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8月第二周,是中國過敏防治周。
此前,世界變態反應組織發布的報告指出,30%-40%的人被過敏的問題所困擾。
以最常見的過敏性鼻炎為例,目前全球約有6億的過敏性鼻炎患者,且發病人群呈每年遞增的趨勢。
過敏,不僅「難纏」,還可能會「要命」。今年過敏性防治周的主題是「精準診斷·精準防治」。
隨著發病人數的增加,患者對於有效診治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而找出過敏原,揪出致敏「元兇」,就是提高診治效果的重要前提條件。
為什麼過敏會「找上」我?
過敏患者:別人好好的,我這碰不得,那也碰不得,是我特「矯情」嗎?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醫院變態反應專科主任徐睿在接受家庭醫生在線的採訪時表示,過敏的因素複雜,與多種因素有關,其中比較常見的因素包括:
遺傳因素
根據研究表明,如果父母雙方都患過敏性疾病,那麼孩子發生過敏的機率是70%以上;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有過敏,那麼孩子有45%-50%的機會患過敏。
其中,母親對子女的影響的比父親對子女的影響還要大。
同時,目前證實人類基因組有多個位點相關的編碼基因跟過敏性疾病的發生有關。
餵養因素
人群對於過敏性疾病的易感性可能在嬰幼兒時已經出現,並且持續存在。
徐睿主任表示,如母親懷孕的年齡、懷孕的次數,出生時的體重,出生後如何餵養,以及新生兒期間的孩子健康狀況等,對過敏性疾病的持續發生發展有一定影響。
因此一般建議嬰幼兒出生後,堅持母乳餵養3-6個月,可減少嬰幼兒過敏性疾病的發生。
環境因素
隨著工業革命的不斷發展,室內各種裝修的材料、粘合劑以及吸菸等情況,都造成室內的過敏原的增加,引發或加重過敏性疾病的發生。
此外,寵物的毛皮、屑也有著很強的致敏性,可導致嚴重過敏反應。
衛生假說
許多人都曾經調侃道,過敏性疾病是個「富貴病」。
因為國外和國內數據研究發現,在發達地區或經濟條件好的國家,比不發達的地區或經濟條件落後國家的發病率高,可能工業化革命的程度增加或化學藥品的大量的使用,以及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相關。
同時,抗生素的使用、過度清潔,可能也是誘發過敏性疾病的原因。
近年來,感染性疾病得以控制,是因為抗生素用得好,但也被認為與過敏性疾病的流行增加有相關性。
另一方面,變異性疾病以及變應性疾病個體的增加,可能與家庭衛生情況好轉有關。
假設一個人平時居家衛生搞得很好,很愛乾淨,然後一生病就使用抗生素,那麼這個人接觸到的病原體就會減少,也容易發生過敏性的疾病。
過敏原都有哪些?
過敏患者:過敏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嗎?但是,怎麼才能找到我「專屬」的過敏原呢?
徐睿主任介紹,過敏,是一種特殊的病理學的免疫反應。
它表現為機體通過吸入、食物、接觸或注射等接觸、接受到某一種過敏物質時,出現某一組織或器官,甚至全身性的強烈反應,引起各種各樣的器官功能障礙或組織的損傷。
而這類吸入性物質、食物,抑或是通過其他接觸途徑進入體內,產生強烈反應,並且導致變態反應性疾病的抗原性物質,就稱為過敏原,也叫變應原。
常見的過敏原有哪些?
90%-95%過敏原都來源於吸入性物質和食物。
其中常見的吸入性過敏原有:塵蟎、花粉、動物皮毛、真菌、昆蟲等;食物過敏原則包括牛奶、花生、雞蛋、大豆、魚蝦海鮮等;接觸性過敏原如油漆、化妝品、乳膠等;此外,一些比如抗生素、水楊酸、解熱鎮痛藥、磺胺類等藥物也可能是過敏原。
過敏原檢測怎麼做?
