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雖然醫療水平發展日新月異,但癌症仍是難以攻克的疾病。以腸癌為例,腸炎和腸癌都是比較常見的疾病,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這兩種疾病的症狀差別還是很大的。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結腸炎是否會惡化成結腸癌?近日,清遠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楊榮嬌對此作了詳細解答。
腸炎易反覆發作、遷延不愈
腸炎主要是由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腸道炎症,分為急性腸炎和慢性腸炎兩類。最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痛、腹瀉、稀水便或黏液膿血便。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13億中國人中有1.2億腸胃病患者。其中,慢性腸炎以38%的佔比高居榜首。
楊榮嬌介紹,潰瘍性結腸炎簡稱潰結,一開始在歐美的發病率顯著高於我國,但隨著社會發展,我國的發病率也持續攀升,潰結在臨床上變得越來越常見。「發病原因不明,可能與遺傳、精神壓力、腸道菌群都有關係。目前也沒有很好的診斷手段,需要綜合多種方法、排除其他各種類型的腸炎之後,才能確定。」楊榮嬌說。
目前的研究證據表明,自身免疫異常佔發病原因的主導地位,所以潰瘍性結腸炎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除了腹痛、腹瀉、便血、便膿,還有關節疼痛、口腔潰瘍、眼部虹膜炎等症狀。
潰結起病多在青少年時期,臨床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粘液膿血便,兒童和青少年患者可出現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遲緩等,此病多次反覆發作,遷延不愈,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
「目前,潰結沒辦法徹底治癒,只能用不斷升級的藥物控制症狀,或者接受手術。」楊榮嬌說。
治療過程中要聽醫囑服藥
另一種常見的炎症性腸病是克羅恩病,除會出現上面介紹的潰結症狀外,克羅恩病的特徵性變現是腸瘻,腸瘻分內瘻和外瘻,前者可通向其他腸段、腸繫膜、膀胱等處,後者通向腹壁或肛周皮膚。這些都給患者帶來巨大的身體負擔與精神壓力。
從醫10年,讓楊榮嬌記憶深刻的是一名十幾歲患有克羅恩腸病的患者,患者在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後病情好轉,但回家後不遵醫囑,自行服用中藥後又開始便血,最後回到醫院繼續使用生物製劑,病情逐漸好轉後,營養不良的患者一個星期體重增加了10斤。
炎症性腸病是一種特殊的慢性腸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可影響到從口腔到肛門的消化道各個部位,病變可累及腸道全層,而且病變腸道和正常健康腸道可交替存在。目前治療克羅恩病的方法很多。手術是炎症性腸病(包括克羅恩病)的治療手段之一,但是該病治療的最後選擇。
據悉,克羅恩病手術治療後復發率高,故手術的目的主要是針對併發症,主要包括:完全性腸梗阻、瘻管與膿腫形成、急性穿孔或不能控制的大量出血。針對腸梗阻,醫生還要區分是炎症活動引起的功能性痙攣,還是纖維狹窄引起的機械梗阻,前者經禁食、積極內科治療多可緩解而不需手術。對於沒有合併膿腫形成的瘻管,積極接受內科保守治療亦可使其閉合;合併膿腫形成或內科治療失敗的瘻管則需要手術
楊榮嬌建議,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要聽醫囑服藥,根據患病程度的輕重,可能會使用5—氨基水楊酸製劑、激素、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等不同藥物治療,上面例子中提到的生物製劑,費用比較高,但好消息是生物製劑已納入醫保。
結直腸癌患病率高早篩查早治療很重要
那麼,結腸炎會惡化成結直腸癌嗎?
楊榮嬌表示,有這個可能,但概率並不高。
結直腸癌是中國五大癌症之一,通常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數據顯示,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12%。但如果能夠早點篩查,事情會發生什麼變化呢?答案是,早期發現結直腸癌,治療後的5年生存率能達到90%。78%的生存率差異,關鍵就在於早發現。
結直腸癌通常早期無症狀,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幾乎所有的結直腸癌,都是由結直腸腺瘤發育而來。腫瘤最開始,可能只是一個腺瘤;經過數年的發展,腺瘤發生癌變,並不斷生長;繼續生長的同時,最終出現轉移。所以對待結腸癌,早篩查、早治療很重要。
楊榮嬌介紹,40歲以上、有腸息肉、有炎症性腸病或有結直腸癌家族史的人群需要特別留意。至於如何篩查結腸癌,最常見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腸鏡檢查。
一般來說,如果第一次腸鏡檢查沒有發現異常,那可以10年後再複查腸鏡;如果發現腺瘤等異常情況,每3—5年檢查一次即可,具體檢查頻率遵醫囑。楊榮嬌建議,如果抗拒腸鏡,可以選擇無痛腸鏡或大腸癌糞便基因篩查,做到早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腸癌進一步癌變可導致嚴重貧血
實際上,腸癌與腸炎在臨床症狀上是有一些區別的。臨床上能夠引發慢性腸炎的病有很多,比如慢性的痢疾、腸道結核、血吸蟲病等寄生蟲病或者是潰瘍性的結腸炎等。
這一類疾病的共同臨床特徵都是患者的腸黏膜上有廣泛的炎性反應,因而出現排便的次數增多。
腸癌生長緩慢,需要長時間生長到足夠程度時才引起症狀。症狀取決於癌種的類型、部位和擴散程度。
腸癌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排便時出血。這兩者的區別在於,結腸炎病人腹痛後欲大便,排便後疼痛緩解。每次都能排除糞便,沒有明顯梗阻現象。
而結腸癌病人,膿血、黏液與糞便不相混合,而是粘附在糞便表面,腹部墜脹,排便後便以不會明顯減輕,排便不淨,疼痛多在晚期出現。潰瘍性結腸炎應積極治療,小部分有癌變的可能。
直腸癌進一步的癌變,導致嚴重的貧血與消瘦,病人可出現慢性消耗性症狀,如消瘦、貧血、乏力及發熱。這是和慢性腸炎的最大區別。腸炎雖然在症狀上和直腸癌有一定的相似,但是其治癒有一定的規律性。
本版文圖:彭可明 何京鴻 鄧麗芳 劉秋宜 陳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