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經典名著《簡·愛》,一部偉大的浪漫主義愛情小說

2021-01-10 六百八視頻

《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群星璀璨的維多利亞時代一個不可或缺的名字,但她的文學之路開始的時候並不順利。當年,這個二十歲的鄉下姑娘曾將自己的詩作寄給當時著名的桂冠詩人騷塞,但大詩人給了她一個大釘子,說,文學不是婦女的事業。十一年後,也就是1847年的秋天,當《簡·愛》首次出版,並引起轟動的時候,這個姑娘用了一個很難看出性別的化名:柯勒·貝爾。而她的兩個妹妹安妮和艾米莉,當時也已經分別寫完了《艾格妮絲·格雷》和《呼嘯山莊》兩部日後響徹文壇的名著。同胞三姐妹幾乎同時出版作品,且在文學史上都留下濃重一筆,這個現象舉世罕見。夏洛蒂·勃朗特和她的兩個才華出眾的作家妹妹一樣,沒有活過四十歲。她年輕時情事不順,三十八歲時才嫁給一位牧師,婚後的甜蜜時光不足十個月。好在,故事比生命更長久。讓我們走進《簡·愛》,回到十九世紀中葉的英國,一起來聆聽這個或許是史上最為有名的家庭女教師的故事吧。

故事開始時,牧師的女兒、十歲的簡·愛已是一個孤兒,寄養在舅父家裡。有悖道義但合乎習俗的是,一等舅父咽了氣,外甥女便成了這戶人家的眼中釘。既然眼皮底下容不下這個不服管教又聰明早慧的丫頭,不想承擔撫養責任,也不期待簡·愛接受良好教育的舅母就做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決定——把外甥女送進一所名叫勞渥德的女子寄宿學校。

這類學校簡直是為簡·愛這樣的孩子量身定製的。為什麼這樣說呢?慈善人士出錢辦慈善學校不是什麼新鮮事,在十九世紀的英國,地方上的有錢人家為了在教區彰顯名聲與地位,往往會選擇辦學這條好途徑。但他們並非不求回報,藉機中飽私囊的倒比比皆是。比如小說中的這所勞渥德學校,它雖然帶有慈善性質,接收的也是單親家庭,或者父母雙亡的年幼孤女,但這些孤兒的親朋每年要付15英鎊給學校,如此一來,孤兒的寄養家庭只要出一小筆錢就可免除監護義務,還落得個好名聲。而在慈善家眼裡,這筆錢作為學費和夥食費是不夠的,還需要靠捐款來補足。他們用發了黴的土豆、發了臭的肥肉來餵養這些正在長身體的孩子,所以成年後的簡·愛個子還如同小孩一般,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是,用物質的簡陋來泯滅欲望、麻痺精神才是這所學校最恐怖的地方。它披著宗教的外衣,動不動用近乎殘忍的方式體罰、羞辱學生,在這裡,所有的聰明與可愛一經流露,都被視為大逆不道。主要課程也是近乎修道院式的,誦經、讚美上帝、培養女德,標榜懲罰肉體以拯救靈魂,附帶學一些法語、歷史、鋼琴等課程,以備將來留校做老師,或是踏上社會混口飯吃。所以,當年幼的簡·愛獨自坐上夜行的馬車離開舅母家,慶幸要開始新生活的時候,她並不知道自己又入了一個魔窟。

這裡還有一個歷史大背景,夏洛蒂寫作《簡·愛》的時候,英國正在經歷一場波瀾壯闊的憲章運動。這場為期十二年的全英國工人運動,起因是工人階級要求取得普選權,希望通過政治變革來提高自己的經濟地位,但並沒能提出男女平等問題。政府為了分裂工人運動,表面上也進行了一些改革,比如女工實行十小時工作制等,但婦女的社會地位並沒有改善。像勞渥德學校這樣的機構,正是與整個社會大背景下勞動婦女的悲慘處境相契合的。但就是在這樣一個壓抑的環境裡,簡·愛不僅躲過了一場死了大半孤兒的疫病,而且從一位和她一樣卓爾不群的同學,以及一位閃耀著人性光輝的老師那裡保存了希望的火種。在人們驚嘆於這個孤女生命力之強的時候,她不僅為自己的將來贏得了謀生之道,並且為涉世打好了自尊、自強的行囊。

