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子的質量不僅僅是其各個部分的總和。現在,科學家們才知道是什麼導致了亞原子粒子的重量。
質子由什至由較小的稱為夸克的顆粒組成,因此您可能希望簡單地將夸克的質量相加即可得到質子的質量。但是,這個數字太小了,無法解釋質子的體積。新的詳細計算結果表明,質子的質量只有9%來自誇克的質量。研究人員在11月23日的《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中報告說,質子的其餘部分來自粒子內部發生的複雜效應。
夸克的質量來自與希格斯玻色子有關的過程,希格斯玻色子是2012年首次發現的基本粒子。但是,合著者,肯塔基大學列剋星敦分校的理論物理學家劉克非說,「夸克的質量很小」。因此,對於質子,希格斯的解釋不足。
取而代之的是,質子9.38億電子伏特的大部分質量是由於量子色動力學或QCD的複雜性所致,該理論解釋了質子內部顆粒的攪動。用QCD進行計算非常困難,因此,從理論上研究質子的性質,科學家們依賴於一種稱為晶格QCD的技術,該技術將空間和時間分解成一個網格,並在該網格上放置了夸克。
使用這種技術,物理學家先前已經計算出了質子的質量。但是加州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理論物理學家安德烈·沃克-盧德說,但是直到現在,科學家們才知道質量的來源。「令人興奮的是,這標誌著……我們已經真正踏入了這個新時代」,在該時代中,可以使用晶格QCD更好地理解核物理。
Liu及其同事發現,除了夸克的質子佔質子質量的9%外,夸克的能量還佔32%。(由於愛因斯坦著名的方程E = mc 2,這是因為能量和質量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質子的其他乘員,無質量粒子稱為膠子,它們幫助將夸克結合在一起,通過其能量貢獻了另外的36%。
剩下的23%是由於夸克和膠子在質子內部以複雜方式相互作用時發生的量子效應而產生的。這些相互作用導致QCD放棄了一種稱為尺度不變性的原則。在尺度不變理論中,空間和時間的延長或縮小對理論的結果沒有影響。質點為理論提供了尺度,因此,當QCD克服尺度不變性時,質子也會獲得質量。
伊利諾州巴達維亞費米實驗室的理論物理學家Andreas Kronfeld說,這項研究的結果不足為奇。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懷疑質子的質量是通過這種方式構成的。但是,他說:「這種計算用科學知識代替了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