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風險|雅典死於金融,鐵血羅馬終於通脹的啟示

2020-12-05 北海人生

——民主雅典,成敗在金融——

絢爛多彩的雅典文明,在周遭都是茹毛飲血的荒原部落中,猶如人類最早的文明之光,像是得到眾神的眷顧,湧現出公民權利的意識,追求辯論、哲學、詩歌,沉醉於人類所獨有的思辨智慧中。

當然,神是不存在的,真正讓雅典產生文明屬性的原因在於其地理位置臨海,本不適合耕種,面對廣袤的大海和鹽鹼貧瘠的土地,向海而生是不得不做出的決定。可以選擇簡單粗暴的海盜搶劫,但雅典,選擇了貿易經商。相較於農耕經濟,經商文化的興起,加速了人員附屬關係的改變。曾經桎梏生產率提高的「六一農」,在梭倫改革之後,劃分為4個等級公民,全部擁有參加公民大會(Eccleeia)的權利,且階級之間的財富差距並不大,實現了快速繁榮富強。

但人的貪慾是慢慢餵大的,文明的雅典人開始抬起頭逡巡旁邊的斯巴達鄰居,斯巴達位於希臘半島南部的拉哥尼亞平原。拉哥尼亞三面環山,中間有一塊小平原,「斯巴達」原來的意思就是「可以耕種的平原」。這種地理位置養育的人民,從7歲開始就需要參加殘酷的軍事訓練。「文明」與「野蠻」曠日持久的伯羅奔尼撒戰爭開始了。

與小農經濟為主的斯巴達相比,戰事對於雅典經濟造成了毀滅的打擊,嚴重依賴於商貿經濟的雅典,不得不尋求金錢的支撐。於是,「海事信貸」出現了,進而衍生出初級的銀行業態,由於雅典公民對於神的崇拜,神廟也開始做放貸的業務,而神都能做的事情,富商巨賈更是紛紛湧入,並花樣翻新,吸收民眾存款、土地抵押貸款,甚至貸款給國家、城市。而這種金融形式的創新,帶來了經濟的繁榮,同時,也帶來了公民財富觀念的轉變。

曾經,戰爭是公民應盡的業務,但是,現在,一切向錢看,帶薪打仗的僱傭兵開始登上舞臺。而往往戰敗,都是內部瓦解,在金錢衝擊之下,公民曾經的道德感紛紛消失,道德沉淪會遵循不可逆的棘輪效應(即人的消費習慣形成之後有不可逆性,易於向上調整,難於向下調整),也就是古話所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我曾經說過很多次的,金錢是管理民眾最簡便的方式,但前提是能夠一直持續滿足日益漸大的胃口,而不換多而患寡的本性,在之後如若減損供應,是會引起不滿的,沒想到,早在古希臘時期,人性就已如此。

之後,燦爛的雅典文明遭受屠戮,斯巴達-馬其頓-羅馬的三次衝擊,初期萌芽的民主制煙消雲散。

——獨裁羅馬,毀於通脹金融——

羅馬也靠海,但選擇的不是貿易經商,而是簡單粗暴的劫掠。與雅典公民初期出於責任感而徵戰不同,羅馬士兵想的比較簡單,戰爭能夠帶來財富。

公元前509年,是羅馬共和國的開端,羅馬按照財富,將公民劃分為5個等級,權力也根據財富進行劃分,越富裕的人越有權力。而獲得財富的途徑就是打仗,打仗勝利的前提是自己擁有裝備,很多赤民,借貸打仗,歸來後沒有獲得財富,還要背負債務。是個人就有意見,更遑論是天生的戰士,羅馬人。於是,世界法律的鼻祖,羅馬法誕生了,公元前451年,《十二同銅表法》公布,規定不得以債務為由令士兵為奴隸,並確定了當代金融的兩個重要基石概念:「財產私有」和「權責對等」。當然,在當時,也都是針對於富裕階層的奴隸主來說,奴隸們仍然沒有權力。

搶劫得來的財富和土地越來越多,人們的觀念開始轉變,開始驕奢淫逸,放浪形骸,統治階層更是開始吞併弱勢者的土地,此時,共和制難以為繼。強力的獨裁需要面對出現的這種民主強權。

於是,在合適的時機,這位獨裁者恰當的出現了,那就是凱撒大帝,羅馬開始迎來興旺,繼任者屋大維更是將金幣、銀幣的鑄造權收歸國有,行省只能鑄造銅幣,確定了中央集權,但獨裁的體制必然會迎來低能的繼承者,尼祿正是典型的代表。