關於勞渥德學校和簡·愛童年、少女時代所遭受的迫害,全書不過只有短短四章的描述,但正是全書揭露性最強的這部分,造就了簡·愛的三觀,成就了她的後半生。她在勞渥德受難般的每一天仿佛都是在為八年後的一場新生做準備。

距離勞渥德大約十六七個小時馬車的路程,有一座名叫桑菲爾德的老宅。女管家菲爾費克斯太太正在給宅子裡一個名叫阿黛拉的法國小姑娘物色家庭女教師。她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求職廣告,這位年輕的求職者自稱教學經驗豐富,擅長教授英國教育中各項普通課程,以及法語、音樂和繪畫。即便現在看來,簡·愛的這幾項技能也頗有些通識、全科的意思了,但在當時這幾乎是家庭教師的標配。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歐洲富裕家庭依然習慣選擇家庭式教育,尤其是那些住在城郊,附近沒有合適的學校,又不願讓孩子讀寄宿制學校的有錢人家。

在作者夏洛蒂所處的維多利亞時代,家庭女教師在僱主家裡處於一個頗為尷尬的地位。出身於中層階級的她們服務於上層社會家庭,階級差異決定了她們非主非僕的角色,比如連吃飯這樣的日常行為都是獨自進行的。根據契約,這些未婚女性要服從僱主家規,不能僭越成為其家庭一員,這也就封殺了家庭女教師試圖通過這條捷徑逆襲上位、改變命運的可能性。等僱主家的孩子長大成人,女教師何去何從就又成了問題,唯一的出路就是嫁人。但職業性質使得她們在芳華年代裡基本與世隔絕,並無更多機會接觸除男主人之外的其他異性;而這個階層的男性,在關鍵時刻也少有人放棄門第觀念、不看女方家產,屈尊去迎娶一位家庭女教師。於是乎,古往今來,總少不了痴男怨女在這條敏感多情、暗流湧動的鴻溝旁玩火,由此也成就了多少文學作品,而《簡·愛》這部小說之所以是其中的一股清流,是因為男女主人公均為各自階層的一個「異數」。

如果說簡·愛成長道路上遭受的磨難來自肉體與精神,那麼小說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桑菲爾德這座大宅的主人——羅切斯特年輕時所遭受的打擊,在他所屬的這個階層看來則是最致命的。根據通行於當時歐洲君主立憲制國家所謂的「長子繼承權」,身為家中次子的羅切斯特沒能從父親那裡分得半畝田產,但父親又不能容忍這個兒子變成窮人,於是設法結上一門嫁妝豐厚的親事,便堂而皇之地成了救命法寶,確保財富始終在這個圈子裡兜轉。那麼,這個富有的新娘在哪裡呢?與英國隔海相望的西印度群島。

從十七世紀開始,英國人就從美洲大陸的早期開發者西班牙人手裡掠取了大量領地,到作者夏洛蒂那個年代,米字旗已經在牙買加的熱帶種植業園裡飄揚了兩個世紀,和日不落帝國的所有殖民地一樣,那裡既能冒險、發財,也可鍍金、避禍。西印度群島還由此產生了一個新族群——克裡奧爾人。這一群體原本指的是出生於拉丁美洲、雙親是西班牙人的白人,後來隨著殖民者的不斷湧入,加上黑白通婚混血,這一群體的構成也更混雜。他們中不乏開辦種植園的白人大佬,但仍不能融入白人殖民政府主流。羅切斯特這個繼承無望的兒子大學剛畢業,父親就把他送去了牙買加,那裡已經有一個克裡奧爾富翁的女兒在等著做他的新娘。新娘生得莊嚴美麗,最重要的是有三萬英鎊的陪嫁。一切堪稱美滿。只是誰也沒告訴新郎,新娘家有一種秘不示人的家族病史,他未曾謀面的嶽母正被關在瘋人院裡,這一家子全是休眠中的瘋子。

簡·愛第一次見到桑菲爾德的男主人是入職三四個月以後的事了。冬日的一個黃昏,一名高大威猛的男子在結了薄冰的山間小道上馬失前蹄,幸遇一位獨自趕路的瘦小女子伸手相助,情形不免尷尬。面對男主人的傲慢陰鬱與咄咄逼人,家庭女教師一如既往表現得不卑不亢、綿裡藏針。幾個回合下來,羅切斯特幾乎亂了陣腳,對這個顏值、財富均為負值的孤女已掂出分量,表面卻不動聲色,仍是一副頤指氣使的主子模樣。而在簡·愛眼裡,這位身材高大、相貌根本算不上英俊的男主人,紈絝中卻透著卓爾不群,仿佛是因為背負著好些難以言說的創傷和秘密,而顯得陰雲密布、神秘莫測——就跟這座老宅一樣。

