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醫科大學發現促進胃癌進展的重要lncRNA

2020-12-05 人民日報

近年來大量研究表明長非編碼RNA(LncRNA)在基因組印記以及染色質修飾,轉錄激活,轉錄幹擾等多個生物學過程中發揮重要的調控作用並且在多種癌症中出現表達失調。雖然關於lncRNA的研究取得眾多進展,但絕大部分lncRNA的功能仍然是不清楚的。

來自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束永前等人對在胃癌中發揮重要調控作用的lncRNA進行了深入分析,並對FOXD2-AS1在胃癌進展中發揮的功能以及調控的相關生物學機制進行了深入了解。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Oncogene上。

研究人員通過深度分析發現FOXD2-AS1在胃癌中顯著上調並且與腫瘤大小,癌症發展階段和不良預後存在正相關關係。他們又對GEO資料庫進行基因富集分析,結果表明與細胞周期和DNA複製相關的基因在FOXD2-AS1高表達的病人中存在顯著富集。功能研究表明FOXD2-AS1功能缺失能夠通過抑制胃癌細胞的細胞周期進程抑制細胞生長,而FOXD2-AS1的表達上調能夠促進癌症進展。

進一步的研究表明甲基轉移酶EZH2和去甲基化酶LSD1能夠與FOXD2-AS1結合併可以對其進行功能的調節。從機制上來說,FOXD-AS1通過EZH2和LSD1介導EphB3下調促進胃癌發生。這些結果表明在胃癌發生過程中FOXD2-AS1可以通過與EZH2和LSD1發生直接相互作用抑制EphB3發揮腫瘤誘導因子的作用,因此該分子或可成為檢測癌症發生的新標誌物。

原始出處:

Tong-peng Xu, et al.Upregulation of the long noncoding RNA FOXD2-AS1 promotes carcinogenesis by epigenetically silencing EphB3 through EZH2 and LSD1, and predicts poor prognosis in gastric cancer. Oncogene (2018), doi:10.1038/s41388-018-0308-y

(來源:生物谷)

