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半民主遇上奴隸制,雅典與斯巴達誰將稱霸?奴隸經濟戰爭後遺症

2020-12-06 史實追蹤

01前言

公元前五世紀是希臘半島地區城邦政治發展的黃金時期,此時的希臘雖然城邦林立,但是他們各自擁有自身的一套民主政治體系,並且這種較為完善的民主政體在今天人們的眼裡仍然是如此值得稱讚與學習。在眾多城邦政治的發展中,雅典的民主制度改革及其執行是最為徹底,民主政治體制也是最為發達的。在經歷了梭倫、伯利克裡以及克裡斯提尼等人的政治改革後,直接達到了民主政治的頂峰。

雖然雅典的民主政治非常值得讚賞,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其當時城邦的本質還是屬於奴隸制體制,因此這種名義上的民主只是雅典男性公民的民主,這一民主甚至連自由之身的女性都被排斥在外。所以對雅典民主政治的認識是應當運用全面、辯證的眼光來看待的。正是因為這種民主執行範圍的狹隘性才會使得之後的民主雅典開始向帝國雅典演變

希臘半島

而作為希臘半島的另外一大城邦斯巴達,是唯一能與雅典在城邦實力相抗衡的城邦。也正是斯巴達的存在,才會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雅典極具擴張需求的野心。斯巴達雖然在民主政治上與雅典不能相提並論,但是他那強大的軍事城邦實力確實是當時整個希臘半島眾多城邦有目共睹的。斯巴達勇士便是整個城邦軍事力量的重要支撐群體,這也是日後與雅典進行決戰的基幹力量

本文所要介紹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就是發生在分別以雅典和斯巴達為首的兩大軍事政治同盟之間。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為了各自在政治、經濟、領土以及軍事的擴張展開了角逐,這是希臘半島古典時期一次陸上、海上進行全方面軍事角逐的世界大戰。這次戰爭從根本性質來說就是兩大城邦的殖民擴張,正是雙方在發展擴張途中遭遇了瓶頸,因此便藉助戰爭解決

雅典城邦

02戰爭爆發前雅典與斯巴達各自的現狀

首先我們先談一下伯羅奔尼撒同盟,這個以斯巴達為絕對領導的城邦聯盟因伯羅奔尼撒半島而得名。在同盟成立之前,整個半島上在政治、軍事實力強最為強大的當屬斯巴達,能夠與其形成對抗的城邦基本沒有,再加上斯巴達長此以往奉行的軍國主義政策,使其在半島上逐漸樹立起絕對的權威。斯巴達提倡建立伯羅奔尼撒同盟的初衷我們可以顯而易見。

那就是隨著斯巴達自身實力的不斷擴張,一個小小的城邦已經很難承受其強大的政治、軍事實力。因此為了尋求更大的權力,軍事氛圍極為濃厚的斯巴達向周邊弱小的城邦拋出聯盟的信號,以便率先稱霸整個伯羅奔尼撒半島,進而走出半島邁向整個希臘。同盟建立之初,斯巴達為了迷惑友邦,便以各種利益想誘惑使得大多數的城邦全部加入進來。

斯巴達城邦

同時在章程的制定、同盟的機構設立方面體現了一定程度上的民主,斯巴達的野心在同盟建立之初並未完全展現出來。但是隨著同盟建立時間的推移,加上斯巴達本身實力的加強,其在同盟中的話語權也就愈來愈重,因此同盟越來越從原來的民主性質變成了斯巴達一家獨大,搞獨裁的同盟而且這個同盟的性質也已經逐漸向殖民擴張的方向發展,當然這是受到了斯巴達濃厚的軍事色彩所導致的

斯巴達方面情況基本就是這樣,再看雅典及其周邊城邦,其實狀況和伯羅奔尼撒半島差不多,基本上也是通過以雅典為首建立的同盟,然後雅典一步步走向同盟主導地位,支配其他城邦這樣的道路。雅典城邦一直都是古希臘城邦政治中的核心,與他能夠相提並論或者說有資格能與雅典齊名的也只有斯巴達了。雅典走的是奴隸制民主政治道路,文章的開頭已經介紹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及其適用範圍,可以看出所謂的雅典民主也只是具有局限意義上的民主。

