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店鎮非遺印跡探尋」系列報導⑥|孔新菊:「針」功夫 虎虎生威

2020-12-04 中國江蘇網

虎頭鞋是一種傳統手工藝品,專為嬰幼兒縫製,因鞋頭呈虎頭模樣而得名。虎頭鞋自古也被賦予了美好的願景:百獸之王的老虎能驅災闢邪,穿過虎頭鞋的孩子都遠離災難、平安健康。宿遷市湖濱新區曉店鎮新站村村民孔新菊,幾十年來,一直在堅持用一針一線做虎頭鞋,傳承老技藝。

今年49歲的孔新菊自十來歲起就跟隨奶奶和姑姑學做虎頭鞋。因為父母親都是裁縫,家裡的碎布比較多,她就拿這些碎布練手,做得不好就拆了重做,拆了一次又一次,就這樣,孔新菊練成了這門手藝。

孔新菊說,一雙虎頭鞋,要經過打袼褙、納鞋底、拼布、挑花、繡花、補花、粘鬍鬚、滾邊、鑲邊等十多道工序,製作一雙鞋要納千針以上。「這是技術活,想要做得好,每一道工序都馬虎不得。」

動手做鞋,首先要打袼褙,即用麵粉糨糊把兩層棉布糊在一起,在陽光下晾乾,成為硬襯,然後從硬襯上按鞋樣剪下鞋底襯和鞋面襯備用。

鞋底製作根據老虎鞋類型不同分為納底和糊底兩種,根據寶寶的不同年齡,做到軟硬適合。儘管鞋底只有在抬腳的一瞬間才可看到,但也需納出斜排列、十字花、菱形等細緻圖案。

做鞋面時,將兩塊鞋面襯相互縫合,外面以綢緞覆蓋,色彩豔麗;裡面以棉布墊襯,以求柔軟舒適。此外,鞋面縫合的曲度也需考慮嬰幼兒肉肉的腳型。

繡虎臉是做虎頭鞋的關鍵環節,這活兒最考驗做鞋人的針功。不說各種彩線的搭配,單單虎頭上的針法就很多,這些都需要做鞋人一針一線實實在在繡上去,只有嚴謹有耐心的人才能做出栩栩如生的虎頭鞋。孔新菊說,虎頭紋樣需胸有成竹,高超的繡功必不可少。通常由虎鼻起繡,隨後是眉、眼、嘴、齒等,最後在虎額頭處繡上「王」字,並用絨線扎須於虎嘴兩側,威風凜凜之感立現。

儘管如今已是輕車熟路,但孔新菊仍清晰地記得當年學藝時的艱辛。「只要有縫錯的地方,就得拆了重做。正是當年一針一針地勤學苦練,才有了今天的手藝。」孔新菊說。

做虎頭枕也是孔新菊的拿手活。虎頭枕是中國傳統手工藝品之一,舊時有習俗,孩子降生後,親朋會送老虎造型的小枕頭,除了有驅邪鎮定的作用外,還有祝福孩子虎頭虎腦、長命百歲之意。

虎頭枕是仿照老虎的形狀縫製的,紋飾、造型別致,睡覺時孩子可以把它當枕頭,醒來時可以當玩具。孔新菊說,虎頭枕做起來比較費功夫,從裁出圖形到最後縫製結束有十幾個步驟,需要縫數千針,她大約要兩三天才能做成一個。虎頭枕的虎頭部分最能體現「針」功夫。「虎眼、虎眉、虎嘴、虎鼻、虎耳,不僅要靠針線和布縫製而成,還要輔以刺繡、撥花等多種針法。虎嘴、虎眉、虎鼻、虎眼、虎耳等處常採用粗線條勾勒。」

孔新菊做的虎頭鞋、虎頭枕在親朋好友中很受歡迎,家裡有新生兒的熟人都會主動找她討要,她都會笑眯眯地答應下來。「可是如今能做虎頭鞋、虎頭枕的人越來越少了。」孔新菊說。那些會做虎頭鞋、虎頭枕的手藝人年紀大了,做不動了。年輕人都不願意去學,在他們村,同齡人中只有她會做,年齡再小些的就沒有會做的了。

市湖濱新區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沈佑莉說,民間藝人是非遺藝術生命的延續者,對非遺項目的傳承和保護是該協會工作的重點。目前,孔新菊正申報區級非遺項目「虎頭鞋」代表性傳承人。

「這怎麼說也是一輩一輩傳下來的老手藝,真心希望有人能學學。」沈佑莉說,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學虎頭鞋、虎頭枕這門手藝,不要讓這個傳統手工藝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記者 史豔麗)

