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拉猜想:n個整數的n次方之和等於另一個整數的n次方

2020-09-06 電子通信和數學領域

費馬大定理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他有17世紀法國數學家皮耶·德·費馬提出,令無數的數學家為此而折腰,在經歷了三百多年的歷史,最終在1995年,英國數學家安德魯·懷爾斯宣布自己證明了費馬大定理。費馬大定理的具體的描述是:整數n >2時,關於x, y, z的方程 x^n + y^n = z^n 沒有正整數解。但歐拉在對此研究的基礎上,得到了一些重要結論

費馬本人沒有給出具體的證明,特別是那句:「我確信已發現了一種美妙的證法 ,可惜這裡空白的地方太小,寫不下。」令無數的數學家為此著迷,但均已失敗而告終,但是費馬本人卻證明了n=4的情況下,費馬大定理是正確的

如果n=4的情況下,費馬大定理是成立,那麼也就證明了n=8.n=12,n=16.......的情況下也是成立的。如果要證明n=5,n=6,n=7等一般情況就顯得非常困難。

首先一些數學家在畢達哥拉斯定理的基礎上,開始了一些有趣的基礎研究,

既然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那是否也存在如下的等式呢

上式第一行是成立,最後一行也是成立的,如下圖所示,而且相當的完美

但是如下形式的整數解,數學家一直沒有找到,但對於n=5的情況也無法證明

我們根據如下發現的規律,是不是可以繼續延伸呢?平方公式對應的是:3,4,5,立方公式對應的是:3,4,5,6,

那麼4次方對應的是不是:3,4,5,6,7,顯然這是錯的

但偉大的歐拉還是找到了一組:4個正整數的四次方等於另一個正整數4次方,如下圖,

但對於上圖中黑色部分,歐拉始終沒有找到對應的整數解,所以歐拉猜想說:n個正整數的n次方之和才能等於另一個正整數的n次方,如下面的3次方,4次方等式都是成立的

但歐拉的結論是正確的嗎?這需要進一步驗證。

相關焦點

  • 3,4,5的大表哥歐拉猜想:n個整數的n次方之和是另一個整數的n次方...
    費馬說在整數n>2時,A,B,C 沒有正整數解,他進一步推廣,並猜想了許多的相關等式都不成立,特別是那句著名的梗:我有一個絕妙的證明但太長了寫不下,深深的印在我們的腦海裡。3,4,5的大表哥,然而他沒能找到比這次數更高的方程的整數解我們有了3,4,5,又有了3,4,5,6,如果上帝存在的話,接下來肯定是3,4,5,6,7對吧,很遺憾這個等式不成立,所以我們一定是進錯宇宙瞭然而這個等式還是有整數解的,這個是最小的一組解,所以說,4個4次方加起來等於一個4次方
  • C/C++語言中將一個正整數圓整為2的n次方的方法
    問題提出在數位訊號處理領域,常遇到需要將一個正整數向上圓整為2的n次方的數據的情況,如對採集到的時域信號做頻譜分析時,常要求數據點數必須滿足為2的n次方,滿足此種情況才可用傅立葉變換的基2快速算法,以達到較好的運算速度。
  • 巧證:為什麼兩個整數的12次方之和不能等於另一個整數的12次方
    全地球人都是知道勾股定理中的3,4,5,但卻不找知道更高次方情況下的費馬大定理。(雖然1995年已被英國數學家解決)這是一個更大的數,雖然很大,同樣滿足勾股定理。你知道如何找出所有的勾股數嗎?前面的許多文章都已經詳盡地說明了z我們還可以得到三個整數或四個整數的高次方的情況下的等式我們來看看這個,成立嗎?
  • LeetCode-50.求X的N次方(Pow(x, n))
    Pow(x, n)實現 pow(x, n) ,即計算 x 的 n 次冪函數。是 32 位有符號整數,其數值範圍是 [−2^31, 2^31 − 1] 。來源:力扣(LeetCode)連結:https://leetcode-cn.com/problems/powx-n/Link:https://leetcode.com/problems/powx-n/暴力破解O(N)for循環一個個乘class Solution:
  • 469,位運算求最小的2的n次方
    給一個函數f(x),返回一個不小於x的最小的2的n次方。描述的比較繞口,舉個例子。f(7)=8f(9)=16f(30)=32f(64)=64注意:x是正整數0<x<Integer.MAX_VALUE我們看到返回的結果都是2的n次方,並且是不小於x的最小的2的n次方。
  • 數論中著名的猜想
    被證明的猜想費馬大定理:古希臘數學家丟番圖所著的《算術》一書中,收錄了一個不定方程丟番圖給出了該不定方程的一組正整數解其中m>n是任意正整數。費爾馬是個「不務正業」的業餘數學家,他的本職工作是一名法官,在那個年代法官幾乎是無社交生活的,他的大部分精力都花費在了鑽研數學和物理問題上了。
  • 費馬:猜想還在繼續 - 遇見數學
    之後,人們對這一猜想的興趣濃厚不減,有人做了大量檢索,發現當 n≥5 時,即使 a<b<c 為3個連續正整數,an+bn 都小於 cn,現在看來,要麼費馬就是知道了an+bn<cn,證不證我猜想的是對的,除了 n=3、4 需要特別證明,其它任何 an+bn 是不可能等於 cn 的,證明這個可就簡單多了,然而在後世的幾百年裡,這可苦了不少的數學家以及數學愛好者們。
  • 正整數的性質 C6
    證明:存在無窮多個正整數,它不能表示為一個完全平方數與一個質數之和.解: 抓住質數不能表示為兩個大於 1 的正整數之積這個特性,引導我們到完全平方數中去尋找符合要求的數,因為此時我們可用平方差公式.設 y 是正整數,我們尋找使 y² 不能表示為一個完全平方數與一個質數之和的條件.
