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炎轉化成腸癌機率較小

2020-12-05 南方新聞網

時至今日,雖然醫療水平發展日新月異,但癌症仍是難以攻克的疾病。以腸癌為例,腸炎和腸癌都是比較常見的疾病,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這兩種疾病的症狀差別還是很大的。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結腸炎是否會惡化成結腸癌?近日,清遠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楊榮嬌對此作了詳細解答。

腸炎易反覆發作、遷延不愈

腸炎主要是由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腸道炎症,分為急性腸炎和慢性腸炎兩類。最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痛、腹瀉、稀水便或黏液膿血便。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13億中國人中有1.2億腸胃病患者。其中,慢性腸炎以38%的佔比高居榜首。

楊榮嬌介紹,潰瘍性結腸炎簡稱潰結,一開始在歐美的發病率顯著高於我國,但隨著社會發展,我國的發病率也持續攀升,潰結在臨床上變得越來越常見。「發病原因不明,可能與遺傳、精神壓力、腸道菌群都有關係。目前也沒有很好的診斷手段,需要綜合多種方法、排除其他各種類型的腸炎之後,才能確定。」楊榮嬌說。

目前的研究證據表明,自身免疫異常佔發病原因的主導地位,所以潰瘍性結腸炎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除了腹痛、腹瀉、便血、便膿,還有關節疼痛、口腔潰瘍、眼部虹膜炎等症狀。

潰結起病多在青少年時期,臨床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粘液膿血便,兒童和青少年患者可出現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遲緩等,此病多次反覆發作,遷延不愈,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

「目前,潰結沒辦法徹底治癒,只能用不斷升級的藥物控制症狀,或者接受手術。」楊榮嬌說。

治療過程中要聽醫囑服藥

另一種常見的炎症性腸病是克羅恩病,除會出現上面介紹的潰結症狀外,克羅恩病的特徵性變現是腸瘻,腸瘻分內瘻和外瘻,前者可通向其他腸段、腸繫膜、膀胱等處,後者通向腹壁或肛周皮膚。這些都給患者帶來巨大的身體負擔與精神壓力。

從醫10年,讓楊榮嬌記憶深刻的是一名十幾歲患有克羅恩腸病的患者,患者在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後病情好轉,但回家後不遵醫囑,自行服用中藥後又開始便血,最後回到醫院繼續使用生物製劑,病情逐漸好轉後,營養不良的患者一個星期體重增加了10斤。

炎症性腸病是一種特殊的慢性腸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可影響到從口腔到肛門的消化道各個部位,病變可累及腸道全層,而且病變腸道和正常健康腸道可交替存在。目前治療克羅恩病的方法很多。手術是炎症性腸病(包括克羅恩病)的治療手段之一,但是該病治療的最後選擇。

據悉,克羅恩病手術治療後復發率高,故手術的目的主要是針對併發症,主要包括:完全性腸梗阻、瘻管與膿腫形成、急性穿孔或不能控制的大量出血。針對腸梗阻,醫生還要區分是炎症活動引起的功能性痙攣,還是纖維狹窄引起的機械梗阻,前者經禁食、積極內科治療多可緩解而不需手術。對於沒有合併膿腫形成的瘻管,積極接受內科保守治療亦可使其閉合;合併膿腫形成或內科治療失敗的瘻管則需要手術

楊榮嬌建議,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要聽醫囑服藥,根據患病程度的輕重,可能會使用5—氨基水楊酸製劑、激素、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等不同藥物治療,上面例子中提到的生物製劑,費用比較高,但好消息是生物製劑已納入醫保。

結直腸癌患病率高早篩查早治療很重要

那麼,結腸炎會惡化成結直腸癌嗎?

楊榮嬌表示,有這個可能,但概率並不高。

結直腸癌是中國五大癌症之一,通常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數據顯示,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12%。但如果能夠早點篩查,事情會發生什麼變化呢?答案是,早期發現結直腸癌,治療後的5年生存率能達到90%。78%的生存率差異,關鍵就在於早發現。

結直腸癌通常早期無症狀,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幾乎所有的結直腸癌,都是由結直腸腺瘤發育而來。腫瘤最開始,可能只是一個腺瘤;經過數年的發展,腺瘤發生癌變,並不斷生長;繼續生長的同時,最終出現轉移。所以對待結腸癌,早篩查、早治療很重要。

楊榮嬌介紹,40歲以上、有腸息肉、有炎症性腸病或有結直腸癌家族史的人群需要特別留意。至於如何篩查結腸癌,最常見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腸鏡檢查。

一般來說,如果第一次腸鏡檢查沒有發現異常,那可以10年後再複查腸鏡;如果發現腺瘤等異常情況,每3—5年檢查一次即可,具體檢查頻率遵醫囑。楊榮嬌建議,如果抗拒腸鏡,可以選擇無痛腸鏡或大腸癌糞便基因篩查,做到早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腸癌進一步癌變可導致嚴重貧血

