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時的空軍之中,越來越多的任務被無人機擔當是大勢所趨。就像在低烈度的戰場上空執勤這種需要時刻保持警惕而十分耗時耗力的工作,交給無人機最好,這樣能夠把更多的精力用於培養戰時力量。但是在適用於這種任務的飛機之中,翔龍無人機被譽為世界第一,這是為什麼呢?翔龍無人機不僅性能能夠追平全球鷹,更重要的是翔龍無人機還能夠進行對地打擊!
往常我們的觀念都是在無人機界,偵察機與攻擊機互相有專攻,互不幹涉。就像美軍中全球鷹用於偵察,而捕食者用於攻擊,貌似呈現了一個高低搭配的態勢。
其實不然,捕食者無人機最早的設計也是單純用於偵察,而不用於打擊,後來才重視對地打擊的能力——與其用無人機發現敵人後派出己方力量打擊,不如一發現就給予打擊,不馬上消滅難道留到明年嗎?因此,無人機專屬於偵察的說法是過時的,現時無人機的新設計或多或少都會要求具有掛載能力。
從更大的角度上看,偵察機在如今確實過時了,隨著衛星的進步,偵察機已經有了替代品。除此以外,戰略偵察機公然入侵他國領空的挑釁行為非常危險,就算在領空的外圍也無法保障安全作業。隨著國際法的完善,防空識別區的概念逐漸被完善,即使沒有進入領空也難免被敵方戰機幹擾。綜合之下,現時的國際環境,戰場環境,成本因素,替代品因素導致偵察機越來越不吃香,而作為偵察機這條產品線上副產品的無人偵察機,做出改變就非常重要了,否則在機齡未到時便陷入報廢的危機。
而美軍是如何使用無人機的呢?使用捕食者無人機在低烈度戰區上巡邏,雷達偵察到敵人便第一時間把圖像資料傳輸回基地供指揮員展開識別與請示上級是否進行下一步的攻擊。如果攻擊被允許,長時間跟蹤敵人的捕食者無人機就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敵人進行攻擊。而到後來,甚至展開了對於通緝人物的定點擊殺。曾經美軍便因為無人機被允許擊殺美國公民而引起爭議。
而我國的翔龍無人機各項性能比起全球鷹都不低,更重要的是具有對地打擊能力,作為一款外貿無人機在市場上擁有超強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