斯巴達勇士

03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的原因及經過

從雅典奴隸制的根本政體上來看,隨著自身實力的增長,其對於權力、奴隸以及其他城邦的支配野心也在不斷膨脹。希波戰爭時期,雅典作為抵抗波斯進攻的頭號城邦,並且在希臘半島的眾多城邦中成為精神領袖,率領其他城邦進行了頑強抵抗,最終打退了波斯的進攻,取得了勝利。也就是在希波戰爭的後期,由雅典倡議,各個城邦通過決議建立了完全由雅典領導的提洛同盟,這是為最後的決戰所做的準備。

戰爭結束後提洛同盟依然存在,但是在民主性質上逐漸由於雅典的野心開始發生轉變,成為了雅典利用的工具。由此希臘半島上的兩大政治、軍事同盟開始發生了利益衝突,一場大戰不可避免。戰爭爆發前夕,雅典正處於伯利克裡執政期間,那是雅典民主政治發展的高峰時期,當然也是其侵略擴張野心的急劇膨脹時期。而斯巴達在經歷了十分徹底的軍事改革之後,剛剛出生的男孩就被賦予了為國家利益奮勇而戰的戰爭使命。

伯羅奔尼撒戰爭圖

雙方分別是希臘半島兩個同盟的領袖,因此在利益角逐方面擦出了火花這場戰爭歷時二十餘年,並且對今後希臘城邦的發展完成了深遠的影響。戰爭的導火索就是在公元前431年,底比斯城邦作為伯羅奔尼撒同盟的一員不斷向提洛同盟中的普拉提亞進行軍事騷擾,雅典進行軍事援助後擊潰底比斯,同時扣押本邦境內的所有底比斯人員。

縱觀雙方的軍事力量,雅典擁有一支十分完善且強悍的海上作戰部隊,而斯巴達則是在陸軍方面訓練有素,由此雙方相互利用各自的長處進行全方面的對抗。戰爭前期雅典一直處於優勢,但是雅典發動西西里遠徵成為整個戰爭的轉折點,這次遠徵雅典完敗而歸。公元前405年的羊河戰役,徹底摧毀雅典的抵抗,最終不得不與斯巴達議和

戰爭場景

04戰爭對希臘半島局勢的影響

底比斯的騷擾行為固然不能排除斯巴達唆使的可能性,而雅典也非常希望能有個藉口發動戰爭,這次底比斯的挑釁順應了雙方的心願,伯羅奔尼撒戰爭拉開序幕。雙方議和以後規定,提洛同盟就此解散,同時在合約上,斯巴達幾乎將雅典日常的軍事力量削弱到一個極點,僅僅能夠維持雅典的日常安危,徹底從軍事上消滅了雅典今後賴以擴張的基礎。雅典正式從政治、軍事等方面淪為了希臘半島的二等城邦,斯巴達成為了新的霸主。

戰爭結束後,雖然斯巴達方的聯盟取得了勝利,但是也損失慘重,其擴張的野心也不得不收斂,將發展的重心放在恢復城邦經濟上。戰爭不光對於昔日兩大城邦完成了巨大的影響,對於整個希臘半島的城邦政治亦是如此。雖然戰爭使得各城邦實力嚴重削弱,但是奴隸制經濟卻在此時獲得了空前的發展。這種異常的經濟現象為之後希臘半島城邦政治的走向埋下了伏筆。

伯利克裡

戰爭使得各城邦從中獲得了大量的奴隸,由此為本城邦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雅典以及斯巴達在這方面最為顯著。奴隸制經濟的發展使得城邦林立的希臘半島出現了統一的呼聲,經濟的發展使得各個城邦的聯繫更加緊密,同時奴隸群體的擴大也開始使奴隸在政治上有了話語權奴隸起義在戰爭後的各城邦中相繼爆發,城邦危機作為戰爭後遺症出現了。

所以說這場古希臘時期具有局部世界爭霸性質的戰爭,對於雙方的結局都是悽涼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使得原本相互制衡的兩大城邦領袖突然崩塌,斯巴達作為希臘地區唯一的霸主開始主導各邦,這一現狀也引起了眾多城邦的不滿和仇視。由此新一輪的城邦內戰正在醞釀之中,沒人知道何時會爆發,但是一旦爆發,整個希臘必然又會陷入極大的危機當中。

雅典海軍

05評價

伯羅奔尼撒戰爭雖然表面上是因為底比斯擅自對普拉提亞進行軍事打擊而爆發,但是究其根源就是雅典和斯巴達兩大城邦在戰爭前的各方面矛盾所導致的。如果給這次戰爭定性的話,無非就是兩大城邦在希臘半島的爭霸戰爭,俗話說一山難容二虎就是這個道理。然而戰爭雖然以斯巴達的獲勝而告終,但是結果並不是美好的。