相關焦點

  • 中華橘源有「瑰寶」 探尋「指尖」上的黃巖非遺|上海歆克勒
    就讓我們一起探尋黃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換個視角來體驗一下黃巖之美。沈寶山香包的紋樣和設計還融入了黃巖剪紙的藝術特色,讓兩種非遺技藝相得益彰。不論是剪紙還是香包,都承載著黃巖獨特的桔文化和鄉風民俗,也成為折射黃巖鄉村振興的文化名片。
  • 古典與現代美學的時空融合:恭王府上演「非遺服飾秀」
    新華網 袁喆 攝  新華網北京6月7日電 6月4日至9日,2018「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活動在北京恭王府舉行。  活動期間,11場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服飾秀一一上演,包括「藝針憶繡」「白鷺為霜」「苗淨千尋」「布衣經綸」「雲想彝裳」「木真湘韻」「採藍之憶」「挑繡之韻」「流光溢彩」「薴夢東方」,以及非遺跨界音樂劇「白蛇驚變」服飾秀。觀眾將從中看到多項國家級非遺元素在現代服飾中的應用實例,如二十四節氣、苗繡、蠟染、亮布、挑花、手推繡、青瓷、京繡、榮昌夏布等,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 分子印跡與蛋白識別
    21世紀以來, 材料科學等學科的迅速發展為蛋白質分子印跡技術提供了新的契機。近年來蛋白質分子印跡已取得一定的研究進展, 其中不乏一些成功的新型蛋白質印跡策略。這些性能優異、功能獨特的新型蛋白質印跡材料, 已經在蛋白組學、疾病診斷/治療、生物成像等領域中展現出獨特的優勢和潛力。
  • 少林武術節少林小子秀功夫 二百銅人現「真身」
    道路兩旁,一個個由少林小子組成的方陣,身著各式練功服,展示著少林功夫。放眼望去,延綿不斷的迎賓隊伍在彩旗下威武壯觀。一路上,由18所武術院校5萬多名少林弟子組成的15公裡表演隊伍中,各種傳統的少林功夫應有盡有,吶喊聲、呼呼刀棍聲、驚呼聲、掌聲……在少林小子組成的禪武路上不絕於耳;少林大刀、少林棍、少林拳、達摩杖……各種小說裡才有的拳法、兵器一一露出真面目。
  • 江西非遺扶貧年貨展銷系列活動開啟
    2020年12月31日,「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2021年江西非遺扶貧年貨展銷系列活動暨「我畫非遺」全省主題創作美術作品展在江西省文化館開幕。本次活動以線上和線下活動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包含非遺扶貧就業工坊、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我畫非遺」全省主題創作美術作品展、非遺項目展示及年貨展銷、贈閱非遺知識讀本、非遺普法、非遺衍生品展等內容。
  • 「活力綻放——非遺新造物2020年度展覽」在廣州開幕
    為迎接即將到來的辛丑年,潘柏林推出牛年生肖新作《閒情樂》等系列作品,以臥牛背上牧童戲蛙的場景,表達辭舊迎新的美好意涵,共祝歲吉年祥。  第二屆廣東省「非遺新造物」年度優秀案例徵集評選活動的獲獎作品,也在展覽現場正式與觀眾見面。活動自11月啟動以來,共徵集到來自全省各地市446件投稿作品。
  • 聞香品茗 奏一曲福建漳浦非遺新聲
    聞香品茗奏一曲非遺新聲□本報全媒體記者 楊凌怡 通訊員 洪錦城 林素真 文/圖吃細水貢糖,甜蜜憶往昔;聽大廣弦,一曲深情繞耳畔;品功夫茶,一縷清香沁心脾……日前,漳浦縣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18個項目涵蓋了閩南特色的非遺功夫茶、大廣弦、細水貢糖等
  • 非遺新造物2020年度展覽在穗開幕
    12月28日,「活力綻放——非遺新造物2020年度展覽」在嶺南活力非遺藝術館開幕。本次展覽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廣東省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主辦,現場展出逾百件(套)展品,展現廣東非遺傳承人、院校師生、文創企業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實踐案例。
  • 虎虎生威——空軍某部畫家馮永富速寫
    虎虎生威——空軍某部畫家馮永富速寫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7日 22:34 來源: 來源:中國軍網軍營文化虎虎生威——空軍某部畫家馮永富速寫包海賢 靳多琳  「老虎」,是官兵們對空軍某部畫家馮永富的暱稱。