夏洛蒂筆下的桑菲爾德,再現了哥德式小說的經典場景:幽深的樓道,令人心驚肉跳的恐怖笑聲,不僅給作品平添了相當的吸引力,而且巧妙地與情節融合在一起。哥德式小說起源於十八世紀後期的英國,這類小說多拿黑暗、恐怖說事,場景多是陰森的古堡、高聳的尖頂,幽暗的走道,病態的邪惡瀰漫其中,對夏洛蒂所處的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們有著很強的吸引力。話說這天夜裡,好像有一個鬼影手持蠟燭飄進主人房裡,心有感應的簡·愛奮不顧身破門而入,一桶涼水澆上去,於濃煙和火光中救了男主人一命。渾身溼透的羅切斯特驚愕於這個小女子的鎮定與勇敢,細心的讀者也發現了,這是英雄第二次被搭救了。她到底是不是會使妖術的仙人?但她明確答覆羅切斯特:仙人一百年前就離開了英國,無論哪個季節,月亮都照不到他們的狂歡——大宅裡沒有人聽得懂他們之間的這種海闊天空、高級玄妙的對話,沒關係,羅切斯特喜歡。

兩人交流的畫風由試探、較量,漸漸變得推心置腹。簡·愛發現自己正被不情願地選為那個傾聽秘密的人。男主人掐去了那個令人心碎的開頭,只說自己遊蕩在巴黎的時候,熱戀上一個法國舞女,但後者背叛了他,並且硬塞給他一個法國「女兒」,也就是簡·愛的學生阿黛拉。至於他為何要與家庭決裂出走歐洲大陸,至今仍是獨身,卻隻字未提。但就算如此,到目前為止,面對家庭女教師,作為主人他對自己的揭露也未免多了點。桑菲爾德上下,從管家到僕人,都感覺到了這一變化:從先他而去的父親和兄長手裡接下這份產業之後,羅切斯特先生就像避瘟神似的躲著這所老宅,從未在桑菲爾德連續住上兩個星期,而這回卻一呆就是三四個月。

在簡·愛看來,貴族小姐怕多是以貌取人,但羅切斯特的才華與談吐,門第與財富,還不足以彌補他相貌上的不足嗎?她陷入了那種情形下所有女孩都會有的狀態:對羅切斯特能否每天出現既害怕又盼望。她甚至想到上帝若能賜予她哪怕一丁點美貌也好。這裡,我們不妨感激一下作者沒有將簡·愛塑造成一個刀槍不入的聖女形象,這些稍縱即逝的少女情懷在沉重肅穆的背景下顯得那樣可愛與可信。但那條鴻溝終究是難以逾越的,更何況他們兩人中間,還橫亙著一位英格拉姆小姐。

英格拉姆小姐是一位勳爵的女兒,傳說她最有可能成為羅切斯特的妻子。她驕傲華麗,多才多藝,只是在與終身大事密切相關的財產這道坎上,差了口氣。同羅切斯特家一樣,老勳爵的長子繼承了幾乎全部家財,因此留給女兒的也就沒有多少了。在當時,這類徒有其表的富家千金的最好出路,就是嫁給擁有可觀家產的名門紳士。

在桑菲爾德綿延數日的一次盛大派對上,這位美人華麗登場。儘管渾身散發著男人抵擋不住的魅惑性感,但她對家庭女教師和阿黛拉卻是掩飾不住的鄙夷與厭惡——內心的蒼白與猥瑣一覽無餘。簡·愛本能地意識到,英格拉姆配不上羅切斯特那個高貴的靈魂,甚至夠不上讓自己去妒忌。在她看來,儘管從小所受的教育、這個階層素來的門第婚姻觀念對羅切斯特影響很深,但一位紳士,應該只擁抱他真正喜愛的妻子。

