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殊教育重要形式:隨班就讀現狀不容忽視

2021-01-08 特殊需要兒童康復訓練

隨班就讀作為我國特殊教育的主體形式,是對特殊兒童受到公平公正教育的一種重要保障。以「零拒絕」「多元化」為主要特徵的融合教育已經成為國際教育發展的潮流。而我國則根據自己的國情制定出了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教育模式。目前,已經超過有一半的特殊兒童進行隨班就讀,經過30餘年的發展,不能否定我國為特殊兒童義務教育取得的成就。

但現實卻存在較多問題,比如特殊兒童進入普通課堂給教師的教學和管理帶來極大挑戰,隨班就讀教師不能對特殊兒童做到適當適合適宜的教育,職業效能感不足;並且隨班就讀教師對特殊兒童認識片面,教授特殊兒童態度消極,職業倦怠感嚴重;政府對政策執行不力,教師面臨工作量大、考核機制單一、家長不理解等巨大壓力,等等。

雖然普通學校入學的特殊兒童在量上有明顯提高,但隨班就讀的教育質量問題卻十分堪憂。發展特教,師資先行,通過改善師資提升教育質量尤為迫切。相對於班級規模、班級結構、物理環境等其他因素,教師專業素養更為重要。並且特殊教育的差異化對特殊教育老師要求更高,具有差異教學能力必須成為特教老師的專業素養。

目前,接觸過的隨班就讀教師都是普通班級老師,他們對特殊教育專業技能缺乏,致使在對特殊兒童的教學和管理中處處碰壁,認為自己沒有足夠能力教授特殊兒童,久而久之造成了現在的狀況。並且特殊兒童家長擔心自己孩子的安全和受到歧視,欺負等等因素,造成對老師的不理解,使得隨班就讀處於兩難之地。

種種問題的出現,造成現在隨班就讀有量沒有質,所以,教育部門應重視起隨班就讀,提升隨班就讀教師專業素養,減少校園歧視,形成良好隨班就讀氛圍,家長也應該保持積極態度等等,都是需要我們往後解決的。

