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沉澱下的「非遺」手藝

2021-01-10 環球網

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我國的「文化自然遺產日」,五千年的文化源遠流長,留下了太多文化瑰寶,每一項「非遺」手藝都歷經歲月滄桑。為你盤點那些歲月沉澱下的「非遺」手藝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潮州鐵枝木偶俗稱「紙影戲」,是我國木偶藝術的稀有品種,系由南宋時期隨中原移民傳入的皮影戲演變而來。清代以後,為滿足觀眾視覺欣賞需要,藝人們逐漸把舞臺蒙上的白紙去掉,把偶像從平面改為圓身,於是「捆草為身、扎紙為手、削木為足、塑泥為頭」,在當時稱為「圓身紙影」。後經藝人不斷實踐,逐步形成偶像舞臺表演。2006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龍泉青瓷燒制技藝,龍泉窯是中國陶瓷史上燒制年代最長、窯址分布最廣、產品質量最高、生產規模和外銷範圍最大的青瓷名窯。龍泉窯始於西晉,北宋時已初具規模,南宋中晚期進入鼎盛時期,制瓷技藝登峰造極,梅子青、粉青釉達到了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傳統龍泉窯中的哥窯與官、汝、定、鈞等窯並稱為宋代五大名窯。2006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宣紙製作技藝,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宣紙是傳統手工紙的傑出代表,自唐代以來,它一直是書法、繪畫及典籍印刷的最佳載體,至今仍不能為機製紙所替代。宣紙傳統製作技藝有108道工序,對水質、原料製備、器具製作、工藝把握都有嚴格要求。宣紙製作技藝於2006年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2006年5月20日,宣紙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蠟染,是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古稱蠟,與絞纈(扎染)、夾纈(鏤空印花)並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貴州、雲南苗族、布依族等民族擅長蠟染。蠟染是用蠟刀蘸熔蠟繪花於布後以藍靛浸染,既染去蠟,布面就呈現出藍底白花或白底藍花的多種圖案,同時,在浸染中,作為防染劑的蠟自然龜裂,使布面呈現特殊的「冰紋」,尤具魅力。2006年批准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風箏製作技藝,濰坊風箏具有起飛平穩、放飛高的特徵。無論是軟翅、硬翅還是串式、立體式的風箏,除了板子風箏需要墜外,其他不需要任何輔助物都能平穩地直升藍天。其扎制方法雖簡單,少則竹條三根,多不超過七根,但講究竹條均勻、骨架周正、左右對稱、重心拴線,形象簡練,色彩鮮豔,對比強烈。2006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蜀繡又稱川繡,起源於川西民間,因地緣關係而得名。古代川西平原盛產蠶,故稱「蜀國」。《史記》載,春秋時蜀地把絲織品、麻織品運往泰國都城雍進行貿易,至兩晉時,刺繡品已成為蜀地特產。2006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竹編(瓷胎竹編),瓷胎竹編又稱「竹絲扣瓷」,是流傳在四川省邛崍市境內的一種民間手工藝。邛崍市平樂鎮盛產慈竹,慈竹的竹節較長,通常在六十五釐米左右,是瓷胎竹編最主要的原材料。四川竹編源於漢代器皿,入清以後,巴蜀工匠開始在錫壺上編制竹編。後因錫壺原材料緊缺,改用瓷作載體,編制出的成品較錫壺竹編更為美觀,受到人們的歡迎,由此形成瓷胎竹編。2008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內畫,北京內畫鼻煙壺是明清時期我國菸草業發展的歷史見證,作為一個特殊的工藝品種,它不僅含括了雕刻、鑲嵌、花絲等傳統民間工藝,還匯集了多種中西繪畫技法,成為當時手工技藝發展狀況的縮影。北京內畫鼻煙壺的繪畫內容多表現我國的歷史文化,極具欣賞和研究價值。