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不愛讀名著,名著又能奈「我」何? 名著怎樣走進學生內心?

2021-01-11 語文觀瀾

如果你稍微細心一點,就會發現,現在的學生群體,已經很難再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樣,捧著一本書如饑似渴地閱讀了。名著還是那些名著,但是,環境已經不在了。

有時,我們作為家長或者老師的,總在感嘆,我們的孩子為什麼不聽話呢?為什麼不能順著自己的意願去發展呢?那麼我們又想過沒有,如果我們生在這樣一個多媒體並存的社會裡,我們還會像以前那樣,排除外界的幹擾,傻乎乎地去捧著一本書去讀嗎?

所以說,我們應該反思,現在的社會變化了什麼,我們應該怎樣去正確引導孩子,回到傳統經典上來。

首先我們需要探討一下,學生為什麼不愛讀名著了呢?

一、學生逐漸對閱讀失去了應有的興趣

現在的社會,學生接受文字,主要是在課堂和考試,可以說,應試是醫治學生不愛讀書的良藥。但是,這畢竟是暫時的,更何況學生即使閱讀考試中的閱讀題,也並非發自內心。過分的功利化使得學生除了學習,基本沒有人有興趣去看書,學生對讀書的興趣正在消失殆盡。

在多媒體橫行的時代,學生愛玩的是手機、平板,愛看的是抖音、快手,聽故事藉助喜馬拉雅,拍照要用美顏修圖,學生已經習慣用現成的東西滿足自己的需要,圖形圖像正在取代文字成為學生的必需品,而含義雋永的文字正在學生的視野中消失。

本來學生要看小說就必須看文字,但是,一款款聽書軟體的逐漸發展成熟,使得學生最後一點看書的理由都沒有了。學生可能看現代有些深度的小說都不愛看,更何況是讀一部名著呢!名著中沒有現成的視覺圖畫,需要人們發揮自己的想像,而長時間沉浸在多媒體的世界裡,會讓學生對多媒體產生依賴,同時對文字逐漸失去興趣。

二、生活在當下的學生一代,很難進入名著的特定文化背景

名著是人類文明的精華,是一代一代人情感和思想的濃縮,這就好比一杯珍貴無比的茶葉,需要沏茶之人先兌好水,做足功夫,再慢慢品,味道才會出來。

要品出其中的味道,首先就要進入名著給我們構建的文化背景,才能逐漸進入自然之門,進入社會歷史,進入思維之巔,進入人心之境。學生生活在當代社會中,接受文化作品是為了考試,功利化使得學習變得不深入、淺嘗輒止。就像一個門外漢,在很多最珍貴的寶庫外邊,就是進不去。

作為名著,都是各領風騷數百年,一個朝代有一個朝代的文化,而相對應的就有那個朝代的名著;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文化,而對應的同樣有自己國家的名著。作為當今社會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如果想成為人中翹楚,就要充分汲取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為己所用。那麼,你就必須深入不同的文化土壤中,去尋找那些蘊藏的寶藏。而當今的學生,想進入這裡邊的廣闊世界,顯然多種文化、不同歷史的薰染還不夠。

三、低年齡段的學生有充足時間,但閱歷不夠;高年齡段的學生認知水平提高了,時間卻不夠了

很現實的問題就是,學生不管是義務教育階段還是高中階段,都要在自己的課業任務完成之後,才能去拓展自己的知識面。然而,這裡面時間和學生的認知水平都是大問題。

小學和初中的學生,每天的課業負擔輕,有很多空餘時間。因此,學生在課後有很多時間進行廣泛閱讀,但限於孩子此時的認識廣度和深度,他們還不能了解書籍內容的全貌。而等到他們的認知水平提高了,高中生又沒有什麼時間去廣泛閱讀了。

當然,我們可能認為學生在小學初中只是做到廣泛閱讀就行,就像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我想說,那是陶淵明,他雖然說自己不求甚解,但他能夠在讀書中找到興趣,那就是成功了,再加上人家已經達到了欣然忘食的境界,可是境界不淺了。

而我們的學生呢?沒有人監督,家長就會心裡長草,自己往往管不了自己的孩子,而如果把孩子推向補課班,則又陷入功利化的陷阱。

其次,怎樣才能讓孩子回到讀書讀名著的軌道上來呢?

