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休戰,斯巴達人很不甘心,決定在曼丁尼亞發動一場大會戰。戰前,阿爾戈斯的將軍對阿爾玗斯人說,他們是為恢復過去的權而戰,為了在伯羅奔尼撤保持從前已經取得了的平等地位使之永不失墜面戰,同時也是為了報復敵人以及鄰邦對他們所作的許多行而戰為了進行決戰,阿爾戈斯派出了兩支部隊。一支是訓練有素的精兵。
這支部隊是由國家發給經費,接受長期專門訓練的隊伍。這在古希臘進界是一支軍見的常備軍。構成這支隊伍的有一千名兵士,多數是貴族家庭的青年。另一支部隊是普隊伍,由按地域劃分的五個公民團體中產生。這裡要回溯一下。前面提到,在公元前五世紀前期,阿爾戈斯曾存在四個部落,那時的部隊部落組織。到前五世紀中期有了變化。識別阿爾戈斯人不再部落,畫據跑族區別,今約知三十個胞族的名字。
前四世紀晚期,阿爾戈斯人用「科麥」來區別。約在公元前450年左右,阿爾哥斯居民從基於部落分劃的四分法變成了基於地域方位而劃分的五分法。詳情不知,但變化是肯定的。在阿爾哥斯的部落似孚比在雅典的影更大。參加曼丁尼亞之戰的阿爾戈斯的普隊伍便是由五個地域單位抽出的五個分隊組成的,其成員年事較大。戰鬥中,阿爾戈斯的精銳部隊奮勇衝殺,曾在斯巴達的陣線上攻出一條缺口,但它的普通部隊卻被斯巴達的中軍打垮,紛鈴數逃。
戰爭的結局懸斯巴達獲勝。阿爾戈斯的精兵幸得安全撤退。曼丁尼亞之戰直接改變了伯羅奔尼撒半島的政治形勢。阿爾戈斯的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也發生了變化。阿爾戈斯的親斯巴達派(青年貴族)佔了上風。公元前417年初春,他們企圖顛覆阿爾哥斯的民主政體,適逢斯巴達人來求和,兩國達成五十年和平同盟條約,雙方保留決定自已事務的權力。就阿爾哥斯來講,條約只是為了保衛自己的獨立,而不是向斯巴達的霸主地位挑戰。
阿爾戈斯人甚至同斯巴達人共同組織了一支遠徵軍。但斯巴達軍先開抵西居昂,聯合西居昂後兩軍一起到阿爾哥斯取了民主政治政府,建立了親新巴達的貴族寡頭政體。這個政體統治了八個月,寡頭領神布裡亞斯實行暴政,不得人心。阿爾戈斯的民主派也不乏外界的同情。公元前417年夏,民主派在利用斯巴達人慶祝節日的體戰期間,向貴族派發起攻擊,殺死並放逐了一些人。民主派於斯巴達而與雅典結盟,並全民動員著手修建一個直通海邊的長城。雅典派了能工巧匠來援建。
前417-416年冬,斯巴達企圖幫助阿爾戈斯的貴族派東山再起,沒有成功。前416-414年夏這段時間,斯巴達的努力旨在恢復阿爾哥斯的貴族政體;雅典的行動卻是要保護民主政體。斯巴達人次興師入侵阿爾戈斯。其中兩次,他們與其同盟者一起攻入了阿爾戈斯的國土(前416-415年冬,414年夏)。當時雅典曾兩次從海路援助阿爾戈斯,但每次都是在斯巴達人離去之後オ到達。只是在前416年3月,雅典到阿爾哥斯才擄走了親斯巴達的三百名阿爾哥斯人。所以,斯巴達人與雅典人一直未在阿爾哥斯交戰過。
後來,阿爾戈斯曾派五百人參加了雅典的西西里遠徵軍,且直間斯巴達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公元前370年,阿爾哥斯民主派將一千二百多名反對派用棍蒂打死。是年,阿爾戈斯加入阿卡地亞同盟,與斯巴達對峙。以後、阿爾戈斯仍活動在希臘歷史舞臺上,但確實是不引人法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