相關焦點

  • 涿鹿縣教體局積極推進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服務工作
    為加強對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工作的組織和管理,成立涿鹿縣教體局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工作領導小組。同時,為提升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工作的專業性、系統性,成立涿鹿縣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指導工作中心,負責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各學校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教師的業務指導和培訓工作。二是加強隨班就讀工作。
  • 顧明遠:發展特殊教育就是尊重人的多樣性
    教育部近日印發《關於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新時期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又一重要指導性政策,這是第一個系統性專門推進隨班就讀工作的文件,標誌著進入新時代特殊教育從完成普及向完善體制機制、內涵發展的轉型升級,意義十分重大。
  • ——解析教育規劃綱要中期評估特殊教育
    然而,仍有8萬多殘疾兒童未能入學、589個30萬人口以下的縣沒有特教學校、殘疾學生隨班就讀呈萎縮態勢等情況,依然阻礙著一些殘疾孩子融入社會的道路。隨班就讀:為殘疾孩子融入社會「搭橋鋪路」作為我國第一批吸納殘疾學生隨班就讀的普通學校,北京市西城區上斜街小學多年來致力於開展「融合教育」研究,目前有聽力、智力障礙、孤獨症傾向的隨班就讀生16名,另有學習困難、肢體不協調的學生25人。
  • 屯昌特殊教育學校為智障及孤獨症學生創辦舞蹈班
    屯昌縣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學習舞蹈。屯昌縣特殊教育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國有公辦特殊教育學校,88名學生均為智力障礙或孤獨症兒童。此前從未接觸過特殊教育的校長宋漢寧自稱是個「門外漢」。2019年建校時,他從一所普通學校的副校長,轉變為這些特殊兒童的「大家長」。儘管提前做好了心理準備,真正面對特殊兒童和他們的家庭時,宋漢寧仍倍感壓力和痛心。
  • 教育部公布2019年全國特殊教育事業發展情況
    8月31日,教育部公布《中國教育概況——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情況》,其中包括2019年全國特殊教育事業發展概況。 學前階段特殊教育在校生為4993人。 小學階段特殊教育在校生總數為55.6萬人,比上年增加7.7萬人,增長16.0%。其中,隨班就讀和附設特教班在校生27.4萬人,比上年增長16.7%,佔小學特殊教育在校生總數的比例為49.3%,比上略增0.3個百分點。
  • 陳雲英:中國特殊教育「零拒絕」任何一個發展障礙兒童
    中新社香港12月4日電 (王姝)中國360度透視系列講座「中國特殊教育40年」4日在香港舉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特殊教育雜誌主編陳雲英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特殊教育為每一位殘疾兒童提供受教育的機會,永不放棄且「零拒絕」任何一個發展障礙兒童。
  • 大學專業早知道:特殊教育
    如果說這些殘疾孩子是折翼的天使,那麼特殊教育教師就是為他們插上翅膀的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神聖的專業。 什麼是特殊教育專業? 特殊教育是指使用一般的或經過特別設計的課程、教材、教法和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設備,對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進行的旨在達到一般和特殊培養目標的教育。
  • 中國特殊教育教材走出國門
    ,此次合作主要涉及人教版特殊教育教材在馬來西亞出版發行等議題。 圖為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培智教材 王子文/攝 據人教社有關負責人介紹,特殊教育是我國中小學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合作標誌著中國特殊教育教材首次走出國門。
  • 特殊教育教師,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用愛感知用心育人!
    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師最重要的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有愛心,只有充滿愛心才能真切地投入到特殊教育當中,使特殊人群感受到人們對他們的關愛、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關心,讓特殊人群的心理得以正常的發展。
  • 我國特殊教育現狀及未來可期
    這說明我國教育質量在不斷提升,但在看到成果的同時,請不要忘記,教育中還有一塊被大眾所忽視的特殊教育。我國在特殊教育領域的發展仍然處在落後的位置,在貧困地區幾乎沒有,只是照搬照抄普通教育對特殊兒童進行教育,這樣完全忽視殘疾兒童的身心發展缺陷,最終結果可想而知。特殊教育的發展,需要有相應的理論基礎作為支撐,並且最主要的是國家要有完善的特殊教育法規作為指導。
  • 特殊教育(師範類)就業前景怎麼樣?
    一,特殊教育專業學什麼?特殊教育專業是教育學下的一個二級學科,很多學校的特殊教育專業是師範類的,當然,也有不是師範類的。二,特殊教育專業的就業方向1,公辦特殊教育學校或大專院校老師本科生或大專生畢業後,可以到各個地方的特殊教育學校當老師,從事特殊教育工作,在我國很多縣或市有一所特殊教育學校,這樣的學校是政府開辦,與小學初中等一樣,屬於公辦性質。
  • 特殊教育中的音樂教育
    特殊教育中的音樂教育是從古至今都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科目。美國倡導全納教育模式,大部分特殊兒童都在普通學校接受教育,很少設立專門的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根據特殊學生的殘障程度來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幫助其更好地融入普通班的音樂教學。俄羅斯則強調特殊學生在特殊學校學習的重要性,儘可能地對特殊學校的種類進行細化,到目前為止,俄羅斯特殊教育學校的種類已劃分為八類。
  • 中國三大天才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
    四十多年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全國範圍內精挑細選出21名少年,組成了首個「少年班」,這21名少年,當時年齡最大的才16歲,最小的只有11歲。在這21個孩子中,有三個當時已經家喻戶曉的天才神童,他們分別是寧鉑、謝彥波和幹政。而當時中國這三大天才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呢?
  • 專訪特殊教育學者蘇雪雲:認為自閉症兒童多天才是一種誤解
    為了增進公眾對於自閉症的理解,澎湃新聞對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教育學博士蘇雪雲進行了專訪,以下為訪談全文。一名自閉症兒童在畫畫。視覺中國 資料澎湃新聞:國內自閉症的發病率大概是多少?這些孩子可以進到普通小學,不需要特殊教育支持,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康復了,也就是從功能上來講跟普通孩子是差不多的。但即使是這些「摘帽」的小孩,成年以後社會互動方面也可能還有一些譜系的特徵,但可能就是會有一兩個朋友,如果在學校裡面的老師、工作以後的老闆相對能夠比較包容,他可能就適應得更好。社會交往很多時候是相互的,除了自閉症個體的問題之外,我們這些作為他們的溝通對象的普通人的態度和理解也是很重要的。
  • 隨遷子女入學服務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我省所有由政府、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其他社會組織及公民個人依法舉辦的小學、初中、普通高中、基礎教育特殊教育學校、工讀學校(以下簡稱「學校」)和在這些學校就讀的學生(以下簡稱「學生」)。
  • 曾受矚目的「少年班」和「神童班」為何消失?他們的經歷讓人痛心
    說到《少年班》,不知道各位想到的是什麼。或許有人會以為是前幾年的一部電影,《少年班》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五位「天才少年」被神秘導師慧眼選中,組成「世界數學大賽」攻關小組,從此早於同齡人開始苦樂交織的大學生涯。今天我要講的此「少年班」非電影《少年班》,但他們存在著相同之處。
  • 國際糧價飆升誘導效應不容忽視 可能衝擊中國
    有關專家認為,雖然俄羅斯出臺的糧食禁令不會對中國產生直接影響,但不可忽視其潛在的危害性。在投機資本的推波助瀾下,我國應嚴防國際農產品的輸入性通脹誘因。  誘導效應不容忽視  受國際小麥價格的影響,此前一直處於高位的國內現貨小麥價格保持堅挺,小麥期貨市場也是人氣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