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er出版發布英文專著《波浪導致黃河三角洲沉積物侵蝕再懸浮》

2021-01-18 海洋工程地質

近日,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省海洋環境地質工程重點實驗室賈永剛教授、劉曉磊副教授等撰寫的英文學術專著「Wave-forcedSediment Erosion and Resuspension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由Springer與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聯合出版發行。該專著詳細介紹了現代黃河三角洲波致沉積物侵蝕再懸浮方面的最新技術方法和理論研究成果,是實驗室團隊近十年來工作成果的結晶。

該專著由八章構成,第一章主要介紹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第二章主要介紹代表性研究區黃河三角洲工程地質環境及其沉積物性質,包括現代黃河三角洲的形成演化、地形地貌、海洋動力環境及沉積物的類型與分布、粒度成分特徵、礦物成分特徵、微結構特徵、物理與力學性質。第三章介紹了黃河三角洲的侵蝕現狀,包括潮間帶地區的侵蝕現狀與水下三角洲的侵蝕現狀。第四章介紹了黃河三角洲不同沉積年代葉瓣典型研究區沉積物的侵蝕特徵參數。第五章介紹了黃河三角洲沉積物侵蝕再懸浮的發生過程。第六章介紹了波浪作用下黃河三角洲沉積物的孔壓響應過程。第七章介紹了波浪作用下黃河三角洲沉積物侵蝕再懸浮的物理機制。第八章介紹了波浪作用下黃河三角洲沉積物侵蝕再懸浮的理論預測。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876042;41072215;41072316;41402253)、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開放基金(QNLM20160RP0110)的支持。該專著可供從事海洋工程地質學、河口海岸學、海洋沉積學、海洋土力學等相關研究的科研人員,從事河口與海岸工程、港口與航道工程、海岸帶環境保護的工程技術人員,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專著的出版發行,充分說明了山東省海洋環境地質工程重點實驗室在黃河口沉積物動力學研究領域所開展的工作得到了國際學術界關注和認可。