這天,男主人因故外出,賓客們把那個年代裡陰雨天宅在家裡能鼓搗的休閒娛樂玩了個遍,正閒極無聊,一個吉卜賽老太太尋上門來。這個衣衫襤褸的吉卜賽女人不僅能將塔羅牌玩得神神秘秘,還精通「讀心術」,被視為「通靈人」。不過這個傲嬌的巫婆只給單身小姐算命。這一算,生生地斷了英格拉姆的所有念想;這一算,也幾乎讓簡·愛經受了靈魂的拷問與表白。沒錯,躲在那骯髒的鬥篷與頭巾之下的正是男主人。為了跨越那條看似無法逾越的鴻溝,羅切斯特此舉可謂是孤注一擲:他借巫婆之口讓英格拉姆相信,這位名門紳士命裡並無財運,由此請她自願退賽,不傷體面;同樣,他不惜自毀形象,設計這齣「苦肉計」,是為讓簡·愛相信,他只聽從良知的指引。高貴的靈魂果然還需要機敏的頭腦相配,夏洛蒂充分展現了她大膽的浪漫主義,也為整部小說難能可貴地創造了喜感、諧謔的一幕。只是兩人還來不及體味勝利的喜悅,從西印度群島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作者此處沒有給男主人公甚至讀者任何喘息的機會。從向簡·愛坦承阿黛拉的身世,曝光自己的一段不堪經歷,一直到設計擺脫英格拉姆,這一路羅切斯特可謂披荊斬棘、重塑自我。他始終明白,這一切都在為攻克最後的堡壘做準備,這將是一場不可避免的惡戰,但如果命運女神允許他暫時迴避這個障礙,留待日後慢慢消解,甚至允許他小心地保存著那個可怕的秘密直到將它帶進墳墓就好了。

但是,桑菲爾德又迎來了一個不眠之夜。這天晚上,深邃的樓道裡響起悽厲的慘叫聲。簡·愛協助男主人將被咬得血肉模糊、不省人事的那位西印度群島客人送出了桑菲爾德。至此,羅切斯特似乎又剷除了一個至關重要的障礙,只是在沒有徹底拿下這場賭局之前,他還不想觸及那個禁區。暴風雨來臨之前總是出奇的平靜,平靜到簡·愛還抽了個空,請假回到快要咽氣的舅母身邊,繼承了伯父留給她的一小筆遺產。我們權且將此看作作者夏洛蒂送上的一份陪嫁吧,在財富即地位的年代裡,讓我們的家庭女教師婚前婚後在經濟上都享有一定的獨立自主,拉近或者說緩和與男主人公之間懸殊的距離,這是一個自我覺醒的女性所認可與樂意的,也給予了讀者些許安慰。

桑菲爾德好事將近,但老宅再度鬧鬼。一個殭屍新娘深夜從幽深的樓道裡飄進了簡·愛的房間,卡住她的喉嚨。簡·愛醒來後發現,為婚禮準備的面紗被人撕成了兩半!她幾乎來不及回味羅切斯特企圖從上帝還是命運角度來解釋這個夢魘,教堂的鐘聲就敲響了。如果說從勞渥德寄宿學校一步一步走到桑菲爾德大宅旁的這所教堂,簡·愛用了將近十年,那麼從幸福的巔峰跌落到深淵,只是剎那間的工夫。就在她起誓成為羅切斯特合法妻子的那一瞬間,一個卑怯的聲音讓一切化為了烏有。那晚被他們救下的西印度群島的來客向牧師悲憤宣告——桑菲爾德府上已經有了一位羅切斯特太太,就是他的姐姐伯莎·梅森!

從天堂墜入地獄的情形也不過如此吧!後世演繹這段故事的演員們,無不卯足了勁,只等這一刻演技的超級爆發。但簡·愛和羅切斯特是沒有劇本預設劇情的。羅切斯特能做的,是索性將傷口扒得更開,讓它露得更深:二十幾年前,兄長和父親為了三萬英鎊聯手坑了他,而他,為了履行一個天主教徒對婚姻的誓言、對妻子的義務,將發病後如同野獸一般的那個克裡奧爾瘋女人帶回英國;命運安排他的父兄活得並不長久,他反倒繼承了這所大宅,並將自己的妻子永遠地藏在了秘密的閣樓裡。他不曾離棄妻子,他離棄的是桑菲爾德。他遊蕩歐洲大陸,尋求精神歸依,於是法國舞女和她的阿黛拉,還有英格拉姆小姐悉數登場,也許還有更多,但直到簡·愛的出現,他枯焦的心才得以真正復活。從羅切斯特的角度講,即便他遭受了無與倫比的世俗劫難,但在自救的同時,並沒有傷害任何人,要成為他的伴侶,只有了解這一點,才能真正與他進行靈魂的對話。