斯巴達雖然在合約上對雅典進行了無情的打擊,並且自身也獲得了最大的利益,但是今後的發展卻暴露了戰爭的後遺症。不光是雅典、斯巴達,整個希臘半島從此開始陷入了奴隸制的危機當中,奴隸作為日益壯大的群體,對於政治權力的追求不斷加強,因此便開始運用武力來向當時名義上的民主政治發起了挑戰。這種挑戰對於當時戰後的各個城邦來說是具有毀滅性打擊的。

伯羅奔尼撒戰爭在我們看來雖然是希臘城邦的內部戰爭,但是我們的視野不能僅僅局限於此,我們要知道在不遠的東方還有一個大帝國在盯著希臘的局勢。那就是之前在希波戰爭中鎩羽而歸的波斯帝國,波斯一直在等待著機會實現徵服整個希臘半島的心願,尤其是徵服雅典和斯巴達。城邦內戰結束後,雅典和斯巴達兩個最強的城邦分別受到了致命打擊,波斯藉此插手希臘城邦政治

這就是之後城邦間戰爭爆發的主要原因。波斯作為東方的幕後黑手,給予希臘半島的雅典、科林斯等昔日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失敗城邦以武力支持來繼續向斯巴達挑戰,從此輝煌的城邦政治在內戰消耗中衰落下去。雅典作為昔日波斯的仇家,在希波戰爭中主導馬拉松戰役力克波斯,此時此刻卻聽命于波斯,不免令人唏噓,也許這就是歷史,讓人不可捉摸