皮膚點刺和抽血檢查是較常見的兩種過敏原檢測的方法。
皮膚點刺試驗屬於體內試驗的方法,操作簡便,費用便宜;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下人群不適宜進行:
1、點刺試驗部位存在皮膚病變者;
2、孕婦;
3、嬰幼兒;
4、風疹患者。
另外,做皮膚點刺試驗前,如有服用抗組胺藥、糖皮質激素、抗白三烯類藥物的患者,需要根據個體情況停藥3-7天方可進行,否則可能出現假陰性的現象。
但許多患者皮膚點刺試驗結果不可靠或體內試驗存在上述風險,可建議做體外血清學檢測。
抽血檢測不受藥物的影響,同時減少過敏原造成的不適感,患者也不受到生理、心理影響。
但是總的來說,無論體外還是體內,不存在哪個更好的說法,如果有條件,建議兩個檢查一起做,對過敏性疾病的診斷更準確。
除此之外,體內檢查還包括斑貼試驗、抓傷試驗、結膜試驗等;而體外的抽血試驗,除了過敏原特異性IgE的測定,還包括IgG檢測、嗜酸性陽離子蛋白檢測、肥大細胞脫顆粒試驗等等。
徐睿主任表示,一般是在過敏症狀的情況下才要求患者做過敏原檢測,如果沒有症狀而做過敏原檢查,即便結果是陽性,也不一定能診斷他其患過敏性疾病。
找出過敏原之後,應該如何處理?
過敏患者:我這檢查報告說我對牛奶、雞蛋、玉米都過敏,那這些東西我還能吃嗎?
徐睿主任介紹,根據1998年WHO對過敏性疾病的制定的四位一體治療方案,即規避過敏原、藥物治療、特異性過敏原免疫治療(脫敏治療)、患者宣教。
規避過敏原,簡單來說,避免食用或者接觸引起機體發生變態反應的過敏原。
當然,規避過敏原也要根據實際的情況,如果特異性IgE的級別僅為1-2級,患者在食用或接觸該食物的時候,沒有出現腹痛、腹瀉、皮疹、嘴唇麻木等過敏症狀,其實還是可以少量食用的;但是如果特異性IgE的級別達到3級或以上,對於該過敏原就應該儘量避開。
當然,有些過敏原是無法避開的,像塵蟎、花粉等等,這個時候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做進一步的脫敏治療。
找不到過敏原怎麼辦?
過敏患者:做了多次檢查,花了很多錢,都查不出過敏原怎麼辦?
徐睿主任表示,過敏原多種多樣,每個過敏患者的過敏原也是不一樣;而過敏原的檢測試劑不可能將所有過敏原囊括,所以也確實有患者存在無法找到過敏原的情況。
比如,在臨床中曾遇到一個女性患者,發生數次過敏性休克的情況,多處求醫、檢查了很多種過敏原都呈陰性。
經過仔細溝通和交流,發現患者是在公園散步時發生過敏性休克;而公園中許多花草植物或者其他物質都可能是過敏原,無法一一檢測明確,所以只能建議患者遠離公園這個致敏環境,避免病情發作。
所以,如果多次檢查,仍無法找到過敏原,會要求患者仔細觀察過敏前的行動軌跡,比如在過敏發作前都去過哪些地方,接觸過什麼東西,吃過什麼東西,做好記錄。
醫生也會根據每位患者的情況作出判斷,進行下一步診治。
醫學指導: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醫院變態反應專科主任 徐睿
醫療專長:擅長鼻科疾病和變應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包括:經鼻內鏡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慢性鼻竇炎合併哮喘、真菌性鼻竇炎的手術治療;鼻腔鼻竇良惡性腫瘤的手術治療;經鼻內鏡慢性淚囊炎、鼻淚管堵塞的手術治療; 眶減壓術、視神經減壓手術治療; 經鼻內鏡腦脊液鼻漏手術治療; 變態反應性疾病的治療(包括免疫治療)。
文章整理:張穎琳
初審:徐睿
審核:梁嘉韻
審定發布:彭福祥
點好看,和更多人分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