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省海洋環境地質工程重點實驗室賈永剛教授、劉曉磊副教授等撰寫的英文學術專著「Wave-forcedSediment Erosion and Resuspension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由Springer與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聯合出版發行。該專著詳細介紹了現代黃河三角洲波致沉積物侵蝕再懸浮方面的最新技術方法和理論研究成果,是實驗室團隊近十年來工作成果的結晶。
該專著由八章構成,第一章主要介紹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第二章主要介紹代表性研究區黃河三角洲工程地質環境及其沉積物性質,包括現代黃河三角洲的形成演化、地形地貌、海洋動力環境及沉積物的類型與分布、粒度成分特徵、礦物成分特徵、微結構特徵、物理與力學性質。第三章介紹了黃河三角洲的侵蝕現狀,包括潮間帶地區的侵蝕現狀與水下三角洲的侵蝕現狀。第四章介紹了黃河三角洲不同沉積年代葉瓣典型研究區沉積物的侵蝕特徵參數。第五章介紹了黃河三角洲沉積物侵蝕再懸浮的發生過程。第六章介紹了波浪作用下黃河三角洲沉積物的孔壓響應過程。第七章介紹了波浪作用下黃河三角洲沉積物侵蝕再懸浮的物理機制。第八章介紹了波浪作用下黃河三角洲沉積物侵蝕再懸浮的理論預測。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876042;41072215;41072316;41402253)、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開放基金(QNLM20160RP0110)的支持。該專著可供從事海洋工程地質學、河口海岸學、海洋沉積學、海洋土力學等相關研究的科研人員,從事河口與海岸工程、港口與航道工程、海岸帶環境保護的工程技術人員,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專著的出版發行,充分說明了山東省海洋環境地質工程重點實驗室在黃河口沉積物動力學研究領域所開展的工作得到了國際學術界關注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