬於老北京的年味兒。

花饃的製作主要流行於陝西省、山西省等地,逢年過節,家人團聚的時候,當地的女性都會將麵團著色,用家常工具製作出形態各異、顏色豔麗的花饃。

花饃寓意著吉祥如意、平安順利,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

俗話說得好:花饃在屋,年味十足,擺好花饃,盼望客來。

陝西花饃又是如何做出來的呢?非物質文化遺產澄城面花傳承人申紅雲,一步一步來教您製作鼠年必備的小老鼠花饃。

美食達人申紅雲

蒸花饃

第一步:發麵

花饃和面的配比是麵粉4份、水1份,再放入適當的白糖、酵母,和好後發麵40分鐘;

第二步:揉面

第三步:包入餡兒料

餡兒料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調配,或者可以參考達人製作的用小茴香、白芝麻、油、鹽調製的餡兒料;

第四步:加餡兒料後揉成水滴形;

第五步:用剪刀剪出耳朵的形狀;

第六步:剪出嘴巴的形狀;

第七步;剪出鬍鬚的形狀;

第八步:用錐子扎出鼻孔;

第九步:剪出腿和尾巴的形狀;

第十步:用黑豆做眼睛;

第十一步:用梳子壓出花紋;

這樣就做出了小老鼠花饃。

製作花饃的工具都是家裡常見的剪刀、梳子、針等等,通過剪、修、粘就能作出各種栩栩如生的花饃。

達人申紅雲做花饃已經有三十多年,跟著她學做花饃,能學到不少真功夫。

這不,一揉一搓幾分鐘又做出了一個小魚模樣的花饃。

蒸花饃、迎新年,傳統工藝是否讓你大開眼界?

蒸花饃

食材:麵粉酵母白糖水

做法:

1、花饃形象依照個人喜好製作;

2、和面時需要注意,取適量的酵母、白糖,水和麵粉的比例為1:4,攪勻和面;

3、和面的水溫根據天氣冷暖調整,天冷時水溫稍高,需要醒發一個小時左右;天暖時水溫稍低,醒發半個小時左右即可。

特級廚師林鄭

炸饊子

達人蒸花饃,大廚炸饊子,饊子如何做?跟著小二的步驟來製作。

炸饊子需要哪些步驟呢?

第一步:和面;

炸饊子和面的配比是這樣的:麵粉1斤、雞蛋1個、鹽3克、小蘇打2克、水275克。

第二步:把面搓細,搓成粗細一樣的長條。

第三步:將搓好的面盤入油中醒發20分鐘;

第四步:將醒好的面繞在手上,用手來回抻開,繃成粗細均勻一致的饊子條;

第五步:盤好的面下入鍋中炸熟。

饊子炸好,色澤黃亮,層疊陳列,幹吃香脆可口,泡著吃入口即化。

炸饊子

食材:麵粉雞蛋鹽小蘇打油

做法:

1、麵粉1斤、雞蛋1個、鹽3克、小蘇打2克、水275克倒入碗中,和面;

2、將和好的面分三次搓成粗細一樣的長條,每次都要將長條放入油中浸泡醒發20分鐘;