讀者們會發現,處於崩潰邊緣的簡·愛幾乎很快就直面、理解,甚至原諒了羅切斯特,這是真正高貴而通透的靈魂。但是在羅切斯特渴望簡·愛救救他,不要讓他在即將重生的時刻再次墜入地獄的時候,簡·愛為什麼選擇了出走?因為留下來就意味著不合法,是充當情婦。天主教對婚配聖事有諸多戒律,最著名的就是不得墮胎、不得離異。在這個三角關係中,離異這條道走不通,重婚則是罪上加罪,做情婦則是與簡·愛的婚姻觀、價值觀背道而馳的。都說戀愛中的人可以卑微到塵埃裡,但婚姻聖事容不得苟且,自尊與平等是信仰,是底線。這不禁讓人想起她對羅切斯特發自肺腑的那通「宣言」:「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說話;就像兩個人都經過了墳墓,我們站在上帝跟前,是平等的!」

故事發展到這裡,伯莎·梅森正式浮出水面,不再是作者夏洛蒂用來營造哥特氣氛的鬼影,這個克裡奧爾瘋女人從頭到尾就是這個愛情故事的緣起與核心。夏洛蒂並沒有因為簡·愛或者說讀者看不見她的前半生,就將她寫成一個平面的惡魔。我們可以從羅切斯特對簡·愛大段大段的自我剖析與表白中,瞥見一個清晰的、活生生的背影:這個女人同樣也是家庭、宗法制度的犧牲品。發病後的她集世間所有的無恥淫蕩、罪孽兇殘於一身,但即便她失智甚至狂暴到嗜血,家人瞞天過海為她買到的這個丈夫,卻仍是她最深的執念,作為女人,她,也有愛與被愛的權利。她鬼影一般潛進簡·愛的臥室,扯爛簡·愛的新婚面紗,此情此景,叫人不能不去想像與體味在二十多年的囚禁生活裡,她究竟經歷了怎樣的心靈磨難,居然還沒有了斷世俗的念想。她常年穿著爛成絲縷的婚紗,如同骷髏新娘一般,這頭困獸的內心仍以羅切斯特的合法妻子自居。可以說,在簡·愛一路抗爭走來的十多年間,在羅切斯特放浪形骸尋求自救的幾十年間,在桑菲爾德的閣樓裡,一直在上演著一出秘不示人的獨角大戲。

通過伯莎這個人物,夏洛蒂為後人留下了一個窺探與遐想的窗口,啟發了後來者從女性主義角度將她沒有正面表現的這部分樹碑立傳。比較著名的有上世紀六十年代英國女作家簡裡斯的《藻海無邊》,此書可視為《簡·愛》的前篇,通過對原著各種意象的分析對比,構想了伯莎的前世。而七十年代末,美國兩位女權主義文學批評家桑德拉·吉爾伯特和蘇珊·古芭,則以《簡·愛》為主要藍本,從文學史中瀝出「瘋女人」這一主題,分析「樓上樓下」「前任現任」這一詭異懸殊的意象組合,將十八、十九世紀的英美女性文學當作一個整體進行研究,揭示出每個賢妻良母的內心都住著一個狂野反叛的惡魔妖婦,其角度、姿態可謂激進而勇敢。夏洛蒂可能自己都沒有想到,一兩百年之後,她筆下並未正面描寫的「閣樓上的瘋女人」,成為《簡·愛》中色彩最鮮明的意象之一,女權主義思想的經典術語,衍生出了很多學問。

小說並沒有在暴風驟雨中戛然而止,留下一個開放的結尾。但我們相信,故事最精彩的部分至此已基本呈現。為了最後男女主人公形象的升華,證明簡·愛所認定的這條道路的正確性,夏洛蒂設置了一個奇峰突起般的小小過渡,以迎接那個史詩般的、悲愴的,卻是眾望所歸的結局。這個不招命運女神待見的瘦弱身影從桑菲爾德絕塵而去,毅然拋棄了近在咫尺的富貴榮華,再度孤身走上抗爭與自救的道路。但峰迴路轉的是,流浪過程中她不但被聖約翰兄妹收留,並且戲劇性地發現彼此竟是堂親。好在經歷了磨難的簡·愛不忘初心,不僅沒有對從天而降的一大筆遺產動心,還拒絕了聖約翰的求婚。

