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增長VS線性增長帶來一系列問題

2020-11-25 中金期貨

  今天給大家講幾個小故事。

  1. 翻倍的增長:

  97年南下到當時的一個副省級城市。一位領導請我們吃飯時說, 我們最近修了XX南大道,按照規劃足夠我們發展20多年,你看這路多寬,絕不會堵車!

  2010年我多次回訪該市,多次遇到高峰期XX大道堵車。實際上,該市已經為改善路況做出了大量的努力。為什麼經常有規劃趕不上經濟和群體效應發展的情況呢?

  原來我們很多人在思考趨勢時,比較習慣使用線性思維。即年增長10%,那麼7年後是=1+10%+10%+10%+10%+10%+10%+10%

  =1+10%x7=170%,

  14年後是240%。

  而實際情況卻很可能是指數增長而非線性增長,即7年後是=1x(1+10%)x(1+10%)x(1+10%)x(1+10%)x(1+10%)x(1+10%)x(1+10%)

  =(1+10%)^7=195%,

  14年後是380%。

  14年下來整整多了140%。  


  

  使用線性思維。即年增長10%,那麼21年後是=1+10%x21=310%。

  實際指數增長。即年增長10%,那麼21年後是=(1+10%)^21=740%!

  21年下來整整多了430%!  


  使用線性思維。即年增長10%,那麼28年後是=1+10%x21=380%。

  實際指數增長。即年增長10%,那麼28年後是=(1+10%)^21=1442%!

  28年下來整整多了1062%!  


  但是小小的10%的指數增長很快就會翻倍,每7年翻一倍,很快就讓人瞠目結舌了。

  我們可以粗略地計算一下翻倍時間T=70除以(每期增長速率*100)。

  如果是10%,就是T=70/(10%x100)=7年。7年翻一倍。

  難怪已故的科羅拉多大學Albert Bartlett博士在《Arithmetic, Population and Energy》一書中的著名警句是: 「The greatest shortcoming of the human race is our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exponential function」。

  我們翻譯一下就是: 「整個人類的最大的致命弱點就是我們無法理解指數增長。」

  2 . 倒推的翻倍增長:

  現在讓我們反過來倒推一下翻倍故事的深意。

  如果一個大瓶子裡有個細菌。這個細菌每過一分鐘,就會分裂一次,把一個細菌細胞變成兩個,直到裝滿整個瓶子為止。瓶子很大,細菌很小很小。

  假設某天12:00時,細菌剛剛裝滿了整個瓶子,那麼11:59時,瓶子裡有多少細菌呢?

  答案是:二分之一,50%。空餘空間50%。

  那麼11:58時,瓶子裡有多少細菌呢?

  答案是:四分之一,25%。空餘空間75%。

  那麼11:57時,瓶子裡有多少細菌呢?

  答案是:八分之一,12.5%。空餘空間87.5%。

  那麼11:56時,瓶子裡有多少細菌呢?

  答案是:十六分之一,6.25%。空餘空間93.75%。

  那麼11:55時,瓶子裡有多少細菌呢?

  答案是:三十二分之一,3.125%。空餘空間96.875%。

  那麼11:54時,瓶子裡有多少細菌呢?

  答案是:六十四分之一,1.5625%。空餘空間98.4375%。  


  11:54時細菌群佔整個空間資源才1.56%,是不是很少啊?

  但是,但是!

  但是不需要太多翻倍時間,只需要5-6個翻倍時間T,整個空間已經沒有資源可以再去擴張了。

  試想一下瓶子是我們的地球,細菌比方是我們人類這個物種。那將會怎樣。

  在我們還沒意識到危機即將降臨之前,已經離我們碰撞危機南牆不遠了,而且我們人類很多即將來臨的危機原來是在以指數增長的加速度實現著,這多麼可怕。

  現在再讓我們回想一下很多方方面面提倡的保經濟增長7%-10%。經濟增長不是憑空來的,是一方面要按同等7%-10%的一定比例消耗各種能源或資源,另一方面要製造同樣7%-10%的廢物汙染的。我們現在可以聯想一下現在,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的空氣品質了。大家心中有了更明晰和更宏觀的答案了吧。十年後呢,二十年後呢?

