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愛因斯坦是對的!廣義相對論通過了比率檢驗!

2021-01-09 遨遊世界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眾所周知,在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存在著諸多神秘,但是也存在著諸多巧合,有許多自然存在的真理有時候也可能會體現在某一種機緣巧合看似毫無相關的事物上,這或許也是宇宙有趣的體現之一。近日,科學家通過一項研究再次證明愛因斯坦是對的!而這項研究齊愛恰恰是將兩種看似沒有太大關聯的事物連接在一起,它們就是圓周率π和廣義相對論。

圓周率π

在3700年前,巴比倫的數學家們估計了一個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而這個比值就是圓周率π的雛形。他們把他們的答案,第一個發現的π值,刻在一塊簡陋的黏土碑上:25/8,或3.125。

在接下來,研究人員藉助功能強大的計算機計算出了這個比率的真實值(3.141592653……然後一直到無窮大)精確到50萬億個小數位。近日麻省理工學院的理論天體物理學家卡爾·約翰·哈斯特開展了一項研究,測得圓周率約為3.115。許多人對此不明所以,這對它的近似估計在精度上可能落後了幾千年,但是其實這一事實與他的真正目標沒有多大關係,哈斯特的真正目的是測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這個理論可以將引力與空間和時間的動力學聯繫起來,讓我們洞悉更多關於宇宙的奧秘。

哈斯特是雷射幹涉重力波觀測站(LIGO)科學合作組織的一員,他們主要研究有關物理定律的信息以及與引力波的關係,所謂引力波是黑洞等大質量物體相互螺旋時在時空中產生的漣漪。巧的是,哈斯特注意到了π出現在描述波傳播方程的幾個術語中。

突發奇想

哈斯特說,所有這些係數都取決於π。所以它突發奇想,如果我們改變π,會發生什麼結果呢?隨後他們開始檢查測量結果是否與廣義相對論一致。

哈斯特意識到他可以把π當作一個變量而不是常數。然後他可以對照LIGO對引力波的實驗測量來檢驗引力波方程。如果哈斯特使用的π值接近其他方法已經確定的值,那麼愛因斯坦的理論應該與測量值相匹配。如果廣義相對論在圓周率不接近其真值時與LIGO的測量結果相匹配,那將表明這一理論仍然不夠完善。通過嘗試從-20到20的π值,哈斯特檢查了20多個觀測到的候選引力波事件,發現理論與實驗相符的數字約為3.115。事實再一次證明愛因素的理論仍然是完美的,這是一次對廣義相對論進行的有效而有力的檢驗。

研究過程

在這次的研究中心,π似乎一直都在出現,不僅是在引力波中,而且在氫原子中。然而,在引力波方程中出現π因子的原因讓科學家更加興奮。當引力波向外傳播時,它會看到時空的曲率,包括過去產生的引力波所產生的能量。就像你投進平靜池塘的第一塊石頭會在水面上發出平滑的漣漪。如果你緊接著又掉了一塊石頭,表面不再光滑,先前石頭留下的波紋會干擾第二塊石頭留下的新波紋。引力波的工作原理類似,但介質本身是時空,而不是水。

結果

所以巧合的是,描述這種自相互作用效應的方程包含了π因子作為幾個數值項的一部分。此前,LIGO在2016年對愛因斯坦理論的一次檢驗中,改變了單個術語,而不是在pi等幾個術語中劃出一個公共因子。因此這種方法足以作為廣義相對論的一種檢驗。

但這仍然遠遠不是對這一理論的先驗檢驗。一個問題是哈斯特數字的相對不確定性:他對π的近似值目前在3.027到3.163之間。要使它顯著地銳化,需要觀測中子星等較輕物體的合併,中子星產生的引力波可以比一對碰撞的大質量黑洞產生的引力波持續300倍的時間。就像試圖識別一首未知的歌,一個人聽得越多越好,這樣才能越準確。目前,在現有的數據中,只有兩個記錄證實的中子星合併。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同意這種圓周率的檢驗方法,物流學的檢驗過程並不是這麼簡單就能一蹴而就,需要多方位地去考量。