聖約翰是個侍奉上帝、一心嚮往去遙遠的喜馬拉雅傳播上帝光輝的牧師,他想要的不過是簡·愛以妻子的名義成為他的助手!他俊美的相貌不知比羅切斯特超出多少,但他的愛情觀卻是狹隘而另類的,與簡·愛所推崇的平等獨立、友好坦率完全不在一條路上。這個外形、人品近乎完美的形象的出現,就是為了與羅切斯特做殺傷性對比,他與羅切斯特在感情上都帶有一種壓迫性,但性質不一樣,簡·愛在他身上找不到契合點。有了聖約翰這個不幸的對比,簡·愛對羅切斯特的思念愈加洶湧,直至她聽到了那個文學史上最為著名的超自然呼喚:「簡……簡……」循著這呼喚,簡·愛再次回到了已成為廢墟的桑菲爾德。瘋女人的一把火毀了這所大宅,也了斷了她自己的世俗冤孽,並讓企圖救她、最後一刻仍對她不離不棄的丈夫羅切斯特瞎了眼、斷了手。當一切歸零,平等與愛情結伴降臨,簡·愛回到羅切斯特身邊,未來歲月靜好。

《簡·愛》這部作品的誕生,為十九世紀的現實主義小說增添了新的活力,確立了夏洛蒂在英國文壇的地位和影響。從主題上講,她為傳統的英國小說帶來了一股強烈的自我意識,這種自我意識集中體現在簡·愛這個嶄新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她在逆境中的抗爭,在愛情中的頑強,所顯示出的精神氣質與力量大大超越了傳統與現實對女性形象的建構與期望;而夏洛蒂為塑造這一形象所表現出的對婦女感情的尊重,對愛情描寫的直率與大膽,在英國文學的傳統中也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在挑戰傳統道德習俗、反抗壓迫、表達女性對幸福的自由追求方面,這部作品可說是改變了愛情小說的發展方向,並由此對後世的女性主義文學藝術產生了深刻影響。

從創作手法上看,作者也顯示了小說黃金時代的強大自信和嫻熟功力。小說運用多種藝術手法:書中對自然環境充滿感情的描寫,對超自然現象的描述,無不體現出濃鬱的浪漫主義精神,而陰森、恐怖的場景設置與情節鋪墊,又巧妙融入了哥德式小說色彩,給作品平添了許多吸引力和可看性。從作品的文體風格和作者極為擅長運用的意象、象徵等手法上看,我們又可以看到司各特、拜倫、華茲華斯等浪漫主義先輩的深刻印記。