相關焦點

  • 動不動就扯「指數增長」,線性增長的公司招誰惹誰了?
    貪婪的投資者的眼光永遠只盯著那些具備網絡效應的公司,但我們的蛋糕有限,容不下那麼多的指數性增長空間。所以這種情況下最後就只有勝者為王、贏家通吃一種局面。但Basecamp創始人DHH提出,其實創業者並不是沒得選。指數增長是一種選擇,線性增長也是一種選擇。誰說歲月靜好、和諧共處、工作生活平衡就不是一種好選擇呢?指數增長奪走了所有的榮耀。
  • 淺說數學的指數增長
    在數學上,指數增長是指數量隨某一變量增加時的一種特定方式。當數量相對於變量的瞬時變化率 (即導數 )與數量本身成正比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這種增長被描述為一個函數,隨變量指數增長的量是變量的指數函數。指數增長隨變量增加而增長的速率一般都遠超過線性增長或冪增長。如上圖所示,指數增長(綠色)如何超過線性增長(紅色)和冪增長(藍色)。
  • 企業實現指數級的增長,最終要學會聚變和裂變的商業玩法
    同樣公司賴以生存的生產資料和生產要素,也存在稀缺性,這使得公司的成長速度無法突破生產資料擴張的局限,呈現線性的增長,也就是說,每增加一份生產資料,如房地產、設備和勞動力,就會增加一份產品;在工業技術進步的驅動下,每增加一份生產資料,可能會由於效率的提升而增加三倍的產品,但仍然不改變線性增長的本質。
  • 樊登:為什麼你的公司還沒有實現「指數級增長」?
    這次分享中,樊登說,我們的大腦是線性發展,而世界的本質卻是冪次發展。如果遵循五條冪次法則,產品就有望獲得指數級增長。分享學員|樊登混沌創業營學員、樊登讀書會創始人我們所在的世界不是線性分布,而是冪次發展的。
  • 自然增長的指標制定與裂變式增長的極限
    我每多投入一筆差不多金額的資金,我都可以帶來一批差不多數量的用戶?投入資金和用戶增長之間是不是有一個最合理值?大家廣傳的「指數型增長」真的是做到了指數型嗎?指數型增長又代表產品處在什麼狀態?非指數型增長產品的危機是什麼?
  • 函數模型應用實例 - 三種不同的增長模型
    內容章節:函數的應用 - 函數模型的應用實例 - 三種不同的增長模型(1)三種增長模型:【1】直線上升,【2】指數增長,【3】對數增長。(2)三種增長模型的曲線說明:【1】指數增長遙遙領先,所以稱為指數爆炸;【2】線性增長比對數增長要快得多;【3】對數增長最慢,而且隨著x的增加y的增加越來越慢。根據這三個函數的定義不難理解上述增長趨勢;【4】線性增長有時也用二次函數代替,畢竟線性函數的模型過於簡單,很多時候是用二次函數來代替線性增長的。
  • 說好呈S型曲線結果呈線性增長,為什麼新冠感染曲線不按常理來?
    說好呈S型曲線結果呈線性增長,為什麼新冠感染曲線不按常理來?然而,有些解釋不夠充分:許多國家在第一個高峰後顯示的感染曲線呈線性上升,與流行病學模型預期的S型曲線形成鮮明對比,那麼該如何解釋這種上升?維也納複雜性科學中心(CSH)的科學家們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一篇新論文,對感染曲線的線性增長給出了解釋。「在大流行開始時,COVID-19感染曲線顯示了預期的指數增長。」
  • CCS Chemistry | 線性增長與三維延伸調控交聯結構,PEI薄膜製備...
    吉林大學張雲鶴教授課題組通過調控可自交聯聚醚醯亞胺(PEI)分子鏈的線性增長與分子鏈三維延伸形成網絡結構間的關係,得到了一類具有優異介電儲能性能的耐高溫聚合物電介質材料。吉林大學特種工程塑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張雲鶴教授課題組結合聚醚醯亞胺及苯炔基基團的優點製備了一系列可自交聯的PEI低聚物。苯炔基在氧氣下的交聯反應包括兩個過程:分子鏈段的線性增長及分子鏈段三維延伸形成網絡結構。其中,聚合物分子鏈增長可以改善薄膜的力學性能及表觀形貌;分子鏈段三維延伸形成網絡結構可有效抑制鬆弛現象,提升介電性能(圖1)。
  • 2017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比上年增長34.1%
    2017年,五個分類指數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網絡經濟指數。2017年,網絡經濟指數高達362.1,比上年增長79.1%,對總指數的貢獻率為34.5%2017年,知識能力指數為128.5,比上年增長2.7%,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對總指數的貢獻率為12.2%
  • 人工智慧的「指數」增長正在改變計算的本質
    Young表示,人工智慧的使用達到了一個「指數階段」,同時摩爾定律,幾十年前關於半導體進步的經驗法則已陷入停滯狀態。所有計算需求的增長都加起來就是「超級摩爾定律」。傳統的神經網絡可能有數十萬個這樣的重量,必須計算,甚至數百萬,谷歌的科學家們說「請給我們一臺重量級的機器」,計算機能夠計算萬億的重量。這是因為「每次你將神經網絡的大小增加一倍,我們的準確度就會提高。」 。
  • AI計算力呈現指數增長,3個月翻番遠超摩爾定律
    指數慄 編譯 OpenAI眾所周知,人工智慧近年來發展迅猛,計算能力的提升功不可沒。今天,OpenAI發布了一份分析報告,說的是2012年開始,AI訓練所用的計算量呈現指數增長,平均每3.43個月便會翻倍。