相關焦點

  • 雅典和斯巴達的戰爭!
    雅典和斯巴達是怎樣陷入戰爭的? 雅典實力的增強引起了斯巴達及其盟友的恐慌,因而爆發伯羅奔尼撒戰爭。修昔底德的這個結論其實有些過於概括。畢竟雙方實力差不多,而且都各自有一群小弟,周邊還有各種敵人存在,隨便挑起戰爭並非明智之舉。
  • 雅典與斯巴達的戰爭最激烈時,因一場瘟疫意外平息了戰火
    而這次戰爭就是人類歷史上著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由於當時希臘最終在與波斯之間的戰爭取得了勝利,在希波戰爭結束之後,希臘的諸城邦迎來了短暫的繁榮,其中雅典成為了當時希臘最富有的城市。然而在公元前525年,位於當時希臘南部的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斯巴達,用武力脅迫了希臘在該地區的城邦國,組成了一個所謂的伯羅奔尼撒同盟。
  • 同樣是希臘的重要城邦,為何雅典和斯巴達如此不同?
    但是,作為統治階級的斯巴達人,在人數上僅佔全國總人口的二十四分之一,這樣懸殊的人數比例,從根本上催生了斯巴達將軍事能力視為第一要務的價值觀。雅典是由出逃民族建立的,可以推測構成雅典市民的主要民族本身軍事能力並不強,而因為外族入侵被迫離開家園的民族,很可能天然的更加希望與不同民族和平共處。
  • 主要由於雅典和斯巴達不是「一條心」
    這種分裂的局面,在給希臘帶來多樣性的文化財富和文明財富以及多樣性的經濟貿易活動的同時,也讓希臘在長久的歷史上 一直都未完成統一。 而在希臘世界的內部, 最強大的兩個城邦,就是雅典和斯巴達。
  • 希波戰爭,羅馬公投的後果,卻成了雅典和斯巴達的命運之戰
    不過,老天不作美,突然來了一場暴雨直接將他們那艘大船摧毀,這場即將發動的戰爭直接夭折在了去往希臘的路上,他們空手而歸。大流上為此咆哮不已,不但對他的女婿大發雷霆,而且還怒斥了毀他大船的那個天神。最初,大流士是這樣做的:他派了信差去希臘的所有城邦發出通牒各個城邦都需向他奉上一些泥土和水,以此表明他們願意將土地拱手相讓,臣服於他,這樣就可以避免戰爭之苦。希臘許多城邦都非常畏懼大流士的強勢和恐嚇,紛紛表示臣服,應他的要求,把泥土和水都呈獻給了他。然而,雅典和斯巴達這兩個小國卻並沒有遵循他的命令,他們選擇了反抗,哪怕他們面對的是強大的波斯帝國。
  • 「戰士就是斯巴達的城牆」——斯巴達爭霸、獨霸及其衰落之路
    從地理位置方面分析,斯巴達以農業和牧業發展起來,為城邦的經濟打下基礎,它所管轄的地區土壤肥沃,佔據著比較好的農牧區。而雅典則與之相反,雅典大多處於沿海地區,海岸線的屈折變化使得雅典以海外貿易為主,所以商業比較發達,但是種植業和畜牧業相對落後。從政治上來分析,兩者也有著本質上的差距,斯巴達實行了貴族寡頭制,以陸軍稱霸,而雅典則崇尚民主政治,軍事實力方面以海軍為主。
  • 雅典和斯巴達是怎樣陷入戰爭的?
    在修昔底德的語境中,隨著雅典的實力不斷增強,引起了斯巴達及其盟友的恐慌,因而發生戰爭。還有一部分人保留著尚武的習俗,但也開始接受一些雅典式的生活方式,就是斯巴達人。但是相對的,雅典人較早地開始了文明進程。 不過,靠海吃海,老天爺和老祖宗留下的規矩要變起來沒那麼容易。 儘管內地也得到了開發,但是依靠大海實現人生理想的途徑依然是主流。
  • 最強海軍VS最強陸軍,雅典和斯巴達集團的爭霸戰爭
    在共同抵禦外侮時,希臘諸城邦還基本能做到團結一致,精誠合作,當外部壓力消失之後,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與以斯巴達為首伯羅奔尼撒同盟兩大集團之間的對抗便不可避免,且愈演越烈。從公元前457年開始,雙方的「小弟」之間就已經摩擦不斷。公元前431年,斯巴達悍然派大軍入侵雅典,兩大集團之間的戰爭終於全面爆發。
  • 古希臘半島上,雅典和斯巴軍事集團強勢崛起
    同時,廣闊海外殖民城邦的建立,有效緩解了古希臘人與本土上的生存危機。不過希波戰爭的爆發,對於整個古希臘古風時代的城邦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不僅僅是因為長期激烈戰爭所帶來的社會經濟的破壞,更為主要和深刻的影響是,在希波戰爭之後,古希臘城邦政治出現了一種出乎意料的變化。
  • 逐漸膨脹的野心,新型戰術的熟練運用,雅典與斯巴達的曠日之戰
    ,將提洛同盟中的盟國降至成為雅典的臣屬國,甚至還逼迫著很多國家向雅典朝貢納稅。雅典已經在把提洛同盟變成龐大的帝國了,如果再任由其發展下去,很快就會輪到斯巴達。於是斯巴達決定要聯合其他的希臘國家反對雅典的擴張行為。 斯巴達是古希臘的世界中與雅典不分伯仲的國家,斯巴達和雅典可以並稱為整個希臘世界的兩大巨頭。在希波戰爭中斯巴達也在自己所在的地區建立了一個名為伯羅奔尼撒聯盟的防禦同盟來抵禦波斯的入侵。
  • 夾縫中求發展:前有雅典,後有斯巴達,小城邦底比斯為何能崛起?
