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他,是安全的捍衛者,為飛機的安全飛行提供了堅實的後盾保障。如今DBS,是幸福的締造者,為他高質量的老年生活創造奇蹟般的希望。
吳叔是一名軍人,也是一名飛機工程師,當兵幾十年,吳叔一向身體康健。本該開始精彩的退休生活,他卻被帕金森病魔無情纏身。四肢震顫、行走不穩、身體僵硬,典型的帕金森病症狀讓吳叔和他的家人陷入了無盡的苦惱。漸漸地,他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家人的照顧,行走也變得越來越困難。患病以後吳叔減少了出行,他說不敢見朋友,不敢見戰友,害怕給他們添麻煩。過度依賴藥物作用的他,有時為了去參加一次戰友的聚餐,甚至擅自加量服用美多芭。
隨著病情的發展,吳叔的藥物作用時間變短,最大量時一天需要服用9次美多芭 ,才得以獲取短暫的放鬆,隨之而來的,還有藥物副作用產生的「開關效應」以及「劑末現象」。
偶然的一次機會,吳叔的老伴得知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夏學巍主任、廖紅展博士團隊開展了帕金森腦深部電刺激(DBS)手術治療。更了解到在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接受了DBS手術治療的患者,生活質量得到大大提高,便慕名而來。
通過嚴格的診斷和評估,吳叔在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接受了DBS手術治療,植入景昱無線腦起搏器。手術過後,吳叔已經可以自行吃飯,睡覺翻身也不成問題了。開機後,吳叔的震顫以及僵硬現象逐漸消失,「以後可以打牌了」,吳叔顯得異常興奮,帕金森DBS手術重新給了他面對生活的勇氣和自信。
電極的精準植入是影響術後療效的最大因素,由於植入精準,吳叔術後未開機已經有很好的改善(微毀損效應)。術後程控是DBS手術重要的組成部分,術後廖紅展博士又給吳叔進行了幾次程控,力求以最合適參數,有效控制吳叔的帕金森症狀。
整個調控過程,廖博始終秉持著作為醫務人員的認真負責,他的專業和細心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高度認可。吳叔的狀態越來越來好,他和家人都對手術效果表示滿意,我們也由衷地為他感到高興。
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夏學巍主任、廖紅展博士團隊一直致力於功能神經外科項目的發展,是廣西桂北地區第一家開展帕金森DBS手術治療的單位。
為了給帕金森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療,科室組織最優秀的人才打造了一支專業的功能神經外科隊伍,運用最新的科學技術。聯合了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功能神經外科的強大團隊,解除患者身體痛苦的同時,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鼓勵患者重拾生活的熱情和希望。
專家介紹:
夏學巍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廣西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中心副主任,廣西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西抗癌協會神經腫瘤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西醫師協會神經外科醫師分會神經內鏡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衛計委腦卒中防治專家委員會缺血性卒中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基礎醫學與轉化專業委員會委員,北美顱底外科協會外籍會員。
擅長膠質瘤、腦膜瘤、神經鞘瘤及垂體腺瘤等顱內腫瘤的診斷和治療,特別對於腦膠質瘤精準治療、顱底病變的神經內鏡/顯微鏡下微創手術具有豐富的經驗;擅長顱內外血管搭橋、頸內動脈內膜剝脫等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外科手術治療;擅長微創鎖孔入路三叉
神經痛、面肌痙攣微血管減壓術;在廣西率先開展經皮穿刺三叉神經半月節微球囊壓迫術及軟性神經內鏡治療腦積水手術;在重型顱腦損傷的救治和小兒先天性顱腦疾病等方面亦有獨到的見解。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科研課題3項,廳局級課題6項,發表SCI及核心期刊論文30餘篇,參編專著一部,參譯專著兩部。
廖紅展
醫學博士後,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廣西醫學會神經外科青年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老年膠質瘤學組委員,桂林醫學院學術帶頭人。
擅長帕金森、特發性震顫、梅傑症候群、痙攣性斜頸等運動紊亂性疾病、顱內惡性膠質瘤、顱腦損傷的診斷與手術治療。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1項,廣西自然科學基金1項。作為核心成員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發表SCI及核心期刊論文10篇,參編專著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