2008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伴隨著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明代晚期以後,紫砂陶製作藝人經過長期探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陶刻,它是詩文、金石、書畫、篆刻藝術與紫砂製作技藝的完美結合,深符中華民族傳統的審美標準,尤與文人階層的審美情趣相吻合。因此,紫砂技藝一直富有實用和藝術鑑賞的雙重特色。經過千百年的傳承,紫砂陶器的生存空間、技藝特徵、衍生譜系、傳統文化內涵等方面,迄今仍呈現良好的狀態。2006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雕版印刷技藝出現於隋唐時期,宋代畢在此基礎上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是雕版印刷並沒有被活字印刷所替代,仍一直在古代中國印刷業中佔據主流地位。目前,雕版印刷技藝可在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見到,這裡聚集了一批雕版印刷藝人,並存有近30萬塊雕版板片,因此其技藝被稱為揚州雕版印刷技藝。2006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南京雲錦是用傳統的大花樓木織機、由拽花工和織手兩人相互配合,通過手工操作織造出來的。這種操作勞動強度大、工藝水平高,老藝人有「一掄、二撳、三抄、四會、五提、六捧、七拽、八掏、九撒」的拽花字訣,織手要做到足踏開口、手甩梭管、嘴念口訣、腦中配色、眼觀六路、全身配合。雲錦主要品種有織金、庫錦、庫緞和妝花四大類,前三類已可用現代機器生產,惟妝花的「挖花盤織」、「逐花異色」至今仍只能用手工完成。2006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剪紙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一種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最廣泛的群眾基礎,它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識、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2009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名冊)。

面花,聞喜花饃是流行於山西省聞喜縣一帶的傳統食用塑作藝術,它歷史悠久,與當地的傳統習俗聯繫緊密,在節慶、祭祀、婚嫁、壽誕、喪葬、上梁、喬遷等民俗活動中應用廣泛。聞喜花饃既無流傳範本供參照,也無現存底樣作依據,全憑巧婦信手捏制而成,因而被譽為「母親的藝術」。製作時先用和好的面捏出各種構思巧妙的造型,再點上水色作為裝飾。蒸熟的花饃形體飽滿,色彩明豔,透出勃勃生機。2008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焦點

  • 向社會普及非遺知識 使非遺保護觀念深入人心
    撫摸著嶄新的《東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譜系大典》,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的北京扎燕風箏傳承人、86歲的費保齡老人讚不絕口。翻開書中自己關於扎燕風箏的口述,老人的欣喜之情溢於言表:「這書裡的人我幾乎都認識,要沒有政府支持,任這些手藝自生自滅,早看不著這些絕活了。」  近日,北京市首部由區縣編輯的「非遺傳承人家譜」——《東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譜系大典》出版發行。
  • 一生堅守手藝 佛山獅頭扎作代表性傳承人黎偉去世
    2006年,他協助佛山市政府將黎家獅「彩扎獅頭技藝」成功申報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晉升為國家級非遺項目;2009年,黎偉被授予國家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稱號。2019年12月初,黎偉剛剛協助拍完佛山獅頭扎作技藝的搶救性記錄片,為佛山獅頭扎作技藝留下珍貴的影像資料。
  • 時代背景下,非遺該如何傳承與發展?
