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量子是什麼 比知道潘建偉是誰更重要

2020-11-30 新華網客戶端

    政協會議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樊邦奎拍了張他和同界別委員、中科院院士潘建偉的合影發到朋友圈。「結果,我圈子裡好多人問,潘建偉是誰呀!」

  12日,科協界別的小組討論中,樊邦奎分享了這麼一個小故事。他感慨頗多——大眾關注身體素質和文藝素質,卻不怎麼關心科學素質。這不,連頂級科學家都不認識。

  潘建偉院士在圈子內大名鼎鼎,不過,普通人認不出他,倒也情有可原。科研人員和潘建偉有交集,容易見到他,自然認識他;我們這些科技記者是沒有交集也要創造交集,為了在第一時間攔住潘建偉挖出點料,必須要認識他,不僅要記住潘建偉的臉,最好還要記住他走路的姿態,確保看到背影也能撲上去。

  但是,潘建偉不上真人秀,不參加歌唱比賽,不出寫真也不發專輯,要讓路人皆知,難度太大。就算公眾聽過名字,要讓他們把名字和臉對上號,還真不容易。

  其實,不必強求科學家跟明星一樣擁有數量龐大的粉絲群。對公眾來說,知道潘建偉在做什麼,比知道他是誰,可能更重要。

  前幾天,央視新聞採訪了潘建偉。原來,潘建偉的姨媽曾買過一個所謂的「量子掛墜」,還告訴他,據說利用你的這個技術可以防癌。潘建偉闢謠說,標榜量子概念的保健品幾乎都是假的,不要受騙上當。

  對,這才是問題所在。

  在媒體的宣傳下,大家知道了「墨子」號,知道了我國的量子通信領跑世界。但大多數人對量子是什麼僅知皮毛,對量子通信為何一知半解。於是,概念火熱,內涵不明,就給了各類騙子可乘之機。之前引力波被直接探測到後,商家們也立刻蹭熱點拿它做文章,給商品編造出各種奇特的保健功能,吹得雲山霧罩,讓人一不小心就掉進了陷阱。

  這說明公民科學素質還不夠高。

  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簡單來說,就是了解必要的科學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根據此前頒發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到2020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應該提升到10%以上。樊邦奎在3月12日的發言中說,要像抓精準扶貧一樣抓科學素質建設,科研人員也該發出科學好聲音,編寫科學好故事。

  是的,知道量子是什麼,知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是什麼,感悟到量子通信研究背後的科學精神是什麼,都比單純認出潘建偉是誰更重要。頂級科學家值得被人尊重,頂級科學家也可以藉助自己的影響力,把科學告訴他的也告訴每一個人。

  眾人就算不識潘建偉,但若知道量子床墊和量子襪是騙局,也可喜可賀,也是科普投入的效果。(張蓋倫)