  • 2021年元旦江西非遺扶貧年貨展銷系列活動暨「我畫非遺」全省主題...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青山湖《雙龍戲珠》  12月31日,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支持、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共江西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主辦的「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2021年元旦江西非遺扶貧年貨展銷系列活動暨
  • 迎難而上 旅遊商品行業"新"字當頭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雖然它始於一個"暫停"的灰色冬天,但在旅遊商品行業,全國各大景區、博物館等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根據市場需求、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個性不斷創新,開發系列旅遊商品,不斷滿足遊客的多元化需求。
  • 「活力綻放——非遺新造物2020年度展覽」28日在穗開幕
    今年,「非遺新造物」的「朋友圈」也再度擴容。自然家推出的竹編「UFO飛碟小夜燈」、金璃方推出的琉璃琺瑯系列家具、萃華珠寶以花絲鑲嵌技藝製作的手包「叩響幸福」、不二造文化推出的竹編保溫瓶「原色竹絲扣款傳家壺」……以設計力量展現老手藝在現代應用的潛能,使非遺再度煥發時尚與創意的活力。
  • 解鎖節慶新「姿勢」,來這裡賞花燈感受非遺魅力
    10月1日,節慶「嘆」非遺中秋國慶系列活動——「月滿中秋 燈賞華誕」主題燈彩藝術作品展在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一樓展廳開展。展覽展出了由非遺傳承人和新銳設計師親手製作或設計的燈彩作品百餘件,涵蓋了大良魚燈、佛山彩燈等多種傳統燈彩。展覽將持續到10月30日。
  • 當非遺文化遇上現代科技 木偶也有了「機器心」
    她冥思苦想,決定親自做木偶戲,讓更多的人感受到非遺的魅力。當準備大幹一場時,困難來了。「我們演木偶戲的工作人員,光培訓就要兩三個月。演出一場五六個角色的戲,最少也要四個成年人。」傳承難,普及就難。怎麼才能降低木偶行業的準入門檻?李秀平學機械的老公蘇衛星的一句話給她了靈感:現在機械代替人是趨勢,機器人木偶也可以有。
  • 非遺相伴迎國慶,燈火月影賞中秋——廣東推出節慶「嘆」非遺中秋...
    值此人間好時節,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推出了節慶「嘆」非遺:「月滿中秋 燈賞華誕」中秋國慶系列活動,為市民群眾提供國慶出遊新方案。本次系列活動包括「月滿中秋 燈賞華誕」主題燈彩藝術作品展、「解碼非遺」體驗課和「雲賞非遺」專題展播三個版塊。
  • 王佩翔讀罷《琢磨》細琢磨 解讀津派玉雕印跡史痕
    《琢磨—津派玉雕印跡史痕》內頁。11月27日,天津「非遺」文化藝術類新書《琢磨—津派玉雕印跡史痕》研討會在天津伯苓大廈舉行。11月27日,天津「非遺」文化藝術類新書《琢磨—津派玉雕印跡史痕》研討會在天津伯苓大廈舉行。
  • 江西舉辦2021年元旦非遺扶貧年貨展銷系列活動
    為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切實幫助非遺扶貧工坊拓展銷售渠道,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支持,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共江西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主辦的「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2021年元旦江西非遺扶貧年貨展銷系列活動暨「我畫非遺」全省主題創作美術作品展於2020年12月31日至
  • 「歪果仁」與非遺傳承人同臺說學唱演
    非遺走秀《南京雲錦》、舞蹈《洪澤湖漁鼓》、蘇北大鼓《嶽母刺字》、運河沿岸民歌秀《運河碧波千年長》……12月15日下午,「同樂江蘇」大運河非遺分享薈在南京舉辦,來自五大洲20多個國家的近百名外國友人齊聚一堂,12個精心編排的中華非遺節目,講述了外國友人與中華非遺的情緣故事。
  • 向世界展示多面海南 非遺追上新潮流
    原標題:非遺追上新潮流   6月13日,首屆海南非遺購物節線上直播活動結合海南非遺文化資源,組織全省的非遺傳承人、項目保護單位、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老字號企業、非遺店鋪和非遺相關企業共同參與。
  • ...基於四唑修飾光敏性水凝膠的靈敏、快速響應的單細胞免疫印跡技術
    單細胞免疫印跡技術(scWestern),採用可擴展開放式的微孔陣列凝膠晶片,通過重力作用驅動細胞沉降落孔,經化學裂解細胞並整合SDS-PAGE電泳分離細胞裂解釋放的蛋白質,後以短時間紫外線激發(~60s)激活光敏性凝膠,凝膠與蛋白質交聯而固定蛋白質固定於凝膠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