3、油溫五成熱時,下鍋炸至金黃色,即可撈出裝盤。

吃著蒸花饃、炸撒子,欣賞著達人申紅雲的家人為節目組特意製作的蒸花饃,這心情和迎接新年一樣,美滋滋。

帶著美滋滋的心情

再一起去欣賞全國各地都有什麼樣的點心

再一起回憶一下童年的美味

陝西蒸花饃,二十餘年一剪一蒸傳承非遺文化

老北京饊子,吃出地道兒北京年味兒

年貨必備,花饃、點心不能少~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相關焦點

  • ...畫糖畫、寫福字…這周末非遺集市走進社區,邊吃邊玩感受上海年味
    「糖葫蘆、糖畫看著喜喜慶慶的,拿在手裡,就覺得有年味了。」今天上午,在湖南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舉辦的「非遺年味集市」上,今年6歲的小呂同學就拿著「蛇」圖案的糖畫不肯撒手。母親呂女士告訴記者,現在都說年味淡了,所以希望儘量帶孩子來切身感受中國年俗,保留春節傳統文化,「過幾天,我們還打算去豫園看燈會呢。」
  • 線上教拳、創作抗疫主題作品……白雲非遺傳承人助力戰「疫」
    談及當前學習非遺拳種的意義,非遺洪拳市級傳承人馮亦慧、非遺白眉拳區級傳承人劉智強一致認為,這不僅是對文化的傳承,更是防控疫情的需要。疫情期間,他們堅持非遺教學「不斷檔」,通過錄製視頻進行線上教學的方式,讓網友們足出不戶便可鍛鍊身體,以強健的體魄面對疫情挑戰。
  • 小羽聰明隨林丹 唱小老鼠偷油輕鬆捏成型
    全英公開賽,中國羽毛球隊成績慘不忍睹,在參賽的5個項目中僅陳雨菲、杜玥/李茵暉闖入決賽,但均遺憾獲得亞軍,國羽全隊零冠創造了近25年最差全英賽戰績紀錄,男單21年來首次無人入圍全英賽四強,昔日國羽一哥林丹情況更糟糕!
  • 白雲區新增2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喜訊白雲區再增2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近日,廣州市文化和旅遊局公布了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由白雲區推薦申報的劉智強(白眉拳技藝)、朱嶽爭(廣式燒味製作技藝
  • 「小師傅」學做「燈籠仔」,非遺傳承走進鳳崗鎮中心幼兒園!
    黏糊、繞圈、貼紙……在鳳崗鎮中心幼兒園社會人文中心室,小朋友們跟著泗洲燈籠仔製作技藝第三代傳承人劉淑如,認真地學習紙燈籠的做法,頗顯「小師傅」模樣。12月15日,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走進鳳崗鎮中心幼兒園,激發孩童對非遺文化傳承的興趣,鼓勵他們學會自覺擔負起保護傳統文化的責任和使命。鳳崗鎮中心幼兒園教師曾智君說:「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能讓孩子近距離地接觸和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氛圍,真正感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 白眉拳、廣式燒臘,白雲區新增2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廣州市白雲區再增2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廣州市文化和旅遊局近日公布了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由白雲區推薦申報的劉智強(白眉拳技藝)、朱嶽爭(廣式燒味製作技藝)2名代表性傳承人榜上有名。
  • 一生堅守手藝 佛山獅頭扎作代表性傳承人黎偉去世
    痛惜,繼佛山木版年畫傳承人馮炳棠之後,佛山再失一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2月18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佛山獅頭扎作項目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黎偉因病離世,享年74歲。黎偉1945年出生於廣東佛山。
  • 湖州這12個人身懷絕技 成省級非遺傳承人
    近日,浙江省文化廳公布了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錄,279名傳承人被確認為第五批浙江省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湖州民間文學1人,傳統音樂1人,傳統舞蹈2人,傳統技藝6人,民俗2人,共12名傳承人名列其中。
  • 山東非遺美食傳承人:世代鍋邊轉,餐飲講節約
    這幾天,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山東濟南舉行,山東的非遺美食傳承人又一次在線上、線下亮出了絕活兒。世代在鍋邊轉的他們,對吃食有怎樣的感情?又有哪些與餐桌節約有關的故事?請聽他們的講述——   「節約沒人笑話咱」   講述人:王莉(濟南酥鍋製作技藝傳承人)   我是王莉,今年60歲,是濟南市天橋區區級非遺濟南酥鍋製作技藝的傳承人。目前,我在濟南市經四路緯二路交叉口的老濟南特產商店經營著一個攤位,主營濟南酥鍋,年銷售額約100萬元。