  • 理解黎曼猜想(二)兩個自然數互質的概率是多少? | 袁嵐峰
    好,現在讓我們把視線投向任意正整數s對應的ζ(s)。在這裡可以告訴大家,對於正的偶數s,ζ(s)是可以快速求出的,而且其中總是包含圓周率π的s次方。例如ζ(4),也就是所有自然數的四次方的倒數之和,它等於π4/90,約等於1.0823。
  • x的n次方-1的因式分解及應用
    下面公式為初等數學中常用的2個在初高中大部分老師對於第二個公式都是直接讓記住,但如果不經常使用,勉強記住不僅容易記錯而且很容易忘記,還是理解了再記憶更加容易。今天小編介紹的是x的n次方-1的通用分解因式和他的證明,以及公式在等比數列前n項和and某個高等數學等價無窮小的證明中的使用。先上公式那麼這個公式有什麼用呢?1,求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雖然在初等數學教科書中用了倍差法推出了前n項和公式,但是我們也可以用上面的公式求。
  • 牛頓和歐拉跨時空的合作:從廣義二項式定理談起
    我們知道當m與n為正整數時,我們得到的是帕斯卡的二項式定理,我們可以把這些展開式寫成如下圖形式,我們之所以可以寫成無限項的形式是因為如果(x+1)的n次冪的展開式如果進行升冪排列,第n+2項開始係數將會出現(n-n)這個因子,所以之後的項都為0了,因此上圖的內容可知在n或m為正整數時展開式為有限項 。
  • √2的√2次方是無理數嗎?
    定義:一代數數ξ乃適合方程之根,此處,an,an-1,…,a1,a0是有理整數,若此式不可分解,且an≠0,則此ξ稱為n次的代數數.若an = 1,則此ξ稱為n次的代數整數.非代數數的數稱為超越數。
  • 讀讀歐拉吧,他是我們所有人的大師
    如果我們只看該級數的前 n 項,會發現它們的總和接近 ln(n)——實際上,正如歐拉所證,隨著 n 變大,前 n 項之和與 ln(n) 的差越來越接近一個固定數,而這個奇妙的數如今被稱為歐拉-馬斯克若尼常數,它的值約為 0.5772...。但是我們對它的了解甚少,甚至不知道它是否是一個有理數。
  • 費馬猜想真有簡潔證明: 本原解化約律和冪尾數周期律
    該猜想的證法,後來發現跟懷爾斯的證明很相似,懷爾斯是通過證明谷山-志村猜想以及弗賴猜想(已獲證的肯.黎貝定理)來完成證明費馬猜想成立的,谷山-志村猜想講的是,橢圓方程若有解(M-序列)必可模形式(E-序列),也是將解集歸屬到更大範疇中去。其簡化歸屬過程是證明關鍵,它是通過三大方法整體實現的。一個是科利瓦金方法,另一個是弗萊切方法,再一個是巖沢理論,三者協同完成了約化歸屬映射的證明。
  • 怎麼求一個數的n次方?
    怎麼求一個數的n次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一、前言excel是我們工作中經常使用的一款表格製作工具,它不僅僅只是用來製作表格,而在表格數據的處理方面也顯得非常突出。excel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函數,對於一些常用簡單的函數我們應該要了解,這能大大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 作家唐國明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猜想得出的定理
    因此,即比任一大於2的偶數自身小的素數中至少有一對相同或不同的素數之和等於這個偶數。如果一個偶數不能表示為兩素數之和,那麼能表示為偶數的所有奇數對,全是合數。通過前面論證與舉例證明得知,這定理不成立。因此,一個偶數能表示為兩素數之和。一個偶數越大,一個偶數能表示成兩個素數之和的概率卻在不斷增大;而一個偶數越小,一個偶數能表示成兩個素數之和的概率卻越小。
  • 從3到n:費馬大定理得證歷程
    公元前500年前後,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宰殺百牛歡宴,慶祝畢達哥拉斯定理的發現: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平方之和等於斜邊平方,即x2+y2=z2。
  • 根號十的負二次方等於多少 √10的負2次方
    根號十的負二次方等於十分之一。根號10等於10的2分之1次方,10的2分之1次方的負2次方等於10的負1次方,等於10分之1。若aⁿ=b,那麼a是b開n次方的n次方根或a是b的1/n次方。開n次方手寫體和印刷體用表示,被開方的數或代數式寫在符號左方√ ̄的右邊和符號上方一橫部分的下方共同包圍的區域中,而且不能出界。
  • 素數判別和整數分解存在多項式算法
    編者按:數學家有個驚奇的發現,黎曼猜想如果成立,屬於NP完全問題的素數判別和整數分解必存在多項式算法。而廣義黎曼猜想通過相鄰論已獲存在性證明,11月4日的澎湃新聞發布過該論文《希爾伯特第八問題有望終結:黎曼猜想獲證!》
  • 2的0次方為什麼等於1?
    、10、1又分別可以使用10^3(10的3次方)、10^2、10^1、10^0來表示,所以十進位計數法的數位都是10^n的形式,n從右往左分別為0、1、2、3、4.....,10稱作十進位計數法的基數或底,n稱作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