尼祿的上臺並沒有得到軍方的支持,尼祿就開始動了軌跡,在首都羅馬城大擺宴席慶祝多如牛毛的節日,以此取悅羅馬城的居民,而這樣的錢財全部來源於其他行省的稅收,雖然得到了羅馬城居民等的擁護,軍隊也開始歸附,但終究紙面財富,難以為繼,最終,尼祿死於羅馬城叛亂。凱撒家族的輝煌,戛然而止。此時,物價已經飛漲,民眾已經對帝王出現恨意。終究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結 語——

無論是哪種形式的體制,終究是人民的大多數,決定了歷史的走向。公元前如此,現在亦如此。

相關焦點

  • 國金證券:貨幣超發的禍害從通脹轉向金融不穩定
    其次,費雪方程式中的P主要包括商品價格,但M是投入整個經濟和金融系統的貨幣總量代表,意味著P不能僅僅限於CPI為代表的價格指數。所以,金融危機和本輪疫情之後,美股均出現了技術性牛市,但通脹均出現回落。第三,該方程假設經濟處於充分就業的前提下,Q在短期內不變,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合。目前勞動力市場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導致失業率和薪資增幅之間的傳導失效。
  • 南方基金史博:A股結構性行情或延續 龍頭行情或向二三線品種擴散
    展望下半年市場的情況,史博認為,海外市場高波動性和國內結構性行情依然會是主要特徵。下半年有美國大選,會給金融市場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此外,疫情、政策、經濟、地緣政治等問題都還存在,而且美股又到了高位。因此下半年海外市場可能還是不寧靜,這會對A股帶來節奏的擾動。
  • 易方達投顧潘琨:2021把握結構性機會 專業投顧匹配優選策略
    展望2021,易方達投顧基金研究員潘琨做客「易方達投顧大講堂」直播活動並表示,2021年,經濟產出、通脹和政策三大宏觀因素將成為影響資產價格的重要維度;股市存在結構性機會,而債市需要警惕風險因素。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尤其需要依託公募基金等專業機構的投顧優勢,尋找適合自身的投資策略。
  • 張啟迪:未來到底是通脹還是通縮?
    雖然世界各國在能源、通訊、生物醫藥技術等諸多領域技術進步速度較快,然而目前來看對全球經濟的提升效果可能仍然相對有限,這也將在長期內對通脹產生抑制作用。 (三)全球不平等越來越嚴重 全球金融危機前,由於經濟持續多年增長,全球不平等狀況有所緩解,然而全球金融危機後不平等狀況再度惡化。
  • 新一輪貨幣寬鬆會帶來通脹嗎——肺炎疫情影響評估
    本輪貨幣大寬鬆與金融危機時期存在很多相似之處,但也有諸多不同之處,因此未來全球通脹的走勢可能不會簡單複製2008年後通脹的演變路徑。疫情衝擊對各國經濟增長和不同收入群體影響出現分化,將導致逆全球化的根源進一步強化,未來逆全球化面臨加速風險。與本次逆全球化相伴相生的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構風險,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為重建其競爭優勢和緩解疫情帶來的失業壓力,再次鼓勵製造業回流國內,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斷鏈風險增加。
  • 通脹、通縮之爭兩極分化,業內呼籲調整通脹度量指標
    明年中國的通縮和通脹都是相對溫和可控的,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通脹平穩,而央行貨幣政策要更多盯住核心通脹。通脹風險大於通縮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宏觀研究員羅志恆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當前關於物價形勢是通縮還是通脹的分歧較大,分歧的原因在於選取的指標差異、分析的時間長短差異,本質上是對經濟形勢和通脹理念認知的分歧。
  • [期刊速覽]《清華金融評論》2019年第7期
    當前國際不確定性增加,國內經濟動能轉換,必須更加注重財政和金融配合協調,「穩中有進」保證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而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地方政府債務是財政金融的交匯點,規範地方債務發展,釐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促進政府信用合理使用,是構建財政金融配合協調機制、完善重大項目投融資機制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之一。
  • 槓桿、地方債、外儲、資本市場都在變,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怎麼改?
    這些問題是4月1日召開的「深入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年會(2019)」的討論重點。如何深入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2019年中國經濟必須要面對的問題。中國金融的結構性問題是啥?為什麼要關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結構性存款是什麼意思?結構性存款與理財產品的區別
