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抑鬱症患者的自述:「我每天都很累,裝作自己若無其事」

2021-01-15 專注健康知識講解

我從小到大就是個特別重感情的人,對所有事情都很容易動情緒;記得有一次我趴在椅子上哭了一個多小時,爸媽勸也勸不聽,最後平靜下來後我跟他們說「我突然想到了外婆會變老然後死去,我很捨不得她,不希望發生這種事情」,這可能也跟父母一直以來對我的培養有關吧!

他們總是教導我要乖一點,要有禮貌,要換位思考考慮別人的感受;每次做錯事都會讓我一個人好好冷靜地去反思到底錯在了哪裡,然後再來跟他們道歉。

當然,這一切我都絕對不會責怪他們,相反,我很感謝他們,感謝他們教會了我如何使用自己智慧的雙眼去洞察一切,當然顯而易見的弊端就是考慮得太多太周全,導致了抑鬱症的發生。

我很累,但我一直假裝自己很正常,我真的真的超級超級累。

我討厭突然對生活失去興趣的感覺,更討厭突然再次對生活燃起希望,一上一下反反覆覆,始終無法擁有一個完整而正常的心態。

我父母甚至認為我病已經好了,只是需要適當調整就可以了。他們沒人認為抑鬱症是大病,都覺得是我自己想太多造成的,都覺得這壓根就不需要吃藥,我媽說你外婆那時候也是抑鬱症沒吃藥還不是壽終正寢。

於是我覺得是不是自己太矯情了,我怎麼能這麼脆弱呢?