    底比斯在雅典與斯巴達爭霸戰爭中的特殊地位經過了普拉提亞大決戰之後,波斯帝國的入侵勢力已經江河日下,而由雅典和斯巴達領導的希臘聯軍卻高歌猛進,隨時準備徹底清除入侵者。這個現象為此後雅典在希波戰爭後古希臘半島的霸主地位的實現,奠定了重要基礎。而提洛同盟的建立,則充分表現了雅典想要稱霸的野心,為此斯巴達不甘墮落,利用自己的強大影響力,組建了伯羅奔尼撒同盟與之對抗。我們再來看底比斯此時在幹什麼,波斯帝國戰敗之後,只得灰溜溜地逃回了地中海東岸。
  • 狼性少年養成記:斯巴達人是如何訓練他們的兒童和青年人的?
    因此在對女性的要求上,斯巴達認為家務活可以交給奴隸,而女性的終極目標,是通過體育鍛鍊和良好飲食,成為強壯的母親,繁育出武德充沛的後裔,讓自己的嬰兒贏在子宮裡。所以斯巴達人在飲食上,對女性限制不多,還為女性設置了長跑和角力,投槍等效仿男子的體育競技項目,培養她們的強健體魄。
  • 世界歷史通:雅典成為強國之後,與斯巴達的關係是怎樣一個進展?
    無論在感情上還是在利益上,它與這些人都有特殊的聯繫。它自稱是他們的創始人和保護者,有了他們的幫助,它就可以加強它在愛琴海的海軍和商業地位。更有甚者,戰爭已給予雅典單獨行動的手段。它現在已是希臘第一位的海軍強國和第二位的陸軍大國;它的勇敢和堅韌不屈使其公民充滿信心,也使別人心悅誠服。它的為自由而戰是愛奧尼亞緊緊團結在它身邊。雅典的單獨行動對斯巴達的領導權說來實為無言的挑戰。
  • 結構性風險|雅典死於金融,鐵血羅馬終於通脹的啟示
    但人的貪慾是慢慢餵大的,文明的雅典人開始抬起頭逡巡旁邊的斯巴達鄰居,斯巴達位於希臘半島南部的拉哥尼亞平原。拉哥尼亞三面環山,中間有一塊小平原,「斯巴達」原來的意思就是「可以耕種的平原」。這種地理位置養育的人民,從7歲開始就需要參加殘酷的軍事訓練。「文明」與「野蠻」曠日持久的伯羅奔尼撒戰爭開始了。
  • 拋開背鍋的奴隸制,南北戰爭時代美國人為誰流血?
    19世紀美國爆發內戰,這場戰爭的起因有很多:聯邦與州權的衝突,是否該遏制資本家大銀行集團,如何推進西部大開發。奴隸制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因素之一,開戰的直接動機則是貿易問題。當英國獲知大洋彼岸出現動亂後,下院立刻開會討論,自由黨領袖威廉·福斯特介紹美國的國情,議員詢問內戰原因是否為奴隸制,他大聲說道:「不,不!是關稅!」
  • 電影與現實:南北戰爭前夕美國奴隸制有多殘酷?
    獨立戰爭後,美國不再依附於大英帝國,擁有了完全自主的司法和立法體系。正是因此,1807年大英國協終止奴隸貿易立法,並未影響到美國南部六州根深蒂固的奴隸制種植園經濟。導致了美國的奴隸制仍然延續了超過半個世紀。獨立後,南方部分州頒布了一系列與奴隸制相關的立法,企圖穩固奴隸制。例如,在維吉尼亞等地規定:奴隸只得用來交易,如果將其釋放為自由人,主人將遭受罰款甚至牢獄之災。
  • 全世界唯一存在奴隸制的國家,至今仍有70萬奴隸,為何從沒人反抗
    夏商周時期,我國還處在奴隸社會,但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就已經徹底廢除了奴隸制,從而進入封建時期,亞洲的奴隸制存在的時間相當短,不過西歐的在奴隸史上卻相當漫長,特別是從15世紀開始,西歐就開始了黑奴貿易。
  • 達伯霍瓦拉︱西印度群島的奴隸制(上)
    本土的所有這些富足、奢侈和社會進步,都源自在大西洋彼岸對大量被奴役的非洲男子、婦女和兒童的殘酷剝削(其中也有數千人被帶到英倫三島):在十八世紀,英國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奴隸販子。正如為其辯護的人喜歡強調的那樣,奴隸制並非新事物。在聖經和古典時代,人們就認為奴隸制是理所當然的,此前的每一個文明幾乎都在實行奴隸制。在非洲當地奴隸制也很常見。
  • 達伯霍瓦拉︱西印度群島的奴隸制(下)
    一些奴隸主從倫敦訂購了這種設備;另一些奴隸主,如瑟伍德,則自製了同樣令人反感的道具。奧格本認為,言論自由和使他人沉默的權力可能是白人自由的突出標誌,但同時,奴隸制依賴於對話:奴隸們永遠不可能完全沉默。即使在極端暴力和不自由的條件下,他們的話語仍然是無處不在的、短暫的、不可抗拒的和潛在的越軌行為。從這個意義上說,即使是不自由者的言論也總是自由的。
  • 斯巴達勇士為什麼至今任被世人所敬畏?只是因為他們做了這一件事
    電影和現實中的區別電影中在溫泉關口,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率領300斯巴達勇士死守陣地的場景想必給全世界戰爭影迷帶來視覺的震撼,他們身材魁梧,赤裸上身,用無懈可擊的戰術擊敗數萬名波斯士兵,好不酣暢淋漓!其實電影裡反映的數量還是有所保留的,但在歷史這是一場激烈的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