  • 湖南長沙新年推國潮廟會 佛山獅頭傳承人開堂「收徒」
    楊華峰 攝中新網長沙1月1日電 (記者 楊華峰 通訊員 李丹)精彩的舞獅表演、浪漫的花燈、絢爛的煙花……2020年元旦假期,長沙方特東方神畫的「國潮廟會」開啟「潮」迎新年模式。國潮廟會上的古裝舞蹈表演。 楊華峰 攝佛山獅頭是廣東古老的傳統手工藝品,始創於清代乾隆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
  • 個個身懷絕技 湖州12人成省級非遺傳承人 
    ,279名傳承人被確認為第五批浙江省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今年55歲的姜紀國,是梅溪旱船的「非遺」傳承人。他熱愛旱船表演,1982年正式拜師學藝,能自編自唱,收集了民間旱船歌謠上百首。同時,他還通過自學,熟練掌握了旱船扎制藝術,1995年起開始授徒。梅溪旱船有很高的民俗學、民間舞蹈、民間文學、民間美術和民間藝術史研究價值。旱船的扎制集民間剪紙、手工技藝、繪畫於一體、是綜合性的文化藝術珍品。
  • 「歪果仁」與非遺傳承人同臺說學唱演
    非遺走秀《南京雲錦》、舞蹈《洪澤湖漁鼓》、蘇北大鼓《嶽母刺字》、運河沿岸民歌秀《運河碧波千年長》……12月15日下午,「同樂江蘇」大運河非遺分享薈在南京舉辦,來自五大洲20多個國家的近百名外國友人齊聚一堂,12個精心編排的中華非遺節目,講述了外國友人與中華非遺的情緣故事。
  • 看非遺傳承人如何用3分鐘剪出一對活靈活現的小猴子
    看非遺傳承人如何用3分鐘剪出一對活靈活現的小猴子 「非遺」上海海派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李守白攜徒弟在進博會進行現場展示,用約3分鐘的時間剪出了一對活靈活現、正在吃同一個桃子的小猴子。
  • 非遺傳承人肖向麗:「南平南詞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原標題:非遺傳承人肖向麗:「南平南詞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林豔 攝 得知榮獲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時,南平南詞第八代傳承人、南平南詞非遺傳承人肖向麗剛忙完演出,腦海裡浮現出七個大字——功夫不負有心人。 南平南詞是小曲種,何以能在國家級大賽中摘下一朵「牡丹」? 情系戲曲淵源長 肖向麗的演員夢,一半來自母親。
  • 抖音紅人:剪影非遺傳承人 7秒成像,立等可取
    在抖音上,就有這樣一位有20萬粉絲的剪影大師,他就是剪影非遺傳承人劉期培。  抖音上的短視頻裡,客人在面前一站定,劉期培就拿起剪刀邊看邊剪,幾秒鐘的時間,一副生動的剪影就完成了,線條流暢,形神兼備,細緻得連鬍鬚、睫毛都看得見。
  • 煙臺非遺傳承人梁巧豔用六幅作品六種顏色表達文明主題
    昨日,煙臺剪紙非遺傳承人梁巧豔用剪刀記錄下了煙臺創城的真實一面。創城全景圖由六幅剪紙作品組成,「不同主題用不同顏色來表達,可以給觀眾以直觀感受。」梁巧豔告訴記者,「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非遺傳承人,我想以我市寶貴的文化遺產為載體,為創城凝心聚力。弘揚仁愛之心,倡導孝敬之心,增強責任之心,加強個人品德建設,以優雅得體的文明言行,塑造煙臺人文明形象。」
  • 歲月沉澱下的「非遺」手藝
    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我國的「文化自然遺產日」,五千年的文化源遠流長,留下了太多文化瑰寶,每一項「非遺」手藝都歷經歲月滄桑。為你盤點那些歲月沉澱下的「非遺」手藝 。宣紙製作技藝於2006年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2006年5月20日,宣紙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可以在老鼠屋上畫骷髏頭顧先生還介紹了一個小發明呢
    用毒品標記提醒大家  反正老鼠又不知道這是毒品標記  市民汪女士說,老鼠藥做得很漂亮,不要說孩子會感興趣,就是大人在不知情的狀況下,看到老鼠藥也會很好奇。在一些有毒產品的包裝上經常看到一個毒品標誌,就是一個骷髏頭下面有兩根交叉的骨頭。如果放老鼠藥的裝置上或者鼠藥附近的牆面上標有毒品標誌,我想絕大多數人一看就會明白的。
  • 非遺「古行當」再興起:尋回記憶中的年味
    (新春見聞)非遺「古行當」再興起:尋回記憶中的年味  中新社寧波2月16日電 題:非遺「古行當」再興起:尋回記憶中的年味  作者 李佳贇  踩著鼓點,演員帶著船燈不斷迴旋移動,似避浪逐波;伴著鼓聲,數顆「豬獠牙」在耍牙表演者口內快速彈吐,左右歙動,變化出各種花樣……  春節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