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內戰,戰勝的斯巴達為何沒能像秦朝一樣統一希臘?

2020-12-06 騰訊網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講到了希波戰爭,希波戰爭使得一眾希臘城邦,在面臨強敵波斯時集體抱團。但是希波戰爭結束後,提洛同盟的功能已經發生退化,變成雅典保持和加強其在愛琴海上霸權的工具。

這樣的行徑導致了斯巴達人的反對,於是在斯巴達領導下的伯羅奔尼撒聯盟,開始對提洛同盟進行反抗。

公元前431年,斯巴達同雅典徹底撕毀合約,希臘兩大城邦之間爭奪霸權的戰爭,正式開始。雅典的執政官伯裡克利採取的策略是,在陸地上取守勢,在海上取攻勢,派艦船侵襲伯羅奔尼撒半島沿海地區,鼓動希洛人暴動,逼敵方求和,還積極開展外交工作,同色雷斯和馬其頓訂立了同盟。

戰爭進行的第二年,雅典發生了瘟疫,城內人群密集,醫生也紛紛染病,炎熱的夏天人們像蒼蠅一樣死去。瘟疫使得人們不再關心宗教和法律,雅典城內一片混亂。城內的人們處在死亡的威脅之下,城外的田地被蹂躪。

雅典人在與敵人戰鬥的同時還要與疾病做鬥爭,人們對執政者開始不滿。他們紛紛對伯裡克利強烈譴責,渴望與斯巴達人講和,但是沒有結果。

戰爭一直在繼續,其間各有勝負。公元前425年,斯巴達人憑藉強大的軍力,洗劫了阿提卡。各有優勢的兩大軍事集團開始出現僵持的局面。

公元前424年,伯裡克利的繼任者克裡昂在斯法特克裡亞島附近的海戰中取得了對斯巴達的重大勝利。於是在這種情況下,斯巴達希望和解,不過由於斯巴達的要求很刁鑽,因此被雅典拒絕。

公元前422年,克裡昂陣亡。雅典的主和派重新掌權,公元前421年與斯巴達籤訂了《尼西阿斯和約》。

雖然雙方籤訂了合約,但是兩年之後,雅典的主戰派再次佔據上風,並且與斯巴達的宿敵阿哥斯結盟。

這就導致在公元前415年,雅典和斯巴達的戰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面對雅典和阿哥斯的結盟,斯巴達只好同波斯結盟。在波斯財力的資助下,斯巴達人開始建立自己的艦隊。自此,雅典和海軍再也不是斯巴達的對手,後來斯巴達的海軍司令萊山德成功地封鎖了雅典,並迫使其投降。至此斯巴達成為希臘的霸主。

雖然長達27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最終以斯巴達的勝利而結束。但是這場戰爭結束了雅典的黃金時代,也結束了希臘的民主時代。這場戰爭的直接後果就是導致了雅典的由盛轉衰,對古希臘的打擊可以說是毀滅性的。