實際上,腸癌與腸炎在臨床症狀上是有一些區別的。臨床上能夠引發慢性腸炎的病有很多,比如慢性的痢疾、腸道結核、血吸蟲病等寄生蟲病或者是潰瘍性的結腸炎等。

這一類疾病的共同臨床特徵都是患者的腸黏膜上有廣泛的炎性反應,因而出現排便的次數增多。

腸癌生長緩慢,需要長時間生長到足夠程度時才引起症狀。症狀取決於癌種的類型、部位和擴散程度。

腸癌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排便時出血。這兩者的區別在於,結腸炎病人腹痛後欲大便,排便後疼痛緩解。每次都能排除糞便,沒有明顯梗阻現象。

而結腸癌病人,膿血、黏液與糞便不相混合,而是粘附在糞便表面,腹部墜脹,排便後便以不會明顯減輕,排便不淨,疼痛多在晚期出現。潰瘍性結腸炎應積極治療,小部分有癌變的可能。

直腸癌進一步的癌變,導致嚴重的貧血與消瘦,病人可出現慢性消耗性症狀,如消瘦、貧血、乏力及發熱。這是和慢性腸炎的最大區別。腸炎雖然在症狀上和直腸癌有一定的相似,但是其治癒有一定的規律性。

本版文圖:彭可明 何京鴻 鄧麗芳 劉秋宜 陳之瑜

相關焦點

  • 身體出現3種異常,留心是腸癌找上門,很多人容易搞混
    目前,腸癌已經成了威脅人體健康的重要癌症之一,發病率僅次於胃癌和食管癌,死亡率更是在癌症榜中「名列前茅」。曾有調查發現:2015年中國新髮結直腸癌患者38.8萬人,死亡18.7萬人。這個數據可以說是直接警醒我們腸癌的高發與危害性。
  • 大便隱血貧血 身體出現這5大信號警惕腸癌
    原標題:身體出現這5大信號,警惕腸癌 25周歲的張先生,這幾天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最近常常腹痛、拉稀的他,竟在南京市第二醫院肝膽胰外科被查出患有腸癌。 25歲小夥腹痛拉稀,竟患上腸癌 10天前的一個上午,作為司機的張先生陪著老闆來南京市第二醫院找肝膽胰外科主任醫師顧愛東諮詢,諮詢結束,張先生順便跟顧主任提了句:「主任,我最近老是腹瀉,大便稀,您看是什麼原因?」顧主任問:「多長時間了?」
  • 今天上班時聽說一位同事得了腸癌,很突然,請問得了腸癌有什麼前期...
    今天上班聽說有一位同事得了腸癌,很突然,請問得了腸癌有什麼前期症狀?今天我來分享一下癌症之中的腸癌的相關知識。 1.早期腸癌有什麼症狀?
  • 腸癌的前兆有哪些?
    腸癌,近幾年的發病率是越來越高,可能和我們的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有著密切的關係,由於腸癌早期的時候症狀多不典型,甚至沒有任何症狀,所以很容易被忽視,很多人就是因為這延誤了最佳治療時間,所以為了降低腸癌給人們帶來的傷害,今天小九就來介紹一下腸癌的基礎相關知識,以幫助大家做好防患工作。正常情況下,一天幾次大便才正常?
  • 腸癌的危害大,讓很多人都擔心,前期症狀明顯易發現,重視起來
    但是,當細胞的遺傳突變或損害轉化為腫瘤細胞時,細胞將繼續不受控制地複製和分裂,並且隨著細胞的積累,它們會形成腫瘤。隨著時間的流逝,癌細胞將生長並侵入並破壞附近的正常組織。癌細胞可以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在那裡形成轉移。
  • 腸癌來臨,排便時多有4種異常表現,三類人尤其要注意
    然而,腸道疾病並不少見,小到腸炎,腸息肉,大到腸癌,在生活中,都是很常見的。 在我國,腸癌發病率一直在上升著,目前每年約有37.6萬人被診斷為腸癌,如果是早期,也許還能手術治療,一旦拖到了晚期,救治希望就十分渺茫了。
  • 腸癌的早期症狀及表現 4大症狀需警惕
    腸癌的早期症狀及表現有哪些呢?很多人在生活飲食上不規律最後導致自己罹患腸癌,結果不僅身體上十分痛苦。在生活上也增加了不少的負擔,作為常見的惡性腫瘤,腸癌的發病率居高不下。下面就來了解一下怎麼治療腸癌吧。
  • 篩查大腸癌一定要做腸鏡?不想受腸鏡的罪,4個方法也能篩查腸癌
    而大腸癌又是癌症中最笨的一種癌症,比較容易預防,因為大腸癌大部分都是由腸息肉惡化轉變而成的,只要我們可以發現腸息肉,做手術進行切除,就能起到預防和組織癌變的效果。這期間會有5-10年的時間,我們會有足夠的時間來發現息肉,而發現息肉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做腸鏡檢查。腸癌的發病率如此之高,哪些人需要篩查腸癌呢?
  • 一蔬一果是腸道「守護者」,懂得食用,不易得腸癌