相關焦點

  • 一生必讀的經典小說 世界十大名著推薦
    一生必讀的經典小說 世界十大名著推薦 《世界十大名著》指2000年,根據《紐約時報》和美國《讀者文摘》組織的橫跨歐、亞、美、澳、非五大洲百城十萬讀者的投票調查,精選出的十部經典長篇名著。這十部名著代表了英國、法國、俄國、美國最具世界   原標題:人醜就要多讀書!
  • 2018年必讀書單|世界十大名著
    書籍是人生最好的伴侶,《世界十大名著》指2000年,根據《紐約時報》和美國《讀者文摘》組織的橫跨歐、亞、美、澳、非五大洲百城十萬讀者的投票調查,精選出的十部經典長篇名著。這十部名著代表了英國、法國、俄國、美國最具世界性代表的世界文學大師和其中最有影響的代表作。
  • 經典初中生好書推薦排行榜
    經典初中生好書推薦排行榜   一、國家教育部推選給初中生的中外名著     1、《老人與海》     這是一部舉世聞名的小說,我認為是想看書的人都應該去看一看的,海明威這部小說是根據一位古巴漁夫的真實經歷創作的,以攝象機般的寫實手法記錄了桑提阿果老人捕魚的全過程,塑造了一個在重壓下仍然保持優雅風度
  • 《簡·愛》:關於尊嚴、生命和愛的理解和詮釋
    重讀《簡·愛》,也有了不一樣的理解和感悟。01沒有經歷過貧窮和弱小,就無法真正理解尊嚴的意義小說的開頭,作者用大量的篇幅介紹了簡·愛在蓋茨黑德時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愛情讓簡·愛整個人都煥發出幸福的光彩,因為這滿足了她一直以來對愛和被愛的渴望。這樣的愛情,在小說問世快要長達兩百年的今天,顯得尤為可貴。現代人的愛情中,摻雜了太多金錢和利益因素,人們考慮的是物質上的門當戶對,是工作上的琴瑟和鳴,是個人利益獲得中的你追我趕,唯獨少了兩個人靈魂的契合。
  • 長文:霍金離世,時間簡史之外,是他更偉大的愛情「簡」史!
    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了,享年76歲。雖然人走了,但是他的《時間簡史》卻可以永遠流傳,他取得的有關於黑洞的理論成果,也將繼續指導著無數天文學者。他的預言雖然看似荒謬,也開始逐漸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人注意!當然,霍金的愛情也足夠唯美,只是很多人都不了解!
  • 年輕時不顧一切愛你後來因為愛你而放手,霍金背後偉大的女人簡!
    偉大的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在劍橋的家中去世,享年76歲。 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脫離了這副受限的皮囊,去往了浩瀚的宇宙星辰。一瞬間朋友圈都在瘋狂悼念這位偉人,而那部根據他前妻簡的回憶錄《飛向無限:和霍金在一起的日子》改編的電影《萬物理論》也再次被大家重溫。
  • 《成為簡-奧斯汀》,奧斯汀的絕美愛情故事
    簡-奧斯汀是英國偉大的女作家,一生創作了六部膾炙人口的愛情小說。啟迪了萬千女性。簡-奧斯汀絕美的的愛情故事,更加打動人心。絲毫不亞於她創作的作品。奧斯汀深愛湯姆,兩個人不是沒有反對湯姆的舅舅,奧斯汀看到湯姆錢包裡一張名單,長長的名字是湯姆需要養活的名單,沒有經濟來源,這些人將陷入困境。奧斯汀做了決定,斷絕了與湯姆的聯繫。因為深愛,所以成全。面對失去,自己承擔。
  • 21部名著改編的電影,提分還能長見識!
    馬克·吐溫的一句話,說出了大家對名著糾結的心情: 「名著就是那種人人都說好,但不怎麼讀的書。」 內容的厚重、文字量的巨大、思想的深邃都讓人望而卻步!這麼一想,孩子不愛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 《成為簡·奧斯汀》:願每個成為簡奧斯汀的女孩,不負愛與自由
    結合簡奧斯汀的每部作品可看出,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是因為不會因為時代而褪色,因為它直面的只是那恆古不變的人性。電影《成為簡·奧斯汀》是一部傳記電影,主要圍繞了簡奧斯汀年輕時的一段感情故事展開。二十歲那年的簡遇到了一生的摯愛,然而在最後私奔的過程中,她還是選擇了放手,獨自回到那個簡單安寧的小鄉村,終生未嫁,最後成為了十九世紀著名女性作家的故事。
  • 《自然》刊登「史上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引發解讀熱潮
  • 四大名著最早是哪四本呢?猜對超過兩本,你就是神人
    例如唐詩宋詞與元曲,他們各自獨領風騷數百年,而到了明清時代更是迎來了新一輪的文化繁榮,相信很多夥伴都能猜出來了,沒錯正是最具代表性的小說,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與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與生活的文學體裁,加上通俗的表達性,更是讓小說走進了千家萬戶的大門。而明清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正是四大名著,他們不僅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作品,更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