相關焦點

  • 海洋研究院劉謀斌研究員出版英文專著「Particle Methods for...
    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劉謀斌研究員撰寫的專著「Particle Methods for Multi-Scale and Multi-Physics」近期由著名科技圖書出版公司World Scientific出版(
  • 華東師大科研團隊新發現:三角洲侵蝕危機?颱風可緩解!
    攔截颱風沉積物緩解三角洲侵蝕解決城市空間資源緊缺颱風來幫忙華東師大這項研究有點牛,維持灘涂向海推展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戴志軍團隊通過研究並量化近20年來歷經長江口颱風影響的三角洲南槽河口動力地貌過程,發現洪季因強徑流作用導致三角洲南槽衝刷約3-6千萬立方米泥沙,颱風則能攜帶口外約0.9-4.7千萬立方米的泥沙進入河口,進而研究提出洪季徑流量和河口泥沙衝刷的函數關係
  • 【中國科學報】認知陸海河相互作用支持黃河三角洲溼地保護
    我國暖溫帶最完整的溼地  監測與保護迫在眉睫  黃河三角洲具有世界典型的快速變化特性及獨特的沉積動力過程。同時,黃河尾閭改道頻繁,黃河自1855年奪大清河河道入渤海以來發生較大改道11次,造成各海岸段的淤積與侵蝕歷史各不相同。
  • 華東師大發現颱風事件可緩解三角洲侵蝕風險
    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戴志軍教授團隊通過研究並量化最近20年來歷經長江口颱風影響的三角洲南槽河口動力地貌過程,發現洪季因強徑流作用導致三角洲南槽衝刷約3~6千萬立方米泥沙,颱風則能攜帶口外約0.9~4.7千萬立方米的泥沙進入河口,進而研究提出洪季徑流量和河口泥沙衝刷的函數關係,定量識別出颱風和高徑流在河口泥沙衝淤中扮演的角色。
  • 趙由才教授完成的5部固體廢物英文學術專著在Elsevier和Springer出版社出版
    由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趙由才教授及其團隊完成的5部學術專著<Pollution Control and ResourceRecovery
  • 黃河文化:黃河三角洲特定的自然生存環境與陸地變遷
    關於黃河三角洲自然環境的研究,無論是其成因,還是歷代的變遷,目前已有多部專著和文章從多方面進行過研究。在此,借諸家研究之觀點,佐證黃河三角洲的客觀環境是較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從歷史的角度辨析,黃河三角洲既有古代的三角洲、有近代三角洲,也有目前仍在不斷擴展的現代三角洲。
  • 好奇號揭火星夏普山成因:沉積物堆積侵蝕
    夏普山成因示意圖:蓋爾隕坑內大量沉積物堆積並逐漸固結成巖,隨後在風蝕作用下周邊部分被侵蝕,留下中央凸起,形成今天的夏普山。當年的河流將泥沙帶入這裡的湖泊,並在河流注入湖泊的位置上發生沉積並形成三角洲,這與地球上河流注入湖泊或海洋的位置上的三角洲是一樣的情況。這一過程被不斷重複。  格洛岑科表示:「這裡的湖泊反覆乾涸然後再出現,這一情況的好處是每一次湖泊的再次出現都是一項實驗,它在告訴你當時的環境變化狀況。」
  • 【地理探究】關於水下三角洲、河漫灘、水下沙坡的專業解讀!
    再加上河流中含有大量以膠體狀態存在的細黏土,這些黏土一遇到海水,在鹽的作用下就會形成凝絮沉澱下來,因而在河流入海處逐漸形成扇面狀的堆積體。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亦是如此,以河口水下三角洲為例,主要是由江河奔流中所裹挾的泥沙在入海口處遇到含鹽量較高的海水後凝絮淤積而成。  水下三角洲的面積並不比陸上三角洲小,作為陸上三角洲的延續,有一些大河三角洲,其水下三角洲的面積往往超過了陸上三角洲。
  • 科學網—出版科技英文專著,該找誰?
    那時出專著是件很牛的事。如今三十多年過去了,行情大有不同。面世出版的科技專著,有的須經過嚴格的同行評審,各個質量環節絲絲入扣;有的為了市場需求和其他原因,同行評議能省就省。越來越多的工序進入「外包」行列,比如編輯加工和檢查校樣很少由出版社的編輯親力親為。所有這些,凸顯了在數位化和電子化背景下出版界的變化。經常有人問我,想出本英文書,找哪家出版社比較好?思忖片刻,筆者以為這一問題可能很難有解。
  • 華大海洋參與的英文專著《海洋生物技術百科全書》正式出版
    近日,華大海洋參與編寫的英文專著Encyclopedia of Marine Biotechnology(《海洋生物技術百科全書》)正式出版(圖1)。紙質版和電子版於8月底完成全新上線。本書由世界第一大獨立學術圖書出版商John Wiley& Sons Inc.(約翰·威立父子出版公司)印刷發行。
  • 黃河三角洲為何沒有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發達?
    長江、黃河、珠江,是中國境內最長的3條河流。它們灌溉了兩岸大片的良田沃土,孕育出燦爛的中華文明。在經過億萬年的歷史變遷後,長江、黃河、珠江分別在各自的入海口形成了一大片衝積平原,分別是長江三角洲、黃河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 2014年,我國風暴潮、海岸侵蝕等各類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36...
    近日,國家海洋局發布的《2014中國海平面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顯示,2014年,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現波動上升趨勢,海平面較常年高111毫米,較2013年高16毫米,為1980年以來第二高位。 根據海平面監測和分析結果,1980年至2014年,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0毫米/年,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特別是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更是明顯。
  •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我國海岸侵蝕現象嚴重,加力推進海岸...
    大約在20世紀60年代初,情況開始發生變化,首先是砂質海灘岸線發生侵蝕現象,繼而黃河、長江等中大型河流的三角洲出現侵蝕。20世紀70年代~80年代,全國海岸侵蝕已成為普遍現象。「不論是大陸海岸,還是島嶼海岸;不論北方,還是南方;不論自然海岸,還是人工海岸;不論平直海岸,還是岬灣海岸,各種海岸類型均有海岸侵蝕發生。」戚洪帥說。
  • 海岸孕育資源,勝利油田由此而來,泥沙堆積形成河口三角洲
    可以說,河口三角洲海岸是泥沙堆積海岸中最特別的一類。它是如此豐饒、慷慨,又是如此敏感、多變河流懷沙而行,在河口大量堆積,就形成了向海伸突的三角洲海岸。輸沙條件和地質條件的不同,讓三角洲海岸有著多變的模樣:有鳥足狀的,有尖嘴狀的,有扇狀的,還有多島嶼、多漢道的……扇狀的黃河三角洲,河渠縱橫、港漢眾多的長江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國最大的三角洲海岸。
  • 物理學院張樹霖教授應邀出版英文學術專著
    英國Wiley 出版社基於Journal of Raman Spectroscopy 主編的建議,在又徵得3位國際知名專家大力推薦後,邀請物理學院張樹霖教授撰寫並於2012年2月底出版了英文學術專著《Raman spectroscop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Nanostructures》。
  • 根據黃河三角洲的演變歷程,你知道有古代和近代的說法嗎?
    歷史上由於黃河下遊時常改道,有時從北搶奪海河水系入渤海,有時從南泛濫淮河河道入黃海,有時又闖入其它獨立河道流向渤海。由於河床不斷變化,導致入海口及其相應的黃河三角洲不斷位移。所以黃河三角洲按位置變換可大體分為古代三角洲和近代三角洲兩種。1、入海口位置變換不定,形成古代黃河三角洲區域。黃河巳有110多萬年的歷史。
  • 為什麼「黃河三角洲地區」遠不如「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達?
    許多大江大河都有三角洲,比如長江三角洲、黃河三角洲、尼羅河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恆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等等。很多河流三角洲地區也是人口十分稠密,經濟發達的地區,比如我國的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人口最密集、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不過,也有例外,我國的黃河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就遠遠不如長江三角洲地區,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