相關焦點

  • 古希臘世界為何遲遲未統一?主要由於雅典和斯巴達不是「一條心」
    這兩個城邦之間的 內戰十分頻繁, 實際上也是希臘一直未完成統一的重要原因。本文就通過分析雅典和斯巴達城邦之間的矛盾,來分析希臘世界未完成統一的原因。
  • 雅典和斯巴達是怎樣陷入戰爭的?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類似的案例:英國挑戰西班牙、普魯士統一德國的戰爭,以及離人類最近的一戰、二戰等等,似乎都說明了修昔底德論斷的正確。 要理解何謂「修昔底德陷阱」,首要的就是要回歸修昔底德的邏輯當中,回到那段歷史歲月。 古希臘時期,當地的人們並沒有什麼先進的生產工具,國家(就是城市或城市聯合)實力也不強。
  • 希臘神話知多少,從宙斯阿瑞斯到斯巴達再到全面戰爭競技場
    古希臘人信仰多神教,這些不同的神明均代表民眾對不同領域的訴求和願望,每位神明都有原型故事。這些故事大部分來自荷馬史詩中的文字記載,與希臘人對世界起源的認知相關。了解這些神話的背景有助於了解希臘社會的不同階層、不同領域。
  • 希臘史13:古希臘歷史時間軸與大事年表,簡說古希臘歷史
    古希臘文明的遺產植根於今天西方世界的語言、政治、教育、哲學、藝術以及建築中。不了解古希臘,就難以完全理解西方文明。讀懂了古希臘古羅馬,才能讀懂過去的歐洲和今天的世界。伊奧利亞人(佩拉斯吉人)、亞該亞人、愛奧尼亞人、多裡安人並稱古希臘四大部族,每一部族下面還細分為許多支族。三、邁錫尼文明邁錫尼文明是希臘青銅時代晚期的古希臘文明,由邁錫尼人所創,邁錫尼人其實是古希臘人。
  • 當半民主遇上奴隸制,雅典與斯巴達誰將稱霸?奴隸經濟戰爭後遺症
    希臘半島而作為希臘半島的另外一大城邦斯巴達,是唯一能與雅典在城邦實力相抗衡的城邦。斯巴達方面情況基本就是這樣,再看雅典及其周邊城邦,其實狀況和伯羅奔尼撒半島差不多,基本上也是通過以雅典為首建立的同盟,然後雅典一步步走向同盟主導地位,支配其他城邦這樣的道路。雅典城邦一直都是古希臘城邦政治中的核心,與他能夠相提並論或者說有資格能與雅典齊名的也只有斯巴達了。
  • 身體與靈魂的和諧,古希臘公民為何能在休閒生活中「理性」運動?
    這可以說是一種較高的社會文明形態,因為在僅能滿足溫飽或者思想受束縛的情況下,人們肯定沒有這種意識或者自由。但作為歐洲文明搖籃的古希臘,那裡的城市公民卻早早地興起了休閒運動之風,領先於同時期的諸多地區。那為何古希臘人會如此早的產生休閒運動觀念呢?這種觀念對我們的日常運動又能帶來什麼啟發?
  • 「戰士就是斯巴達的城牆」——斯巴達爭霸、獨霸及其衰落之路
    「戰士就是斯巴達的城牆!」——阿格西勞斯斯巴達和雅典是古希臘城邦的兩個典型代表,也正因如此,二者都很重視提升自己的軍事實力和城邦綜合實力。斯巴達人驍勇善戰,在陸軍方面比雅典更佔優勢,在後來與雅典的戰爭中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 同樣是希臘的重要城邦,為何雅典和斯巴達如此不同?
    導語:雅典和斯巴達都是希臘城邦國家時代的重要城邦,按照現代人的想法來看,很容易會覺得這兩個城邦應該與宗主國希臘一脈相承,共享著相似的制度和文化。然而實際上的情況卻是雅典和斯巴達兩個城邦,無論是從城邦文化,價值觀還是男女地位等各個方面無一處相似,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說是截然相反。
  • 希臘史17:古希臘的殖民世界——圍繞著池塘的螞蟻或青蛙
    古希臘的殖民世界,東北至黑海北岸和克裡米亞,西邊可至伊比利亞半島、西西里島、亞平寧半島,高盧南、科西嘉島、埃及和利比亞也都留下了古希臘殖民者的腳蹤。古典時代的名城以弗所和米利都,都位於今日土耳其的西海岸。用柏拉圖在《斐多篇》中的形象比喻,那就是「圍繞著池塘的螞蟻或青蛙」,這裡的池塘指地中海,螞蟻和青蛙指希臘人。
  • 夾縫中求發展:前有雅典,後有斯巴達,小城邦底比斯為何能崛起?
    底比斯在雅典與斯巴達爭霸戰爭中的特殊地位經過了普拉提亞大決戰之後,波斯帝國的入侵勢力已經江河日下,而由雅典和斯巴達領導的希臘聯軍卻高歌猛進,隨時準備徹底清除入侵者。不過可惜的是,在希波戰爭最為慘烈的前期戰爭中,軍事強邦斯巴達由於犧牲慘重,特別是經過了溫泉關等戰役的打擊,其城邦在戰爭後期有些吃不住了。這直接使得斯巴達退出了希臘聯軍,希望能夠利用和平時機保存實力,不能把子彈打光。雅典則趁斯巴達退出聯盟,接替其領導位置,成為希臘聯軍的最高領導者。
  • 世界名人史:斯巴達同盟和希臘城邦的動亂,鞏固了斯巴達的霸權