    從校內非遺課程設置,校外研學,到非遺遇到老建築;從非遺市集運作的實踐與思考,非遺文創研發,再到文旅部門職能管理,多維角度,深層探討。通過文化市集引入非遺文化,是年輕人易於接受也樂於參加的方式,用通俗的方式促進非遺的推廣與互動,讓大眾了解非遺知識,感受非遺文化。同時每季市集都有一個切合當下的主題,比如聯合天橋區文旅局推出「沿著鐵軌發現非遺之美」等,還邀約不同品類的非遺加入到市集中,運用博物館的文化傳播載體以及市集經濟的平臺載體,做好非遺文化的傳播。
  • 好看好玩好買,手造博覽會將「非遺扶貧」玩出新花樣
    今年博覽會主題是「協同創新、快樂前行」,9000多平方米的展會面積內,「非遺扶貧」成為最有亮點的一個部分。今年是中國脫貧攻堅決勝之年。在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的指導下,全國先後設立的156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和18個傳統工藝工作站,走出了文化扶貧的道路。「在家背著娃、繡著花、養活自己養活家」是疫情期間居家就業扶貧增收的生動寫照。
  • 非遺| 張日美:在順口溜中沉澱歲月
    熟悉張日美的人,都對他腦海中能裝下無數個民間故事和順口溜並能隨時生動演繹的能力嘖嘖稱奇。每當身邊有年輕人好奇老一輩過去的生活,張日美立刻就能為他們表演一段。
  • 暑期,在橘子洲遇見非遺
    這個暑期,除了周一閉館,長沙市非遺展示館每天都有活動,市民、遊客在參觀常設非遺展覽外,既可以動手體驗非遺項目,又可以觀看非遺有關節目演出,在橘子洲這一「長沙會客廳」遇見非遺,感受非遺魅力。 動手「玩」非遺,多個傳習項目免費體驗 8月7日,記者在長沙市非遺展示館二樓非遺傳習所看到胡建時,他正被五六個小夥子緊緊圍著,不停地問他關於木雕的問題,臨近午餐時間,在工作人員的再三勸說下,這些小夥子才依依不捨離去,並表示等會再過來。 胡建是望城新康木雕第四代傳承人,他告訴記者,看到年輕人對木雕如此熱心,他感到很振奮。
  • 佛山非遺登上央視《匠人匠心》欄目
    1月1日晚21:33,佛山木版年畫、佛山剪紙、南海金箔等非遺項目登上中央電視臺十套《探索·發現》之《匠人匠心》欄目,非遺傳承人劉鍾萍、饒寶蓮、吳深龍成為第39期佛山專輯《節味嶺南》的主角,他們通過解讀一件件佛山年俗工藝品,講述非遺匠人匠心的故事。《探索·發現》是央視一個大型人文歷史與自然地理類的紀錄片欄目。
  • 非遺進校園|鄉土教育融合美育,澆灌出雲鄉深處的非遺之花
    中國青年網大理1月13日電 一汪溪水蜿蜒穿越整條青石板鋪就的老街,斑駁的青石路鐫滿了光陰故事,白牆青瓦,雕梁畫棟,盛滿了歲月浮沉。在午後,坐落在靜謐古城的大理市東門完全小學總會傳出稚嫩的童聲:「一個螃海八隻腳(咿吆),兩個甲甲一個口,兩隻小眼黑悠悠,哎呀人偷(哪哈)瞧(咿呦)」,古韻悠悠的白族調迴響在蒼山洱海。大理市東門完小。
  • 諸暨這些多彩非遺
    黃公糕對於傳統質樸的諸暨人來說,「非遺」黃公糕,那就是一種鄉愁,從小的思念,傳統的味道。傳統工藝製作的黃公糕,正是諸暨一些鄉村世代相傳的一門手藝,以大米為主料,有的摻入芝麻、花生仁等,配以麥芽糖製成,吃起來松鬆脆脆的。節慶日,不少人總會做上一些,用於招待饋贈親友。
  • 影視人類學視域下非遺的傳播與保護
    在影視人類學原理指導下,進行充分的田野調查,這樣可以保證客觀真實的記錄,同時能夠深入表現出非遺的內涵和文化意義。其拍攝的影像、圖片等,不僅具有科學性,而且具有無與倫比的歷史價值,將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檔案和民族記憶。攝像機對於現實的「複製」具有天然的優勢,是目前最為適合記錄場景、聲音等現實元素的手段。
  • 66萬字的三國演義寫在一張宣紙上杞縣這些令人叫絕的非遺手藝煥發...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鄭松波 邵佔坤 實習生 嶽媛 「杞縣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對非遺傳承人充滿關懷和寄予厚望。」杞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關亮說:「杞縣將力爭在非遺傳承創新、宣傳展示等方面有新突破,積極打造打響杞縣非遺品牌,傳承弘揚杞縣文化。」
  • 秘境尋蹤——江南秘境朔自然藝術空間 · 非遺藝術館即將開放!