我想新課標已經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路徑,如果再加上我們自己重視,那麼孩子肯定會走上正軌的。

一、課程引導,讓學生重歸閱讀正路

上面我們都談過了,孩子的認知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時間往往是有矛盾的。只有國家從課程角度進行協調,才能從根本上給學生閱讀創造條件。

最近的部編版教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從課文內容到課外閱讀,進行了全面的改革,特別是對學生的課後閱讀書目進行了建議,是真正意義上的良心之作。

可能我們會感慨,我們讀什麼書啊!那麼,新課標給了學生一個明燈,從小學到高中,每學期都有閱讀建議。

二、閱讀,從興趣開始

可能我們不太明白,閱讀名著,從哪裡開始呢?怎麼指導呢?

其實,在閱讀的原點,還是不要進行太多的幹擾,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買來建議書目,然孩子從中選擇自己最愛讀的,你再為這些書排一個順序。

在這個順序中,你就會發現,孩子的愛好在哪裡,興趣 在哪裡,甚至未來的潛力在哪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從興趣開始,孩子就會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未來理解知識也能更深入。

在這樣選擇中,不要怕孩子選擇了其中最簡單或者選擇了帶圖片多的書。因為,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有了最簡單的閱讀,才能有後來深入的閱讀。有了自己喜歡的領域的閱讀,以後其他領域的知識雖然剛開始自己並不感興趣,但是,可能隨著自己閱讀知識面的打開,自己也會逐漸對相關領域感興趣了。

三、摘抄、發朋友圈或簡單寫作

孩子為什麼不愛讀?實際上,有可能是自己不喜歡,也有可能是自己讀不懂,更有可能是沒有用。

這裡面,有沒有用是非常重要的。學以致用才是高境界。如果自己學習的沒有用,可能誰也沒有學習的興趣。

當然,標榜、炫耀也是有用的代表,那麼,當孩子讀了一個很好很走心的句子之後,把它抄在自己的摘抄本上,或者發個朋友圈,讓自己高大上一下,豈不更好?

如果學生再把自己的句子運用到作文當中,那就真正做到了課內課外的無縫連接,那時最好不過了。

當然,讀名著,不是淺嘗輒止,而要深入書的內部,一點一點讀。

讀名著,要讀《老人與海》,你要在文字中體會老人的孤獨與勇氣;《平凡的世界》你要穿越歷史,回到那段不平凡的歲月,體味平凡的人生;讀《紅樓夢》,你要在重重文字機關,破解作者意圖,深味人間百態。