我不想動,總感覺很疲憊,我媽就說,他在抖音上跟著心理醫生學習,抑鬱症就是喜歡說自己身上有病,沒事的。

然後會讓我去忙起來,可是我還是好累。

有時候走在路上,我會想像刀片划過手腕滲出血珠,一滴一滴往下掉,一次又一次,不過我至今沒有划過。

但我想鬧一場,說不定大家就知道我是真的生病了,不是裝的,雖然有時候我都覺得自己在裝病。

我想像有一個人前來救我,助我脫離苦海,不過是徒勞。

遇上一個小姐姐,告訴我所有的抑鬱症都是前世有冤親債主,今生來磋磨我,於是我念起了心經,但是我好像對一切都失了興趣,我連經文都無法堅持念下去。

莫非是我前世作孽太多,不然怎會這麼痛苦。我挺怕依賴一個人,因為一旦依賴,我就開始做,脾氣出來了,喜歡冷戰了,把愛我的人逼瘋,再逃離。

很累,總的來說就是累,與抑鬱相反的不是快樂,而是充滿活力。#青少年抑鬱症#

相關焦點

  • 《我為什麼總覺得自己不好》一位抑鬱症患者的自述
    她經常說,如果不是因為你,我已經幹了哪些哪些事情。莉莉感到母親認為是自己拽了後腿,這沒有引起莉莉的憤怒,卻引發了她強烈的內疚感。當母親暗示有離家出走的念頭時,幼小的莉莉會將其視為母親要拋棄她的警報。她逐漸形成了這樣的觀念:「我是個令人討厭的廢物,常常影響他人做他們喜歡的事,人們不喜歡我呆在他們周圍,我千萬不能做那些令他們討厭的事,因為他們隨時都可能離開我。」
  • 她被直接「凍暈」,冷的發抖還要裝作若無其事
    她被直接「凍暈」,冷的發抖還要裝作若無其事在娛樂圈裡面,那些明星作為一個公眾人物,會在大家面前時刻保持著一個非常光鮮亮麗的模樣,但其實我們看到的更多只是表面,明星也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他們在生活中和我們也差不多,而且他們能夠在娛樂圈裡面走紅,也是經歷了相當的多的困難才走到現在這樣的一步的,就算是走紅之後也是需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身材與形象的,稍微不注意就可能會掉落非常多的人氣。
  • 一個重度抑鬱症患者自述:總是感覺自卑,無限的放大自己的恐懼
    我媽不允許我小時候去樓下跟同齡的小朋友玩,以至於我現在有社恐,在學校處理不好跟同學之間的關係。抑鬱症我個人感覺其實很簡單,就是自卑的人無限放大了自己的恐懼,恐懼著一切,敏感著一切,害怕再次受到傷害,只願意縮在一個人的世界裡,不願意出去。
  • 一位網友的自述: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抑鬱了,感覺活著沒有意義
    我其實不太知道自己是不是有抑鬱症,我只是容易脆弱,工作上壓力一點都扛不住,有困難就容易睡不著,總是很希望自己走在路上,然後有一場意外把我帶走,想怎麼死才不痛苦,我搬運過重的東西,右邊的背會很疼,可是我不敢去看醫生,我沒有錢,家裡也沒有錢,我覺得好無聊,生活好無聊,我最近在想要在哪裡留下我的遺書
  • 聚焦抑鬱症患者群體:"我不是脆弱 也不是精神病"
    聚焦抑鬱症患者群體:"我不是脆弱 也不是精神病" 原標題: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10日電 題:聚焦抑鬱症患者群體:「我不是脆弱,也不是精神病」  作者:楊雨奇  抑鬱症,一個大家熟悉又陌生的名詞
  • 抑鬱症患者談患病狀況:每時每刻大腦都像灌了鉛
    濃度降低後,患者可能會對世界萬物漠視和無動於衷,這成為抑鬱症患者無法接受的現實。  「根本不信什麼狗屁抑鬱症,我要的只是安眠藥。我要找出一種病來,以證明我患的不是抑鬱症。」持續的失眠和噩夢,令深圳市作協主席李蘭妮不得不到深圳北大醫院精神衛生科診室開安眠藥,然而,她卻無法接受「抑鬱症「的診斷。哪裡精神科的名氣大,她就去哪裡就診,她只是想要一句權威的診斷:「你沒有抑鬱症。」
  • 抑鬱症患者,有哪些表現?如何治療抑鬱症?
    抑鬱症患者會有哪些表現?患有抑鬱症的人,長時間處於情緒失落的狀態中,總是不開心,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消極的心理得不到釋放,逐漸形成厭世的情緒。患者喪失自信心,對自己的評價較低,不明白自己存在的價值,因為小的過失,整個人會有恐懼感。
  • 我是《渡過:抑鬱症治癒筆記》作者張進,關於抑鬱症以及我是如何...
    我是
  • 你可能不是抑鬱症
    朋友說我這是抑鬱症的症狀,讓我去看心理醫生。他還說這種情況很普遍,前幾天在電視上看到那個誰,王自健,一個說相聲的都重度抑鬱過,最後是吃藥吃好的。我現在很糾結,你覺得我應該去看心理醫生嗎?開心不起來的小喪
  • 抑鬱症患者:為入睡服安眠藥喝酒 被父母當成「作」