    結構性存款熱潮  結構性存款,一個已經存在20多年的銀行產品,近期以來成為金融市場關注的熱點,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末,結構性存款規模突破8.3萬億元,同比增長50%。緣何大熱?實際中,結構性存款風險較低,且有不錯的收益,但是,在微觀操作方面,也存在一定模糊地帶,比如,各銀行對結構性存款的會計計量和統計口徑存在偏差,部分銀行衍生產品投資的合規性,以及市場存在「假結構」問題。
  • 結構性存款價量其升 帶你了解什麼是結構性存款
    在收益率方面,人民幣非結構性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93%,環比小幅下跌1BP;人民幣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4.80%,環比上升5BP。結構性存款發行量數量為102隻,環比增長75.86%,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4.52%,環比上升48BP。正在理財的你有沒有弄清楚什麼是結構性存款?
  • 金融地產現「虹吸效應」 關注兩大抉擇時點
    我們認為經濟與金融出清是2018-2019年宏觀主題,經濟小周期下行疊加金融監管進一步明確可能會形成市場N字形第二筆的驅動主因,但經濟強韌勁下結構性超預期、 「穩中求進」基調下金融監管穩步推進好於預期,行政去產能疊加行業內生出清,系統性風險好轉,高質量發展政策支持下新經濟超預期將為市場上行提供支撐,市場由業績驅動逐漸轉向業績與估值雙驅動。
  • 金融專碩431考研必背必看基礎簡答題:貨幣政策目標
    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用來調節利率、貨幣供給量等一系列經濟變量,從而直接調控金融運行,間接影響整個經濟運行以實現特定的經濟目標的方針和措施的總稱。物價穩定:是大部分中央銀行最為主要的目標。中央銀行將物價穩定定義為通貨膨脹率保持在穩定的物價水平。
  • 裡根政府減稅政策回顧及啟示
    川普政府的減稅法案短暫刺激了經濟,但是遠沒有達到他原本擴大就業、吸引製造業回歸、重新充實中產階級等結構性目標,看來僅靠減稅就能發展經濟的想法還是過於簡單。提到川普的減稅,人們往往會聯想到上世紀80年代裡根政府的減稅政策,這也是迄今為止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減稅改革。
  • 中信證券:2021年美國PCE通脹中樞區間在1.3%-1.7%
    目前來看,引發美國高通脹風險的條件尚不充分,預計未來一年經濟修復將帶來通脹的溫和回升,2021年美國PCE通脹中樞區間在1.3%-1.7%。 市場對於美國高通脹的擔憂:新冠疫情以來,美聯儲無限量的購債計劃帶來了基礎貨幣的大幅擴張,資產負債表在幾個月時間擴張了近70%,市場開始擔憂美國是否會因此出現高通脹的問題。
  • ...上述調整證實「就業和通脹面臨的下行風險有所增加」,並包含了...
    美聯儲對政策框架做出裡程碑式調整,強調就業並引入平均通脹目標(二);⑧鮑威爾為低通脹、低利率和低增長看似將持續的世界設計的新政策藍圖,將勞動力市場放在了首要位置。⑨美聯儲在闡述其新策略時表示,上述調整證實「就業和通脹面臨的下行風險有所增加」,並包含了美聯儲做出的新承諾,即使用「所有工具」來實現物價穩定和就業最大化的目標。所有17位決策者一致同意這一新策略。
  • 宏觀經濟專題:2021年國內溫和通脹的微觀基礎
    通脹預期變化或階段性引起宏觀調控關注,但政策重心或仍在調結構、防風險從通縮到通脹,再通脹預期的抬頭,可能階段性引起宏觀調控關注。傳統周期下,物價跟隨經濟需求變化而大幅波動,一旦CPI 突破3%、多會出現較大的通脹壓力,因而宏觀調控一般會收緊「銀根」、穩定物價。
  • 通脹開始抬頭 距離失控僅剩幾個月時間了?
    大摩:距離通脹失控僅剩幾個月的時間華爾街大投行摩根史坦利也認為通脹很快就將失控。大摩全球經濟主管Chetan Ahya預期,全球經濟將開始呈現V型復甦,衰退時期投放的流動性將改變通脹的動態表現。去年,市場普遍低估了經濟增長的反彈,高估了疫情對通脹的抑制作用。而在今年,市場卻低估了經濟增長和通脹的上升空間。
  • 劉鶴:大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需要
    他還指出,對金融體系進行結構性調整,大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不僅是新發展格局的需要,也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需要。「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於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給體系的創新力和關聯性,解決各類『卡脖子』和瓶頸問題,暢通國民經濟循環。」
  • CPI將迎新一輪權重調整,通脹指標是否納入房價引爭議
    日前,央行前行長周小川撰文指出,對投資、資產的價格度量覆蓋比較少是當前通脹度量的一個突出瑕疵,而較少包含資產價格會帶來通脹失真。資產價格已經到了必須納入通脹考慮的時候。對此,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統計的一些方法有的5年就要做一些調整,但是價格統計沒有這個必要,因為我們的價格統計方法是跟國際接軌的。
  • 堪薩斯城聯儲喬治:美國財政政策是一個推高通脹的潛在上行風險喬治...
    堪薩斯城聯儲喬治:美國財政政策是一個推高通脹的潛在上行風險喬治:未在經濟預估中考慮財政刺激因素喬治在被問及近期CPI通脹疲弱時表示,最好不要對單一數據表現作出反應 文/冷靜2017-04-18 21:39:45來源:FX168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