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大,其實是提醒我們:該轉換思維了

2021-01-08 騰訊網

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壓力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有時,我們甚至想方設法增加自己的壓力,比如拖到最後一分鐘、批評自己太懶、說自己沒有自控力,以此來激勵自己。

或者,我們會通過對別人施加壓力來敦促他人,比如調高辦公室的溫度,或在家裡繃著一張臉。

這在短期內可能有效,但從長遠的角度看,壓力其實更消耗意志力。

面對長期壓力,很多人主要是沉溺於垃圾食品,你看看公司裡,是不是很多女士的辦公桌上放著各種各樣的小食品,抽屜裡是不是擠滿了巧克力、咖啡袋,而男士菸民則是變本加厲地抽菸,尤其是公司裡新任務考核指標公布時,公司吸引區男士比平時突然多起來。

壓力過大導致睡眠不足,會影響大腦和身體吸收能量,有人研究發現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的人肥胖概率更高。研究人員還發現,睡眠過少會導致無法控制衝動和無法集中注意力,這和注意力缺陷與多動症很類似。兒童多動症的概率急劇攀升很可能和這種睡眠習慣有關,因為兒童往往受成人睡眠習慣的影響,而且兒童需要更多的睡眠。

壓力讓我們關注即時的、短期的目標和結果,自控力則需要我們的大腦有更廣闊的視野。

如果我們想更好地應對挑戰,就需要更有效地管理壓力、照顧自己。

首先,我們可以適度早起,解決最困難的事。

研究人員發現,人們早晨的意志力最強,然後意志力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減弱。早起後我們快速進入工作狀態,把一天中最難做的事優先安排,這樣在最清醒的時間完成最最困難的事。

當然,早起最好不要超過5點鐘,因為5點鐘之前人的身體還處於恢復狀態,勉強早起,反而影響整個一天的工作狀態。

如果按照最早5天起床,那麼成年人至少保證6-8小時睡眠,晚上最遲不要超過23點就要入眠。

即使平均睡眠7小時,早上5點起床,前一晚最遲也不宜超過22點入眠。

其次,完成比完美更實用。

有壓力的任務,有的要求高,自己完全不可能完成,那就乾脆另找賽道,換其他公作去做。避免為了一項工作,丟掉了身體本錢。但大部分工作,屬於我們跳一跳就可以達到的目標。先提綱挈領,了解任務的真正目標,然後快速在腦海裡理順做事步驟,再按照緊急而重要的順序標準,一件件完成整個任務中的各個子任務。

最後,還要注意安排好周圍環境。

我在趕稿子時,首先確保吃飽飯,飲水適量,書桌只放電腦,手機,電腦是打開文稿,準備所有需要的素材,包括圖片網站都一起打開,手機裡面準備好語音輸入法,以便快速大量輸入文字。甚至有時候室外施工噪音太大,我會戴上頭戴式隔音耳機,以保證全力以赴快速寫稿。

如果同一類事情經常出現類似的壓力,那麼就要思考,是不是自己這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那就要制定一個補全能力的規劃了。

比如我寫作的時候,經常主題思想已經有了,綱要結構也列好了,但是往往就在關鍵的部分無從下筆。後來我反思了幾次,發現這是自己的閱讀量不夠。素材積累欠缺。於是我無論再忙,每天都要看幾十頁的書籍,主要是收集素材,觸發靈感,為我的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大的來源。

