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古希臘,想必大多數人腦海當中浮現出來的便是雅典的民主化政治和斯巴達的勇士。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們確實是希臘文化的重要體現,代表了其留給世人的最深印象。
但是,作為一個綿延發展了幾千年的文明,希臘文明可絕不僅僅只有這兩樣值得稱道的事物。
實際上,無論是充滿神秘色彩的愛琴文明,還是建立在徵服之上的馬其頓王國,其實都是古希臘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不僅曾處於那個時代的發展前列,其文化更是直至如今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古希臘文明豐富多彩的發展歷程
1、神秘且強大繁榮的克裡特文明
愛琴文明主要由兩個地區組成,分別是克裡特島和位於希臘半島的邁錫尼,它也因此被稱為「克裡特——邁錫尼文明」。其中,克裡特文明出現的時間相當之早,大約在公元前2850年時出現,之後一直延續到的公元前1450年消失,克裡特王國也由此滅亡。
然而,雖然國家已經消失,但由於早期邁錫尼人深受克裡特文明的影響,所以之後由他們建立起來的邁錫尼文明當中仍然充滿了克裡特文明的色彩,克裡特文化也得以逃過一劫、延續下來。
克裡特文明的誕生時間雖然相當之早,但它在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卻仍然顯現出繁榮先進的一面。據現今考古發現,大約在公元2000——1700年前,克裡特文明就已經出現了君主制,並且由國王掌握宗教,從思想到物質對平民們實行了全面監管。
同時,國王等統治階級不僅有著巨大且設計巧妙的宮殿用以居住,還擁有專門的娛樂之所,其生活不可謂不舒適。
當時的普通民眾不僅有著葡萄酒、啤酒、魚肉和蔬菜等多種類型的食物,由工匠們製作的椅子、器皿等也十分盛行,甚至連鬥牛、軍事搏擊等活動也有一定數量的記載。
可以說,克裡特文明從誕生之初就為希臘文明奠定了相當深厚的發展基礎。但是,再強盛的人類文明也敵不過天災的襲擊。在一次整個人類歷史上都最為猛烈的火山爆發之下,整座克裡特島瞬間被火山灰和海嘯摧毀,從此在歷史長河之中不見蹤影。
2、邁錫尼的滅亡標誌愛琴文明的斷絕
早在克裡特文明還未滅亡時,邁錫尼文明就已經與其有所接觸。當少數倖存的克裡特人來到邁錫尼地區後,便運用自己手中的文化、技術和藝術等知識來幫助邁錫尼文明進一步發展。
就這樣,就如同克裡特文邁錫尼文明。從政治到宗教,從土地到文化,尤其是商業層面,邁錫尼文明都呈現出繁榮發達的景明的繼承者般,邁錫尼人在發揚繼承了克裡特原有文化的同時,根據自身民族的特色形成了燦爛的象。
但是,正如克裡特文明一般,邁錫尼文明也避免不了迎來它的終點。隨著後期政治的腐敗和軍事活動的越發頻繁,邁錫尼下層平民苦不堪言、生活難以為繼,邁錫尼本身的國力也在這種長期的消耗下陷入衰退狀態。
因此,當北方的多利亞人在此時機對其發動進攻時,邁錫尼文明顯得毫無招架之力,在武力層面被徹底徵服後,連自己的文化也被踐踏,希臘各地區由此進入長達三百年的黑暗時代。但與此同時,由雅典和斯巴達共同領銜的希臘城邦制度開始在歷史舞臺上發光發彩。
二、不同特色的城邦共同造就了一個輝煌的希臘
1、特定的自然環境造就了獨特的城邦制
前文已經說到,在邁錫尼文明被摧毀後,希臘半島陷入了長達三百年的黑暗時代,當時的文明水平自然也倒退回了更落後以及的氏族制度。同時,由於希臘地區多為山地地形,且土地不適於大面積耕種農作物,這些氏族因此很難擴大自己的統治疆域。
在這種情況下,以小國寡民主要特點的城邦便開始出現,零星散布在整個希臘地區,雅典和斯巴達則是其中最具名氣也最有實力的兩座。當然,其餘諸如底比斯、科林斯等城邦也在當時佔有重要地位。
2、雅典和斯巴達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模式
作為一個沿海城邦,雅典從成立之初就一直以發展海外貿易為主,工商業十分發達。這使得雅典內部雖然早期也是由原先的氏族貴族執掌權力,但隨著中下層的工商業群體愈發強大,貴族們最終在不斷的起義之下被迫與平民分享政治權利。
其後,在經過梭倫、伯裡克利、克裡斯提尼等人的民主政治改革後,雅典在社會發展上展現出全新的面貌,本就發達富庶的它從此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傲然屹立於各城邦之首。