相關焦點

  • 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真是假,到底該相信誰?
    潘建偉是中國量子科技的領軍人物,在量子計算及量子通信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尤其是量子通信,在他的帶領下,中國的量子通信在全世界處在領跑的位置。也許是跪久了不習慣處在領先位置;也許是人們更樂意相信陰謀論;也許是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亂,幾年前國內刮有一股妖風,說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騙局。直到今日,仍然有很多人咬定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騙局。你可能沒有接受過正規的《量子力學》學習,但這不妨礙你判斷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不是騙局。
  • 潘建偉:量子世界的領跑者
    前不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的研究小組,採用光子級聯編碼的方式,實現了對於任意噪聲都具有高容錯率的薛丁格貓態,朝著實現大尺度量子網絡乃至宏觀糾纏態邁出了重要一步。2001年,1970年出生的潘建偉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光量子操縱實驗室;2003年,他提出了量子衛星計劃,那時他才30歲出頭;2011年,41歲的潘建偉成為當時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
  • 我國量子科學取得重要突破,潘建偉成為頭號功臣,科研差距在縮進
    的重要突破。,我國的量子研究又有了新的進展,潘建偉的團隊與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塞林格小組合作,首次完成了高緯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四)、中國的量子科學說起量子,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有些人對這兩個字可能都是迷茫的,在讀書的時候只知道這個領域非常的厲害,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會走進這個領域,所以了解的也很少。有些人的了解可能大多是興趣所在,很少人會像潘建偉這般深入的研究。
  • 「量子之父」潘建偉:十年左右量子通信「飛」入千萬家
    量子通信優勢  ◎量子通信每秒可以送五個G。應用作量子計算機,大數據分析時0.01秒就可以算完。  ◎量子保密通信的終端機未來可能降至萬元以下,進入家庭完全有可能,市場廣闊。  ◎量子密鑰具有不可克隆特質,如果密鑰在傳輸過程中遭遇竊聽,收發雙方就會知道。
  • 潘建偉對話青少年:別老是把量子力學跟哲學、宗教聯繫在一起
    從前的網是一個部落,一個小小的村,我們存活下來了,這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現在聽我說話的時候,你不太知道我會說什麼,我也很難知道你大腦裡正在想什麼,每個人本身都有隱私。因為如果我可以把你的思想看得明明白白,我就可以控制你的思想,你的自由思想就沒有了。科學是反權威的,沒有邊界的,愛因斯坦把牛頓推翻,量子力學把愛因斯坦推翻掉,一代一代往前走。
  • 潘建偉再立新功,中國量子科學取得重要突破,又實現一個國際首次
    的重要突破。,我國的量子研究又有了新的進展,潘建偉的團隊與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塞林格小組合作,首次完成了高緯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四)、中國的量子科學說起量子,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有些人對這兩個字可能都是迷茫的,在讀書的時候只知道這個領域非常的厲害,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會走進這個領域,所以了解的也很少。有些人的了解可能大多是興趣所在,很少人會像潘建偉這般深入的研究。
  • 我國量子計算機研究落後多少?潘建偉拿諾獎與科技領先哪個重要?
    我國的量子信息技術現狀目前,我國在量子信息領域處在世界前列,在量子加密通信方面更是遙遙領先於世界。在量子計算方面,我國稍落後於美國,但落後並不算嚴重,在可追趕範圍內,畢竟我們起步較晚。量子計算方面的差距前兩天,谷歌在《自然》雜誌上正式刊登了論文宣布其擁有53個有效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上在量子隨機線路問題上超越了經典的超級計算機,證明量子優越性,而谷歌所說的量子優越性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量子霸權!
  • 潘建偉:與量子糾纏的人生—新聞—科學網
    作為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的潘建偉還有更大的目標——在地月間建立30萬公裡的量子糾纏,檢驗量子物理的理論基礎,並探索引力與時空的結構。然而,上世紀90年代中國缺乏開展量子實驗的條件。1996年碩士畢業後,潘建偉赴量子科研的重鎮——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量子實驗研究的世界級大師塞林格。 一個理論物理專業的碩士,想要很快進入實驗量子物理前沿,其中困難可想而知。為儘快掌握要領,潘建偉幾乎整天泡在實驗室裡。 塞林格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潘建偉剛來讀博士時從未做過實驗,但很有實驗的天賦。
  • 潘建偉團隊再登《自然》: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
