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會有讀者對標題有疑問,普通人也能學習的金融科普書,但為什麼普通人需要學一點金融呢?
「金融」這個詞,一看就很高深,不是我們普通人能夠玩轉的,但在這個時代,金融、財經等知識,已經融入人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生活現象,各種事件,背後本質上都是一些金融規律,有時候不僅僅是國家層面的,也影響到自己切身的利益。
像我身邊挺多人都有投資理財、炒股、買基金等等,不要以為,只有專家才能研究,普通人也應該保持一些金融的敏感度,否則就只能人云亦云。
只有自身具備了一些金融的思維,才能更好的把握住財富。
但是金融學專業性太強,很多時候我們普通人,並不是專門研究金融學的,因此很難去了解金融背後的本質,很難去抽絲剝繭的了解大部分經濟規律。
而復旦大學金融學院的教授、執行院長,寫了《中國金融的力量》這麼一本金融方面的科普性讀物,對於金融完全沒有研究的人也能看懂。
錢軍教授的新作,全景式描寫了中國金融的壯麗畫卷。對各金融板塊的脈絡梳理清晰,對重要問題的研究鞭辟入裡,既有歷史的厚重,也有新潮的浪花。——周曄·匯付天下有限公司董事長、CEO
這本書是對中國金融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力作,講述的專題不僅具有宏觀視野,而且通俗易懂,智慧有趣。——聶慶平·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參透中國金融特色,用好中國金融力量。伴隨著四十多年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中國的經濟體量已經從1980年只有不到美國的10%發展到2017年年底,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首次超過美國(19.89萬億國際元vs19.49萬億國際元,世界銀行數據)。
而在此飛速增長之下,中國金融業湧現出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首當其衝的便是中國金融體系如何支持經濟增長。
為致敬新中國四十年的偉大金融成就,梳理中國金融的系統脈絡,辨析中國金融的機遇挑戰,由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執行院長錢軍編著的新作《中國金融的力量》日前出版。
該書以獨到的視角,從以下三點分析揭示了中國金融的力量。
第一,分析了中國金融的力量何在,也就是中國金融力量體現在哪裡。
第二,揭示了中國金融力量何來,即中國金融力量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第三,提出了中國金融力量何進?即中國金融力量如何不斷更新並保持持續的活力,從而更好的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
本篇文章特意挑選錢軍教授在書中講到的與時事最密切的第八章——疫情衝擊與金融風險防控,為各位讀者展現這本書的一點風貌。
第八章首先回顧疫情在中國和全球發展的防控情況以及對全球主要經濟體和資本市場的影響,然後闡述和分析疫情防控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經濟開始復甦後,如何讓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更好的生存發展。
錢軍教授就後疫情時期的政策提了9點建議:
(1)嚴防海外輸入性病例帶來的二次爆發。
國內的疫情防控已經是積極的形勢,這樣的積極形勢來之不易,但是國外疫情卻非常的嚴重,輸入性病例不可忽視,尤其是一些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城市,以及與疫情爆發國接壤的地區更需要加強防範。
(2)發揮中國製造優勢,維護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運行。
在這次疫情中,中國製造體現了重要的優勢,因此,儘快恢復國內生產不僅是維護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維護全球產業鏈運行的重要保障,政府應該通過相關政策幫助企業復工復產。
(3)保障外貿行業復工,利用電商和線上技術修復全球貿易體系。
疫情導致線下貿易活動中斷,所以應該轉戰線上貿易。國內的電商發展的較為迅猛且成熟,應該趁這個機會,向全球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展示中國製造優勢和提供商品服務的能力,爭取到儘可能多的訂單彌補因疫情遭受的損失。
(4)加強與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國家合作。
在亞洲地區,中國、日本和韓國是最重要的經濟體,對於中國而言,最近幾年三國的貿易總量僅次於最大的兩個貿易夥伴——歐盟和美國,所以中國應該進一步加強與東協的合作。
(5)援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穩固加強經貿合作關係。
這樣的舉動具有未來長遠性,互利共贏、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6)國內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
目前中國中央政府負債率遠低於其他發達經濟體,今年通過加大財政赤字持續就入實體經濟是切實可行的。尤其是對中長期有增長空間、短期受影響的大的行業的中小企業,實施相應補貼。
(7)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此次疫情暴露出中國在公共衛生方面存在不足,所以接下來需要加強醫療資源的儲備。
(8)適當增加短期進口,提升全球市場需求。
一方面提升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市場需求,另一方面通過進口更多的醫療及相關服務、產品以及包括農產品在內的產品的進口,可以彌補因國內需求下降導致的對飛機、汽車的製造業產品的採購減少。
(9)加強政策的信息互通,引導全球市場的合理預期。
中國一直是一個包容且樂於助人的國家,在抗疫成功後無私地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其他國,以助於疫情儘快結束。
這9點建議在書中的描寫更為專業,但我作為一個普通讀者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在這裡只是做一個簡單的概括。
無論是對金融感興趣的還是對於金融一無所知的小白,這本書都是一本很好的科普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