不同於雅典以工商業為主的發展方向,斯巴達由於土地較為肥沃且距離海岸較遠,所以不得不以小農經濟為主。在沒有工商業群體的推動且面臨巨大軍事壓力的情況下,斯巴達的政治改革走向了一個極端——高度嚴苛的軍事化管理。
斯巴達內部實行非常了殘忍的淘汰制度,每個斯巴達勇士從出生到成長都需要經歷常人難以想像的磨練,稍有不慎便是死亡。直到最後,斯巴達形成了由五人掌控國家的寡頭政治,但同時換來的卻是連其他城邦難以媲美的強大戰鬥力。
公元前499年,波斯開始入侵希臘,而以雅典和斯巴達為首的城邦們便奮起反擊。在差距懸殊的情況下,希臘最終擊敗了波斯,雅典則藉此機會再次將自己推向了頂峰,斯巴達則在一次又一次地鎮壓奴隸起義當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軍事制度。
兩大城邦不可避免地爆發了戰爭,而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則取得了最終的勝利。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被斯巴達摧毀,斯巴達得以成為全希臘的霸主。值得一提的是,斯巴達人便是多利安人的一支,曾經親手滅亡了邁錫尼文明。
由於城邦本身面積並不廣闊,為了緩解人口增長所帶來的土地壓力,各個城邦在當時都積極推動海外殖民活動的進行,雅典自然也不例外。
然而,當雅典人在殖民地區建立起自己的統治後,卻並未將自己的民主政治制度也同時帶過去,這也是希臘文明在其擴張過程當中令人遺憾的一點。
同時,由於自身實力的急速膨脹,導致雅典開始任意欺壓其它的弱小城邦,這也是雅典在同斯巴達的戰爭中失敗的重要原因:「人們普遍對雅典義憤填膺,不論是那些渴望脫離雅典帝國的人們,還是那些擔心被雅典帝國吞併的人們,其心情都是如此。」
三、馬其頓王國代表著希臘文明最後的興衰
1、馬其頓王國的崛起之路
馬其頓王國最早只是位於希臘東北部地區的小部落,不僅被其他希臘城邦稱為異族蠻人,就連其本身都因為地形的限制而被分為上馬其頓和下馬其頓兩部分。可以說,當時的馬其頓是希臘地區最弱小的勢力之一。
也正是這樣的原因,導致有關早期馬其頓人的記載相當稀少,畢竟它實在是太不起眼了。直到約公元前700年左右,在經歷過一些改革和遷徙後才開始積聚起一定實力,開始了對外擴張的過程。
直到腓力二世即位後,馬其頓王國終於迎來了自己開掛的一天。政治上,腓力二世注重加強王權,削弱了公民大會和各大貴族的實力,使自己能夠對整個國家實行統一管轄;經濟上,腓力二世改革幣制,大力推動了國內的經濟發展。
軍事上,腓力二世創立了世界聞名的馬其頓方陣,將騎兵和步兵有序結合,使其軍隊呈現出強大的戰鬥力;外交上,腓力二世多次利用其他城邦的內部矛盾來發動吞併戰爭,並最終迫使除斯巴達之外的所有城邦臣服。
正當腓力二世野心勃勃地想要發動針對波斯的戰爭時,他卻死在了刺客的手上。但馬其頓王國並未就此停止自己強盛的腳步,因為亞歷山大大帝繼承了其父親腓力二世的遺願和權力。在一次次的戰爭當中,亞歷山大先後佔領希臘、進攻中東、統治埃及、打敗波斯並進軍至印度河流域,創建了一個當時疆域最為遼闊的帝國。
2、從統一到分裂只是在一個瞬間
然而,命運並未眷顧這位雄才大略的君王,亞歷山大在巴比倫地區突然因病去世,年僅三十二歲。由於亞歷山大之前並未進行權力的鞏固,導致他的部下在其死後便開始了互相徵戰,並最終被瓜分為馬其頓王國、託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朝三個國家。
這三個國家在自己佔據統治地位的情況下,將希臘文化帶到世界各地,從此開啟了可持續近三百年的希臘化時代。但與此同時,希臘國家也由於實力的分散,無法壓制新生的羅馬帝國,最終導致了自身的覆滅。
四、總結
雖然希臘文明並非世界四大文明之一,但如果僅從豐富性和多樣性來看,它其實也是毫不遜色的。從克裡特文明開始,希臘文明就呈現出較為發達的姿態,深深影響和推動了邁錫尼文明的發展。
即便之後希臘地區經歷了長達三百年的黑暗年代,但在城邦興起後,它再度顯現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其民主政治更是綿延至今。希臘化時代雖然因為羅馬的武力進攻而結束,但希臘文化卻並未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