相關焦點

  • 引力波會最終證明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錯了嗎?
    過去五年來,愛因斯坦從未有過的驗證,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許多預測都是正確的。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引力波將有前所未有的機會對我們的引力理論進行前所未有的檢驗。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理由反對愛因斯坦,但探索宇宙的新方法總是有機會向我們表明,它的行為並不像我們期望的那樣。下面是引力波如何證明愛因斯坦是錯的。根據廣義相對論,引力波是一種全新的輻射形式,與以前已知的任何形式都不一樣。
  • 事實證明:愛因斯坦又對了!致敬偉大的廣義相對論!
    最新研究再次證明愛因斯坦是對的!搖擺的脈衝星證實了廣義相對論!最新觀測顯示,在距離我們25000光年外的脈衝星正在以一種奇怪的方式搖擺,這種現象立刻在科學界引起了大量關注並為之震撼。因為在一個多世紀前,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就已經預言了這一現象。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成現實?黑洞照片的出現,直接證明黑洞的存在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到底是不是正確的。而這一發現,恰好為這兩個問題提供了證據。 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以及後世眾多學者的研究表明,所謂的「黑洞」與「白洞」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當然了,在太空技術發展之前,關於黑洞的理論也僅僅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上,根本沒有任何直接或間接的證據證明宇宙間存在著這種特殊的天體
  • 並再一次證明: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是對的
    這些結果是基於對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LIGO(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捕獲的數據進行重新分析得出,這一結果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進行了一種新的檢驗。因為合併黑洞經歷了破碎的引力,對這些事件的研究,能讓研究人員在極端條件下檢驗廣義相對論。在這個特殊案例中,科學家們測試了廣義相對論的一個具體預測:黑洞可以通過質量和自旋速率來完全描述,愛因斯坦的理論又一次通過了測試。
  • 並再一次證明: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是對的!
    這些結果是基於對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LIGO(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捕獲的數據進行重新分析得出,這一結果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進行了一種新的檢驗。因為合併黑洞經歷了破碎的引力,對這些事件的研究,能讓研究人員在極端條件下檢驗廣義相對論。
  • 愛因斯坦的1919,廣義相對論是如何一步步被證明的
    當時,世界剛剛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復甦,科學資源相當貧乏,攝影技術也相對原始,炎熱潮溼的天氣使儀器難以對焦,而且還有一個難以擺脫的障礙——雲。 愛丁頓無疑會為這些風險擔憂,但這並不會阻撓他的行動,因為這次觀測能夠證明或反駁現代科學中最具革命性的科學理論:廣義相對論。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再被驗證:時空扭曲質量方式正確
    最新實驗使用已計算好質量的天體來檢驗廣義相對論預測結果是否成立。科學家希望通過該理論揭曉宇宙某些謎團。圖中是ESO 325-G004星系形成的「愛因斯坦環」。科學家通過測量恆星如何移動,從而計算出前景星系ESO 325-G004的質量。之後他們計算了環繞該星系的愛因斯坦環曲率,從而確定它對周圍空間的變形程度。
  • 廣義相對論場方程誕生史:一場愛因斯坦與希爾伯特的究極競賽
    著名美國物理學家奧本海默在為紀念愛因斯坦逝世 10 周年而撰寫, 後被收錄於愛因斯坦誕辰 100 周年紀念文集《愛因斯坦——世紀文集》的題為 「論愛因斯坦」 (On Albert Einstein) 的文章中, 就寫過一段與英菲爾德的回憶有異曲同工之意的文字:量子的發現必定會以這種或那種的方式出現…… 對沒有任何信號能運動得比光更快的含義的深刻理解也必定會出現…… 直到今天仍未被實驗很好證實的廣義相對論則除他以外
  • 在愛因斯坦之前,有科學家接近於提出相對論嗎?
    偉大的德國數學家大衛·希爾伯特(David Hilbert)和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上齊頭並進。這兩個人有時是合作者,有時是競爭對手,有時甚至陷入敵意(當然雙方很快就忘了)。愛因斯坦採用思維實驗,接受直覺,並試圖摸索出解決方法,一邊設想一邊填入所需的數學上的證明(有時與他人合作)。希爾伯特更像是一位嚴謹的數學家,他極大地推進了其他人(包括希爾伯特自己)擴展出的黎曼幾何。他還在推動一個在數學上有更廣泛影響的結果。歷史告訴了我們哪一種方法更有成效。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成真,原因是在這裡
    結合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和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的數據,研究人員發現,此星系中引力的行為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言相符,在星系的尺度上證實了這一理論的正確性。191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對引力如何起作用進行了解釋。自那以來,廣義相對論通過了一系列在太陽系內的高精度檢驗,但還從沒有在巨大的天文學尺度上對其進行過精確地檢驗。