名著裡的味道,是需要品味的人先進入讀書的境界,才有品味的資格。需要學生在閱讀中慢慢體會。

相關焦點

  • 梅水學堂丨文學名著閱讀培養英語素養
    英語文學名著作品,給我們創造了一個自然真實、輕鬆快樂的語言文化環境。學習者在閱讀的過程中,關注著故事情節,品味著語言和文化,融入作品所創造的氛圍當中,真正與作者的思想情感互動,同時,促進了語言學習,有助於形成優秀思維品質。為引導學生有效閱讀課外英語文學名著,筆者在教學中運用策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和閱讀的興趣。  一是鼓勵學生寫讀後感想。
  • 名著小書包(科普版)2020年首捐暨科普手抄報大賽啟動儀式舉行
    10月21日,由共青團南昌市委、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聯想公益基金會、南青基金和南昌市崛美公益發展中心共同主辦的名著小書包(科普版)2020年首捐暨科普手抄報大賽公益慈善項目首場大型捐贈儀式在羅亭學校舉行,活動現場為羅亭學校三至五年級200多名學生捐贈了219套名著小書包和科普圖書。共青團南昌市委書記劉眾星等出席啟動儀式。
  • 三本綜名著穿越小說推薦:即使在名著裡面,也能活出不一樣的自我
    三本綜名著穿越小說推薦:即使在名著裡面,也能活出不一樣的自我各國的名著是每個民族文化的結晶,這都是在特定背景下,沉澱下來的語言,這樣的小說讀起來無疑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知識、感悟,甚至是很多受不清、但是確實很有影響的東西。
  • 哈佛學者:這3本英文名著,每天小讀10分鐘,英語level暴漲……
    《鏘鏘》中竇文濤曾說過:「讀原著學英語,就像有了可視化進度條,每天的提升肉眼可見。」今天就給大家推薦3本豆瓣高分英文名著,學英語不枯燥,每天小讀10分鐘,即可學到英語地道的表達!(下方掃碼領取,限量200份)不論你英語基礎如何,通過這「4天配套英語教學」,每天小讀10分鐘,力求英語level暴漲,輕鬆看懂英文名著!
  • 「好書推薦」看大師們讀世界名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巨人
    ,老師總會在寒暑假布置課外作業,就是讀幾本外國名著,像《莎士比亞全集》、《魯濱遜漂流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等等等,而真的買了書回去看,卻總被書中翻譯腔看得腦瓜疼,看完了也感覺毫無收穫,甚至有時候壓根沒有看懂,也就更提不起興趣了。
  • 文學名著是燈塔,點燃少年的心
    名人讀名著」於6月28日正式啟動上線。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介紹,名人所讀的名著主要來自人民文學出版社「外國文學名著叢書」(因為封面為黃底星花的網格圖案,所以被讀者親切地稱為「網格本」),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套系統介紹外國文學的叢書。
  • 「四大名著」本來是「六大名著」,你知道少了哪兩本嗎?
    在明清兩代誕生的小說數不勝數,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一些演義小說皆是成書於此階段,像是《楊家將》《薛家將》系列,記載旅途中奇聞怪事的小說《鏡花緣》,袁枚的志怪筆記《子不語》,還有我們的紀曉嵐紀大人也在退朝之餘,閒情逸緻之下,寫了一本志怪小說《閱微草堂筆記》。但要說起通俗小說的巔峰,那還要數其中最精華的那幾部小說,恐怕所有人都會脫口而出:那肯定是四大名著了。
  • 世界名著最動人的10句話,一生至少要讀一次
    作者:讀書君來源:讀書369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世界名著最動人的10句話來自洞見00:0013:13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安東尼朗讀音頻不知道,你們在讀書的時候,有沒有哪一句話觸動過。讀一本書,總會被某一個句子感動,甚至影響很深。
  • 如果四大名著要加一本變成五大名著,你認為哪本書適合入選?
    導讀:有人說《金瓶梅》算是一部長篇小說,它可以稱得上五大名著之一。說到四大名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西遊記樓夢,三水滸傳,這次不想說影響了無數的讀者,當然作為讀者,可能我們最熟悉的是《西遊記》這部小說。
  • 中小學人手一份,四大名著文學常識100題,逢考必有!
    四大名著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在語文教學中,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也逐漸提高,無論是日常小考還是中高考,四大名著也幾乎是逢考必有。從小讓孩子讀四大名著,不僅能夠開闊孩子眼界,汲取其中的精神養分,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還能借鑑名著中的文字瑰寶,學以致用,提高語文素養。