  • 「好書推薦」看大師們讀世界名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巨人
    》、《傲慢與偏見》、《簡.愛》、《呼嘯山莊》、《雙城記》、《德伯家的苔絲》等,從作者經歷、時代背景、故事情節到全書精華,緊貼原著進行條分縷析地講解,並進行深入淺出的解讀,從大師的角度出發告訴我們,這些名著究竟好在哪裡,如何閱讀一本好書,同時講述得非常生動有趣、引人入勝。
  • 七月新番動漫「四大名著」,B站評分一部比一部低,最低跌破5分!
    在動漫中曾經有四部作品被稱為「四大名著」,不是因為它們製作多麼優秀,多麼受人們的歡迎,也不是因為它們多麼的經典,而是因為它們無一例外的都是輕小說改編的爛片。不僅劇情爛,對於人物的塑造也是爛的出奇,將它們奉為「四大名著」完全是對它們的嘲諷,而在今年的七月新番中,也有堪比「四大名著」的「佳作」,在B站的評分真是一部比一部低,都有哪些呢?
  • 中國四大名著是哪幾個,作者是誰,各有什麼特點
    中國四大名著是哪幾個,作者是誰,各有什麼特點文/@成長新視點中華文化浩如煙海,文學著作更是數不勝數,從唐詩宋詞,到明清小說,可以說是各領風騷數百年。提起小說類的作品,古典四大名著,是其中的翹楚,也是公認的代表性作品。人們常說四大名著,是指《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和《紅樓夢》,這幾部小說是古典名著中的巔峰。
  • 世界十大名著!不容錯過
    世界十大名著!不容錯過2000年,根據《紐約時報》和美國《讀者文摘》組織的橫跨歐、亞、美、澳、非五大洲百城十萬讀者的投票調查,精選出的十部經典長篇名著。《戰爭與和平》列夫·尼古拉耶維奇·託爾斯泰著作《戰爭與和平》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它的場面廣闊、人物眾多,不但以前沒有人寫過這樣的小說,以後也不會有人再寫,是當之無愧的「史詩」。《戰爭與和平》是一幅有關一切人們在其中發現自己的幸福和悲哀、偉大和恥辱的事物的完整畫像。
  • 三本綜名著穿越小說推薦:即使在名著裡面,也能活出不一樣的自我
    三本綜名著穿越小說推薦:即使在名著裡面,也能活出不一樣的自我各國的名著是每個民族文化的結晶,這都是在特定背景下,沉澱下來的語言,這樣的小說讀起來無疑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知識、感悟,甚至是很多受不清、但是確實很有影響的東西。
  • 同樣是神魔小說,《封神演義》為何不是四大名著?
    說起神魔小說,我們第一想到的就是《西遊記》,不管是哪個年齡段或多或少都看過或聽過齊天大聖孫悟空的故事,而且《西遊記》的故事至今為止還在不斷被翻拍成影視劇,不過,所有影視版的《西遊記》中,還是要數央視版的《西遊記》,那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
  • 《明亮的星》:看似悲劇的愛情卻閃爍著最耀眼的星光
    ②詩畫的田園風光見證了愛情的偉大和浪漫《明亮的星》是一部畫面非常唯美的電影,導演把女性細膩的情感融入到大自然優美的田園風光中,藝術地表現了陷入熱戀的情人之間的悸動心語。而簡·坎皮恩不負眾望,她以獨特的女性視角、如畫的田園風光和精心雕琢的劇本把一個平淡如水的故事演繹成了一段盪氣迴腸的浪漫經典。
  • 鐵軌哲學:火車絕對是浪漫主義的情人
    鐵軌上的詩學鐵軌絕對是一首詩,火車絕對是某首詩裡浪漫主義的情人。在鐵軌上看風景是很危險的,但鐵軌上面遊走著一種偉大的發明:火車。我們可以沿著鐵軌,乘著火車去世界各個地方,小鎮,鄉村,山野,隧道。北村有一篇小說《周漁的火車》,鏡頭裡有很多鐵軌的畫面,也有很多詩意的鏡像,更多的是女文藝青年的畫面,是我認為目前最經典的寫火車的小說,由這篇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也是最經典的拍火車的電影。這是一部多愁善感的火車,一部與詩歌同存共亡的火車。鐵軌賦予了這部電影太多的意義,或者鐵質的淚水。去遠方,最好乘著鐵軌。遠方代表了浪漫與孤獨,思念與懷舊。
  • 學生不愛讀名著,名著又能奈「我」何? 名著怎樣走進學生內心?
    名著還是那些名著,但是,環境已經不在了。有時,我們作為家長或者老師的,總在感嘆,我們的孩子為什麼不聽話呢?為什麼不能順著自己的意願去發展呢?那麼我們又想過沒有,如果我們生在這樣一個多媒體並存的社會裡,我們還會像以前那樣,排除外界的幹擾,傻乎乎地去捧著一本書去讀嗎?所以說,我們應該反思,現在的社會變化了什麼,我們應該怎樣去正確引導孩子,回到傳統經典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