  • 愛因斯坦與廣義相對論
    我們將在本文中介紹愛因斯坦如何通過物理思想的多次突破,創建起相對論特別是廣義相對論的大廈,並指出愛因斯坦是相對論的唯一創建者。1.1 狹義相對論的創建我們首先來回顧一下狹義相對論的創建。1905 年,年僅27 歲的愛因斯坦發表了《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一文,構建起狹義相對論的大廈。
  • 愛因斯坦在提出廣義相對論前曾被長期孤立,他在一本書裡袒露心境
    最近楊振寧將他在2005年7月24日第22屆國際科學史大會做的報告《愛因斯坦:機遇與眼光》一文作為代序,收入愛因斯坦著《我的世界觀》。這本書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傑出訪問學者、德國慕尼黑大學埃裡克?就像楊振寧在《愛因斯坦:機遇與眼光》一文最後所總結的:「很明顯,在這一段裡,『獨立的科學工作』指的是他於1908年至1915年期間創造廣義相對論的長期奮鬥。長期奮鬥改變了他。是否朝更好的方向改變了呢?拉比說:『不是,他的眼光變成徒勞無益的走火入魔。』我們說:『他的新眼光改寫了基礎物理日後的發展進程。』」
  • 看完這5個預言的檢驗,你還想推翻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嗎?
    洛倫茲今天發電報給我,說英國遠徵觀測隊證明了太陽會造成星光偏折。」愛因斯坦激動得像小孩得到了夢寐以求的那根棒棒糖一樣,向他的媽媽匯報了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1915年,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出來後,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但是,還有很多的科學家對他的理論持質疑態度,而真正看得懂的更是非常之少。愛因斯坦需要實驗來驗證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
  • 看完這5個預言的檢驗,你還想推翻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嗎?
    洛倫茲今天發電報給我,說英國遠徵觀測隊證明了太陽會造成星光偏折。」愛因斯坦激動得像小孩得到了夢寐以求的那根棒棒糖一樣,向他的媽媽匯報了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因為星光相對太陽來說太微弱了,平時根本沒法觀測,只有一個機會是,當太陽全日食的時候,我們才容易觀測到太陽背後恆星的光線。這個機會終於等來了,1919年5月29日會發生一次全日食。英國的科學家愛丁頓是愛因斯坦的鐵忠「粉絲」,他是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秘書和貴格會的會員,他申請到了這次探測的任務。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地球表面上再次被證明是正確的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中基於相對性原理利用幾何語言描述的引力理論。該理論由愛因斯坦自1907年開始發展,最終在1915年基本完成。廣義相對論將經典的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狹義相對論加以推廣。在廣義相對論中,引力被描述為時空的一種幾何曲率屬性,而時空的曲率則通過愛因斯坦場方程和處於其中的物質及輻射的能量與動量聯繫在一起。
  • 愛因斯坦最偉大的勝利:一個廣義相對論的世紀!
    與一個世紀前停止接受相反,科學界現在已經堅定地接受了這一理念,這一理念具有一系列可檢驗的後果。其中一個預測與我們的現代生活息息相關。愛因斯坦預測,除了在接近光速時發生的空間和時間的熟悉(和非直觀!)變化,時間的流逝還取決於引力場的強度。這意味著經歷較強重力的時鐘比較弱的重力環境中的時鐘更慢。
  • 歐洲金屬球衛星將檢驗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
    其上面搭載了一顆旨在驗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低成本探測衛星,儘管其耗資很少,但據稱其探測精度將比此前美國宇航局進行的該項研究高出幾乎100倍。在2000年年中,在經過超過40年的艱苦研發之後,由美國史丹福大學領銜研製的耗資8億美元的「引力探測器B」衛星探測到了「慣性系拖曳效應」(Frame dragging)。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如何解決牛頓理論解決不了的問題?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重塑了引力理論,解決了牛頓理論所不能解決的問題。自1905年首次亮相以來,它已經通過了幾十個專門為它設計的實驗檢驗,但物理學家的挑戰其實才剛剛開始。到目前為止,我們還只是在牛頓的世界裡玩耍。不過,這一切很快就會改變。一些大膽的實驗將使用全新的探測設備和探測手段來研究引力在宇宙中一些最極端的天體周圍是如何起作用的。
  • 中國科學家證明愛因斯坦光速不變假設不成立
    論光速不變的相對性這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以強大的科學邏輯證明了愛因斯坦的光速不變假設只是來源於狹隘的洛倫茲變換的一種狹隘推論的定義,雖然愛因斯坦反過來用這定義假性地推導出了洛倫茲變換而建立了狹義相對論,但在狹義相對論的邏輯框架內,實際上還存在著廣義的時間空間參數變換,即完全時空變換,因而隱含著眾多與狹義相對推論相對矛盾的推理,即狹義相對論完整的推論是完全相互否定的。
  • 檢驗廣義相對論,還要經歷「三重門」?
    我們知道,一個自然科學的理論哪怕已通過了99次檢驗,但若最後一次栽了,也會被科學家無情地拋棄。作為關於時空的理論,廣義相對論自然也沒有「免檢合格」的權利。雖然在過去的一個世紀,它在各種挑戰面前屹立不倒,但對它的檢驗還會持續下去。尤其考慮到過去的檢驗都是在弱引力場中開展的,科學家期望未來能在中子星、黑洞等天體附近的強引力場中一試它的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