    百家原創作者:茶茶聊天下斯巴達是波斯的世仇。它總是站在波斯的敵人一邊,例如克羅索斯、亞美西斯和西徐亞人等,它又不斷攻擊像薩摩斯和雅典的僭主之類的波斯的友人。隨著波斯之極力支持在其控制下的希臘城邦的各個僭主,斯巴達對僭主的仇恨又和對波斯的敵意交織在一起了。斯巴達的目的在於制止波斯的擴張和加強斯巴達同盟在希臘的地位。約公元前524年,斯巴達發動了對親波斯的僭主,薩摩斯的波利克拉特的進攻,而波利克拉特這時正擁有東愛琴地區最強大的艦隊,並曾樂於支援波斯徵服埃及。斯巴達的海軍,在科林斯協助之下,控制了愛琴海。
  • 古埃及、古希臘還是阿拉伯人?
    從此,統一的埃及進入了文明時代和王朝更迭時期。埃及歷史的這一特點,其實與我國在秦朝統一之後的歷史極為相似,當然應當反過來說,畢竟埃及在前,我國在後。  這一時期的埃及也曾遭受外敵入侵,比如喜克索斯人、亞述人等,但最終都被埃及人驅逐了,埃及的宗教和制度並未發生改變,直到波斯人的到來。
  • 希臘南部,伯羅奔尼撒半島,靠什麼打敗波斯?
    早在古希臘文明之前,伯羅奔尼撒半島上有亞加亞、伊利斯、阿卡狄亞、阿爾戈利斯、麥加尼亞、拉哥尼亞等民族。若按照我們東方的習慣,會在這個結合部修築一道長城。但半島並未統一成一個國家,再加上這些都有民族海洋屬性,不會認為修長城有多大意義。
  • 逐漸膨脹的野心,新型戰術的熟練運用,雅典與斯巴達的曠日之戰
    發生在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的一場戰爭就完美的闡述了這一點。 伯羅奔尼撒戰爭就是一場破壞力巨大的戰爭,在這場戰爭裡整個希臘世界都被捲入其中;甚至在這場戰爭之後強盛的雅典逐步走向衰亡,自由民主的希臘民主時代也因這場戰爭而結束戰爭雙方最初的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呢?那麼這場戰爭究竟為什麼能造成如此強大的破壞呢?
  • 古希臘的民主制、古羅馬的共和制為什麼會被帝製取代?
    古希臘的民主制一度被稱為西方的民主之光,但後來為什麼被帝製取代了呢?古希臘經歷過貴族寡頭政治、僭主制和民主制,但一直維持著各城邦自治的政治模式, 直到後來被馬其頓王國所統一,最終成為亞歷山大帝國的一部分。
  • 西晉的大一統和秦朝的大一統,有什麼不一樣?
    比如結束了長期的分裂的秦朝,被史書大寫特寫,而結束了三國時期的分裂狀態的西晉,為何卻經常被遺忘呢?同樣是結束長期分裂的大一統朝代,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但是,和秦朝一樣的西晉,是結束了三國長期分裂的局面,而建立的對其他國家的吞併的大一統,和秦國滅六國實現的統一,性質是一樣的,但是同樣是統一,秦朝常被史學家研究,西晉的研究價值,卻沒有秦朝那麼高,兩個大一統究竟有何不一樣呢?
  • 希臘史21:普拉提亞戰役—一名斯巴達勇士逆轉戰局,希臘僥倖取勝
    這次希臘軍隊的集結規模之大空前絕後,總共10萬多人,這大概包括希臘能夠上戰場的所有青壯年男子。希臘聯軍主力當屬斯巴達軍團,一共4萬5千人,包括威名遠揚的斯巴達重裝步兵5千人,斯巴達盟友拉科尼亞重裝步兵5千人,以及斯巴達的希洛奴隸軍(黑勞士)3萬5千人。雅典出動7千重裝步兵和1千弓箭手,由阿里斯蒂德率領。其他希臘城邦出兵數百到數千不等。希臘聯軍一共有重裝步兵3萬8千餘人,輕裝步兵7萬人。
  • 300人用「愛情」打敗了恐怖的斯巴達上萬人軍隊
    公元前371年,稱雄希臘的斯巴達城邦國率領1.1萬大軍徵伐底比斯。由於那時希臘正是「重裝甲兵」時代,而且通過獨特的「斯巴達軍事教育」訓練出來的斯巴達軍隊戰鬥力極強,其所使用的「震懾衝擊戰術」更是能將敵人一舉衝垮。
  • 李零:大波斯為什麼敗於小希臘
    亞歷山大徵波斯,「他夢想把波斯和希臘兩個民族和文化融合成一體,東方徵服了這位兇猛的徵服者」,在國家制度的層面上,他是效仿波斯,所謂「希臘化」,其實也可以說是「波斯化」。從帕提亞到薩珊波斯,我們看到的是,希臘的影響在逐漸消退。希臘城、希臘語、希臘雕像都沒能紮根波斯。波斯還是波斯,頑固地信自己的教,說自己的話,用自己的制度管理自己的國家。
  • 最強海軍VS最強陸軍,雅典和斯巴達集團的爭霸戰爭
    戰勝波斯帝國後,希臘地區諸城邦旋即陷入了相互攻伐,爭奪霸權的無休止戰爭。早在波斯入侵之前,希臘便已經形成了以斯巴達城邦為首,以伯羅奔尼撒半島諸城邦為參與國的伯羅奔尼撒同盟。在抵抗波斯人侵略的過程中,擁有強大海軍的雅典城邦又聯合諸多城邦,創立了以自己為首提洛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