  • 《紅樓夢》等六篇名著今年高考必考
    原標題:《紅樓夢》等六篇名著今年高考必考   昨天,2017年高考北京卷《考試說明》編寫完成,《紅樓夢》《平凡的世界》等6部經典作品納入必考範圍。除英語學科沒有變化外,其他學科考試說明均有變化。
  • 六大名著怎麼變成了四大名著?紅樓夢頂替了誰,淘汰了哪兩本
    (蝸牛看西遊第4191期)文/牽著蝸牛散步相信上過初中的中國人,都知道四大名著是哪四本奇書,分別是《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不說了,老少皆宜,男女通知,《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也各有優點,但閱讀門檻也不高,擁有很多普通讀者。而且這三本書,作者都是明朝時期的人。而《紅樓夢》不同,首先講的是情愛,未成年人肯定讀不懂;其次講了很多詩詞歌賦,沒有一定文學修養讀不懂。
  • 數學專業的「經典名著」清單
    老梁(梁宏達)曾經說過這樣的話:讀書,就要多讀一些經典;它之所以稱之為經典是有它的道理的,是經過時間考驗的。同樣地,在數學領域,讀一讀經典的書籍,可以開拓眼界、思路,提高數學素養。在數學史上,有一段時間,是可以通過閱讀幾本大師的著作,就能迅速進入數學前沿的,比如阿貝爾。數學發展到現在,其體系龐雜,相關的書籍更是汗牛充棟,然而真正值得閱讀的好書其實遠沒那麼多!
  • 《悲慘世界》排映場次不多 經典名著引發笑場
    對於這部震撼心靈的名著,觀眾看出了「喜劇」效果,多是因為電影從頭唱到尾的形式讓人難以接受。  記者看到,《悲慘世界》時長兩個半小時,但只有幾十個字的臺詞,其餘全部都是歌詞。特別是,內心獨白用歌唱出來還算正常,但日常對話用歌唱出來,總覺得彆扭。  實際上,音樂片本身在中國就等於沒有市場。外國經典的音樂片,普通大眾都不感興趣。在院線也基本看不到。
  • 中國原本有六大名著,為啥建國後變成了四大名著?少了哪兩本書?
    眾所周知現如今中國古代有四大名著,從小學到中學的課本上都有四大名著的節選,它們分別是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承恩的《西遊記》、曹雪芹的《紅樓夢》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四大名著都成書於明清之際,這些文學作品不僅滋養了好幾代中國人,還傳到了國外被翻譯成了各種語言,深受各國百姓的喜愛。
  • 淺談英文名著簡愛姐妹篇《呼嘯山莊》
    今天帶大家讀的英文名著呢,是《呼嘯山莊》Wuthering Heights作者是轟動世界的英國文壇三姐妹之一:艾米麗勃朗特另外兩個姐妹,一個是寫簡愛的夏洛特勃朗特還有一個叫安妮勃朗特,也寫過 2 本著名小說,在英國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呼嘯山莊是怎麼樣一本書呢?
  • 好書推薦|《文學少女》:吃書少女的一百二十部名著鑑讀會
    養成閱讀的習慣,其實很不容易,尤其一些經典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遠離生活,不能對我們產生實際的效用,閱讀起來更顯艱難。這時,能夠幫助引起閱讀的興趣,則格外重要。我想,《文學少女》應當可以幫助你養成這種興趣。一、甜美治癒的戀愛故事《文學少女》的主線是高中的少男少女的戀愛故事。
  • 中國原本有六大名著,為何建國後變成了四大名著?少了哪兩本書?
    例如我國現在的四大名著。裡面育人的道理到了現在都毫不過時。在古代外國從中國偷書回國屢見不鮮。其實在我國新中國成立之前並不是四大名著,而是六大名著。在建立新中國之後剔除了兩本。剔除得是那兩本呢?原因又是為何?最開始的四大名著是由明朝的大文學家王世貞提出的這一概念。但是王世貞卻是以自己的喜好來推選的四大名著,當時的四大名著可跟現在不一樣,分別是《史記》、《莊子》、《水滸傳》和《西廂記》。
  • 百部名著之科幻之旅
    2020年11月30日,深圳市教育局「四個一」系列活動之「百部名著進校園」在深圳市福田區皇崗小學舉辦。此次活動由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深圳市福田區皇崗小學承辦。活動以《科幻小說的閱讀與寫作》為題,特邀科學與人類想像力研究中心的劉洋博士為主講嘉賓,給孩子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科幻盛宴。
  • 2018年必讀書單|世界十大名著
    他在自己這個身體監獄裡是逃不出去的。可是當他拿起一本書的時候,他立刻走進一個不同的世界。書籍是人生最好的伴侶,《世界十大名著》指2000年,根據《紐約時報》和美國《讀者文摘》組織的橫跨歐、亞、美、澳、非五大洲百城十萬讀者的投票調查,精選出的十部經典長篇名著。這十部名著代表了英國、法國、俄國、美國最具世界性代表的世界文學大師和其中最有影響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