  • 用「冪次法則」來改變世界,讓你的公司實現指數式增長
    我們所在的世界不是線性分布,而是冪次發展的。矽谷投資教父彼得·蒂爾認為,不論是我們的投資還是生活,都遵循著冪次法則(二八定律),即20%的關鍵投資帶來80%的收益。法則一:MGM(Member Get Member)營銷策略只有讓每一個客戶成為新客戶的來源,才能發生客戶數的指數型增長。ofo通過分享自己的騎車碼可以讓別人免費騎車,戴威他們就是這樣做的。另一家做的很棒的企業叫Keep(鍛鍊身體的),每一次運動完了以後都會讓你在朋友圈分享。
  • IPG光子納入標普指數 華爾街看好雷射巨頭增長潛力
    陳曉剛全球光纖雷射器製造巨頭IPG光子(IPG Photonics納斯達克交易代碼:IPGP)將於3月7日美股開盤時被納入標準普爾500指數,意味著這家科技公司即將翻開新篇章。此次被納入標準普爾500指數,標誌著IPG光子已經有資格與美國最具實力的大公司比肩,共同成為美國股市的風向標。位列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之後,許多指數型基金將被動配置IPG光子的股票,這將對它的股票價格帶來正面影響。
  • 2018年票據市場恢復增長 中國票據發展指數達到13699點
    票據貼現與普通貸款相比其融資成本往往較低,且流程簡單、獲得資金周期短,特別是對於信用等級相對較低的中小企業,銀行承兌匯票所具有的銀行信用、放款速度快等特點,對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作用。2018年末票據融資餘額為5.78萬億元,比2001年增長了16倍,其中由中小企業申請的貼現業務量約佔三分之二,票據業務已成為中小企業獲得金融支持的重要渠道。
  • 睡前攝入緩釋蛋白會帶來更多的肌肉增長?不一定!總攝入才是關鍵
    一般來說,我們的最後一頓飯到第二天早餐都會間隔8-10小時。因此,在最後一頓攝入吸收比較慢的蛋白質,可以讓我們的肌肉在睡覺期間持續保持合成代謝。這個理論聽起來比較有道理,但實際如何呢?本文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話題。睡前攝入蛋白質,肌肉增長更快?
  • CAR T細胞治療火熱,其靶向生物標誌物的研究呈指數級增長態勢
    隨著CD19的成功發現,在過去的十年中,又在一系列人類惡性腫瘤中發現了大量新的靶向生物標誌物。截至2018年5月在臨床實驗中用到的生物標誌物種類劇增、數量呈指數增長   截至2018年5月,共有100多項臨床試驗正在進行,涉及的表面生物標誌物超過25種,研究幾乎涵蓋了人體的每種組織。大量臨床試驗的開展不僅在患者臨床結局方面帶來了可喜的結果,同時也使得探索可用於CAR T治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的研究數量呈現指數級增長。
  • GDP縮減指數與增長速度_政策法規解讀_政策_中國政府網
    最近,部分媒體刊發了一些質疑中國GDP縮減指數進而質疑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文章。質疑的重點在於,GDP縮減指數與相關價格指數是否匹配,對工業增加值採用單縮法是否會引起GDP增速的高估?本文將從技術層面予以回答。
  • 2018年1-6月中國線性低密度聚乙烯產量同比增長1.2%
    中商情報網訊:據中商產業研究院資料庫顯示,2018年3月-5月中國線性低密度聚乙烯產量逐漸下降,2018年5月中國線性低密度聚乙烯產量為42.2萬噸,同比下降10.7%。2018年6月中國線性低密度聚乙烯產量有所回升,2018年6月中國線性低密度聚乙烯產量為45.1萬噸,同比增長6.3%。
  • 科學問題與教育學知識增長
    內容提要:學科的發展史乃是知識的增長史,一門學科知識的豐富性、層次性和更新速度決定著一門學科的社會價值和學術地位。保持知識的持續增長,是每門學科自身建設的需要,更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可是一百多年後,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Piaget,J.)在《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一書中卻以難以辯駁的事實提出了一個讓教育學人感到窘迫的問題:「為什麼沒有一門教育科學?」[1]這個問題激發了很多學者的思考和討論。美國東伊利諾伊大學教授麥克納(McKenna,F.R.)認為,制約教育學發展的第一原因是「教學不能像醫生和律師的工作那樣帶來引人注目、獲利較多、更易觀察的結果。」
  • 創辦指數型組織,從建立指數思維開始
    第一個重點是,指數型組織與線性組織的區別是什麼?預測數字與實際結果出現了10倍的差異,這種差異的產生就在於專家們用線性變化在預測行動電話行業的指數級增長。線性變化的特點是加法式的變化,一點一點的變化,然而指數級變化卻不是這樣,或許剛開始會很慢,但一旦達到某一個曲線的拐點,就會出現匪夷所思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