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遷地栽培植物志》編研工作會議召開
來自華南植物園、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廈門華僑亞熱帶引種植物園的專家、技術管理人員分別匯報了爵床科、石蒜科、山欖科遷地栽培植物志編研工作,與同行探討各卷冊在編研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相關解決方案。來自杭州植物園、廈門園林植物園、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園林管理工作者交流了爵床科和石蒜科優良園林綠化植物資源的開發、應用及具體案例。
-
《華東蕨類植物志》編研項目啟動
7月25日至8月2日間,上海辰山植物園(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蕨類植物多樣性與進化課題組在辰山植物園科研中心組織召開了《華東蕨類植物志》編研啟動會議,並組織了首次聯合野外考察。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林業大學、臺灣嘉義大學、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科院仙湖植物園、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南京林業大學、贛南師範學校、樂清中學8家單位的10名專家參加了本次會議。
-
《中國植物志》的編研獲200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中國植物志》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共授獎(374項人),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此前已連續空缺2年),即為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華南植物園、昆明植物所聯合申報的「《中國植物志》的編研」成果。
-
四代科學家50年冷板凳坐出《中國植物志》,附電子版網址
記載了我國301科3408屬31142種 植物的科學名稱、形態特徵、生態環境、地理分布、經濟用途和物候期等。該書基於全國80餘家科研教學單位的312位作者和164位繪圖人員80年的工作積累、45年艱辛編撰才得以最終完成。在2009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 一部《中國植物志》不僅記載了中國的植物,也向世人昭示了中國科學家的風骨。
-
中科院植物園暨標本館科普網絡委員會2012年度工作會議召開
報告會現場12月5日至7日,中國科學院植物園暨標本館科普網絡委員會2012年度工作會議在成都召開。來自科技部、中國科協以及中科院系統植物園及標本館的代表50餘人參加了會議。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陳進主任參加會議並致辭。陳進主任說,在過去的一年中,中科院系統的植物園在科普網絡委員會的指導下,在科普活動策劃組織、科普人才培養、科普設施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利用「微博」等網絡媒介進行科普活動的宣傳成為新時期科普工作的新特色。中科院系統植物園的科普工作為中國植物園開展科普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引領和示範作用。
-
《肯亞植物志》編研工作正式啟動—新聞—科學網
雙方合作的重大項目《肯亞植物志》編研工作正式啟動。 22日上午9點,來自中國科學院和肯亞國家博物館的科學家們歡聚在該武漢植物園行政樓的3號會議室,共同召開《肯亞植物志》編研啟動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向全世界鄭重宣布,這一填補空白的重大項目正式啟動!
-
《中國植物志》的編研史(1)
《中國植物志》是一部總結我國維管束植物(蕨類和種子植物)系統分類的巨著,全書共80卷,計126分冊,包括了3萬多種植物和9000餘幅圖版。《中國植物志》的編研歷史實際上從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了,但直至1958年才正式啟動。全書126卷冊的編研工作共經歷了45年的漫長歲月,於2004年全部完成。
-
前進中的武漢植物園
科技創新取得豐碩成果 (一)調整學科布局,促進科技創新 在中科院二期創新階段,武漢植物園實現了由傳統的按學科分類為依據的布局向國家戰略需要和科技發展前沿結合的布局轉變,構建了與國際植物園體系接軌的「所園一體,以園帶所」的發展格局,取消了原有的9個所園分離的學科布局,整合調整為所園一體的3個功能中心:研究中心、研發中心與園藝中心,分別承擔武漢植物園植物資源保護原理等基礎性原創研究
-
「《中國植物志》的數位化和DNA條形碼」項目啟動
11月3日,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張憲春研究員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王紅研究員共同主持的國家科技部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中國植物志》的數位化和DNA條形碼」項目啟動會在北京香山召開。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主任科員祝學衍對項目定位、工作實施、經費使用等相關問題提出重要建議和要求。
-
華南植物園主任黃宏文當選國際植物園協會(IABG)秘書長
國際植物園協會召開換屆會議11月13日至15日,第十三屆國際植物園協會(IABG)大會在廣州隆重召開。本次大會主題為「加強國際植物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植物園在植物科學和生態科學研究領域的引領與示範作用」。
-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及國際植物園協會訪問仙湖保種中心
2016年7月23日為我園首屆公眾開放日,除市民來園參加各類開放日活動外,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和國際植物園協會(IABG)的十餘位同行也組團訪問我園參加各項活動
-
廖景平:中國植物園管理及物種保育的差距與挑戰 | 中國綠髮會...