經過一段時間這樣的訓練,我發現我在寫文章的時候,頭腦裡的思路就源源不斷迸發出來。這樣大大提高了我的寫作速度,寫作壓力也不像以前那麼大了。

總之,應對壓力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考慮綜合安排。

相關焦點

  • 轉換思維
    這啟示著我們,在面對困難時,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有助於我們更全面地認識局勢,從而解決問題。千年以前就有老子「以柔克剛」、韓愈「以退為進」,由此發展到了戰術上的「欲擒故縱」。這些方法、戰術沿用至今,屢試不爽,就在於它從不同的角度、以對方的立場來把握局勢、贏得主權。
  • 科學思維遇見扶陽灸法【質能轉換】
    >3)質能轉換:有煙有火才成灸,【形意氣力火】才是扶陽灸。    養成這種科學思維習慣,往往人就會變得很淡定,定能生慧,智慧就是這麼來的。因為,我們不僅關心一個結論,還會分析一下,看看得出這個結論的前提假設是什麼,這個前提假設經不經起推敲,這個得出結論依賴的前提是不是一個公理,至少是一個定理吧。    當然,如果給出結論的人說,我是一個全新的理論假設,一個新的技術與產品。真正具有科學思維以後,反而會讓人變得更具包容心。
  • 電競天才Uzi退役,心理學家顛覆性分析:其實我們都誤解壓力了
    正常情況下,我們會將這解釋為焦慮或者壓力過大的表現。但如果我們把這些生理表現看作是身體充滿活力,並準備好應對壓力的信號,情況會有什麼不同嗎?接下來,參與者在參加「社會壓力測試」時,事先教導他們認為這些壓力的表現是有益的,例如:呼吸加快可以幫大腦獲得更多的氧氣,砰砰心跳是在為你的行動做出準備。
  • 【職場充電】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我們該如何處理積聚的負面情緒?
    你看,有時候其實並不是我們某些方面有問題,只是我們不知道確切的解決辦法,只要找到了解決辦法,很多問題都是小事。 負面情緒亦是如此。 有時候並不是我們的思維或者精神有問題,只是我們沒找到正確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而已。
  • 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 王海波|如何緩解轉換壓力
    如何緩解轉換壓力文/王海波(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如何緩解轉換壓力,目前,高速發展的時代越來越重的各種壓力導致很多人直接不能成功的主要因素,那麼如何緩解轉換這種壓力,首先要正視壓力的根源,來自於企業決策者帶來的壓力,要明白他們知識結構的局限性,因為是從點滴做起,滾雪球方式積累起來的
  • 什麼是設計思維,我們該如何運用?
    最近學習了設計思維,現在從三個方面來分享我所學到的。 一什麼是設計思維:設計思維是通過提出有意義的想法來解決特定人群的實際問題,這裡的特定人群其實指的就是我們的客戶。二為什麼會有設計思維這個概念呢?因為大部分的創業者都只是源於衝動和模仿,其實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客戶需求什麼,就像當初我剛大學畢業沒有找工作,就一頭扎進創業的隊伍一樣。三怎麼樣應用設計思維來創業呢?內容很多,我就分享我以為最重要一點。
  • 大腦思維活動其實就是量子糾纏
    人為什麼會有思維?再聰明的機器人為什麼沒有思維?近代科學研究可以證明,思維活動其實是大腦中的電子在高速的傳遞信息,互相影響,從而產生了互動作用。因為這些電子是在你大腦極小的距離空間中(這個距離可以忽略不計,約等於為0)做超過光速億萬倍的速度運行,因此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種通過量子糾纏行為互相傳遞信息的過程。天文數字級別的量子糾纏活動就形成了電波(這裡暫時把它稱為電波,因為目前科學界中沒有一個名詞能夠定義這種載體)。
  • 什麼因素「剝奪」了我們的睡眠?專家:心理壓力是重要因素
    昨天我們談到睡眠對免疫力有重要影響後,有朋友也留言問,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因素是影響我們睡眠質量的重要因素呢? 對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朝陽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郭兮恆教授表示,影響睡眠的重要因素是心理因素,其主要來源於情緒、工作和生活所帶來的壓力所致。
  • 看到動的圖說明壓力大?其實是周邊漂移錯覺,與壓力大小無關
    小編點評:大家大可不必談「豬」色變,放心吃肉。,他說:如果它不動,或者只是稍微動一下,你是健康的,睡得很好;如果它移動得很慢,你就會有一點壓力或疲憊;如果它不停地移動,你會感到壓力過大,可能會出現精神問題。
  • 十條王者裡的慣性思維其實都是誤區,這條巔峰兩千分都少有人知
    王者榮耀一直不缺活上個上上個版本的玩家,有一些固化的慣性思維一直被當成是絕對正確的,但其實是很大的誤區,下面就列舉十條誤區,這些誤區你中了幾條? 一、軟輔帶懲擊?