    在如夢如幻的光影斑駁中,看盡歲月的序歌,拾起歷史的積澱。非遺非遺,莫要遺忘。如今這些古老的非遺文化,化作一場光影藝術裝置展,流淌在江南秘境的「非遺藝術館」中。希冀在觀者的踱步間,從瞬時的身體滲入永恆的記憶中。
  • 非遺鋦瓷讓瓷器涅槃
    1月5日,在西安市民樂園文化街的瑞豐堂裡,操持著非遺技藝的段煒剛梳著小辮,在工業風撲面而來的工作檯前叮叮噹噹敲打鋦釘。他正在鋦補一件民國時期的青花茶盞,裂紋的茶盞經他之手又煥發出新的美意。鋦一件民國的青花茶盞,手裡裂紋的茶盞被縫合出獨特的美意,修補了破碎的器物也修補著惜物之心。
  • 「曉店鎮非遺印跡探尋」系列報導⑥|孔新菊:「針」功夫 虎虎生威
    因為父母親都是裁縫,家裡的碎布比較多,她就拿這些碎布練手,做得不好就拆了重做,拆了一次又一次,就這樣,孔新菊練成了這門手藝。孔新菊說,一雙虎頭鞋,要經過打袼褙、納鞋底、拼布、挑花、繡花、補花、粘鬍鬚、滾邊、鑲邊等十多道工序,製作一雙鞋要納千針以上。「這是技術活,想要做得好,每一道工序都馬虎不得。」
  • 蒙古族繩結技藝文化扶貧:讓非遺「食人間煙火」
    「70後」於雲飛是蒙古族科爾沁部繩結技藝的第四代非遺傳承人。她是年輕的手藝人,更是老練的匠人,能獨立編制繩結上百種,擅長科爾沁草原的馬具用品、蒙古服飾盤扣、室內掛飾的編織。綰、結、穿、纏、繞、編、抽……於雲飛告訴記者,傳統科爾沁繩結技藝技術性很高。
  • 徐州:五代人堅守制陶工藝 老手藝鋪就致富之路
    在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茱萸山街道辦事處有個土盆村,五代傳承非遺制陶手藝的張開業,守著祖傳的兩座老窯,憑著自己的制陶手藝
  • ...中心:【匠人匠心】舊時東陽人嫁女兒必備——那抹染上歲月的靛藍
    東陽市融媒體中心:【匠人匠心】舊時東陽人嫁女兒必備——那抹染上歲月的靛藍 2020-10-13 19: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非遺展5天迎人流50萬 「好戲七天樂」馬上接棒
    「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2020婺州古城新春文化廟會就是在這裡舉行。上百家非遺展位帶來了八婺各地上百種非遺手工藝品。 磐安核雕非遺傳承人陳俊傑的攤位上,陳俊傑在現場邊製作邊吆喝,給來往市民介紹這項手藝,收穫了不少人氣。這位非遺傳承人告訴記者,別小看這樣一個核雕,市場價能賣到2000元一個。
  • 她用花草和泥土染衣服,將非遺穿在身上
    這兩年,越來越多的植物染服飾出現在國際時裝周上,也讓植物染這項中國優秀的非遺技藝驚豔了世界。 山東姑娘蔣蔣,3年前開始研究植物染。 她說,「我想用植物染這個非遺文化手藝,加上自己的創意,做出更多新的衍生品,這樣做非遺的人可以更好地生存下去,我們的傳統文化也不會被人遺忘。」
  • 線上直播+線下體驗,白雲推出非遺「套餐」
    走進武館學洪拳打開抖音繪宮燈登上官微漲知……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白雲區多個非遺項目以「線上直播+線下體驗」的形式開展多場主題活動為群眾送上內涵豐富的非遺日「套餐」讓白雲非遺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多維科普非遺直播、教材與法律齊亮相白雲非遺玩直播為了讓市民足不出戶徜徉非遺的多彩世界,區非遺保護中心攜手洪拳、白眉拳、蔡李佛拳、紅木宮燈等白雲重點非遺項目,於非遺日當天分時段開展線上直播活動,通過講解、演示等互動感極強的方式,展現白雲非遺的歷史沿革與傳承技藝,並在「文化白雲」官方微信公眾號分享直播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