    腸癌近幾年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其死亡率也在逐年上升,在我國,每5分鐘就有一位患者死於腸癌,這一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腸癌此前是「老年病」,其發病人群大多為中老年人。但近幾年,腸癌的患病人群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這其中不乏30歲以下的年輕白領。
  • Septin 9 基因甲基化大腸癌檢測適合哪些人群?
    腸癌包括了結腸癌和直腸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腸癌從正常腸上皮過渡增生上皮早期腺瘤中期腺瘤晚期腺瘤癌的演變過程已較清晰,一般需10年以上。根據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腸癌的發生與環境、飲食和遺傳因素密切相關。
  • 腸癌多是「拖」出來的,身上出現「3多2臭」,希望你留意
    腸癌顧名思義發生在腸道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僅次於食管癌和胃癌。大部分癌症來臨時症狀並不是很明顯,腸癌也是如此,但這並不代表著腸癌早期沒有任何症狀,一旦發現身上出現3多2臭是引起重視,第一時間去醫院做腸鏡檢查,不可拖延。 身上出現哪「3多2臭」需警惕腸癌?
  • 腸癌逐漸年輕化?若符合這6種情況,及時做腸鏡,進行腸癌篩查
    現代人的作息變得越來越不規律,再加上外賣的出現,導致很多人經常吃夜宵,飲食也因此變得不規律起來,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患上腸癌; 甚至其中不乏年輕人,而腸道作為身體中非常重要的消化器官,一旦患癌不僅患者十分痛苦,治癒的機率也比較低,因此預防腸癌就顯得尤為重要。
  • 同樣是腸癌,為什麼43歲的黑豹去世,66歲的安倍沒事?
    所以每年都有體檢的習慣, 加上本人有50年的潰瘍性結腸炎, 尤其注重腸道的檢查。 該疾病的診斷手段就是結腸鏡, 它也是腸癌的早篩方式之一。
  • 大便變細沒有引起重視,居然是腸癌晚期,希望你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大便變細,是一個危險的信號,需要小心腸癌! 55歲的李先生,大便一直很正常, 近兩個月以來,突然出現大便變細,李先生一直沒太當回事。他聽人說大便變細,是因為體內有「溼氣」,找了一個民間醫生,開了幾副去溼氣的藥,並沒有好轉。
  • 29歲男子,長期腹瀉,查出腸癌,2樣食物吃太多,不知控制惹得禍
    第二種:燒烤肉 燒烤,是一種很不健康的食物製作方式,本來吃肉多就會增加腸癌機率這兩種物質都可讓腸癌發生的機率翻上幾倍! 紫皮菜根,不僅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而且,由於它具有的特殊紅色素「甜菜紅」、甜菜鹼,以及甜菜纖維,均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能夠把腸內的膽固醇結合成不易吸收的混合物質而排出。 中世紀的歐洲,常利用紫皮菜根,改善消化系統疾病。經常用紫皮菜根泡水代茶飲,可很好地潤腸通便,改善腸道健康。
  • 大便這樣就得小心腸癌
    腸癌屬於下消化道腫瘤,一定程度上講,與吃得過好有關,因此也被認為是種「富貴癌」。  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腸癌發病率略低,但增長速度卻比他們快。三四十年前,大腸癌在我國「癌症殺傷力排行榜」中,居第6位,如今已躍居第3位。廣州疾控中心數據顯示,10年間大腸癌發病率上升了50%;30年間,上海大腸癌患病人數也增加了5倍多。
  • 篩查大腸癌,只能做腸鏡嗎?有沒有無創的篩查方法?
    我們都知道,結腸鏡檢查是一種在直視情況下的檢查,可以清晰地觀察整個大腸,看輕易發現腸癌的前身——腸息肉,還能當即予以切除,以除後患; 可以說是預防、治療雙管齊下;因此,腸鏡檢查被認為是預防和篩查早期腸癌的金標準。
  • 腸癌,發病隱匿,身體出現這3種跡象,及時做指檢,切莫拖延
    燒烤,是一種很不健康的食物製作方式,本來吃肉多就會增加腸癌機率,而在燒烤過程中,又增添了新的促癌風險,讓腸癌更容易發生。這兩種物質都可讓腸癌發生的機率翻上幾倍!
  • 26歲女孩,腸癌晚期,告誡:這3種肉,少往嘴裡「塞」
    2、燒烤肉 肉類燒烤的過程中,可產生兩種已知的致癌物質——雜環胺(HCAs)和多環芳香烴(PAHs),這兩種物質都可讓腸癌發生的機率翻上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