相關焦點

  • 南京醫科大學胃癌研究刊登國際期刊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Research》在線刊登了南京醫科大學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一項合作研究
  • 非編碼RNA之lncRNA最新研究進展(第3期)
    5.Cell Death&Disease:lncRNA結合miRNA促進結腸癌增殖和轉移doi:10.1038/s41419-018-0759-7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長非編碼RNA在癌症進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關於lncRNA SNHG7在結直腸癌中的研究仍然較少,該分子如何參與結直腸癌進展仍然不清楚。
  • 南京醫科大學研究生培養模式獲全國推廣
    使用手機、電腦,利用零散的時間培養醫學研究生,南京醫科大學在全國率先進行的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POC)教學改革在業內得到了認可。11月4日,在該校召開的全國醫科院校研究生院聯盟共建SPOC項目啟動暨課程研討會上,記者了解到,這一教學方法將在其他44所醫科院校內進行推廣。
  • 理性分析浙江工業大學、南京醫科大學進入雙一流的概率!
    據香蕉整理數據發現,光南京市境內就有諸如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等12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包括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大學建設高校),而浙江杭州卻只有浙江大學、中國美術學院兩所「雙一流」建設高校。雖然浙江「雙一流」高校只有三所,但是,其省屬大學的綜合實力是非常優秀的。今天,香蕉要跟大家說的是浙江工業大學和南京醫科大學誰更有可能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
  • 2020江蘇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博士後招聘公告
    聯繫方式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網址:http://yxy.njmu.edu.cn/。聯繫人:冒老師,025-86868467。Email:yxy@njmu.edu.cn。Email:yongji@njmu.edu.cn韓峰教授韓峰教授現為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院長。課題組主要圍繞危害人類健康的神經精神疾病與心腦血管重大疾病,開展發病機制和藥理毒理學研究,關注神經血管單元信號組分間通訊規律,同時兼顧藥物新靶點發現、臨床生物標誌物發現及創新藥物研發。
  • 確診胃癌後,他的半個胃被切除!這些症狀,都是胃癌的「腳步聲...
    胃癌是我國第二大高發的癌症,針對胃癌,最近南京醫科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團隊一起建立了風險分析模型,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柳葉刀·腫瘤學》(The Lance Oncology)雜誌上。
  • 南京大學發現植物根應答病原菌的新機制
    由於生長素的區域化分布依賴於其轉運體PINs家族的特定成員,該文章分析多個pin突變體植株,發現pin2突變體對Pep1表現出超敏感,而pin3突變體為耐性的生長表型。但是, pin2 pin3 雙突變體表現出與野生型植株相類似的Pep1反應,表明PIN2降低,而PIN3促進Pep1處理所導致的根生長抑制。
  • 南京醫科大學校長、啟東人沈洪兵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紮根江蘇沃土,潛心腫瘤科研   作為一名江蘇人,1999年從上海醫科大學流行病學專業博士畢業後,沈洪兵決定回到江蘇,選擇在母校南京醫科大學繼續從事研究工作。這一待,就是二十年。   在這二十年裡,他的頭銜一直在變化,從南京醫科大學的一名普通助教、講師,到副教授、教授,再到如今的南京醫科大學校長,而始終不變的,是他對待醫學研究一如既往的赤子之心。   作為江蘇省惡性腫瘤標誌物與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沈洪兵多年來致力於腫瘤研究,尤其是對腫瘤分子的基因組學研究。
  • 南京大學醫學院:提醒南京醫科大學,我走的是小而精路線
    南京大學醫學院:提醒南京醫科大學,我走的是小而精路線!一種觀點認為,南大自己的醫學院是合併鐵路學校來的,比較菜。若南大和南醫大合併了之後,南大醫學院和原南醫大怎麼區別,好好的南醫大學子被當成南大醫學院的菜雞了,南醫大肯定不願意……
  • Cell Death&Disease:lncRNA結合miRNA促進結腸癌增殖和轉移
    2018年6月2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長非編碼RNA在癌症進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關於lncRNA SNHG7在結直腸癌中的研究仍然較少,該分子如何參與結直腸癌進展仍然不清楚。
  • FASEB J:南京醫科大學發現DNA修復基因和男性不育有關!
    2019年4月24日訊 /生物谷BIOON /——X射線修復交叉互補基因1 (XRCC1)是一種關鍵的DNA修復基因,在維持基因組穩定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精子發育(也稱為精子發生)的早期階段高度表達。然而,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還不清楚XRCC1的確切作用機制。最近發表在FASEB Journal上的一項動物研究檢測了XRCC1在小鼠精子形成中的作用。
  • 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落戶寧夏醫科大學總院
    24日,60多歲的患者單平珍因先前做過心臟手術,不能進行電子胃鏡檢查,因此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為其做了「磁控膠囊胃鏡檢查」。這是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運用膠囊胃鏡機器人技術為胃病患者診療的最新一個病例。據了解,2017年8月,由包括中華醫學會、中國醫師協會、中國抗癌協會在內的五大醫學專委會聯合發布的《中國磁控膠囊胃鏡臨床應用專家共識》指出,磁控膠囊胃鏡對胃部疾病診斷的準確性與傳統電子胃鏡高度一致,是胃病檢查和初篩的重要工具,將對我國胃部疾病的早發現和早診斷髮揮重要作用。
  • 西南大學崔紅娟教授在腫瘤生物學研究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
    ,以幹細胞生物學為依託,近期在腫瘤生物學及其家蠶疾病模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最新研究進展。該研究原創性發現了睪丸特異性基因OIP5可以促進腦膠質瘤的增殖和轉移,對腦癌患者病情及預後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此外,董振博士生揭示了神經降壓素受體NTSR1在膠質母細胞瘤中的作用機制及其作為治療靶標的潛在價值。
  • 首次發現!山東大學醫學團隊為胃癌診治提供新思路,獲國際關注!
    探尋胃癌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尋找有效的分子診斷標誌物和治療靶點對於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是極為重要的。研究人員發現hsa_circ_0004872在胃癌組織中表達下調,與相應的線性RNA相比具有更高的穩定性,過表達hsa_circ_0004872能顯著抑制胃癌細胞增殖、侵襲和轉移。機制上,hsa_circ_0004872作為miR-224-5p的"分子海綿"發揮調控作用,而miR-225-5p能夠顯著促進胃癌細胞增殖、侵襲和轉移並調控靶蛋白Smad4和p21的表達。
  • 南京醫科大學研究人員在Hepatology雜誌發文揭示肝癌特異性Wnt共...
    但是Wnt信號在正常生理過程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直接靶向Wnt或其受體FZD來抑制Wnt信號激活勢必會對正常細胞產生影響,造成不可預期的off-tumor副反應。因此,靶向腫瘤特異性Wnt共受體,是降低off-tumor副反應、阻斷Wnt信號激活、抑制腫瘤生成的可行性策略。
  • 南京大學研究組及合作者在納米酶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撰文:王小宇 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納米酶是指具有類酶催化活性的功能納米材料。與天然酶相比,納米酶擁有眾多優點,如價格低廉、穩定性高以及可大量製備等。得益於納米技術、生物技術、催化科學以及計算科學的迅速發展,納米酶已經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突破(參見: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019, 48, 1004-1076)。
  • 吃個膠囊就能做胃鏡檢查,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落戶寧夏醫科大學...
    12月24日,60多歲的患者單平珍因先前做過心臟手術,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為其做了「膠囊胃鏡檢查」。這是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運用膠囊胃鏡機器人技術為胃病患者診療的最新一個病例。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正在為志願者進行胃癌篩查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消化科主任、主任醫師楊少奇介紹說,患者在受檢時,吞下的膠囊就像一部微型相機,醫生通過精準磁控技術,控制胃內膠囊的運行軌跡,對胃內6大解剖部位進行全方位系統化拍攝,同時對可疑病灶進行重點反覆觀察。 患者只需要喝一口水,吞一顆膠囊,在檢查床上躺15至30分鐘,就能完成一次舒適、安心、準確的胃鏡檢查。
  • 免疫治療藥物獲批,晚期胃癌患者有望迎來生存突破
    在中國,胃癌是僅次於肺癌的第二大癌種。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胃癌診療規範(2018年版)》數據估算,我國每年新發胃癌患者有近50萬人,相當於每天有近1400人。但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胃癌患者普遍被發現得晚,加之高度異質性,造成治療艱難。免疫治療作為近年來抗癌領域的重大進展,備受醫學界和患者的關注和期待。
  • 項目文章|Molecular Cancer:circCCDC9 通過 ceRNA 機制抑制胃癌進展
    研究背景胃癌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由於對早期胃癌的篩查不足和疾病的隱匿性,多數患者初診即已處於胃癌晚期。目前胃癌的預後仍不盡人意,因此探究胃癌發生發展的具體分子機制,對於胃癌的診治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晚期胃癌小分子靶向藥物研究取得突破
    原標題:中國晚期胃癌小分子靶向藥物研究取得突破  新華網北京12月13日電(記者胡浩)據中國國家衛生計生委網站13日消息,中國自主研製的用於治療晚期胃癌的小分子靶向藥物「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批准上市,這是中國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支持下,在腫瘤治療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