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原創作者:茶茶聊天下
斯巴達是波斯的世仇。它總是站在波斯的敵人一邊,例如克羅索斯、亞美西斯和西徐亞人等,它又不斷攻擊像薩摩斯和雅典的僭主之類的波斯的友人。隨著波斯之極力支持在其控制下的希臘城邦的各個僭主,斯巴達對僭主的仇恨又和對波斯的敵意交織在一起了。斯巴達的目的在於制止波斯的擴張和加強斯巴達同盟在希臘的地位。約公元前524年,斯巴達發動了對親波斯的僭主,薩摩斯的波利克拉特的進攻,而波利克拉特這時正擁有東愛琴地區最強大的艦隊,並曾樂於支援波斯徵服埃及。斯巴達的海軍,在科林斯協助之下,控制了愛琴海。他們先後推翻了那克索斯和塔索斯的僭主,至于波利克拉特,雖然被圍攻了一個多月,卻沒有被打倒。這次行動雖然短促,卻可能使岡比西斯決定暫緩西進。
當公元前518年左右波利克拉特倒臺,薩摩斯艦隊為波斯俘獲時,斯巴達拒絕了避難的僭主邁安德留斯的求援。在中希臘,斯巴達曾於公元前519年出兵其地,並勸說普拉提亞投靠雅典;而在公元前511前510年,斯巴達曾兩次出兵推翻親波斯的庇西特拉代;又於公元前508前506年進軍雅典,當時是企圖逐走正和波斯談判結盟的克利斯提尼及其政府。大約在公元前519年或公元前510年,斯巴達曾推翻一個弗西斯地區奧利斯的僭主,它在公元前510年打敗帖撒利騎兵一事更使它在中希臘威名大振。到公元前510年,它的同盟可能包括了彼奧提亞、弗西斯、雅典,可能還有加爾西斯,它在德爾斐的影響也達到頂點。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內,斯巴達同盟也一直擁有統治地位迄於本世紀的最後十年。
斯巴達的強有力的政策是由吉羅西亞議事會制定的,它是其憲制中最有經驗也最有影響的機構。而國王和監察官不過是其執行者而已。但是,由於國王在統兵出徵時有隨機處置的全權,因而在戰時對政策仍可起很大的影響。大約在公元前520年,克列奧明尼繼阿那克山德裡德為王,他是一個很有野心的強有力的國王,其才智激越以至於接近瘋狂的程度。他的外交手腕可見之於公元前519年,當時他借普拉提亞來挑起雅典和底比斯之間的讎隙,195而他於公元前510年一舉解放雅典也顯示了他之善於用兵和富於政治謀略。在公元前508年,克列奧明尼作為伊薩哥拉斯的私人朋友,大力促成了吉羅西亞議事會關於幹涉雅典的決定。
然而,克列奧明尼此後在雅典採取的措施使節的宣告、大規模的流放、取消雅典議事會就當時情況而言卻是愚蠢和蠻橫的,因為這表現了他對雅典的自由精神毫無所知,對軍事形勢也做了錯誤的估計。公元前506年,斯巴達再度出兵企圖挽救它已受損的威望並制伏雅典,兩位國王,克列奧明尼和德馬拉圖斯都率兵出徵,兵員則從除阿爾戈斯外所有的伯羅奔尼撒城邦中募集。克列奧明尼居然能使他的軍隊在接近埃琉西斯之前一直沒有暴露其遠徵的秘密。但是,當科林斯人得知克列奧明尼的主意是扶持伊薩哥拉斯上臺成為僭主的時候,他們就從陣地後撤了。德馬拉圖斯接著也帶其部眾退出戰線,其他同盟軍跟著效尤,整個軍隊也就在混亂中撤退了。我們不知斯巴達對此事做何處分,但從此以後卻有法律禁止在同一次出徵中讓兩位有同等權力的國王統率軍隊。
對斯巴達說來,更為嚴重的是其同盟的破裂。在這次以及大約以前幾次出徵開始時,斯巴達可能都是向同盟的每個盟友分別提出按約出兵,而從不把全盟作為整體進行會商。在公元前506年時,這種做法不再生效,部分原因可能是由於克列奧明尼的倨傲態度。大約在公元前505年,它就為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新做法代替了。斯巴達召集所有盟邦代表在斯巴達開會,聽取斯巴達代表有關政策問題的報告。在這個會議上,斯巴達人無疑提出了按防守同盟義務給予協助的要求,因為雅典人在公元前508年逐走了克列奧明尼,又在公元前506年進攻彼奧提亞和加爾西斯;他們還提出了扶持希庇亞斯復闢以控制雅典的政策。科林斯代表發表了反對意見,抗議這種做法違反了斯巴達的使各邦從僭主統治下解放出來的政策,這一反對意見得到同盟各邦一致贊同。從此以後,斯巴達就放棄了這一進攻雅典的政策,它這樣做不僅由於同盟的宗旨,也出於它自己和彼奧提亞及埃伊納的要求,而它們的聯合力量原是可以打敗雅典的。
從這次會議產生了斯巴達同盟的議事規程。此後有關「拉西第蒙及同盟」的政策須由兩個平等而獨立的單位共同決定:斯巴達的人民大會,代表拉西第蒙國家而成為同盟的行政首腦;同盟大會,由入盟城邦各派一名或數名代表,每邦只有一票之權。這兩個單位一切事情都是以少數服從多數決定。假若雙方都對一個政策問題投贊成票,全同盟都須執行這一政策若其中一方執異議,則政策無效。這種辦法是切實可行的。它能協調雙方行事:沒有斯巴達的領導,同盟將難存在;而沒有同盟的支持,斯巴達也難以行動。斯巴達在公元前505年服從會議決定一事,也表明它的誠意,19保證了斯巴達同盟的成功。更有甚者,在波斯入侵的陰影籠罩之下,斯巴達卻以此而籌劃出一種公平解決有關希臘本土大多數城市共同重大事項的辦法。在公元前505年實已播下公元前481年全希臘會議的種子。
煮西合在公元前6世紀的最後十年間,阿爾戈斯的影響一度恢復起來。在西夕溫,那些對阿爾戈斯很不友好的部落諢名被取消了。在阿爾戈斯,公元前546年戰敗的後果也逐漸消失,而斯巴達同盟拒絕進攻雅典一事也鼓動了阿爾戈斯的野心。波斯可能也提供了援助。當公元前495年,波斯準備鎮壓愛奧尼亞起義之時,斯巴達先下手對付阿爾戈斯。它以勸說或威脅的方法從埃伊納和西夕溫得到了艦隻水手,以克列奧明尼率領的一支拉西第蒙軍隊登陸於梯林斯附近的阿爾戈斯海岸。隨後在賽皮亞展開大戰,6000名阿爾戈斯人陣亡。這是斯巴達和阿爾戈斯之間一系列戰爭中傷亡最大也最有決定性的一役。它鞏固了斯巴達的霸權,使得阿爾戈斯在整個波斯戰爭中嚴守中立地位。此後一段時間,阿爾戈斯的部分皮裡阿西人和農奴都獲得了公民權以充實城邦軍隊,直到阿爾戈斯原公民的孩子們成長以後才把他們逐走。被驅走的人奪取了梯林斯,這個城邦和邁錫尼一道擺脫了阿爾戈斯的統治,在公元前479年的普拉提亞戰役中以獨立身份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