    潘建偉團隊再登《自然》: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的重要突破。另一種不足是無法模擬規範場的真實狀態,即無法同時產生規範場和物質場,更不能研究這兩種場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轉化。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中科大潘建偉院士研究團隊通過多年努力,開發出了一系列獨特技術,既可同時產生規範場和物質場,又可對近百個原子級別的量子多體系統進行精確調控。
  • 潘建偉分享了一個「小目標」,燃了!
    潘建偉是誰?然而,成為國際一流學者並不是潘建偉夢想的全部第一次見到導師賽林格時賽林格問他:「潘,你的夢想是什麼?」>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為量子通信走向現實應用奠定了重要基礎在西藏阿里觀測站,「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過境,科研人員在做實驗(合成照片)
  • 潘建偉直播回應「九章」量子計算爭議
    儘管選擇了一個更低調的名詞,「九章」還是引發了轟動性的討論甚至是爭議。它只能算一個「沒用」的問題?它比谷歌的「懸鈴木」要快100億倍是怎麼算出來的?「燒錢」在一臺不能編程的機器上值得嗎?陸朝陽與潘建偉面對這些好奇與質疑,12月30日,「九章」論文通訊作者潘建偉、陸朝陽走進墨子沙龍X知識分子直播間,與其他5名量子信息或計算機領域的學者進行圓桌討論。
  • 【中青在線】潘建偉團隊打開量子世界大門
    什麼是「多光子糾纏及幹涉度量」  簡單地說,多光子糾纏及幹涉度量就是根據量子物理原理提供的一種全新方式對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傳輸和邏輯操作,並對光子、原子等微觀粒子進行精確操縱,以確保通信安全和提升計算速度等方面可以突破經典信息技術的瓶頸。
  • 科學匯|潘建偉給中學生上的物理課: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和量子力學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鄭琳最近,西湖大學公開課「湖心講堂」第一課開講,首場就邀請到了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潘建偉教授。大家都知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就是潘建偉院士帶領的團隊研發的。本期,就讓我們跟隨潘院士,走進量子力學的神奇世界。
  • 量子通信是不是偽科學?潘建偉這樣回應
    「墨子號」發射快三年了,到底有什麼新發現?量子通信和公眾有什麼關聯,到底是不是偽科學?10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有很多話要說。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以來,有什麼新的發現?
  • 我國量子力學泰鬥潘建偉,為何總是被人攻擊?
    最近在悟空問答上又看到一個專題:《池昭新是什麼人,為什麼這麼反對潘建偉的量子成就?》老實說,潘建偉在近幾年受到我國不少「著名」人士的攻擊,本人不是量子力學的專家,從另一個角度來給大家捋捋都有哪些人在攻擊。第一類人,是我國著名的「民科」人士。
  • 【光明日報】潘建偉:量子世界的「中國耕者」
    劉愛華攝  在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校園裡,最近很少見到副校長潘建偉院士的身影。作為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項目負責人,他更多的時間在上海浦東的中國科大上海研究院裡,與同事們一起為衛星2016年如期發射緊張工作。  從讀本科時與「量子」結緣,今年45歲的潘建偉已經與「量子」打了二十多年交道。
  • 科學匯 | 潘建偉院士給中學生上的物理課: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和量子力學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鄭琳最近,西湖大學公開課「湖心講堂」第一課開講,首場就邀請到了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潘建偉教授。大家都知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就是潘建偉院士帶領的團隊研發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同學們都學過牛頓力學,它可以用來計算日月星辰的運動軌跡,可以計算什麼時候衛星可以經過我們的頭頂。也就是說,任何粒子的運動狀態都可以精確預言。如果是這樣,就會引出一個概念:決定論。既然萬事萬物的運行軌跡都能精確預言,那麼人類還有沒有自由意志?一個人的命運是不是註定的?就像我們看一部電影,觀眾的任何行為都改變不了電影的結局。
  • 量子力學之稱的潘建偉院士可能得諾貝爾獎嗎?
    大家認為量子力學之父潘建偉院士兩年之內會得諾貝爾獎嗎?首先我們要了解一點的是潘建偉並不能稱之為「量子力學之父"或者"量子之父"!如果非得要給他加上一個的話,或許"量子加密應用之父"倒是名副其實!一、誰才是真正的「量子之父」?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咱先來看一張照片,相信應該能讓各位回憶起當年學習量子力學的痛苦,各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比如普朗克、波恩、狄拉克、薛丁格、波爾、愛因斯坦、海森堡等,甚至愛因斯坦都對量子力學的創立與發展作出過卓絕的貢獻!
  • 潘建偉師徒詳解:實現「量子霸權」,中國「九章」何以後來居上?
    76個光子,比谷歌「懸鈴木」快一百億倍,比最強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的誕生,是否意味著我國在「量子爭霸」上已經取得勝利?人類是否馬上就要進入量子計算的時代了?我們可以用它來做些什麼?
  • 「量子通信第一人」潘建偉的富豪之路
    其中,彭承志、陳增兵也是量子通信研究團隊的成員,潘建偉已經是中科大常務副校長,其他人都是資本方。所以,科大國盾(安徽量子)是以中科大和中國科學院為背景、潘建偉團隊為核心、眾多資方投資所形成的一家公司。這家公司要幹什麼?