會議期間,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髮會)作為年會的主辦方之一,同時舉辦了以「珍稀瀕危植物保育」為主題的培訓班,分別邀請了中國科學院新疆吐魯番沙漠植物園名譽主任潘伯榮、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原總工程師李煒民、世界植物園保護聯盟(BGCI)中國辦公室執行主任文香英和「野性中國」工作室創始人、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師奚志農進行培訓班課程講授。
-
中國植物分類學著作——《中國高等植物》出版
《中國高等植物》植物分類學知識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資源開發利用的基礎,為滿足林業、農業、畜牧業、中醫藥、環境保護、植物學科研和教育等部門廣大科技人員,特別是從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者的迫切需要,一部14卷冊的《中國高等植物》於2012年10月全部出版。該著作的編研於1997年1月作為中科院重點項目而立項。
-
兩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在昆明植物園首次開花
掌上春城訊 近日,兩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首次開花,標誌著顯脈木蘭和廣西火桐的遷地保護獲得初步成功。研究人員預期,未來這兩種美麗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不僅可以在城市裡開花結果、綻放異彩,也可以在原產地傳宗接代、光芒四射。
-
唇形科植物科研體系與辰山植物園共成長
成員不僅積極參與野外資源的調查收集,同時負責植物栽培養護管理的全過程,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積累經驗,保障引種植物的正常生長和繁殖,達到高質量的管護。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辰山植物園成為國內收集鼠尾草屬和黃芩屬植物最為豐富的資源中心,並於2016年獲國家林草局批准,建立上海市唇形科植物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
-
蘭州植物園二期規劃出爐!7個主題園區「亮妝」
在蘭州植物園二期規劃中,將建設溫室植物園、藥用植物園、珍稀植物園、兒童植物園、纖維植物園、旱生植物園、彩葉植物園7個主題園區,並將敦煌園改造為生態文明展示館,進一步完善蘭州植物園科研、科普功能。據介紹,為進一步完善蘭州植物園專類園植物調整與配置,豐富植物品種,美化公園環境,提升公園綠化景觀效果,植物園先後從北京、河北、江蘇、河南等地相繼引進薔薇科、忍冬科、槭樹科、木蘭科、紅豆杉科等23科44屬的新優園林植物,有紅豆杉、觀賞海棠、銀紅槭、挪威槭、黃玉蘭、北美鵝掌楸、楓香、英國冬青、火焰衛矛等優良品種共100個,同時,蘭州植物園和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合作進行了國家珍稀瀕危植物俗稱
-
【中國科學報】80卷《中國植物志》「志在掌握」
3月29日,「志在掌握」——《中國植物志》數字產品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舉行,會議發布了《中國植物志》手機應用程式,電子版、手機版網站以及桌面應用程式等產品。該研究所工程師李敏介紹,最新推出的《中國植物志》手機應用支持蘋果、安卓兩種系統,桌面應用則可適應於普通電腦桌面和平板電腦,它們都能夠實現《中國植物志》全文離線檢索瀏覽。
-
華南植物園段俊當選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藥用石斛保育與利用委員...
華南植物園段俊當選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藥用石斛保育與利用委員會主任 2014-12-08 華南植物園 會議由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副秘書長趙勝利主持。
-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所志系列》編研工作總結座談會...
月12日上午,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所志系列》(以下簡稱「所史所志系列叢書」)編研工作總結座談會在地理資源所召開。 2008年,為積極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地理資源所適時啟動了所史所志系列叢書編研工作,由所老年科學工作者協會具體組織承擔相關工作。
-
廈門市園林植物園獲沙漠玫瑰屬國際栽培品種登錄權威殊榮
本網訊 記者柏斌報導 近日,廈門市園林植物園被國際園藝學會品種登錄委員會任命為沙漠玫瑰屬國際栽培品種登錄權威。該園多漿植物專家Mark Alan Dimmittt(馬克迪米特)博士和Martin John Siaw(蕭馬鷹)、丁友芳博士被分別授予為國際沙漠玫瑰品種登錄專家和副登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