  • 什麼是慣性思維?面對慣性思維該怎麼破?
    最後事實證明,沃德突破慣性思維看問題的方式是正確的。哲理啟示:按照常理出牌很容易,但是往往也會容易出現致命的錯誤。跳出慣性思維,打破思維的習慣,我們也許就能收穫不一樣的奇效。於是,他找人做了數個大牌子,分別豎立在進入花園的幾個必經的路口。上面寫著:「如果在花園中被毒蛇咬傷,離此最近的醫院在十五公裡以外,駕車需要半個小時。」沒想到,這一招果然奏效,從此,再也沒有人進入花園。哲理啟示:豎立籬笆、警示牌無用,用「可能會被毒蛇咬傷」的警示來提醒人們,則非常有效。這告訴我們,當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跳出慣性思維,或許很快就會柳暗花明。
  • 提問的轉換(生命的當下就是永恆)
    這樣的思維方式,往往會讓人從每件事情中都能有所感悟,從而快速提升。前者消極、後者積極;看似一個簡單的提問方式的改變,其實背後真正的原因卻是心態上的不同。02萬不要小看了這樣一個轉換提問的能力。要知道我們的思維方式決定了我們提問方式,我們的提問方式恰恰會扭轉整個事件的局面,從而真正來改變我們的一生。有時候確實如此。每個人都生活在壓力當中,這壓力可能來自對將來的預期、對自我的定位、領導的期待、下屬的恭敬、觀眾的喝彩、對手的敬畏,也許「精英」們莫不是如此吧?
  • 展辰的轉換思維:擁抱變化的逆勢發展樣本
    因此,疫情思維轉換之下,在經歷2020年春節後多次延遲開工,上半年業績受損之後,展辰第三季度快速恢復業績向好的有利局面,逆勢而上,在產品技術、企業影響力方面得到了有力強化。技術壁壘高築,護城河穩固中國的十九大報告將創新引領作為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的重要領域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之一,這不僅僅是國家戰略布局的選擇,更是成為企業實現一流標準的重要途徑。但技術創新本身是一種稀缺資源,其天然就存在競爭。
  • 高端創新思維,所用的是「意識影像」思維,而非語言的邏輯思維
    一、學習認識「黃帝密文」,對我們究竟有什麼好處?現在大家的工作都很忙,娛樂的時間也很有限,花這麼多的時間來學習「黃帝密文」究竟有什麼意義呢?其實「黃帝密文」與我們以往所認識的漢字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我們能夠學會認識「黃帝密文」, 那麼在學習的過程中,大家能學會一樣在當今的生活、工作中,非常有用的技能——那就是用「意識影像」思維。
  • 錯視圖頭暈代表壓力大?其實被誤導了
    上班壓力大嗎網絡瘋傳一張魔性「錯視圖」,明明是靜止圖案,豈料竟會離奇轉動,若民眾也有頭暈目眩的情況,代表著生活壓力過大。對此,創作圖案的設計家現身揭真相了!謠傳內文宣稱,若發現圖案靜止不動或動得很緩慢,代表沒有壓力且睡眠質量良好;若發現畫作猛烈且持續轉動,意謂著你的壓力很大,讓不少網友躍躍欲試,想測試自己是否壓力大。
  • 機械化心靈和神魔轉換
    生物是個大的族群,個體是族群的細胞。個體有時會消亡,有些是因為運氣不好,有些是因為做了一些錯事兒,有些是因為基因缺陷導致了死亡。最終那些幸運的和做對了一些事兒的生存率更高。這樣整個種族就藉此不斷的進化。族群是藉助一些個體的試錯和消亡來達到進化的。
  • 通過水勢的關係是,可把水勢的能量單位轉換成壓力單位
    以純水的化學勢為標準,將該標準與一定系統中(比如溶液)水的化學勢之差,用水的偏摩爾體積去除所得的值,叫做該系統的水勢。溶液中水的偏摩爾體積,是指在溫度、壓強和其它組分不變的條件下,在無限大的體系中加入1摩爾水時,對體系體積的增量。水的偏摩爾體積與純水的摩爾體積(18.0cm3mol-1)相差甚小,計算時可用純水的摩爾體積代替。
  • 周迅演屠呦呦:很緊張、壓力大
    新浪娛樂引述周迅表示:當時王小平老師和鄭曉龍導演說,屠呦呦想請我來演,我是很緊張的,壓力其實挺大的,因為對那個世界我太不了解。加上對屠老師不斷地了解,在拍攝前,我們去屠老師家,和屠老師見了一面,發現可能在性格上,我和屠老師比較相像的是,她是比較鑽研醫學,我是比較鑽研表演,所以這個轉換,我可能能摸到一些門路吧,所以在性格上比較類似。
  • 2020,著急沒用,要學會管理壓力
    這樣,如同其他思維模式一樣,壓力有益的信念成了自我實現預言。所以,那些相信壓力有促進作用的人,比那些認為壓力有害的人,更少抑鬱,對生活更滿意。他們更有活力,更少健康問題。他們更快樂,工作更高產。他們與壓力的關係也有所不同:更樂於視壓力狀況為挑戰,而不是打垮自己的問題。
  • 大平臺大生態丨用平臺思維做乘法,激活青青之島
    而另一方面,平臺招引也解放了招商戰線上幹部的壓力,給基層招商幹部提供了更多信息渠道,擴大了招商的覆蓋面。」他介紹,目前他們希望將平臺思維在雙招雙引工作的運用再進一步,目前正在著手成立專業化招商平臺公司,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改變永遠跟著別人學習的局面,掌握更多的招商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