    她在朋友圈裡說,現在只要能睡著,少活幾十年都願意。  何凝曾經看過一張圖片,上面畫著一個人的後腦勺是兩孔的插頭,但是枕頭卻是三孔的插座,那個人絕望地坐在床上看著枕頭。「你感覺什麼都錯了。」  為了入睡,何凝嘗試過各種方法:吃安眠藥、在樓梯上來回走想把自己弄累,有一次甚至喝了一整箱啤酒。喝醉的她原本以為馬上就要暈倒,結果一躺下又清醒了。
  • 深受抑鬱症困擾患者的心理康復治療——如何應對負能量爆棚
    抑鬱症是什麼?有人說是無病呻吟只為博取別人同情與關注,有人說是性格內向,不願與人交流,有人說是心情不好忍一忍就好了……其實這些說法都是不正確的,抑鬱症患者深受其害,還要受到各種誤解,一部分人不堪重負,最後選擇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一生。
  • 12個有關抑鬱症的驚人事實:抑鬱症患者的大腦看起來不一樣?
    以下是一些有關抑鬱症的令人驚訝的事實。1.抑鬱症有不同的病因如果人們最近經歷過一個有壓力的生活事件;如果他們過去有過抑鬱症;或者如果一個親密的家庭成員抑鬱過,那麼他們患抑鬱症的風險會更高。有時抑鬱症的發生沒有明顯的原因,很多抑鬱症患者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得抑鬱症。
  • 因為抑鬱症,我的女友永遠離開了我
    這個時候,我就會發微信陪她聊天,一直到天亮。因為長時間都沒有好轉,我勸說她到武漢的一家心理醫院看病,最終醫生給出的診斷是中度抑鬱。看到她給我發的診斷報告之後,我立刻在網上搜索了很多有關抑鬱的內容。我還記得當時有的知乎帖子提問「女朋友得了抑鬱症怎麼辦」,回答都是要注重陪伴,因為抑鬱症患者對人的情感是非常淡的,非常難接收到的,所以不要期望著用愛去感化她。
  • 中國有多少抑鬱症患者?結果令人深思
    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報告中指出:如果保持這一趨勢,不考慮社會經濟水平、國家信仰文化等因素的影響,2030年抑鬱症患者人數將超過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總和,成為致殘的第一大誘因。那麼到底什麼是抑鬱症?
  • 武漢同濟醫院一線護士口述:很累很累,但我不能停下
    日均3小時的90°彎腰在疫情一線的醫務工作人員中,護士是離患者最近的一群人,也是接觸時間最長的一群人,打針、輸液、上心電監護、測血糖、血壓、體溫等,都是護士前往處理。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發熱門診,每天白日的輸液人數超過400人,神經內科護士沈繼迎每天起碼要進行穿刺150人次。「按每個患者1分鐘的速度來計算,我平均每天要保持90°彎腰姿勢3個小時。
  • 為什麼每天都那麼累?擺脫疲勞感的6條建議
    ,什麼都不想幹,就想癱著不動; 明明每天都坐在辦公室裡,也沒幹什麼,但就是覺得身心俱疲; 經常覺得腦子像生了鏽一樣,轉不動,遇到很多問題都不願意去想; 周末了,終於有時間學習了,但還是覺得很累,常常睡一覺、看會劇,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很多人也許會把它們歸咎於生活壓力大
  • 抑鬱症患者對自我產生負面評價,怎麼辦?改變認知歪曲並遷移思維
    比如說自己某一件事沒有做成功,一次考試沒有考好。正常人的思維狀態就會覺得下一次考得更好一點就行,而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這次沒有考好,自己就是個失敗者,自己就是有問題的。一次小小的事件就對自己產生極其強烈的負面評價,這種評價會嚴重影響抑鬱症患者的自尊心。
  • 智商越高的人越容易得抑鬱症?其實治好了,他們就是人才
    因為在抑鬱症患者中,高智商人群成為了抑鬱症患者的高發群體,他們佔了其中很大的比例。高智商兒童也是不可忽視的人群之一。首都醫科大學主任杜醫生曾說過,智商高的人更容易得抑鬱症。學識高、地位高的社會精英,遇到負面情緒時,不管內心痛苦壓抑,外表卻若無其事,甚至面帶微笑,不願向人傾訴,而且他們往往給自己設定一個很高的目標給自己很大的壓力。因此這類人會成為抑鬱症高發群體。
  • 抑鬱症讓我感受到了這9種痛苦,那種度日如年的感覺讓我難以承受
    當我聽到這話之後,我感覺被這說話的人重重的打了一拳,心裡那種絕望的感覺再一次湧現,我知道又有一個人要疏遠我了……太多的人對抑鬱症患者所承受的痛苦不了解,太多的人單憑自己的想像就給了抑鬱症患者一個定論,這是對我們抑鬱症患者最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